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

酒宴正酣,埃霍斯端着特意從長安運回的高腳杯,走到大漢副使身邊,舉杯敬過酒,隨即刻意壓低聲線,出言問道:“東方先生,將前來接任特使的上官到底甚麼來頭啊?”

東方朔晃了晃杯中的葡萄佳釀:“問這作甚?”

埃霍斯聳了聳肩,坦言道:“學生本以爲先生是會順勢接任特使的。”

這是實話,在長安“留學深造”的兩年多裡,東方朔就是專事負責教導他們的,此番更是被漢廷特意指派,隨他們返歸,暗中協助他們搗鼓出那些所謂“神蹟”。

整個祭祀大典,實則皆是東方朔和千餘虎賁將士在暗中佈置,諸般“神蹟”更是他們親自操刀的。

依漢廷的規矩,派駐外邦使館的特使至多任滿四載,無特殊情形不得繼任,得返京述職,總體核鑑過任期內的功過得失後,再行任用,即便再行外派,也絕不會派回原駐地了。

阿帕麥亞使館的現任特使行將任滿,恰好東方朔前來,埃霍斯滿心以爲東方朔是會順勢接任的。

要曉得,相對大多數漢官,東方朔在埃霍斯乃至諸多巴勒弗子弟眼中,簡直就是個隨和親善的“好人”。

沒架子,不拘小節,嗜酒如命,更愛說笑,言語詼諧幽默。

在長安時,巴勒弗子弟們最喜歡聽東方先生講課,非但輕鬆愉快,且先生授課時深入淺出,常常將很是深奧的大道理用些小小趣事來喻比,讓他們能迅速領悟且記憶深刻。

若是東方先生接任特使,常駐阿帕麥亞,與他打交道自是比尋常漢使要費事得多。

豈料,前些日子漢廷大行府已傳來遷調令,新任特使已從長安啓程,會晝夜兼程,頂多在大夏使館稍作停留,估摸至遲在明歲三月前能到得阿帕麥亞城,讓現任特使準備做好交接事務。

東方朔,將以行人令的身份,擔任副使,繼續留在阿帕麥亞使館,協助新任特使行事。

莫說埃霍斯,就是巴勒弗家族的各房掌權者們都驚到了。

要曉得,現任的特使也只官居行人令,東方朔的官位與之相同,將來卻只能屈居副使,蓋因新任的特使,乃是大行少卿!

府署少卿啊!

秩二千石,與各郡太守同秩,雖是位列諸卿,然其真正的權勢,實是僅次於三公九卿,隱隱高於尋常衆卿的,郡太守更是沒法與之相比。

譬如大農府的八部少卿,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真是打個噴嚏,都能鬧得舉國皆聞。

尤是商部少卿,就連遠在阿帕麥亞的漢商,都不忘時刻探聽其最新舉措,旁的不多說,光是加徵幾釐貨物出入境的商稅,都足以讓他們肉疼到想死。

大行少卿,看着沒大農少卿風光,實則其態度卻能影響到漢廷乃至漢帝對外邦的觀感。

派駐外邦者,無疑更代表着大漢皇帝的意志,甚至有“臨機決斷”之權,可“便宜行事”。

大行少卿派駐阿帕麥亞使館……

類比後世華夏,就相當於將外交副部長派駐到某國的地方領事館,實實在在的“超高配”。

這特麼要不是想搞事,別說巴勒弗掌權者們不信,就是東方朔都不信啊。

至於屈居副職,東方朔倒是沒甚麼不滿的。

要曉得,他前些年曾在丞相東郭咸陽的府邸裡,當衆寬衣“小遺”來着,那日酒醒之後,差點沒懊悔到投河自盡。

豈料,非但丞相沒怪罪於他,反倒是大行令張騫在兩年多前將他調入大行府,交辦了教導埃霍斯等人的差事,在此番離京前,更是讓他升任了行人令。

行人令,秩俸雖只六百石,卻是實打實的公府屬官,出使外邦時更是風光無限了。

雖說與大行少卿不能比,然現今的大行少卿滿打滿算就四個,況且新派任來的這位大佬,特麼是做過胥浦太守的,實打實的封疆大吏,還特麼是邊郡太守,東方朔能比得了啊?

他是很狂沒錯,但也不是沒有自知之明,更清楚胥浦是甚麼地方,能在那做太守,光背景硬實可不成,沒點真本事且殺伐果決的猛人,那是鐵定不成的。

狂可以,恃才傲物、不拘小節也可以,但要分清對象,不是人人都會寬容忍讓的。

東方朔昔年在丞相府邸小遺席間,頂多是懊悔,若是換了在飛將軍李廣府上如此放浪形骸,小兄弟都給你當場割下來,信是不信?

徐隅,東方朔對他雖沒甚麼印象,卻也已獲知了他的過往官途。

出身官宦世家,弱冠之年入仕,從區區公府戶曹丞,秩二百石的府署刀筆吏,不到十年光景,硬是一路升遷,不到而立之年就破格外放胥浦太守。

各郡太守,皆是皇帝親自敕任的,絕無走偏門的可能。

更誇張的是,剛在胥浦任滿一屆,剛入而立未久,就遷調回京,晉任實權實職的大行少卿了。

別再說他是靠家世,老徐家過往八十餘載,可沒出過三公九卿,撐死出過列卿。

秦漢時期以九卿主管中央主要政務,九卿以外諸卿以列卿稱之,九卿則慣常稱爲大卿,故各部“少卿”不是說他們比列卿位秩低,而是相比他們的直屬主管“大卿”而得名的,實則各部少卿的實權比多數列卿要高。

三十出頭,做過邊郡太守,再任大行少卿,且非皇親國戚,亦非公卿世家出身,絕對猛到離譜!

東方朔已入不惑之年,四十餘載人生歷練,近二十載的宦海浮沉,終歸讓他學會了審時度勢,收斂了肆意輕狂。

這世道,不是你自認爲才高八斗,就能覓得功名建樹的,更無甚麼臣子是朝廷不可或缺的。

現今的大漢朝堂和軍伍之中,最不缺的就是能臣猛將。

漢之得才,於茲爲盛,絕非妄言。

得到展現才能的機會,已是實屬不易,若不知足,沒踏踏實實的有所建樹,卻仍是好高騖遠的祈盼平步青雲,那別說加官進爵沒指望,現有的官位怕也保不住了。

東方朔深知,過往自身是大錯特錯了,昔年與他一道被破格拔擢的兩個同輩,司馬談已接任太學祭酒,主父偃更是早已官居尚書令,位同九卿了。

唯有恃才傲物的他,官位愈做愈小,卻偏愈發覺着懷才不遇,愈發的放浪形骸,憑白蹉跎了近二十載。

二十載啊!

人生苦短,爲數幾何?

此番再得拔擢重用,他已然幡然醒悟,於他而言,官途已無捷徑,唯有踏踏實實的盡忠職守,纔可期盼更多。

徐隅年歲固然比他小不少,然上官就是上官,甚麼“屈居”副職,甚麼心懷不甘,不存在的。

入仕的起點比他低,官位卻升得比他快,比他高,絕非僅止是出身決定的,才能與性格,纔是決定兩人命運的關鍵因素。

東方朔雖仍自信才能不弱於人,卻也已學會從自身尋找原因,早是過了怨天尤人的年紀。

事實上,皇帝劉徹確實對這位史上的大名人很失望,若非抱持着某種難以言說的歷史強迫症,且覺着他很適合教導出“神棍”,多半是不會再給他甚麼機會的。

若仍是不知反省,爛泥扶不上牆,也就不扶了,堂堂大漢天子,沒甚麼閒心太過關注個廢材,爛泥扶不成,既費事又髒手,缺個東方朔,大漢還能玩不轉?

好在大行令張騫對東方朔近年的表現還是滿意的,否則也不會向皇帝陛下進諫,將此番到阿帕麥亞“裝神弄鬼”的差事交辦給他。

阿帕麥亞的祭祀大典後,虎賁軍候遣人快馬往大夏使館,請向朝廷轉呈密函,端是萬里加急,一路不知跑癱了幾匹馬,累倒了幾個驛卒,密函纔在短短半月內呈送抵京。

張騫知悉東方朔已將此事辦得頗爲妥帖漂亮,故才向劉徹進諫,不妨讓他留在阿帕麥亞使館任事,擔任副使協助行將前去赴任的徐隅。

東方朔雖不知此等內情,卻也醒得,讓他擔任副使,實則是大行令對他的肯定和認可,是給他更大的機會。

委屈?

真是沒有此等心緒,有這閒功夫,倒不如趁特使未到任前,好生熟識帕提亞的風土民俗,探明安息各大勢力間錯綜複雜的情勢,以便將來更好的輔助上官行事。

若徐隅真是來搞事的,那於他東方朔而言,無疑也是大有可爲的。

“你也無須多作揣測,好生做你的裁判長,該喝酒吃肉就喝酒吃肉,該清除異端時,別心慈手軟就成。”

東方朔美美的呷了口葡萄美酒,眯着雙眼,輕笑道。

“先生放心,學生雖是愚鈍,卻能分得清何人乃是異端,下手不會容情的。”

埃霍斯亦是展顏而笑,隨即更是擠眉弄眼,異常猥瑣道:“先生近日可有瞧得上眼的美人,今夜不妨……”

咳咳~~

東方朔險些活活嗆死,昔年放浪形骸時,他可沒少逛窯館,每歲秩俸多半都用在這上面了。

要曉得,漢初數朝的官員秩俸是真的高。

即便是在太學擔任經學博士時,東方朔也秩比四百石,換算後世平價購買力,月,約莫要超過年薪二十萬,且包吃包住哦。

奈何爲官近二十載,他硬是沒攢下甚麼錢財了,可見昔年是在窯館花得多狠。

近些年雖已大爲收斂,然奈何“花名”在外,況且他是真的長得帥又有才,談吐幽默風趣,莫說出手頗爲大方,饒是不給錢,也有窯姐兒願意讓他白嫖,想倒貼的都不是沒有的。

難以洗白,便連埃霍斯等人,都沒少聽聞東方先生的風流軼事。

白嫖啊!

這特麼換了埃霍斯,怕不得向族中兄弟吹噓好些年,真不是誰都有這等本事的。

對旁的漢官,埃霍斯自是不敢如此出言孟浪,然對東方先生,他還真就沒太多顧忌。

“免了,現今我這身份,不宜在外夜宿,更不宜將女子帶入使館。”

東方朔終歸是懂得輕重的,身爲漢使,在外邦代表着朝廷,真若胡搞瞎搞,失了漢室顏面,官位難保不說,老命都得丟。

埃霍斯兩股戰戰,溜得比兔子都快。

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一百三十五章 隴西豪強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爲何而戰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