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如何治國

皇宮的管理相對較爲鬆懈,這其實是新朝肇始的緣故,朝廷對自己國民的信任程度會比後來者強的多(參考一共的領導可以不帶警衛員在剛解放的城市逛街)。

另外一個原因也確實是徐家人沒有積累起當皇帝、皇族的經驗,暫時並未把自己當做超脫人類的半神。

第二天張宗來到美泉宮的一個側門,守門的禁衛軍士兵問清楚張宗的來意後,有人進門通報,得到美泉宮保衛處和駙馬本人的確認後,張宗得以帶着一個伴當進入美泉宮。

文季夫婦居住的別院在美泉宮外圍,這裡實際上就是美泉宮本身的招待所,帝國自己的高官在工作到深夜的時候(特別是兵部和工部那些以燕京太子行在爲核心,平時不住泉城的官員),偶爾也會被留宿,這時候他們就會住在類似的地方。

不過駙馬總是有些特權的,文季夫婦帶着他們的家人、隨從住在一個單獨的院落裡,這裡也算是美泉宮宮殿羣的一部分,但可供宮外的人留住,多長時間都可以。

進入這間偏宮,映入眼簾的景象都是十分附和北方……,或者說,附和徐世楊的審美觀。

院落空間格局很大,主建築是一棟兩層的小樓,兩側有兩排平房形成院牆,大門處還有供護衛居住的獨立房間。

院落中有個帶亭子和假山的水塘,水塘裡種着荷花並養着紅鯉魚;供人行走的路上都鋪着鵝卵石,兩側是低矮的冬青;冬青後面是大片平整的草坪,草坪間或種植着幾棵樹,以樺樹和松樹爲主(有人想拍馬屁種楊樹,不過徐世楊沒同意,他特別討厭楊絮)。

北方,特別是齊省、冀省那些華夏控制較早的區域,幾乎所有城市的大街和主幹道、富人家的院落,幾乎都是類似的風格。

這建築風格就是美泉宮帶出來的,考慮到美泉宮的建築風格又是徐世楊參與設計的,因此完全可以說這就是附和徐世楊口味的建築風格。

不過,張宗覺得,若是見的多了,這種整潔、大氣的風格其實別有一番韻味。

文季本人就在水池中心的小亭子裡等他,亭子當中的石桌上擺着四色果盤,兩壺溫酒,沒有任何侍女、太監或其他下人伺候。

“爲什麼不叫人在旁邊候着?”

張宗笑着問:

“不是說美泉宮特別喜歡用完顏家的子女做宮女太監嗎?我還沒試過讓這韃子皇族伺候的感覺呢。”

“沒什麼特別的,都一樣。”

文季搖搖頭:

“而且都是些小孩,看着怪可憐的。”

“你居然會覺得他們可憐?”張宗驚訝的問。

文季的大哥死在南遷時的戰場上,文家向來以主戰派著稱,文季本人以前也是個不願讀書,整日聯繫一夥江湖遊俠,吆喝着要北伐報仇的人。

實在沒有想到,這樣的人居然也會同情韃子?

“我以前肯定不會同情他們。”

文季淡淡的回答:

“不過現在嗎,我已經想開了,僞金罪魁全部授首,剩下的全都爲奴爲婢,我們已經贏了,報仇雪恥之後特意欺負一幫婦孺,其實沒多大意思,把他們當普通的奴婢就成了。”

“我們贏了?”張宗笑着問:“我們是誰?文兄打算留在北邊了?”

“留在這裡有什麼不好?”文季笑着反問:“北邊好歹也是華夏正朔,張兄喜歡北邊還是南邊?”

“大周尚未失其鹿,天子尚在,怎可自稱正朔……”

“大周偏安江南三十年了,華夏以一己之力再造神州,怎麼不能說是正朔?”文季笑着搖搖頭:“張兄今天來是爲了搞清楚這件事嗎?”

“這是文府的選擇嗎?”

“這是我的選擇。”文季平靜的解釋道:“我父親未加干涉,我兄長則是反對。”

張宗沒有再說什麼,他已經明白文家的選擇了。

很簡單的多頭下注而已,文相公本人已經老了,哪一天駕鶴西去都不奇怪。

他的兒子中,有爲大周盡忠的,也有站在華夏一邊順應新時代的,無論今後的局勢怎麼發展,文家至少都有路走。

“張兄,我也不瞞你,我已經覲見過華夏天子了。”文季坦然說道:“我在這裡有自己的工作:就是聯絡江南的士紳。”

張宗看着文季的臉,一句話都不說。

“現在是……是……,啊,對了,是招商引資。”文季苦笑着搖搖頭:“華夏的新名詞真是奇怪。”

“我現在的任務是聯絡江南士紳,招商引資,之後若是時局有變動,我會負責新的工作。”

至於是什麼工作,文季不說,張宗也能明白。

文家本來就是江南豪族,出了北方的太子妃,文季又是北方的駙馬,在江南士紳和北方皇族兩方面都說得上話,一旦南北戰爭爆發,他當然要負責勸說江南士紳歸順,好讓戰爭進行的更順利一點。

看起來,文季是打算先提前進行工作,從自己這邊開始下手了。

“文兄,我有幾個問題,望文兄解答。”張宗自然知道文季想要從自己這邊得到什麼答案,正好他本人也有些問題想要問清楚,就當是交換吧。

“張兄可直言。”

“我昨日有一家僕不甚受傷,在泉城第二醫院裡住下了。”

張宗說道:

“我去那醫館看了,不像是個窮人能看得起病的地方,可我明明見到有小兵也住進去了,這是爲何?”

“保險的緣故。”文季回答:“華夏軍中有名爲保險的事物,每個兵每月拿出軍餉半成買保險,帝國方面按數額外拿出一份相同的,士兵退役之後就可以憑保險獲得一份年金,若是受了傷,帝國政府也給報銷大部分醫藥費。”

文季解釋的很簡單,好在張宗也能大概明白保險的運作原理。

而且張宗也明白了同是漢人的軍隊,爲何華軍比周軍強出這麼多——華夏把士兵當人看,待遇好,士兵願意爲華夏而戰。

很簡單的道理,只是大周沒法學。

“那麼,第二個問題,若是北邊真的統一天下,共和官家打算如何治國?用何人治國?”

這纔是張宗最關心的問題:

華夏如此擡高武人地位,那麼統一之後,文人儒士的地位是怎樣的?

華夏到底是打算跟韃子一樣以武立國以武治國,還是迅速回歸傳統,以武立國以文治國?

第29章 包圍第169章 招攬第576章 如何治國第595章 選擇第53章 炮灰2第406章 徐世楊的野心第184章 英雄之意不在美第732章 名門正派1第319章 戰2第395章 降服1第337章 狼煙第378章 敵人第194章 沒事了第6章 勝利第468章 28級第725章 麻六甲2第362章 血河2第177章 紀律第48章 追擊第296章 忠臣3第289章 勝利1第158章 李飛龍第65章 冬季2第466章 衛生第296章 忠臣3第586章 沙塵之中第612章 西域1第605章 突變2第677章 邕州1第464章 人口!人口!1第490章 君臣相得第118章 當家主當了叛徒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527章 晉省2第400章 降服5第690章 碎葉—河中2第334章 細紅線第578章 窺探南洋第661章 暴秦1第466章 衛生第763章 晨輝第328章 旅順2第469章 三級兵役制度第292章 勝利2第402章 幫助高麗重組軍隊第509章 各方3第752章 無題第63章 軍銜和功勳制度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47章 互相忌憚第499章 春天6第135章 乃服第263章 戰黃河6第397章 降服3第111章 間歇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182章 網絡第211章 新人事安排第233章 天下3第685章 野心第416章 擴張第383章 災害預警第370章 棄守第168章 動容第143章 遣周船第214章 祝家莊1第433章 仙釀第23章 不妥協第438章 會議季1第324章 佈局第573章 北行記5第513章 擊發槍2第557章 1790年第299章 海盜第335章 克金州第523章 一個老實農民引起的小插曲第338章 韃子的鹽第509章 各方3第272章 豬突1第371章 不怕第459章 佈局1第614章 興靈1第241章 回家3第615章 興靈2第658章 塑料友情第563章 遼北攻略1第638章 孩子們第457章 生女真第366章 盈利第149章 雙嶼港第236章 工廠1第501章 春天8第183章 臨、安而已第562章 北行記2第32章 浮來山情況第291章 葬禮第472章 漢不可辱第598章 奴隸戰爭2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250章 鄉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