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中行説滿臉不悅,用看傻子的目光不斷打量着狀若癲狂的劉徹,久久不語。

半晌後,劉徹才恢復正常,帶着笑意道:“如此看來,孤王實在不得不感謝你啊!你可記得,我朝高祖和冒頓單于定下的盟約,‘長城以北,引弓之國,承明單于;長城之內,冠帶之室,朕亦制之’?你以爲如何?”

中行説不屑道:“此等城下盟約,對於我匈奴,自是好事;對於你漢國,堪稱國恥。”

劉徹搖搖頭,面露感嘆之色:“我朝高祖僅用七年,從一介布衣,成爲這大漢天子,各種心思算計,豈是你能猜度的?引弓之國,冠帶之室,好深的佈局,好大的陷阱,可憐你們匈奴中計而不自知,可悲可憐啊!”

眼見中行説張嘴欲要反駁,劉徹擺手制止,頽自繼續說道:“秦末時,匈奴人曾宣稱本身是夏朝後裔,時值中原戰亂,諸侯均未對此有過異議,從而使他們具備了入主中原的名分。

若匈奴當時在禮制上向中原模式做些改變,最大程度減弱身上蠻夷的成分,中原那一些有才能卻未受重視的人必會前去效力,跟我大漢爭勢。夷夏之爭,爭的起根不是血統,而是道統!

想來當高祖朝派遣至匈奴的使者,發現匈奴人崇尚漢地的食物衣服,對於漢民的禮節也很風尚時,我大漢的君臣們定會遐想起前朝秦國由夷入華夏的發跡史,從而越發芒刺在背。

白登山一戰,高祖固然敗了,卻藉機給匈奴下了一個套子,將‘引弓之國’的蠻夷帽子死死扣在匈奴的頭上,永遠失去了入主‘冠帶之室’的名分!”

中行説聞言,面色鐵青,嘴上卻譏諷道:“這些不過是太子的妄自猜測,意圖粉飾你先祖的失敗罷了,如此自欺欺人,實在可笑得緊。”

劉徹不以爲意,繼續道:“那就不說高祖,且談談我祖父文帝吧。據傳你叛逃匈奴後,文帝曾派遣使者到匈奴,嘲笑匈奴風俗沒有禮義,言下之意,匈奴人是野蠻的。而你當面駁斥了他,與他辯論後大獲全勝,使他的輕薄不僅沒有當場激怒匈奴單于,反而致使單于全力支持你嚴禁匈奴人風尚漢民儀態禮節。你可還記得此事?”

中行説陰沉着點點頭,這場漢匈禮義之辯奠定了他在匈奴的地位,他數十年來一直引以爲傲,如今倒要看着牙尖嘴利的漢國太子會如何評價。

劉徹端起茶杯,在手中把玩了片刻,滿臉戲謔道:“文帝遣使和親的目的是什麼?是爲穩住匈奴,免其侵擾邊境。是以和親後,本應不會去做任何激怒匈奴的事。你叛逃時正是和親後不久,文帝卻很詭異地派去輕薄的使者,在匈奴取笑匈奴人的風俗。不但如此,使者還會被你這樣一個從未治學的宦官辯駁得啞口無言,可見這個使者是不穩重並且也口齒不伶俐的人。

需知中原盛產辯士,我大漢立國後,就出現過劉敬和陸賈這樣的頂尖辯士。很難想象,文帝往匈奴遣使時,會找不到一個辭鋒銳利的人。即便找不到,找一個穩重的人應該不難吧?找一個輕浮之人去冒搬弄匈奴之險,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中行説臉色大變,卻無可辯駁,劉徹的推論並沒錯,當年的使者的表現確是訥於言卻疏於行,如今想來,確有幾分詭異之處。他後背的衣裳瞬間被冷汗浸透,似乎猜到了劉徹話中的意思。

劉徹見狀,看出他已抓到了一絲頭緒,隨即繼續打擊道:“其實白登之圍後,匈奴仍具備窺視中原的意願和前提,只要變俗,就能告竣。而在文帝朝,匈奴已露出了變俗的苗頭。如果匈奴變俗樂成,那漢匈兩國的態勢只會向對於我大漢愈來愈糟的方向演變。

而文帝當時還不能憑大漢的力量去撲滅這一苗頭,一是力量不足,大漢還沒有從秦末稱霸的戰役創傷恢復過來;二是大漢內部出現的新問題需要解決,就是分封的諸王在漸漸坐大,在未能確定匈奴對於大漢無代替意願之前,文帝還不能分出手腳解決諸侯王。

大漢在那個時候只能期待匈奴本身去撲滅變俗的苗頭,成爲一個對於大漢只有傷害能力而沒有傾覆意願的國度,從而爲本身爭取到時間,休養以及解決內部問題。正是因爲你的叛逃,匈奴成爲可一個固保守俗的國度,純粹落空了時變的慾望。

是你阻止了匈奴向中原地區演化的可能,使匈奴成爲一個沒有任何機會革新制度的政權,從而使匈奴損失了爭霸中原的前提,對於華夏只有擄掠的意願而落空佔領的雄圖。這一現象,對於當時的大漢來說,是極爲重要和極爲及時的。

所以說,孤王今天得替先祖們好好感謝你!正是你,使得匈奴徹底成爲排斥中原文明,對於漢境無佔領慾望的國度!……”

噗!

中行説面色數變,喉頭不斷涌動,嘴中一甜,竟噴出一口暗紅的血液,噴灑在觀魚亭光潔的漢白玉地面上,宛如一朵朵梅花,妖異而醒目。

劉徹趕緊側身避開,面上閃過轉瞬即逝的快意,口中不斷促狹道:“使臣何至於此,莫非承受不起孤王的謝意?倒是孤王孟浪了,怕是折了你的壽命。李福,趕緊讓人將使臣送回去,好生照料纔是!”

眼見李福招來幾個內侍,將面如金紙的中行説擡走,劉徹隨即擺出一副紈絝模樣,晃晃悠悠的朝長樂宮行去,如今氣煞了匈奴使臣,皇祖母那裡還是需要提前知會一聲,稍作安撫的。

是夜,未央宮御書房內。

劉啓靜靜的聽劉徹訴說完羞辱中行説的經過,不由開懷大笑起來:“常聞古人有言語殺人,不想你這臭小子也有這等本事。那中行説回‘蠻夷邸’後,仍氣若游絲,雖說生機無礙,但免不得閉門休養一段時日了。”

劉徹點點頭:“如此一來,他也就沒精力去耍手段了。只是不知他此番原本作何打算,以後也好預先做些防備。”

劉啓劍眉高揚,冰冷的目光彷彿凝聚成一柄柄利劍,遙指東南道:“還能有什麼新鮮事?不管是誰,只要是不走正道的,明年出兵前都要全部處置乾淨!”

劉徹聞言大喜,知道皇帝老爹已經全盤接受了他昨夜的進言。

自從冒頓單于趁秦末大亂,南下奪取了河南之地(不是今天的河南省,是指河套地區),失去長城屏障的中原地區,就只能任匈奴鐵騎馳騁縱橫。只要大漢能奪回朔方,西河和雲中三地,就可以重新掌控秦代長城,並以此爲屏障,極大的降低匈奴鐵騎的威力,拒敵於長城險關之外。

如此一來,就可以給大漢足夠的戰略空間,徹底解決國內問題,並騰出兵力首先收拾掉西羌。

劉啓隨即又微微嘆惜道:“只是皇兒今日對中行説所說的話,有些多了。”

劉徹一愣,彷彿想到了什麼,臉上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兒臣原本也只是妄自猜度,隨意拿話擠兌他罷了,難道……”

劉啓無奈的點點頭,苦笑道:“不錯,皇兒誤打誤撞,還真是蒙對了。大漢開國之初,賢相蕭何就定下了防匈奴入華夏的計策,只由帝皇口口相傳,至今五十餘年了。原本朕百年之前,也是要交代你的,誰知如今卻無此必要了。不但你已察覺,還盡數讓中行説知曉,朕實在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難過。”

劉徹滿臉黑線,果然必須以最大的惡意去揣度漢初的幾位皇帝,才能發現歷史的真相。

畢竟高祖劉邦血脈裡的地痞習氣着實太過霸道,遺傳了下來。之所以漢初的帝皇只有漢武帝比較熱血衝動,只不過是他不如祖輩那麼陰險狡詐罷了,所以他玩政治的手腕遠遠比不上祖輩和父輩,只能來硬的了。

劉徹暗自腹誹,卻胸有成竹的安慰劉啓道:“父皇無需多慮,明年出兵奪回河南地後,假以時日,匈奴不但無法再犯我中原,恐怕連大草原都呆不下了!”

劉啓皺眉北望,幽幽道:“朕已着快馬將你的計策給郅都送去,希望他能守住雁門吧……”

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二百六十五章 爲何而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壓輪機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