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

黃埔軍學毗鄰未央宮北,丈許高的蒙銅大門南朝宮城,樸實、厚重、粗獷、氣勢雄渾。

郝任駐足階下,只覺腿肚子陣陣發顫,也不知是被氣勢所懾,還是太過激動的緣故。

怎能不激動?

這可是黃埔軍學啊,現今漢室兩大軍學之一,唯有琅琊郡的水師軍學可與之勉強並舉,且朝廷近年雖是大力發展水師,卻仍是以騎軍爲作戰主力的,故黃埔軍學的地位是無法撼動,亦無可取代的。

郝任本是出身塞北烏桓,昔年能得歸化入漢,現今更有機會入黃埔軍學就讀,皆因自家阿父有本事。

郝父昔年領着麾下的烏桓騎射,隨衛青征伐百乘,在攻破百乘王都之戰立下大功。

漢廷將歷年歸化的胡騎打散混編爲七支戍邊騎營後,用大批根正苗“玄”的漢將,牢牢掌控着戍邊騎營,然爲保障軍令暢通,除卻讓胡騎將士都必須苦學官話,亦是保留了部分歸化胡將。

這批歸化將官,皆是權衡過往昔戰功,經過嚴苛的思想核鑑,確是忠君愛國且有真本事的,才能重新給予軍職。

郝父昔年得任昂騎軍候,在諸多新近歸化的將官中,幾乎算是最高的軍職了。

然而,就在月餘前,太尉府頒下敕任令,着他升任昂騎左監,秩六百石。

這就再不存在甚麼“幾乎”,至少在歸化入漢的烏桓將士中,他的軍職就是最高的。

秩六百石,且是騎營將官,公府自是在北闕甲第爲其劃撥了官邸,直系軍眷的戶籍自也盡數遷至長安。

這是天家對軍中將帥的恩賞,自然也不乏某種不言自明的意味,倒也沒人傻到去說破。

郝任乃是嫡長子,且深得郝父看重,昂騎數度輪駐邊郡,皆是將他帶在身邊,卻也沒耽誤他學業,皆在騎營囤駐之地的官學就讀。

郝任已滿虛年十五,三月間行過束髮禮,去歲就已結束了官辦預學的課業,郝父本是正在犯愁,到底是讓自家兒子到精銳騎營應募入伍,還是再帶在身邊多教導幾年,再長長身體。

然待得敕任令頒下,得升任昂騎左監,他突是福由心至,抱持着“成之則喜,不成便罷”的心態,爲自家兒子向公府申了個黃埔軍學的入學名額。

沒曾想,公府還真是轉呈黃埔軍學,着軍學內部對此子進行入學核鑑。

家世覈查、思想審議、過往的官學評鑑、乃至心智、體魄和抗壓力等一系列嚴苛核鑑,足足用了大半個月的光景,莫說郝任自身,就是家中長輩們都被鬧得精疲力竭。

然而,當接到那道入學的令符時,多日來吃的苦受的罪,都值得了。

非但郝任激動得渾身發顫,便連又已領軍出塞的郝父,在接獲快馬傳來的“喜報”後,八尺高的糙漢子硬是當着衆多袍澤的面,滿臉涕淚橫流。

昂騎將官們倒是能理解的,沒人會笑話他,反是紛紛向他由衷道喜。

子弟入得黃埔軍學,對大漢世家亦是值得慶賀的大喜事,對於歸化未久的郝氏而言,就更是意義重大了。

這代表着認同,非止是地位上的認同,更是身份認同。

漢人歧視乃至排斥外族,乃是舉世皆知的。

雖說漢人和漢廷素來秉持現實主義,該通商就通商,該善待的也善待,但從骨子裡,就是瞧不起且深深提防着外族的。

沒辦法,官辦蒙學的教材,開篇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甚至沒開蒙的,剛牙牙學語的嬰孩,都能跟着長輩學嘴,這種觀念早是根植在億萬漢人心中,入骨入髓,抹不去的。

漢軍,無疑是對外最爲強硬的漢人羣體,甚麼民族仇恨,甚麼家國大義,且不去提,砍頭計功的軍功爵制度,註定了秦漢兩朝的將士必定好戰嗜殺。

黃埔軍學已然成爲漢軍將官培養體系的基石,對郝任的接納,無疑也是對郝氏歸化入漢的肯定和接納,其重要性不比郝父這昂騎左監的軍職來得低。

況且,昂騎將官們對郝任這小子還是頗爲熟識的,曉得是個能成器的,入得黃埔軍學,今後就更有機會出息了。

沒瞧見麼,現今各支軍伍的將官,多半不是曾在黃埔軍學就讀,就是曾入軍學“進修深造”的,譬如驃騎將軍衛青,年少時入伍,立下戰功,在晉任軍候前也曾得入軍學進修。

前任的昂騎校尉彭策,更是所謂的黃埔一期,現今得升遷爲建章校尉,繼任昂騎校尉的,卻也是黃埔十期的孫驍。

孫驍年歲多大?

現今在漢軍中,凡遇着“黃埔系”的將官,只須曉得其“黃埔幾期”,就能估算出其大致的年歲。

正常晉入黃埔軍學者,多是虛年十五入學,黃埔軍學於漢六十二年建校,今歲整好滿二十載,故孫驍今歲估摸也就二十有五。

弱冠之年的騎營校尉,過往雖不鮮見,卻也終歸不多,細數那些“猛人”,現今多半都已官居高位,深得天家信重了。

由此可見,孫驍也很猛,亦可見得入黃埔軍學就讀或進修是何等重要。

郝父知曉,自己這輩子多半就這樣了,郝氏的將來,還得指望郝任光耀門楣。

郝任不曉得自己將來會如何,然此時卻是遭了大罪。

黃埔軍學的學制與旁的學府沒多大不同,皆是授業三年,每歲寒暑休,二月初至冬月末算完整學年。

這意味着,此時入學的郝任已比同期,也就是黃埔二十期的同窗們,落了上半學年的課業,饒是刨除正月和暑休佔去的小半六月,也足有四個半月。

黃埔軍學的規矩,是不論出身,不看過往,不問緣由的,落後就是落後。

“捱揍也活該,誰教你落後?”

此乃軍學祭酒劉越的名言,昔年他以皇子之尊,不也因自幼身體瘦弱,在入軍學後,在武課對練時被同窗屢屢揍的鼻青臉腫麼?

郝任的體魄無疑比昔年劉越強健不少,且與人打鬥也算“家學淵源”,雖說是上不得檯面的野路子,遇着學了擒拿格鬥術的同窗有些吃虧,但終歸沒輸得太狠。

關鍵還是兵法軍略之類的課目,饒是廢寢忘食的苦讀,每日央着先生們開小竈補課,卻仍覺時間不足。

要曉得,黃埔軍學如所有的官學般,每歲皆有年考的,且每歲年考皆會留下評鑑和記錄,對未來影響很大。

八月初入學,冬月末就要年考,攏共不到四個月光景,郝任自是要玩命了。

“這小子還成!”

途徑廊道,遠遠瞧見池畔榕樹下,郝任沒有午休,而是全神貫注的捧着厚厚的書冊誦讀,督學趙立對身側的軍學祭酒劉越道。

“可惜年歲尚幼,尚不堪大用。”

劉越微是頜首,卻又略顯遺憾道。

他是曉得趙立爲何看好此子的,絕非是甚麼慧眼如炬,亦非是因督學的職守而識才惜才,而是以太子少傅的身份,覺着郝任他日或許有用。

“不急,馬踏漠北本就用不上,塞北烏桓卻也要未雨綢繆,雖已不斷削弱,卻終究得尋着合宜由頭,真正釜底抽薪才成啊。”

趙立雖是武將出身,但好歹昔年也是遺孤內院的軍事學院出來的,又是老羽林,絕非有勇無謀的莽夫,否則皇帝劉徹豈會挑了他做太子少傅?

現今太子劉沐形將完成軍學的學業,且已入太尉府見習,皇帝劉徹卻仍讓趙立卻仍兼着督學,除卻是方便他與劉越研擬完善對匈軍略,實則也有讓他爲儲君繼續發掘未來的將帥之才。

倒不是說讓他現下就冒着忌諱,大肆招攬和栽培,只是默默旁觀和審視,做到心裡有數,待得將來儲君即位,才曉得甚麼人值得重用。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不早些尋摸些得力人手,將來如何倚爲臂助,藉以穩固朝局啊?

“嗯,依着諸般核鑑所示,此子確是心向大漢,興許真是可用,只不知對昔日同族痛下狠手,會否心有掛礙。”

劉越搖了搖手中的羽扇,暑熱雖已漸漸消散,然正午時分仍是悶溼。

“正因是昔日同族,反是更得下得狠手,如若不然……”

趙立言猶未盡,劉越卻已是會意了。

君不見,前有公孫氏,後有卑禾候,對匈奴和諸羌,可都是殺得最狠的,一來是向漢廷和天家表忠,二來是真想滅盡昔日同族。

世間若再無匈奴和諸羌,他們也就不算歸化之人了,而是無比純粹的漢人了,不是麼?

大漢現今若想要誅絕塞北烏桓,無疑是輕而易舉的,然好歹是數十萬附庸之民,沒來由的就出兵屠戮,非但有損大漢天子的仁德之名,更會令諸多屬國兔死狐悲,恐慌驚懼。

漢人素來重信受諾,漢廷的誠信,更是舉世稱道的。

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