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

(特別申明:工作較忙,兩天沒閤眼,狀態不好,愈想寫得精彩就反是愈是難下筆,本章不知所謂,可跳過,待會補了覺,爭取再更。)

漢八十三年,八月廿五。

太子劉沐率十餘萬漢騎,抵達狼居胥山東麓山隘,聞得前將軍霍去病稟報過往三日的情形,端是詫異不已。

“匈奴人想死守?”

便連太子少傅趙立都覺着難以置信,奈何事實就擺在眼前,非但先鋒騎營沒遭受匈奴襲擾,潛伏匈奴內部多年的暗衛更已傳回密報,將莫皋單于的計策乃至匈奴現今的兵力和佈防都描述得清清楚楚。

暗衛,乃郎中令轄屬,昔年調撥了羽林衛的大批精銳組建,完全是劉徹照搬後世國家安全部門的框架,其職守非但是在境內搞“保密防諜”,更會潛伏外族,打探各類情報。

明面上的身份愈高,自然能打探到更多情報,相較於尋常的軍中細作,潛伏外族的暗衛擁有更爲龐大且隱秘的支持,非但經費充裕,包括鴉片等特殊手段都沒少用。

右谷蠹王欒提烏維昔年若非吸食鴉片成癮,又豈會甘爲漢廷暗子,在漠北匈奴挑起內亂?

欒提烏維雖是造反失敗,然潛伏在漠北匈奴多年的暗衛卻未盡數暴露,現今仍在匈奴諸王乃至莫皋單于帳下“聽用”,經過十餘載的苦心經營,多是能參與軍務機要的。

一諜臥底弄乾坤,兩軍勝負已先分!

後世華夏,果黨的軍事部署剛定下不久,延安就已盡數知悉,迅速做出針對性的戰略戰術,也無怪禿子“轉進”蛙島後,要大力肅清“匪諜”,教訓是在太過慘重啊!

彙整數位暗衛諜者傳回的密函,莫皋單于的盤算已是一覽無餘。

拖!

就如昔年屠耆單于拖垮二十萬烏桓騎射般,欲將漢軍也死死拖住,也無須拖多久,兩月光景足矣!

漠北,真真是苦寒之地。

八月下旬,關中的天氣剛是漸漸轉寒,離“結霜凝露”的寒露時節都還有些日子,漠北卻已異常寒涼。

若站在漢人的角度,參照關中天候來衡量漠北的季節,那漠北的秋季只有七月和八月而已,每歲九月下旬飄雪,來年三月的冰雪化凍,長達半年的漫長凜冬。

狼居胥山,之所以被匈奴人視爲聖山,亦因此地得天獨厚,處於大片丘陵山地的環繞中,內裡的谷地草原面積不算小,且因羣山遮擋寒風,谷地的冬季氣溫相較山外要高些。

往昔夏秋之際,匈奴人反是鮮少在狼居胥山駐牧,就想多留些水草植被,待得天氣寒冷,再聚集在此越冬。

莫皋單于的拖延戰術,實是沒甚麼太大問題的。

漢軍雖有鐵騎十餘萬,然狼居胥山的東麓山勢險峻,隘口狹長,不利於大隊騎軍展開陣勢。

匈奴人固然不擅修築城寨,但也沒蠢到不會利用地利優勢。

大漢太子亦不會莽撞到遣麾下將士去闖匈奴的“口袋陣”,可以想見,若漢騎傻乎乎的魚貫而入,剛進入地勢平坦的谷內草原,怕是就要面對早已列陣以待的大批匈奴鐵騎。

山脊之上,劉沐與諸位將帥皆端着高倍數的望遠鏡,舉目四顧,但見丘陵延綿,南面是悲風揚沙的大漠,北面是蔥鬱無垠的森林。

“漠北多苦寒,卻也有狼居胥山這等善地,也無怪匈奴人將之視爲聖山。”

劉沐不禁心生慨嘆,微是顰眉道:“然於我漢軍而言,卻不是甚麼好事,若非戰機稍縱即逝,闔該拖來百八十門加農重炮,必能省卻不少麻煩啊。”

虎賁校尉郅涿躬身道:“殿下無須憂心,此番出征,我虎賁騎營的火器部曲非但配備了來複長槍和掌心雷,亦帶了大批的半成原料,不出數日光景,應能配置出足夠的高爆炸藥。”

“大善!可抽調各騎營的匠曹輔兵協助,伐木匠作,多造投機和重弩。”

劉沐頜首讚許,復又詢問道:“今歲寒露,恰是九月初一,就以此爲限,可還充裕?”

郅涿苦笑道:“投機和重弩打造不易,若想製作精良,沒個月餘功夫本是不成的,然若造些勉強能用的劣品,只須萬餘匠曹輔兵足矣。”

劉沐笑着擺擺手:“無妨,質量不夠,數量來湊,直接將木料拖到隘口兩側的山脊,居高臨下,饒是劣品,射程應也足夠。饒是殺傷不到太多匈奴精銳,打擊其士氣也是好的,匈奴人不通教化,怕是又要當做甚麼天罰神雷了。”

諸位將帥也是滿臉笑意,他們多是出身黃埔軍學,又已領軍多年,自是不迷信鬼神之說,皆覺着化外蠻夷真的好生愚昧。

太子少傅趙立向來不苟言笑,然此時眼見匈奴行將覆滅,能親手得償一生夙願,此時也不禁心情暢快,笑着叮囑道:“校尉到時還得囑咐好麾下將士,莫要因器械不良,弩箭和投石射得不遠,反是誤傷自身。”

郅涿欣然應諾:“末將會下令,命將士將投機和重弩儘量安置在山脊的突出處。”

“嗯,軍需補給如何?天候如此寒冷,將士雖不缺禦寒的衣物和被褥,然火油和酒肉,乃至戰馬所需的精料,都使其不可短缺。”

劉沐復又看向胃騎校尉王昌,出言問道。

王昌自是不敢怠慢,躬身道:“殿下放心,烏桓各部的牲畜和車駕早以戰時徵募令進行徵用,加之右北平郡遣府兵送往北冀塞的火油和烈酒,軍需不虞匱乏,押運輜重的首支胃騎部曲,至遲在兩日內抵達。”

十餘萬漢騎爲保穩妥,用了整整十日光景,纔到得距北冀塞兩千裡的狼居胥山,行軍速度並不快,加之各支輜重車隊也多有牲畜馭車,因着無須保持甚麼畜力,端是晝夜兼程,勉強倒也能趕上。

真正的精銳戰騎,自是要早些抵達,在戰前好好休整恢復,五日光景,應是差不多了。

“既是如此,就讓全軍將士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吃飽喝足纔好恢復體力,五日後,若能一舉破敵,就更是不虞軍需匱乏了。”

太子殿下舉着馬鞭,遙指運方谷地,毫不掩飾道:“那兒,女人、酒肉、財貨、軍功、爵位,都是不缺的,皆等着汝等仗劍取之!”

諸將皆是應諾,沒人覺着太子殿下失態失儀。

奸、淫、擄、掠!

古外今來,皆是戰勝者的天賦之權。

漢軍固然是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然諸將也不是甚麼聖母表,曉得麾下將士是有各種需求的。

入伍從軍,素來是刀頭舔血的玩命行當,天曉得甚麼時候就缺胳膊短腿,甚至丟了性命,尤是征戰沙場時,在屍山血海出生入死,戰後不想辦法宣泄,神經再強韌只怕也撐不住。

這無關軍紀,只要不是禍害大漢百姓,也不影響作戰,不違反軍律,每逢大戰過後,饒是各營軍律官,對某些事也是保持着默許態度的。

劉沐雖從未入伍,然自幼通讀各類戰例,殿內蘭臺秘藏的某些軍情奏報,甚至會詳細記載戰後如何屠戮焚城,如何縱兵劫掠。

很顯然,漢軍將帥皆覺順理成章,乃至朝堂重臣亦如此,壓根就沒見御史府上奏彈劾過類似的事兒。

入得黃埔軍學後,劉沐更是深刻體認到,想讓馬兒跑,就得教馬兒吃足草。

社稷利益、民族大義、鐵血軍魂,固然要根植在將士心中,實實在在的甜頭也是要給的,這纔是父皇所謂的“務實”,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軍遲來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六百章 非友即敵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