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

金秋將至,廣泛實行棉麥複種農藝的關中郡縣已盡數完成小麥收割,棉花都已重下大半,巴蜀和中原的粟米亦將迎來大豐收。

大農令東郭咸陽真是愁得坐立不安,百姓每歲種出那麼多糧食,各處官倉皆是陳糧未清,新糧又入,這特麼是要瘋啊!

皇帝劉徹也曉得長此以往於國不利,便是急召賢王劉非入宮,商議此事。

劉非因治河大功,得封賢王之名,取代了原本江都王的名頭,位列劉氏諸侯王之首,位秩比皇叔樑王劉武都要高,既是享盡尊榮,自須爲君分憂。

十月初一,祭祖節。

皇帝劉徹領着太子劉沐前往西郊太廟祭奠先祖,劉氏王侯皆是隨行。祭祀大典行罷,皇帝擺駕回宮,擺宮宴饗以宗親,又留劉氏諸王徹夜深談。

翌日,賢王劉非登殿面聖,請準獻國於朝!

皇帝準允!

隔日,符節令李福當殿宣讀尚領兵在外的廣川王劉越和膠東王劉寄呈回的奏章,請準獻國於朝!

皇帝準允!

再隔日,其餘七位大漢親王連同樑王劉武,代王劉登皆登殿面聖,請準獻國於朝!

皇帝準允!

魯國,江都國,長沙國,趙國,膠西國,中山國,廣川國,膠東國,清河國常山國,樑國,代國,十二大諸侯國的轄地囊括函谷關以東的小半大漢疆土,分佈在大江大河中下游最富饒的地域。

朝廷雖已“代管”多年,然大漢臣民從未想過他們會被“除國”,蓋因這十二位諸侯王乃是血緣最近的天家至親,即便要皇帝要削藩,最先削的也是那些“遠親”。

然此番皇帝陛下顯是聖意已決,雖非是真正除國,卻依着昔年齊王獻國時的前例,僅保留國名,留下其國都爲十二大諸侯王名義上的食邑,旁的封地皆是正式收回,該重劃郡縣的就重劃,沒有半分拖沓,更沒惺惺作態的推拒。

一時間,大漢朝野震撼!

不少臣民心懷惴惴,唯恐皇帝此等昭然若揭的削藩之舉會招致諸多王侯的強烈反彈,引發如昔年吳楚之亂般的大規模謀反。

然餘下劉氏諸王的動作更是大出世人預料,短短數日內,近愈二十位諸侯王皆上奏皇帝,請準獻國於朝。

皇帝陛下自是順水推舟的盡皆準允,卻是半句沒提如何補償他們。

世家權貴們正自咋舌,覺着皇帝的吃相未免太過難看,卻是被又一則勁爆消息生生砸懵了。

俚語有言,新官上任三把火。

陳誠剛除大農府商部少卿之職,改任太子詹事,便即燒了第一把熊熊烈火。

太子詹事府正式設立名爲帝國金融的產業,且以所謂“併購”的方式,出貲百萬金購得皇室實業旗下包括皇親創投和諸多錢莊在內的金融產業。

皇室實業的主事者劉非隨即公告世人,皇室實業從此再不涉足金融產業!

太子劉沐才虛年九歲,從何得來百萬金的巨貲?

融資!

二十餘位諸侯王共同集資,共同劃分帝國金融的份例,且是共同擬定死契,帝國金融的份子今後不得再對外增發,只能由劉氏諸王的子嗣繼承,傳兒不傳女,且不得轉售他人,

若有諸侯王絕嗣,其份例將被收回,劃分給其餘諸侯王,以彌補新晉王爵攤薄的份例,再說明白些,無疑是避免皇帝日後再誕下皇子,封了王爵,也會得賜帝國金融的份例,難免要攤薄現今諸王所佔的份額。

皇帝劉徹更是親書旨意,着宗正卿劉歂增定劉氏宗制,今後敕封諸侯王時,不得再多賜封地食邑,而以帝國金融的份例代之,皇子亦然。

此份聖旨,後世史家皆稱爲“王爵虛置詔”,將之視爲大漢從郡國並舉制正式邁入郡縣制的重要標誌。

世家權貴們這才知曉,大漢天家又要吃獨食了,然他們也無可奈何,畢竟這帝國金融的准入門檻太高,便連劉氏列候都夠不到,頭上不頂個王爵,壓根沒資格沾上邊。

少府錢莊,帝國金融旗下的帝國錢莊,田氏和竇氏兩大外戚牽頭,諸多世家大族乃至豪商巨賈皆有入股的百業錢莊,成爲大漢朝的三大錢莊,雖不似朝廷的中央錢莊般擁有鑄幣權,其金融觸角卻已遍及大漢全境的各行各業,甚至跟隨着漢軍的征途,向境外迅猛擴張。

正因有百業錢莊的存在,帝國金融的成立纔不至引發太多非議,畢竟大漢天家也憂心諸多世家大族會因眼饞而太過怨忿。

雖說陳誠出身少府陳氏,出任太子詹事也是爲日後接任少府卿做準備,然帝國金融是和少府產業完全脫離的,若是日後太子劉沐登基爲帝,這帝國金融也絕不會併入少府,而是繼續留給將來的儲君和諸位皇子。

皇帝劉徹昔年身爲太子時,就曾爲府庫無錢而犯愁,他是能自己搗鼓產業掙錢,卻不指望後代子孫都有這等本事。

皇帝有少府,皇后有長秋府,長樂宮裡住着的太上皇和太后有長信府,旗下產業衆多,方能過得舒坦,相較之下,太子詹事府非是固定存在的,所以向來沒甚麼產業。

太子每歲四千二百石的秩俸,約合四十萬錢,區區四十金,逢年過節打賞宮人都是不夠的,得靠天家長輩們時常賞賜貼補才行,爲避免今後再出現太子因錢緊而收受臣屬“孝敬”的困窘局面,確實該讓其有些額外的收入來源。

再苦不能苦孩子嘛!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以此安撫劉氏諸王,讓他們甘願獻出大部分封地,爲朝廷將要推進的江南大開發除卻後顧之憂。

沒錯,開發江南!

唐朝往後的歷朝歷代,皆以江南爲天下糧倉,劉徹治下的大漢雖是糧食產量過剩,但並不意味着要擱置對江南的大舉開發。

地域開發要因地制宜,除卻化工和冶金等基礎工業,劉徹並不打算將來在江南搞甚麼重工業,地肥水美的大江南還是要以農業爲主的,並藉此減少關中郡縣的糧食種植畝數。

他沒打算在大漢強推後世美帝的農業模式,且不說大漢離農業機械化還差得遠,單論那集約密集型的大農莊模式,在後世也是利弊參半的,面臨着極爲嚴峻的考驗。

大面積種植單一作物雖可極大的提高耕作和收穫效率,實則卻是非可持續性農業,非但會造成嚴重的地力下降和土壤流失,更極易破壞當地的農業生態,衍化出所謂的超級害蟲,爆發大規模蟲災。

大漢現下的農業前景遠較後世華夏要好,關中仍是植被茂盛的天府之地,再加上物產豐饒的巴蜀和中原,足以養活剛接近七千萬的大漢臣民,關中的小麥種植畝數必須控制住。

大江南,諸越之地,燕北,遼東,四大地域尚有待開發,若無甚大規模天災人禍,就算大漢百姓玩命生孩子,百八十年內應是無須爲糧食產量發愁的。

如今長安太倉和各郡縣常平倉儲滿存糧,倉廩興建的速度已然不足吸納每歲入糴新米,大農府平準司要企穩市面糧價,着實承擔着不小的壓力。

若朝廷想在大江南地域進一步發展農墾,那就不能再大量耕作主要的糧食作物,否則不出三年,大漢境內的糧價勢必徹底崩盤。

穀賤傷農啊!

大漢羣臣可不是目光短淺的庸才,尤是能位列朝堂的重臣們,可都是精明似鬼的,他們出身的世家大族又擁有大片田畝,自也不願見得糧價崩跌。

近年來,漢廷各府署乃至地方官府皆已逐步形成較爲完善的預算收支體系,朝臣們對各類預算皆是爭論得面紅耳赤,唯獨對大農府平準司,端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可不就是怕糧價下跌,影響到大地主們的利益麼?

高附加價值的精緻農業!

大漢羣臣雖難以理解皇帝陛下口中蹦出的大量新詞,卻也能從大農令東郭咸陽的解說中理解陛下的意圖。

種桑養蠶是毋庸置疑的,錦繡江南說的不知山水雋美,更是那方地域能製出上佳的紗緞絹綢。

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隔着涓涓淮水已有如此大的差異,更遑論隔着滾滾大江的江北與江南,蔬果類的經濟作物是現今大漢較爲匱乏的。

隨着大漢臣民愈發富足,不但能用主糧填飽肚子,且因大農府和太僕府大力鼓勵民間養殖禽畜,大搞菜籃子工程,家境寬裕的老百姓已能時常吃些蛋肉甚至奶製品了。

唯是蔬果反倒吃的少,別扯甚麼野菜野果之類的“健康食品”,那是後世人舒坦日子過多了,大漢百姓若真能吃到口味頗好的便宜蔬果,誰特麼跑山裡去挖那些咯嘴倒牙的野菜野果?

或許有人會問,老百姓若是想吃蔬果,早年爲甚不種,而要朝廷頒佈政令才曉得要種呢?

且不說秦漢以前,便是後世歷朝歷代,統治者皆以經濟作物爲“谷蔬之禍”,不允許百姓隨意種植,“侵佔”農田的,不是他們目光短淺,而是古代的糧食畝產量着實太低。

在劉徹“發明”化肥,且大肆興辦石油和硫酸等化工產業,使鉀肥和氮肥得以廣泛施用前,大漢的糧食平均畝產不足兩石,在江南尚未開發前,要養活數千萬的臣民,着實是不容易。

經過多年的努力,各地農業局的官吏不斷向百姓普及化肥,講解如育種架秧等知識,逐步提高民間農藝,推廣新式耕犁等優良農械的使用,民間的耕牛數量又逐年增加,不但使得糧食畝產暴增至近愈五石,更大幅提升了耕作效率,釋放出大量的富餘勞動力,進入各類作坊務工。

在此情形下,在江南推廣蔬果桑麻等經濟作物的種植最是合宜,因着瀝青大道已鋪設至各郡的主要大城,部分較易保存的蔬果還可輸往中原北方乃至關中郡縣,將可大幅提升大漢臣民的生活水準。

金秋十月,大農府屬官,帝國科學院農研所的博士和農匠們紛紛奔赴江南各郡縣,將在秋收後通過各地農業局向百姓推廣更多的新農藝和適宜當地種植的經濟作物。

尤是大江下游的會稽,丹陽和豫章三大郡,大農府工部的交通司皆撥下重金,着當地官府專款專用,將瀝青大道往下轄各縣延展,使物流更爲暢通。

百川船運更是看好三郡未來的船運前景,大舉整葺當地的水陸碼頭。

一時間,豪商巨賈紛紛奔赴江南三郡,各地世家大族也到當地置辦族業,依着過往經驗,跟着皇帝陛下這位“散財童子”做事,絕對大有賺頭!

倒是四大商團早已搶佔先機,盡皆完成了大體佈局,正好整以暇的繼續拓展旗下各式產業,就坐得獲利了。

近水樓臺先得月,這羣皇親國戚可早就曉得皇帝陛下意欲開發江南,足足等了好些年,可算是等到即將大豐收的時日了。

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變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來襲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五百零二章 增設預學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