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

翌日清晨,長安西面的雍成門剛是緩緩開啓,便有一隊騎兵縱馬出城。

烏維執繮打馬,瞧着環伺身周的漢騎,回望宏偉巍峨的漢都長安,不禁無奈苦笑。

“此番若是得競全功,大王必也能得覓漢侯,到時或能如我公孫祖輩般,好生爲大漢盡忠竭力,後世子孫亦能得享世代榮華的。”

身側的暗衛出身公孫氏,潛伏漠北多年,與諸多袍澤在漠北匈奴搞風搞雨,甚至暗中策反了烏維。

“誒!”

烏維長嘆一聲,下意識的摸了摸懷中揣着的小布包。

福壽膏,漢人所謂的鴉片,如今的他再也離不了,只能聽任漢人擺佈。

“軍臣單于雖是我伯父,卻未必肯認我這侄兒啊。”

烏維感受到身側暗衛視線中的警醒意味,不敢露出心中的不甘和怨忿,卻是故作哀嘆道。

“無妨,軍臣單于年事已高,雖在羅馬鬧得風生水起,實則早已氣血虧虛,頑疾難愈,其子於單又年輕氣盛,你只要將福壽膏進獻給軍臣單于,讓他暫時減卻病痛折磨,要暗中奪權卻是不難。”

公孫氏本就出身匈奴,郎中令齊山特意徵募了不少公孫子弟,培養成暗衛,再命其潛伏各處,莫說漠北匈奴,就是現今遠在數萬裡外的軍臣單于,其麾下的匈奴將士中,也少不得有齊山佈下的暗子。

“可就這麼點福壽膏……”

烏維仍不禁有些遲疑,甚或說是不捨。

“大王放心,這福壽膏在我大漢境內乃是禁物,不好多備,待得出了玉門關,過了邊禁,前往大宛與大王的部衆匯合,日後自會有人暗中運來各類所需,輔助如我等般輔助大王成事。”

“……”

烏維啞然無語,只得搖頭嘆息,這些暗衛除卻要輔助他成事,亦是從旁監視督促之人。

他欒提烏維落得如此地步,非但自身吸食福壽膏成癮,只能聽憑漢人支使,還被逼徹底掘斷匈奴最後一絲生機,甚至成爲漢軍擾亂外邦的馬前卒。

漢帝之謀,何其深遠,何其毒也?

奈何,他雖覺愧對先祖,卻又沒有勇氣引頸自戮,福壽膏吸食得愈多愈久,他就愈貪戀那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愈是怕死惜命。

福壽膏,毒害的不止是人的軀殼,更會泯滅人的良知和心志。

“罷了!”

好在他的幼子未如父兄般吸食過福壽膏,讓他終歸能留下了一絲念想,若真大事得成,想來漢帝也會信守承諾。

不求得覓封侯,唯望幼子日後能歸化入漢,不讓欒提苗裔徹底斷絕。

未央宮,正殿。

太子劉沐亦再度破例,暫且免了宮邸學舍的今日早課,列席早朝。

不同與昨日態度,沒再附和紛紛請戰的文臣武將,太子殿下面色訕訕的老實旁聽。

“太子以爲如何?”

皇帝劉徹高居御座,很是惡趣味的出言問道。

劉沐只覺尷尬萬分,卻也不得不起身避席,答道:“兒臣以爲,此事不急!”

羣臣聞言,多是目瞪口呆。

這還是過往那個暴躁衝動的太子殿下麼?

眼見誅絕匈奴,盡洗舊日國恥的機遇就在眼前,太子殿下怎麼不似昨日般神情激越了?

“哦?爲何不急?”

皇帝劉徹卻是心下暗笑,明知故問道。

“……”

劉沐更是無語凝噎,卻不敢當殿戳破自家父皇的陰私計較,只得絞盡腦汁,訕訕道:“兒臣以爲,匈奴內亂迭起,正是自掘墳塋,若我大漢此時發兵,反倒會引得匈奴諸王驚懼,非但會停止內鬥,更會聯手抵禦我漢軍。

我大漢雖是兵鋒赫赫,無有所懼,然漠北匈奴雖日漸衰微,卻仍可聚攏不下十萬騎,饒是十萬烏合之衆,若是拚死做困獸之鬥,我漢軍也勢必會出現不小傷亡。”

“陛下,臣以爲太子所慮甚是,兵者乃國之大事,不可不慎啊!”

大農令孔僅忙是出言附議,非止孔僅,過往歷任大農令都對朝廷對外用兵表現出較爲保守的態度。

倒不是主和的鴿派,現今的大漢朝野,數千萬臣民幾乎找不到真正意義上的鴿派,唯有鷹派和更爲強硬的鷹派。

只是大農令掌國之財政,多是理智且精於算計之人,對外用兵雖是多有繳獲收益,然出征用度和戰後的獎賞撫卹,對國庫的支應壓力也不小。

少賺,就是虧!

不賺,就更是血虧!

譬如現今要對漠北匈奴用兵,軍中將士或能靠砍人頭加官進爵,朝臣們所屬的世家大族或也能從戰俘發賣中購買到不少奴隸,但對國庫收入而言,卻沒有太大的好處,說不定真要虧本的。

畢竟十餘年前的那場驚世大戰,皇帝陛下御駕親征,不但俘虜了上百萬匈奴族衆,更是將匈奴積攢百餘年的財富都擄了回來。

現今的漠北匈奴,還榨得出多少油水?

孔僅不是不知道,徹底覆滅匈奴的重要意義,卻也深知,皇帝陛下若是有心出兵,壓根無需等到今日,早些年就能揮師北上,橫推漠北了。

確實,皇帝劉徹暫時無心誅滅匈奴,除卻不想漢軍將士付出太多不必要的傷亡,亦有旁的算計。

在諸多大臣的訝異和不甘下,皇帝劉徹頜首認同了太子的看法,認爲應暫緩出兵,任匈奴繼續內亂,待其真正殺得傷筋動骨,漢廷再做計較不遲。

下得早朝,回了宣室殿。

“能想出那番說辭,倒還不算太蠢。”

劉徹摒退殿內宮人,對自家傻兒子如是道。

太子劉沐卻不免泄氣道:“兒臣心知自身愚鈍,怕是無論如何都無法似父皇這般高瞻遠矚,謀得長遠周全。”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爲君者,能正視自身不足,懂得知人善用,已彌補自身思慮不周之處,便是足矣,無須自怨自艾,憑白失了志氣,喪了鬥志!”

劉徹卻不責怪,反是語帶鼓勵道。

劉沐忙是道:“父皇放心,兒臣雖是魯莽愚鈍,然卻不會自甘墮落,必是永不言棄!”

劉徹頜首道:“如此便好,你要知曉,爲父之所以留着漠北匈奴,卻也是爲了你啊!”

“爲了兒臣?”

劉沐微是愣怔,卻又隨即眼神大亮,眸光熠熠的瞧着自家父皇。

“不錯!昔年你皇祖父早早禪位,爲父少年即位,雖有你皇祖父在身後坐鎮,卻仍難以徹底震懾朝堂,更難獲得萬民敬仰。”

劉徹毫不掩飾的坦言道:“帝皇聲威愈重,民望愈高,後繼之君就愈是難爲,若是脾性隨和懦弱,或許勉強能做個守成之君,然依你這等脾性,他日即位,若不得臣民真心敬仰,你甘願麼?”

劉沐尷尬的撓撓頭,倒也老實:“自是不甘願的,兒臣也想成爲皇祖父和父皇般,受萬民敬仰的賢君聖主。”

“那便是了,富國者,發展民生,使臣民富足,雖是帝皇首要之事,然唯有強軍,對外征伐不臣,且取得大勝大捷,纔是真正提振民心士氣的最好法子!”

劉徹沉聲道,身爲穿越衆,他對此認識更爲深刻,傳頌後世的所謂千古一帝,不都是武功卓著之君麼?

譬如爲大秦的六世聖君,譬如大漢文景二帝,其功績難不成真在秦皇漢武之下?

不,恰恰相反,他們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納賢、變法、革新、富國、安民,絞盡腦汁的合縱連橫,奠定且夯實了帝國基業,才讓恰逢其時的秦皇漢武得以功耀千古。

不是世人愚昧,而是實實在在的人性。

人類從骨子裡,就是崇尚強者,喜歡爭鬥的殘忍物種,想要得萬民敬仰,帝皇文治不可少,武功更不可少!

“你明歲雖才虛年十四,然預學課業皆已習罷,不妨提早晉入黃埔軍學,多延攬些有將帥之才之人,以爲日後臂助,無須忌諱太多,但凡不涉具體軍政,爲父這點肚量還是有的!”

劉徹伸手拍了拍自家傻兒子的肩膀,雖說這小子腦子不夠精明,塊頭卻是長得高壯,也就後世初中生的年紀,就已和他下巴一般高,怕是快一米七了。

吾家有子初長成啊!

劉沐本就想着進入黃埔軍學就讀,此時聞得自家父皇這話,自是歡喜鼓舞。

然未等他出言應諾,劉徹又是發了話。

“入得軍學後,多與你十一皇叔商討軍略,用心籌謀如何征伐漠北匈奴,以待日後!”

“父皇!”

劉沐就算腦子再笨,此時也已聞弦知意,不禁激動得面色潮紅。

劉徹仔細叮囑道:“此事莫要與旁人去說,若教太上皇和你母后知曉,便也只能作罷了。”

“兒臣醒得的,多謝父皇!”

劉沐忙是應諾,點頭哈腰的傻樂不已,像極了劉徹前世養得那隻傻二哈。

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九十四章 齊聚一堂 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