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

臘月,在漢七十七年行將落幕時,遠隔數萬裡的倭奴列島和身毒半島卻同時爆發了大規模的血腥屠殺,便連大漢皇帝劉徹及朝堂重臣們都有些始料未及。

在這沒有遠距離通訊設備的年歲,所謂的運籌萬里之外,無非是盡力擬定更爲完善嚴謹的大戰略,具體的戰術實施還得靠領兵將帥的臨機決斷,遠在長安城的劉徹和諸多武將壓根就無法及時掌握瞬息萬變的戰局。

寇奴島乃是倭奴列島最大的島嶼,即後世的本州島,立國至今僅止年餘的伊予倭國,在今歲開春悍然出兵,攻入寇奴島。

伊予王八岐(秦立)本有着顯赫出身,自幼熟讀兵書,自是懂得“背水一戰”的妙處,且他並不在乎伊予土著是死是活,只從中挑選出三千餘精壯,將之與千餘漢籍死囚混編成五千親衛,裝備了大漢水師運送來的漢軍汰換兵械,便是逼迫着餘下的伊予土著打頭陣,經由連通伊予島和寇奴島的瀨戶道瘋狂涌入邪馬臺國境內。

四萬餘伊予土著,皆只攜帶數日口糧,且退路已然被堵死,若想活着,就只能靠着簡陋的木弓竹矢和石斧骨鏃,從二十餘萬邪馬臺屬民手中搶奪食物。

好在對方的兵械也同樣簡陋,餓瘋了的伊予人遵循了八岐王“燒光,殺光,搶光”的王令,如蝗蟲過境般,對着猝不及防的邪馬臺人瘋狂的燒殺搶掠。

殺戮過多之人,心態往往會發生扭曲,原本只求活命的伊予人,在搶到足夠的吃穿之物後,卻仍是繼續着瘋狂的殺戮,仿似某種不可逆轉的慣性,讓他們成爲了嗜殺的野獸。

仔細想來,或許是困頓日子過久了,畢竟伊予島乃是倭奴四大島中最小的島嶼,適合耕種作物的田地不多,且島上土著鮮少與外族打交道,以狩獵爲生的他們多是不曉得邪馬臺國的,更不曉得其國如此富庶,其民如此孱弱。

人性本就貪婪而怠惰,既然過往那般辛苦狩獵和耕作仍難以果腹,現今靠着搶掠就能豐衣足食,已然嚐到甜頭的伊予人自是不願再放下手裡的屠刀。

相較於更爲原始的伊予人,已逐步轉化爲農耕部族的邪馬臺人顯然更爲“文明”,然自古以來,在交戰雙方不存在巨大戰力差距的前提下,文明往往經受不住野蠻的衝擊。

邪馬臺倭王徵調的三萬大軍則被神出鬼沒的伊予軍伍不斷牽扯襲擾,待得筋疲力盡且士氣大衰時,更在山間谷地遭遇伏擊,被伊予王八岐麾下的區區五千將士打得打敗虧輸,數度突圍卻是傷亡慘重,最終只得跪地乞降。

щщщ▲ Tтkǎ n▲ c o

八岐王命麾下將士收繳了降卒的軍械,卻未將倖存的近愈兩萬降卒押出谷地,反是將他們驅趕到一道更爲狹長的山谷間,命兵士將山谷兩側牢牢堵死。

“讓他們相互廝殺,最後活着的兩千人,本王方會納爲己用。”

已然被毒啞的八岐王,用佩劍在地上寫下了這段文字,讓漢廷派來的死士替他向麾下將士傳達此等軍令。

數個時辰後,伊予將士重入山谷,將尚是存活且四肢健全的降卒皆押出山谷,得二千六百餘人,遂以砂石堵死山谷,從兩側山脊往谷中投下燃木滾石,但見濃煙滾滾,但聞哀嚎聲聲,久久不曾止歇。

人性不是非黑即白的,存活的降卒雖對兇殘的八岐王又恨又懼,然他們的手上沾滿了昔日袍澤的鮮血,卻是他們自身面對死亡時做出的抉擇。

叛國,叛族,無情無義,沉重的罪惡感無時無刻不啃噬着他們的良心,在難以擺脫負罪感時,人類往往會尋求極端的解脫方式,若是沒有勇氣結束自身性命,則會盡全力去證明自身過往的抉擇是正確的!

或許正因如此,古外今來的背叛者,在對付昔日同胞時,往往比外族更爲兇狠殘暴。

尤是在八岐王的刻意引導下,被混編入伊予軍伍的邪馬臺降卒們多是將仇恨轉移到了“無能”的邪馬臺君臣身上。

這些尸位素餐,終日只知吃喝玩樂的貴族,讓他們憑白前來送死,唯有似八岐王這等勇猛狠辣的梟雄,纔是值得追隨的君主。

正是在此等扭曲心態的驅使下,使得這些降卒成爲伊予人的“帶路黨”,一路領着伊予軍伍直搗邪馬臺國都。

邪馬臺國雖是百餘倭國中數一數二的“大國”,然其屬民也不過二十餘萬,之前徵調三萬大軍已是傾盡全力了,此時只是無法再抵禦伊予軍隊,被迫開城乞降。

八岐王再下軍令,着麾下將士收攏尚且存活的伊予土著,得兩萬餘,進駐邪馬臺國都,又四處搜尋倖存的邪馬臺屬民及潰軍,聚攏到城外,得九萬餘。

城內存糧不多,是養不活十餘萬人的,不過八岐王也沒打算繼續養閒人,他傳令再徵兩千餘邪馬臺精壯入伍,使伊予大軍編滿萬人。

伊予將士的親眷近愈萬人,皆獲准隨之入城居住,加之原本的兩萬餘伊予土著,城中軍民約爲四萬。

待得城內軍民安置妥當,在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城外處處騰起熊熊烈焰,騰起的火光照亮夜空,砍殺和哀嚎聲響徹四野,晝夜不歇。

翌日清晨,八岐王命人將被困城中的諸多倭國使者押上城頭,讓他們親眼看看城外景象。

“滾回去告訴你等部族的首領,從今日起,百萬倭奴唯吾主爲王,各族皆須儘速向我伊予國進貢財貨及奴隸,若有違逆者,便如邪馬臺這般,屠絕不臣!”

歸降八岐王的邪馬臺譯者們如實傳達了他的意志,那趾高氣昂的模樣,仿似自身本就是伊予人,仿似城外屍橫遍野的邪馬臺人並非他們的同族。

倭王八岐,去歲突然崛起於伊予島,率領千餘高大壯碩的啞漢,只用了大半年的光景便是橫掃島內,征服島上諸多土著部族,建立起了伊予國。

今歲開春,八岐王更是傾舉國軍民,悍然入侵邪馬臺國,又只用了大半年光景,便是覆滅其國,且屠戮邪馬臺軍民近愈二十萬,僅餘五千邪馬臺兵士及其親眷。

瞧這情形,伊予國軍民日後是不打算靠耕作狩獵爲生的,蓋因他們現今都聚攏到城中,顯是打算靠着倉廩存糧過冬,待到明歲開春,若是無法獲取更多吃食,四萬軍民就得捱餓了。

真到得那時,這羣餓狼必是會出城吃人的!

依着倭王八岐的本意,是該一鼓作氣繼續剿滅其餘倭國,最強的邪馬臺國都被拿下了,他不覺餘下的倭國能抵擋得住。

然漢廷暗衛已傳來陛下聖諭,大漢急需大批奴隸,若他及麾下的漢人將士能在清剿倭奴之餘,爲朝廷擄掠更多的精壯奴隸,那日後便可重歸漢籍,乃至以功贖罪,得以歸漢與家人團聚生活,甚至能享一世富貴,做安逸的富家翁。

此道聖諭,暗衛特意言明,陛下吩咐他無須對麾下的漢人將士隱瞞。

八岐王自是會意,暗暗將此道聖諭傳達給隨他出身入死的漢人將士們,將士們聞之此事,皆是欣喜若狂,去歲他們被“發配”到海外倭島,本以爲此生再無法得見父母妻兒了,豈料短短年餘便重見希望。

他們多是出身世家大族,甚至有不少曾在漢軍中身居高位,只因觸犯軍律,實在無法以貲贖罪,才被迫選擇服下啞藥,黥面紋身,扮做倭奴,與這些猥瑣愚蠢的倭人爲伍。

曾經無比高傲的他們,實則是不太畏懼死亡的,只唯恐牽累家人,更因心中仍存着些許可戴罪立功的希冀,才甘願似這般忍辱偷生。

若真能洗刷罪名,無論是對他們,還是對家人都是天大的好事。

要曉得,所謂的“良家子”乃是漢廷徵募將士或選拔官吏最重要的依憑,放在後世華夏,就是所謂的根正苗紅,他們犯下死罪,兒子不得入伍入仕,女兒不得選秀入宮,甚至會嚴重影響子女婚嫁,且是累及三代五服,這裡頭的嚴重性,遠非後世之人所能想象的。

況且他們是在繁華富饒的漢境長大,若真能選擇,他們豈願在這鳥不拉屎的倭島稱王稱霸?

尤是現今的倭島境況,朝廷擺明就要清洗倭奴各族,留在這做個朝不保夕的所謂倭王,倒不如回返漢境,做個日日飲酒作樂的富家翁啊!

漢人將士得聞喜訊,更是心齊,不再埋怨主帥八岐貽誤戰機,說實話,早先得知八岐要暫且休兵,且不斷聚攏倭奴百姓時,不少漢人將士還真以爲他想留在這做倭王了,不是沒想過造反的。

在他們眼中,甚麼狗屁倭王啊!

八岐就是個率領他們的尋常將領,他們雖會嚴守軍令,但卻不是出於追隨八岐的忠心,而是出於對漢室的忠誠和對未來的期盼,黥面入倭可不代表他們真的將自身視爲倭奴,恰恰相反,身在倭島的他們可是時時刻刻警醒自身,他們是炎黃骨血,是漢室子孫!

若八岐膽敢擁兵自重,背棄漢室,他們就敢剁了他!

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二百六十五章 爲何而戰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軍遲來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軍學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當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