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

今歲的秋分來得稍有些遲,爲八月廿一,翁主劉徵臣下嫁裴氏子的正婚禮便選在八月下旬。

入得八月,趙王劉彭祖率團出使安息功成圓滿,代表漢廷與安息簽署了兩國盟約,旋即從阿帕麥亞城啓程返國,雖是趕不上侄女的婚典,卻已早早遣人運送回大批財貨作爲賀禮,少不得獨具異族特色的精緻珠玉飾品。

鳳翔珠寶,諸位公主和親王妃名下的產業,自創立之初就由劉徵臣親手打理,專事打造做工精湛、樣式新穎獨特的珠寶首飾,鋪面已然遍佈大漢各郡郡治及繁華大城。

大漢百姓愈發富足,生活水準也愈發提高。

非但權貴豪富時常將上好的珠玉送到鳳翔珠寶,讓匠師們代爲雕琢鑲嵌,定製些奢華飾物,亦有不少庶民百姓會到鳳翔珠寶選購些成品首飾,尤是遇着婚娶之事,偶爾奢侈一回,買幾件壓箱底的彩禮嫁妝,也屬應當的。

劉徵臣完美繼承了父母雙親的優點,非但具有極高的營商天賦,爲人處世又不同父王劉非的高傲,而似母妃楊綺羅般頗有親和力,故雖沒幾個堪稱閨蜜的手帕交,然與諸多宗婦和貴女的交際人緣卻是很不錯的。

八皇叔提早遣人送回大批異族珠玉飾品,劉徵臣留下些最爲貴重的珍寶,餘下的或是用來孝敬宗親長輩和分贈相熟的宗婦貴女,或是直接送到鳳翔珠寶的鋪面發賣。

嫁妝太招眼,既招人妒忌,又顯婆家聘禮微薄,實是不太好的,倒不如用來做人情或換成金票,低調點總歸沒錯的。

劉徵臣素來對趙婉另眼先看,在休沐日邀她過府,讓她從中挑了不少首飾。

趙立已多年未曾領兵出征,雖是不差錢,然府裡也沒有太多的異族物件,昔日的袍澤又都是些大老粗,每每得勝而歸,多半會挑些造型獨特的刀劍送來,鮮少有送珠玉首飾,且趙氏夫婦得着的帝后賞賜也多爲少府制物,故趙婉還真沒見過如此衆多的異族飾品。

世間女子,多半是喜歡精美飾物的,趙府小貴女亦不例外。

滿屋子的鎏金寶箱,寶光灼灼的珠玉首飾,閃得她頭暈目眩,真真挑花了眼。

歸府後,趙婉在閨房內向阿母展示了翁主贈予她的寶物,偌大的寶匣剛掀開,蘇媛險些沒氣暈過去。

怎的生出這麼個貪到沒心沒肺的貨色?

滿滿一匣首飾,估摸得有個三十來件,且件件皆非尋常,在長安市面多是有錢都買不着的稀罕物件。

夫君趙立官居右中郎將,向來極力避嫌,鮮少與劉氏王侯往來,孰料自家女兒今日往賢王府走一遭,竟是搬回價愈千金的寶物。

這不是擺明的坑爹麼?

“你何德何能當此厚賜,速速去送還翁主!”

蘇媛曉得女兒年歲尚幼,城府不深,不足理解某些忌諱,故未太過責備,卻也不能任她留下這些首飾。

“嚇!”

趙婉先是露出些許訝異,復又頗爲得意道:“阿母的反應竟是真教翁主猜着了,說讓我與阿母言明,今日挑揀首飾時,太子殿下亦是在場的。”

“哦?”

蘇媛微是顰眉,又旋即舒展眉宇,頜首喃喃道:“若真如此,這徵臣翁主倒真是處事周全之人。”

“非但太子殿下在場,還有不少宗室貴胄,承澤翁主挑得可比女兒多得多呢!”

趙婉鼓着腮幫子,言語間蘊着些許懊惱。

承澤翁主劉悌自幼慣見珠玉珍寶,挑揀首飾時堪稱眼疾手快,不少頂好物件都被她搶先尋到,足足扒拉了三大匣,別說趙婉這“外姓旁人”,就是在場的諸多宗室女都急紅了眼,卻又拿她沒奈何,只能怪自個眼力不行,手太笨。

今日赴宴的可不止是諸多宗室女,劉氏諸王的嫡子嫡女但凡年歲比徵臣翁主小的,幾乎都到齊了,太子殿下更是親身駕臨。

饒是劉徵臣深得帝后恩寵,然正婚當日太子也不便親臨道賀,今日也算是提早替族姊送嫁。

劉徵臣爲人豪爽,讓族弟族妹們隨意挑揀些入得眼的好物件,太子劉沐雖是看不上,年歲尚幼的宗室貴胄卻是歡喜得緊。

放眼天下,有幾人能似太子這般“壕”無人性?

宗室貴胄們的花銷不少,然在束髮或及笄前,多是要靠長輩養着,攢不下甚麼體己錢。

當然了,足夠“壕”的也非止太子殿下。

乘氏侯嗣子劉典作爲樑王嫡長孫,也素來不差錢,加之外祖父瓦素各也是家貲巨億,他雖也年歲不大,然遇着中意的古玩字畫,往往豪擲千金,眼皮子都不帶眨的。

皇帝的兩位親外甥亦向來不虞花銷,張篤隨意挑了方墨玉,說是想自個動手將之鐫爲印鑑,打發在政經官學的閒暇時光;公孫愚卻是毫不手軟,也無心精挑細選,直接合上一方寶匣就往外搬,若非還顧着些許父母的臉面,指不定就讓隨從幫着往公主府搬了。

“得早早攢足聘禮,以免日後委屈自家婆娘!”

年僅十歲的熊孩子如是道,其父公孫賀深以爲然,贊其目光長遠,“深肖爲父”。

長安公孫氏,相較於民間名望,無疑更在意天家信重,與旁的世家大族頗是不同。

過得秋祭大典,翁主劉徵臣與太尉主簿裴虎行儀正婚,離了賢王府,嫁入北闕甲第東坊的裴府。

太尉主簿的秩俸爲六百石,然裴虎的官邸卻依循千石朝官的形制,且所處地段還是頗爲不錯的,乃是愛女心切的賢王劉非向雙擁基金捐輸十萬金換得的聖上恩賞,便連諸御史也沒提出甚麼異議。

兒子得賜偌大官邸,裴父裴母卻不打算遷居北闕甲第,兩老身子骨硬朗康健,又覺與世家權貴交際太費神,故寧可留在北闕閭里的宅院與老街坊們和樂融融。

裴虎爲人孝順,也曉得父母心思,若兩老喜歡張揚炫耀,早在阿姊裴澹得冊常山王妃後,就可結交諸多世家權貴了,也從未想到他能娶個翁主回家。

賢王夫婦對此倒是喜聞樂見,女兒嫁過去,府裡沒婆婆時刻壓着,無疑會免卻許多麻煩。

雖說那裴母多半不敢讓堂堂翁主受甚麼委屈,然若同住一處屋檐下,徵臣又是爽直脾性,天長日久的難免磕牙拌嘴,大漢尊崇孝道,婆媳爭吵若是傳揚出去,吃虧的多半是兒媳婦。

忤逆不孝,在大漢是極端嚴重的指責,不止對自家的父母如此,對夫家的公婆更是如此。

昔年竇氏爲後,其個性何其強悍,然對太后薄氏都是畢恭畢敬,不敢有半句頂撞,便連薄氏將自家侄女指婚給太子劉啓,要將之立爲太子妃,饒是竇氏心中極度不滿,卻都沒敢吭氣。

即便待得劉啓已登基爲帝,竇氏也要等到太皇太后薄氏薨逝,才支持自家兒子以膝下無嗣爲由,將薄皇后廢黜。

在大漢就是如此,不管兒媳婦出身多牛,真若遇着個沒眼力界的惡婆婆,日子都不會太好過。

裴母非但不是甚麼惡婆婆,又親身見聞自家女兒裴澹如何在常山王府熬出頭,其間可沒少吃苦遭罪,此時娶回兒媳婦,推己及人下,曉得女兒都是孃家的寶,在婆家遭罪,誰不心疼呢?

況且裴母早已見識過王府裡的錦衣玉食,曉得翁主下嫁到裴家,實在是受委屈的,肯安生跟自家兒子過日子,小兩口能和和美美的白首偕老就不錯了,除了想早點抱上大胖孫子,她實在沒旁的奢求。

正因如此,裴父和裴母非但沒打算遷居北闕甲第,更拿出大半家貲,除卻置辦了豐厚的納徵禮,更是將兒子的官邸重新整葺,透過妹夫王老實和侄兒王富貴的門路,添置了頂好的傢俬物件,提早打理的妥妥帖帖。

若非裴父近年在永和商團也入了不少份子,且購置不少宅院,怕還真支應不了如此大筆的錢財。

長安現今的宅邸價格連年暴漲,便連北闕閭里都堪稱寸土寸金,裴父剛在牙行掛售出數間小民宅,不到半日就盡數售罄,到公府更了宅契,繳了稅金,便是錢宅兩訖,絕無半分拖欠。

說實話,若沒經過此番籌措,老兩口都不曉得已攢下如此厚實的家業,果如侄兒王富貴所言:以錢生錢,最是容易不過了。

相較於自家兄嫂,精明的王嬸卻是心裡有數得緊。

她早早得抱金孫,一心想着爲自家孫兒攢家業了,況且她的兒媳婦齊萱出身也不差,雖算不得名門望族,卻也是經史傳家的官宦門第,底蘊不差的,必能教導出個知書達理的好孫兒。

愈過愈好的小日子,光是想想都美得很,從鄉間農婦混成現今這般模樣,她着實再無甚不知足的。

裴虎雖是去了軍中武職,然在太尉府任官,負責雙擁基金運作,替漢軍將士和軍眷們做些實事,也沒甚麼不好的,現今如願以償,抱得美人歸,更是歡天喜地。

上天,多是會眷顧努力前行之人,生活無疑是要用心經營的。

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六百一十章 趙府貴女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