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楚國

內閣給楚王劃定的領土範圍,是南洋一帶,麻六甲以南所有島嶼,任其征服——其實主要還是蘇門答臘、加裡曼丹、爪哇、蘇拉威西以及其他小島嶼。

目前,這個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是一個稱爲滿者伯夷的天竺教國家,這個國家人口數十萬,盛兵五萬,目前已經滅亡之前這一代最強盛的佛國室利佛逝(舊三佛齊),領土範圍包括爪哇島全部、加裡曼丹島沿海地區,蘇拉威西島大部,以及蘇門答臘島南部和其他數千個大小島嶼。

東南半島最南端的麻六甲王國也已經向滿者伯夷稱臣,使得其勢力範圍踏足大陸。

目前,滿者伯夷的軍隊正在進攻蘇門答臘島北部的新三佛齊政權——這個政權是室利佛逝滅亡後,旅居南洋的一千多華人擁戴粵省南海人樑道明建立的新王國。

這也是內閣同意滅亡滿者伯夷,並且在此建國的原因。

實際上,華夏建立後,滿者伯夷曾經來朝貢過,大周還在的時候,滿者伯夷也曾經時斷時續的朝貢幾次,如果按照傳統思維,中原王朝應該不會專門對付這個還算恭順的國家。

可誰讓帝國不是一個傳統中原王朝,而滿者伯夷又在進攻海外華人建立的新三佛齊呢。

這個理由對民族主義思潮和擴張慾望愈發強大的華夏來說,已經足夠給滿者伯夷下達死亡判決書了。

地處南洋,國土被無數島嶼分割的滿者伯夷,對華夏來說是個很弱的國家,他們的軍隊裝備十分差勁——比交趾賊差的都遠,在華夏人看來有點像一大幫划着舢板的野人海盜。

但那畢竟路途遙遠而且還與本土隔着萬里鯨波,想要跨海征服還是得費些思量的。

何況負責南洋征服的楚王說是內屬國,實際上不過是個一直遊離於帝國權利核心之外的宗室而已,在帝國內部看來,徐世鬆根本沒法跟晉王徐世柳相比,更別說親王徐代炫了。

所有國有銀行對楚王的擴張行動都抱有疑慮,這導致他們不願意給楚王貸款,即使有些銀行願意放貸,貸款額度和利息也不能滿足擴張的需要。

徐世鬆不像徐代炫那樣有帝國上下的一直支持,也不像徐世柳那樣本來就有自己的基本盤,沒有錢,他連擴張所需要的基礎武裝力量都建不起來。

因此,帝國的楚王閣下在得到前周太后和小皇帝的認可後,不得不馬不停蹄的到處找人拉投資。

徐世鬆最先想到的當然是前周的遺老遺少,其中第一個就是文仲文小相公。

前周滅亡後一直閒賦在家的文仲自然立刻答應出面——本來投降的時候他就在等着這一天呢。

文家在帝國影響力不小,畢竟有位太子妃,也有文季這樣的帝國高官,還有文老相公的餘萌。

文仲自己搞不出信用貸款,但可以抵押文家三分之一的家產(文家分家了,而且分了文月一份)貸款一部分。

文季、文月心疼大哥,以個人的名義給了文仲一些支持,同時還把文家剩下的財產一起抵押給銀行,也一起給了文仲。

這就是一筆不小的款子了,只是徐世鬆再去找其他遺老,卻不斷吃閉門羹。

那些大周還在的時候,天天吆喝着與朝廷共存亡,要做大周忠臣的傢伙們,此時一個個對趙氏宗族唯恐避之不及!

除了一向清廉的包拯多少出了點錢之外,其他人不僅拒絕前往南洋繼續扶持小皇帝(包拯倒是想去,但內閣拒絕放人,他必須去刑部做顧問),拒絕資助楚國的建立,甚至乾脆連見都不願意見徐世鬆一面。

這真是讓他傷透了心,一項以優待士紳聞名的大周朝,在滅亡區區幾年之後,就被士紳們徹底拋棄了。

關鍵時刻,反倒是帝國宗室那邊給了楚王更多的支持。

首先皇帝親自出面作保,從內府銀行給徐世鬆提供三千萬新兩的貸款。

之後,徐世鬆的父親,已經辭職閒賦的徐睦江和在地方上擔任布政使的胞弟徐世柏也出面爲徐世鬆站臺。

徐世楊也給予了支持,他宣佈:麻六甲是重要航道,海軍將直接佔領麻六甲,並在星加坡建立海軍南洋艦隊總部。

這意味着,楚國的擴張行動將有帝國海軍直接保駕護航!

宗室的態度已經十分明確,有帝國軍方參與的情況下,勝利也無需置疑。

又勝利就會有戰利品——土地、奴隸,有戰利品就有償還能力,有償還能力的客戶對銀行來說就是優質客戶資源。

優質客戶資源爲什麼不發放貸款?最多給楚王的利息訂到《大華律》允許的最高檔次好了。

於是,原本失望透頂的徐世鬆突感眼前豁然開朗,前途一片光明!

有了基礎軍費,徵兵就不是問題了。

願意去海外開拓發財的冒險家從來都不會少,特別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的閩省,歷來有海外拓殖的趨向。

徐世鬆十分順利的徵募了五千帶槍漢兵作爲楚軍的武力核心——如果不是帝國可供開拓的領土實在太多,他本來可以招募更多人手。

之後,爲了繼續表示對楚王開拓的支持,內閣從開拓遼東北大荒的各族奴隸中,抽調五千戶之前老實做工,開荒修水利都努力工作的“勞動積極分子”,把他們從奴隸提升爲庶民,允許其攜帶冷兵器武裝,跟隨楚王一起去南洋開拓。

這對奴隸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雖然在遼東辛苦開荒得來的熟地必須上交給官府,但成爲庶民就意味着有了基本的人身權利,再去南洋,新開的土地就會成爲私產——他們終於又有了成爲自耕農的美好未來。

而且,他們還可以指望抓一個南洋女子做老婆,延續自己的血脈。

而這些奴隸已經開墾出來的熟地,自然會交給漢人的移民耕種,這對帝國來說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內地省份的外族人口少了一些,不安定因素也隨之減少,江南來的移民一開始就能獲得熟地耕種安家,不用費盡心力開荒。

甚至於那些沒被選中的奴隸,知道這個消息後,也會更加努力的工作,爭取將來獲得一個海外開拓的名額,爲自己贖身。

第615章 興靈2第16章 買賣第582章 爲什麼第351章 糧稅第315章 馬賊第58章 擴散第154章 生意第193章 戰鬥第499章 春天6第371章 不怕第323章 虧空第146章 賺到了第153章 洽談第275章 換命第 86章 第一次擴軍猛回頭 作者:陳天華第541章 落幕第682章 尾聲第615章 興靈2第386章 滅蝗3第30章 望理解並配合第493章 期盼第328章 旅順2第251章 權利第284章 投降第353章 疑慮第522章 五里驛第85章 家主的決定第270章 反擊1第445章 戰略劣勢第197章 包龍圖第625章 扶桑局勢第633章 南下2第161章 臨!安!第5章 夜戰2第71章 徐世柳第698章 吉爾吉斯山3第71章 徐世柳第253章 大生產2第593章 反華夏包圍圈第85章 家主的決定第43章 塢堡民兵第182章 網絡第291章 葬禮第99章 宣言第112章 塢堡血戰3第481章 推進戰略第499章 春天6第232章 天下2第443章 賀使2第387章 道義與利益第683章 直白第96章 我敢!第222章 續戰第589章 沙塵之中4第383章 災害預警第292章 勝利2第268章 夜戰2第354章 繞過第582章 爲什麼第303章 鐵山海戰2第673章 慘案第526章 俘虜第677章 邕州1第97章 兄弟並肩第394章 伐高麗6第555章 開打第638章 孩子們第390章 伐高麗2第5章 夜戰2第721章 大帝國5第296章 忠臣3第146章 賺到了第85章 家主的決定第734章 名門正派2第511章 各方5第588章 沙塵之中3第459章 佈局1第579章 江淮防線第8章 得失1第569章 遼北攻略4第366章 盈利第27章 集市第650章 最後一根線第701章 南征1第691章 河中—碎葉3第91章 戰利品第27章 集市第11章 殺韃子第262章 戰黃河5第544章 軍改1第603章 倭奴戰爭5第433章 仙釀第676章 1795年第701章 南征1第575章 磺胺,皇安第579章 江淮防線第76章 開打第276章 穩住第109章 塢堡血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