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混亂的攻勢

七月中旬童貫率軍離開江南進入淮南東路,在此地接收了徐世鬆的軍隊,然後在八月初,開始向齊國南方發動進攻。

周軍兵分三路,東路軍由禁軍一部和淮南東路軍組成,編制上總兵力爲八萬人,對外宣稱三十萬,實際上是五萬人。

中路軍完全由禁軍組成,編制上兵力爲十萬人,對外宣稱四十萬,實際上有八萬人。

西路軍是翁書平都督的淮南西路軍,編制上有六萬人,對外宣稱三十萬,實際上只有兩萬人。

不算民夫,周軍實際兵力十五萬,卻對外宣稱百萬大軍!

按照童貫制定的戰鬥計劃,東路軍順着海岸線進攻,目標是通過贛榆直接進攻齊省青州府的莒州,這裡是徐家老窩,祖墳所在地,童貫認爲齊軍一定不會輕易放棄。

中路軍和西路軍一起順着運河進攻,在沛縣附近分兵,中路軍進攻藤縣、鄒縣、兗州府,然後進入泉城府,攻打泰安,最終直取泉城。

西路軍一直沿着運河前進,他們的目標是濟寧、東平、東昌、臨清。

童貫制定的計劃極富進取心,似乎是想要一具佔領整個齊省,把齊國的核心領土摧毀。

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則完全相反……。

周軍的這次行動並未得到政事堂的一致支持,這實際上是隆道皇帝認爲機會難得,強令童貫出擊的。

作爲一介宦官,又是當初主和派最後的餘孽,童貫別無選擇,只能服從皇帝的命令出擊。

但是沒有文官的配合,他手下大軍的後勤成了個要命的問題。

出擊部隊再虛數,好歹也有實打實的十五萬大軍,每天所需要的糧草是個天文數字,要把這些糧草運到前線部隊手中,還需要大量民夫提供運輸支持。

但若是動員大量民夫,又需要更多糧草供養民夫。

何況,沒有政事堂宰執們的一致支持,周軍是無法找到足夠多的民夫的——地方官根本就不會支持你,若是強行拉夫,那童貫基本就是要自絕與大周了。

他不敢,也不能讓手下部隊強行拉夫,哪怕隆道皇帝支持他也不行。

沒有民夫就等於沒法從江南本土得到糧草支持,那麼童貫爲什麼還敢發動進攻?他不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嗎?

他當然知道,畢竟他已經多次指揮大軍行動,這種最起碼的常識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不過在出兵的時候,他其實並不太擔心軍糧問題的。

因爲淮南東西兩路距離齊省並不遙遠,而且翁書平鼓動皇帝時曾經說過,這兩地經過五年多的開拓,各有公私田產三百五十萬畝以上,合計七百萬畝,大軍行進的時候可以直接從當地就食。

進入齊國後……那是敵國,軍糧可以靠搶。

而且民夫問題等到了齊國境內就能迎刃而解,在江南,沒有政事堂的支持當然不能強行拉夫,但在齊國就不用顧忌這些問題了。

而且,爲了顯示自己的“高瞻遠矚”,翁書平還得意洋洋的宣稱,8月份發起進攻,可以依靠淮南東西兩路的存糧支持一個月時間,到了9月,齊國的糧食開始收割,正好拿來充當大周的軍糧。

“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

當時,翁書平在隆道皇帝和童貫面前如此自豪的侃侃而談:

“如此我軍必勝!”

“必勝不敢說。”當時童貫很無奈的低聲說道:“能平平安安把大軍帶回來就算勝利。”

童貫的軍事經驗告訴他,大規模軍事行動完全指望因糧完全可以說是荒謬。

但還是那個道理,翁書平給出了一個看似能夠解決軍糧問題的方案,童貫作爲宦官和餘孽,是沒有資格反對的。

他唯一能阻止這次軍事行動的辦法就是以死抗爭,然而他不想拿自己的命去換十五萬大軍的安慰,那就只能帶着大軍去執行這個不靠譜的戰爭計劃。

出發的時候,童貫就曾經悄悄的囑咐東路軍和中路軍的主要軍官(專門避開了翁書平負責的西路軍)們道:

“定的計劃是朝着泉城去的,但千萬別當真,咱們打不下泉城,能打下幾座邊境上的城市,對管家有個交代就成了,千萬別上頭,若是把自己陷進去就全完了!”

童貫自認爲對大周是絕對忠誠的,他很清楚,從前兩上來說大周或許很富裕,但從軍事上來說,大周其實只有目前這一套家當。

若是一把全賠進去,童貫可不覺得齊國會給官家更多時間再購置這樣一支軍隊。

……

童貫知道此戰肯定不會順利,但他沒想到居然從一開始就麻煩不斷,而且都是大麻煩。

他知道翁書平那個到了齊國搶糧食的計劃根本不靠譜,結果大軍在淮南就出現了糧食危機。

淮南東西兩路確實有大量田地,數量上甚至比翁書平預測的還要多得多,童貫自己考察了一下,他估計僅僅淮南東路就有至少四百萬畝以上。

這足以可見徐世鬆對屯田的重視。

然而,這對周軍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因爲隨着徐世松下野,沒有人護着淮南東路的將兵,江南來的豪紳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把超過兩百萬畝田地劃到了自己的名下。

在大周,有功名的士紳是有免稅名額的!

也就是說,童貫沒有在淮南兩路直接徵收軍糧的資格!他想要糧食,就只能拿錢買!

童貫氣的跳腳,然而他依舊毫無辦法,只能伸手跟朝廷要錢購買糧食。

結果士紳趁機擡高糧價,童貫七拼八湊的財帛,只能按平時五倍以上的價格購買了夠用七天的糧食。

七天時間,若是一切順利倒是足夠進入齊國,不過童貫爲了買糧,把隆道管家給士兵的賞錢和開拔費都拿出來花掉了。

江淮東路軍的士兵倒是沒多說什麼,不過禁軍士兵不幹了,他們強烈要求發開拔費,發賞錢,否則就不向前走了!

於是童貫又不得不單獨返回臨安,向隆道皇帝和一些支持伐齊的宰執討要了部分財帛,多少給禁軍官兵每人發了一點,這纔再次開始進攻。

然而這一來一回,四天時間已經過去了……。

第174章 人市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604章 突變1第657章 四個快樂的小丫頭第314章 教育第674章 豺狼當道第505章 新的一年4第216章 祝家莊3第612章 西域1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15章 徐世鬆第274章 豬突3第182章 網絡第658章 塑料友情第36章 女權第752章 無題第67章 糧食第525章 抱怨第760章 和虎第195章 文相公的決定第180章 青州軍第69章 女權2第85章 家主的決定第717章 大帝國2第605章 突變2第146章 賺到了第61章 公審第359章 炮擊第487章 期待決戰第90章 嚴肅軍紀第211章 新人事安排第174章 人市第232章 天下2第63章 軍銜和功勳制度第323章 虧空第499章 春天6第424章 要贏了第108章 塢堡血戰1第600章 瀨戶內海海戰1第271章 反擊2第64章 冬季1第533章 射擊2第17章 莒州徐家第423章 叛徒第130章 破莒州1第755章 尚需繼續前行1第536章 到處都是機會第383章 災害預警第763章 晨輝第420章 移民1第329章 旅順3第355章 登陸第586章 沙塵之中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第612章 西域1第719章 糧食第141章 起航第634章 交通安全第349章 屯墾村第6章 勝利第10章 20個第14章 各自的心思第271章 反擊2第555章 開打第370章 棄守第67章 糧食第459章 佈局1第394章 伐高麗6第42章 分享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462章 遼陽之戰1第743章 突發第323章 虧空第356章 劫掠1第328章 旅順2第25章 未來2第106章 哨騎第394章 伐高麗6第469章 三級兵役制度第14章 各自的心思第403章 再擴軍第593章 反華夏包圍圈第616章 興靈3第375章 威脅第77章 齊射第222章 續戰第318章 賊第273章 豬突2第642章 父親第374章 憂心第208章 混亂之始第402章 幫助高麗重組軍隊第723章 又是兩場戰爭第676章 1795年第334章 細紅線第649章 政策第94章 李逵鬥解珍第496章 新春3第369章 喜憂第225章 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