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巍巍恆山,沿雁門郡北境逶迤綿延。

雁門是塞外遊牧民族入侵內部的渠道,自古爲邊防戍守要地。戰國時期,趙國大將李牧常駐雁門,憑藉關城之險,慎重防守,擊敗匈奴十萬人馬,其後十餘年,匈奴不敢寇趙。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更是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從雁門出塞,“北擊胡,悉收河南之地”,把匈奴趕到陰山以北,並且修築了萬里長城。

雄關鼎寧雁,山連紫塞長,地控黃河北,金城鞏晉強。

天下九塞,雁門爲首。

雁門塞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附近峰巒錯聳,峭壑陰森,中有路,盤旋幽曲,穿塞城而過。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地勢十分險要。

雁門塞城週二裡餘,牆高兩丈,石條座底,上砌城磚。塞城僅有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過雁穿雲,氣度軒昂。東門之上築有樓臺,名曰雁樓,關牆上雉堞密集,烽堠遙相呼應。城內築有練兵校場、營房、馬廄,爲守關屯兵之所。城外還築大石牆三道,小石牆二十五道,隘口十八個,以增強防禦力量。

數年前,大漢派出公主和親,開邊禁,與匈奴通市後,雁門邊塞出現了“遙城晏閉,牛馬布野,夜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然而,自從現任雁門郡太守郅都到任後,隨即整頓邊軍防務,嚴格盤查進出關的符券(不是路引,後世的路引只能用於國內)。

符券有兩份,一份在旅人手裡,另一份由官府送至關卡,旅客拿出正符,關卡的守吏拿出副符,它們都有刻痕,刻痕對上了,可能還要字跡對上,驗明旅客手裡的正符不是僞造的,方可放行。

最近數日,雁門塞更是緊閉關門,嚴禁通行,城內閒雜漢人一律驅逐,匈奴人全部逮捕下獄。哪怕是一些手持諸侯王所頒符券的大商人,都被擋在西門外,連塞城都沒進去,更別妄想從東門出塞了。

雁門郡郡治善無城中,鄭徠坐在酒肆內,皺着眉頭,品了口碗中的麥酒,滿嘴苦澀。

作爲一個身家鉅萬的淮南富商,他從來都只喝醴(古代啤酒),何曾喝過低劣的麥酒。此番鄭徠原打算出關前往塞外行商,誰知卻是黴運連連。

先是月餘前雁門塞城要求查看通關符券,他不得不向當地官府繳納了十萬錢,購買了新的符券。等了足足一個月,符券纔剛剛批覆下來,這塞城竟然完全關閉了,這讓他欲哭無淚。

從到善無城開始,鄭徠已經逗留此地月餘,隨身的酒醴早已經喝光,在雁門這樣窮山惡水的邊郡,想要找到好酒,只有當地權貴豪門家裡纔有。如今商人的地位極低,權貴家的僕人和奴隸纔會行商,又怎麼會打開門招待鄭徠這樣的外地商人?

當然,如果鄭徠捨得花上一大筆錢財,還是可以辦到的,但恐怕會把這次行商的本錢全都摺進去,實在得不償失。

嗜酒如命的鄭徠實在難受,只好強忍劣質麥酒的苦澀口感,每日到這酒肆裡喝上幾碗。

哪怕如此,他也沒有打算放棄出塞的渺茫機會。商人不許乘車或騎馬,外出行商一次很不容易,他此番從九江到善無,跋山涉水數千裡,可是花了整整數月的時間。

鄭徠此次從九江帶了幾十車的釉陶,淮南國的釉陶比北方諸郡的陶器色澤好上許多,做工也更爲精細,深得匈奴貴族的喜歡。只要運出關外,送到雲中出售,轉手就是幾番的厚利。

如今雁門塞就在前方,讓鄭徠放棄出塞,將釉陶在北方郡縣低價售出,實在是比在他的心頭剜肉還要疼的事。

正在鄭徠愁緒滿腹之時,一個虎背熊腰的男子走進酒肆,緩緩來到他的身邊,低聲問道:“你可是淮商鄭徠?手上有大量的釉陶?”

鄭徠聞言擡起頭,打量着眼前的男子,確定自己與他素不相識,站起身來,疑惑的問道:“正是在下,不知壯士尋某有何事?”

男子掃了一眼四周,見無人注意此處,悄悄拿出一塊腰牌,展示在鄭徠眼前,正面是“雁門賊曹”,背面是“許馭”。

鄭徠面露訝異,賊曹可是太守府上的侍衛,怎麼身着平民服飾,還來找他這個低賤的商人?雖然心中疑惑,但腰牌騙不了人,沒人敢冒夷族的大罪僞造這種腰牌。

鄭徠隨即倒退一步,和起雙手,正欲躬身行禮,卻被男子死死按住肩膀,低聲道:“莫要多禮,且隨我來。”

說完,他挽着鄭徠的肩膀,恍如攙扶喝醉的酒友一般,將鄭徠帶出了酒肆。兩人走到街角處,許馭才鬆開了鐵箍般的手臂,雙手抱拳道:“得罪了。”

鄭徠深深吸了口氣,這才緩過神來,隨然肩膀仍然痠痛不已,但哪敢託大,忙躬身行禮恭敬道:“許賊曹莫要折煞小人,賊曹但有差遣,小人莫敢不從!”

許馭擺手道:“無需多禮,俺本就是個粗人,今日是給你尋了條出路,且看你走不走了。”

鄭徠心中咯噔一下,卻絲毫不敢怠慢:“賊曹若是手頭緊,小人在客棧尚有數十金,可盡數奉上……”

許馭眉頭緊皺,低聲呵斥道:“你是想要了俺的性命嗎?!誰不知道郅都太守禦下嚴苛,莫說數十金,就是隻收了你一銖錢,俺的腦袋明天就會掛上城頭!”

鄭徠哭喪着臉連聲告罪,心中暗自懊悔不已。他到這善無城月餘,哪還不知道太守郅都“蒼鷹”的名頭?

郅都上任伊始,就整頓邊務,上至權貴,下至商人,但有違法,無不嚴辦。短短月餘,數百顆人頭就掛滿了善無的城頭。數日前,即便他下令實施邊禁,偌大的雁門郡竟無一人出言反對,更無邊軍敢私自放人通關,足可見兇威之盛。

許馭見他識趣,繼續道:“太守知道你們行商不易,若想出塞也不是不行,但需得遵照一些章程。”

鄭徠聞言大喜,照他看來,所謂的“章程”不過是繳納一些錢財罷了。只要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大問題嘛。即使最後不能成行,能用錢搭上太守府的關係,也是極划算的買賣。

只是這郅都太守不是歷來執法嚴苛嗎?

鄭徠雖覺得有些迷糊,但還是高興的答道:“如此實在是天大的好事,只是不知是何章程?”

許馭撓了撓頭,憨厚的道:“俺也不知曉,這話是都賊曹交代下來的,說若是你答應了,就讓俺帶你去見他,若不答應,俺就自個回去覆命。”

鄭徠聞言,更是興奮不已。

督賊曹是太守的侍衛統領,也是最爲心腹之人。他的承諾,比許馭這樣的一般賊曹要靠譜得多,幾乎等同於太守本人的親口許諾。

鄭徠隨着許馭來到城西一個不起眼的小院落,心中不由有些疑慮,不明白爲何要這般隱秘。

當他走進正堂後,卻驚訝的張大了嘴巴,這幾日滯留在善無城的各大行商全都匯聚一堂,竟無一遺漏。熟識的行商們相互打着招呼,眼中都有些急迫和焦慮,顯然是在等着主人的出現。

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