第739章 禁槍

“爲什麼會牽扯到士紳頭上,你這種江湖人會不知道?”徐世楨笑道:“因爲很多江湖人是士紳的爪牙,跟士紳牽連太深,砍了士紳的爪子,怎麼可能不對本體動手?”

“我不是。”王啓年小聲嘟囔一句。

“對,你不是,但你不能否認很多人是,甚至絕大多數人是。”徐世楨說道:“看着吧,等老三收拾完綠林,之後肯定會把前周留下的士紳收拾一遍!”

“好了,我今天叫你們來不是爲了說這件事的。”秦王打斷徐世楨的話,然後又告訴大家一個秘辛:“我父親給我來信了,他說內閣正在提議在內地禁槍。”

“禁槍?”所有人都驚訝的看向一臉坦然的徐代炫。

“就現在國內的情況,禁槍合適嗎?”折可適問:“我們折家現在住在遼南,村子與村子之間相隔得好幾十裡,戶與戶之間也隔着大片空地,不時有野豬野狼,偶爾還有老虎竄進村子裡,大家若是沒有槍,遇到危險,恐怕等不到救援到來!”

在座的所有人都有這個疑慮。

吞併江南後,帝國核心人口成倍增長,但相對於帝國的實控面積,說一句地廣人稀一點都不爲過。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遇到危險,遠離人口密集地區的人家很難等到國家力量迅速趕到。

這個問題,之前一直是通過民衆自持武器和地方民兵來解決的——實際上,大周時代,若是離開家鄉外出,老百姓也都會攜帶最起碼的護身武器,比如朴刀之類。

在帝國時代,由於內閣之前對漢人不禁兵甲,再加上武器裝備產量激增之後單價下降,願意購買武器的平民越來越多——一個村子,只要每戶有一把槍,哪怕土匪海匪來襲,也不用害怕。

哪怕治安良好的地區,也可以在閒暇時帶槍打獵,人一多,再有了武器,以前獵人不太敢碰的虎熊也不在話下,這也能補貼一下家用。

這些國情,大家身在秦國都知道,徐世楊不可能不清楚。

那麼這禁槍到底怎麼禁?

“我父親的意思是,分階段,分地區進行。”

按照徐代炫的解釋,帝國打算先在經濟最發達、人口密度最大的東部沿海各省份——冀、齊、蘇、浙四省嘗試嚴格禁槍,這四個省份駐軍比較多,海上還有海軍庇護,外部完全沒有任何威脅;內部人口密度比較高,社會治安環境比較好,打家劫舍的匪徒已經基本絕跡,甚至連有威脅的野獸也被收拾的差不多了。

等此次再收拾完丐幫和習慣以武犯禁的綠林之後,對本地人民的安全,威脅最大的恐怕就是他們自己了。

這些地方,一個莽漢喝高了拿槍惹事對別人的威脅大於土匪強盜外族入侵。

因此,全面禁槍是可行的。

預備役和民兵在冊登記的人,每年參加軍訓時纔會再接觸槍械,其他時候也不準持有和保留火槍。

除了以上四省之外,內地其他省份:山、陝、豫、鄂、湘、贛、閩、粵共八省,實施有限度的禁槍政策。

說白了,其實是控槍。

簡單來說,在以上八省,民間平民以上依舊可以持槍,但步槍不得進行私自改造,所有民間槍械必須有明確的,有跡可查編號,並且在地方官府進行登基,持證持槍。

取消民營槍店,實行槍械國家專營,民間不準進行槍械彈藥貿易,以便直接掌控槍械流向。

至於以上十二省以外的省份和屬國、蕃國,仍舊允許完全自由持槍——允許民間槍械交易,允許民間改造、製造槍械。

但是,底線不能碰,那就是有持槍權的只有平民以上國民,和漢人庶民,任何人不得把槍械出售給外國、外部勢力,以及外族庶民和奴隸。

在邊疆屯墾的外族庶民和奴隸,只准使用冷兵器,但依舊不禁止裝備鎧甲。

“目前來說,內閣就是這麼決定的,估計很快就會公佈並實施。”

徐代炫說道:

“到那時候,國內會有很多民間火槍和槍匠流向邊疆。”

“大王的意思是,到時候,我們可以用較爲便宜的價格購買民間槍械來武裝我們的士兵?”

“沒錯,但不止如此。”徐代炫說道:“結合國內清理綠林的進程,我希望諸位能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吸引這些人到我們秦國定居——那些綠林對國內是治安隱患,但在我們這裡,正好缺乏類似好勇鬥狠的人,更妙的是,他們都是漢人,有持槍權。”

帝國對漢人只有三大類刑法,分別是:

死刑:罪大惡極者都要處死,死刑從低到高又分絞刑(留全屍),斬首和凌遲。

訓誡:犯了錯,但錯誤並不嚴重,或者乾脆是無心之失,那麼只會被訓誡,訓誡同樣分三級,最低是懲罰勞務,比如打掃公共衛生之類;其次是罰款,這個刑罰也會伴隨更重的刑罰一起執行;最後是減功勞,不要小看減功勞,一個普通平民,減功勞之後就會降低爲庶民,這意味着他將承擔更重的稅賦,並且失去很多Z治權利,比如受教育權,自由出行、遷居權利等等。

在訓誡和死刑之間,還有個流刑,也就是說,流放。

帝國對於犯了大錯,但又罪不至死的人,通常都是流放。

流放地點的話,北方是墨龍江以北到外興安嶺一帶;西方是蔥嶺附近,也就是說帝國的西北邊境和秦國;西南是昌都以西的吐蕃,也就是說,晉國;南方是新徵服的滇省、安南省、以及楚國;東方是臺島。

可供選擇的地方很多,即使徐代炫很想要這些流放犯,他至少也得先跟自家五叔,晉王徐世柳以及大伯,楚王徐世鬆競爭。

“其實他們面對的壓力遠比我們小得多。”徐代炫說道:“對我們來說,帕爾斯仍然是個必須小心應付的對手,但對我大伯和五叔來說,吐蕃和南洋土著完全構不成什麼威脅。”

“但是沒辦法,誰不想要漢人人口呢?想要得到帝國在這方面的支持,我們必須拿出更好的成績來,征服更多的土地來證明我們能夠安置這些人口。”

徐代炫最後說道:

“還得拿出更好的政策,讓那些流放到我們這裡來的人,把我們這裡當成他們從頭奮鬥的理想場合。”

第234章 分裂第46章 莫名其妙第73章 內訌與速度第344章 遼南佈局第691章 河中—碎葉3第20章 站隊第730章 登封第560章 三沙2第143章 遣周船第65章 冬季2第298章 改編2第148章 麻煩第526章 俘虜第443章 賀使2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52章 炮灰1第167章 目標:大運河第208章 混亂之始第742章 允許試錯第70章 信使第183章 臨、安而已第140章 登瀛洲第150章 抵稅第64章 冬季1第699章 吉爾吉斯山4第113章 塢堡血戰4第293章 勝利3第260章 戰黃河3第4章 夜戰1第454章 向北航行第468章 28級第34章 安排第377章 兵力第597章 戰爭1第176章 黃河大俠第738章 陰謀2第212章 清仗田畝第186章 主戰派的野心第364章 摘果子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625章 扶桑局勢第281章 最後的嘗試第566章 惠澤萬世第309章 市場第248章 登州第83章 結盟提議第528章 壞消息第37章 人生大事第317章 戰1第170章 有子如此第85章 家主的決定第241章 回家3第266章 情報2第160章 分期第743章 突發第758章 尚需繼續前行3第367章 宣傳第557章 1790年第457章 生女真第8章 得失1第132章 五蓮山第273章 豬突2第500章 春天7第531章 少年兵2第740章 人力第72章 進軍第377章 兵力第292章 勝利2第96章 我敢!第227章 留人說一下哈第558章 去北方第351章 糧稅第516章 軍改方案第93章 李逵第360章 血河第682章 尾聲第376章 工廠第26章 幹翻這世道第478章 對比第76章 開打第129章 聯盟之首第163章 鎮邪第658章 塑料友情第160章 分期第495章 新春2第717章 大帝國2第106章 哨騎第613章 西域2第562章 北行記2第690章 碎葉—河中2第575章 磺胺,皇安第509章 各方3第356章 劫掠1第667章 暴秦7第115章 塢堡血戰5第428章 佔領蓋州2第638章 孩子們第531章 少年兵2第533章 射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