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朝廷無下限

事實也如徐世楊所願。

而且遠遠超出徐世楊的猜測。

他原本以爲大周朝廷不會在這個時候與齊國翻臉,畢竟齊國剛剛戰勝了大周的仇敵女真人,目前正好是最得民心的時候。

而晉省世候,毫無疑問以及被徐世楊把漢奸的帽子死死扣在頭上了。

朝廷有什麼必要爲了一夥名聲已經被徹底搞臭的傢伙得罪手下最能打的勢力?

徐世楊原本的預測,朝廷最多是對齊國強行向山陝擴張的行爲表示訓斥,而徐世楊會痛哭流涕,假裝在朝廷的壓力下準備退兵,而前線將士將會羣情激動,要求徐世楊繼續把戰爭打下去。

總之,徐世楊當然不會真的退兵,但他會給朝廷量身打造一個故意打壓功臣,向外敵妥協的形象。

而他自己前期則要塑造成類似嶽武穆的形象,後期則是趙匡胤,最終爲了民族大義迫不得已與只會拖前線將士後退,只會對外敵妥協的大周朝廷分道揚鑣。

這個過程大概會持續幾個月時間,然後齊國頭頂就不會再有一個朝廷了,到明年,或者別的什麼合適的時間,徐世楊就會推動自己老爹登基的行動,完成老爹最大的願望。

當然,史書上估計還是會把徐家的這種行爲記載爲叛逆,不過這個帽子只能是徐睦河去背,畢竟齊國“叛出”的時候,他纔是第一代皇帝。

而徐睦河承擔部分罵名的背後,徐世楊就可以以一個較爲“乾淨”的背景,去推行他所期望的改革。

原本應該是這樣按部就班執行下去的。

不過,徐世楊並未想到,江南的趙家朝廷,居然會完全突破下限,以至於徐世楊精心準備的陰謀徹底用不上了。

隆道皇帝並未下旨斥責齊軍進佔山陝的行爲,他選擇了直接派兵北上,試圖在齊軍主力前往晉省的時候,偷襲齊省的核心領土,強行武力解決齊國問題!

……

早在隆道六年六月中旬,江南得到確切消息齊軍已經進入晉省的同時,隆道皇帝就向前線下達了攻擊齊國的命令。

大周的朝堂爲此爭吵一片,幾位宰執有人同意有人反對,互不相讓,吵了好幾天都沒能吵出個結果來。

於是擔心失去時機的皇帝越過政事堂的諸位宰執,直接通過宦官向前線將領下令出擊。

江淮一線三位軍事統帥中,淮南西路的翁書平對此事最爲積極,很快下令手下部隊開始集結,並且準備出擊。

只是翁書平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統帥,作爲文官他也十分瞧不起手下的將領,再加上江南禁軍出身的軍官團隊與以江北流民爲主的士兵之間的官兵矛盾,此時的淮南西路軍(前身是徐世柳的順義軍)已經墮落到跟江南禁軍差不多的水平上了。

因此翁書平雖然積極籌備出兵,但他所妄想的十萬大軍直搗泉城根本不可能實現——開始集結一個月後,他手下能實際出動的部隊也不超過三萬人,就這還得爲空餉再打個折扣。

前線備戰狀態最好的其實是徐世鬆指揮的淮南東路軍和徐世柳指揮的荊湖北路軍。

然而兩人都是徐家人,且全都反對進攻齊國。

徐世鬆對來傳旨的中使表示此時進攻齊國十分不妥,不僅會寒了前線與韃子及漢奸作戰的將士們的心,還會對朝廷的信譽造成打擊,讓民間誤以爲朝廷跟韃子及漢奸有所勾連。

但是隆道皇帝聖意已決,他把徐世鬆的勸諫當成了徐家長房長子叛周投齊的證據。

七月初三,在再三要求徐世鬆出兵不果後,第四次出現的中使直接帶着一隊緹騎在淮南東路軍軍營中把徐世鬆逮拿下獄。

被逮拿時,徐世鬆並未抵抗,但他手下的兵士羣情激動,有人甚至煽動兵變,但都被徐世松本人遣散了——他確實已經下定決心要做大周的忠臣。

如果不是仁福公主看到事情不妙,趕緊返回臨安向趙家宗族的長輩們哭訴,恐怕徐世鬆性命難保。

即使如此,徐世鬆也被囚禁在臨安,監視居住,而他的淮南東路軍,則由隨後趕往前線的童貫代管。

至於荊湖北路的徐世柳,他不像自家堂哥那樣一心想做個青史留名的忠臣,接到中旨後就直接命令陸文昭把來傳旨的中使套上麻袋沉湖了。

“官家怎會如此昏聵?定是這閹人假傳聖旨!”徐世柳裝模作樣的對外宣稱:“聖上定不會做如此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雖然他很清楚聖旨是真的,那太監是無辜的,不過他是文官,隆道四年的進士,若是皇帝敢像對付徐世鬆那樣對付他,他就敢讓緹騎一起失蹤。

實際上緹騎也不敢到徐世柳的地盤上撒野,當初建興年的時候徐世柳發動兵變,連開大周立國三百年來殺文官殺宰相之先河,一口氣把絕大多數主和派官員闔家鏟,從那以後整個大周就流傳着徐世柳專橫跋扈的故事。

隆道元年朝廷開恩科,徐世柳當時就中了進士,但排名出來後,有同科進士說他不該入圍——因爲他沒有舉人資格,直接考了進士。

徐世柳當時的排名在此人之下,於是他當場宣佈羞於此人爲同期,放棄進士名額,又過了三年,直到隆道四年他再次參考,並且比上次那位進士當初的排名高之後才滿意。

徐世柳開拓荊湖,殺的荊湖洞蠻血流成河,朝廷上甚至有傳言說一年以後在荊湖的江湖中捕的魚都不能吃,能從魚肚子裡找到人的手指。

還有後來江南士紳試圖侵佔官兵的永業田,結果徐世柳讓士紳派到荊湖的人全都“被失蹤”了。

朝廷當然心知肚明是誰幹的,但徐世柳一定要把責任推到洞蠻身上,大家也沒法查證——洞蠻能讓士紳家人失蹤,自然也能讓官府人員消失不是嗎?

這就是徐世柳,一個在官兵心中的好長官,但在官場有着恐怖嗜殺名聲的暴徒。

因此,讓荊湖軍北上是不可能的,大周能出動的部隊實際上是童貫率領的禁軍可戰之兵十五萬(扣掉空餉估計能有十萬人),加上改由他一同指揮的淮南東路軍三萬,以及翁書平的淮南西路軍六萬(實際能出動三萬,再扣除空餉也就兩萬人)。

名義上總兵力二十四萬,實際肯能有十五萬左右。

第426章 戰爭之神第471章 邊境衝突第540章 兵力第459章 佈局1第466章 衛生第55章 總攻開始第137章 私仇第209章 武器生產第173章 緊迫第420章 移民1第333章 金州2第430章 兩難第755章 最後一年第428章 佔領蓋州2第377章 兵力第468章 28級第319章 戰2第351章 糧稅第690章 碎葉—河中2第321章 交換第74章 爭執第41章 矛盾第 86章 第一次擴軍第341章 要變天了第684章 求情1第231章 天下1第308章 重新接觸第437章 財務制度第527章 晉省2第334章 細紅線第229章 貨幣第212章 清仗田畝第458章 生女真的窘境第228章 這個朝廷做不到,就換個朝廷第144章 福船第491章 五路伐金1第362章 血河2第28章 老規矩第591章 隴西之戰3第210章 標杆第57章 勝利第530章 少年兵1第367章 宣傳第65章 冬季2第735章 要嚴!要打!第351章 糧稅第92章 新軍第二次擴充第762章 更替第485章 會見第52章 炮灰1第271章 反擊2第201章 朝陽第696章 吉爾吉斯山1第625章 扶桑局勢第516章 軍改方案第250章 鄉紳第279章 和平第634章 交通安全第100章 備戰2第706章 南征6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522章 五里驛第357章 劫掠2第469章 三級兵役制度第216章 祝家莊3第125章 鑄炮第633章 暴秦3第116章 塢堡血戰6第19章 塢堡主們第528章 壞消息第531章 少年兵2第412章 開城之戰2第738章 陰謀2第450章 對扶桑政策第367章 宣傳第279章 和平第250章 鄉紳第222章 續戰第389章 伐高麗1第2章 夜間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155章 時局圖第656章 南北3第280章 如何得到和平第481章 推進戰略第487章 期待決戰第714章 楚國第233章 天下3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762章 更替第744章 殺徐世楊1第118章 當家主當了叛徒第274章 豬突3第729章 攔駕告狀第440章 朝廷第645章 秦軍2第719章 糧食第653章 宣戰第61章 公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