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

奔跑中的公孫愚聽得耳邊的利刃破空聲,再見得自家兩名親衛越過他,揚劍直刺前方的殿內中郎將倉素,駭得絆了腳步,摔了個狗啃泥。

旁的小伴讀們更是駭然失色,盡皆愣怔在場,端是不知如何應對。

唯有護衛着沐王殿下的兩名死士是時時警惕着在場所有人的,然他們自幼受到的教導就是全力護得主子周全,在無法確認倉素的臨敵反應,確保沐王殿下絕對安全前,他們憑着本能做出了理所應當的默契應對。

一人轉身以背部朝向來敵,隨即彎腰攏軀,以自身護住沐王殿下,另一人則橫劍於胸,不是出手援救倉素,而是欲待兩名賊子將劍刺入倉素肋下,氣力盡衰,尚未收劍時,趁勢將其誅殺。

很殘酷,卻最爲有效,在兩名死士眼中,閣內所有人的性命都不若沐王殿下的小拇指重要,都是可犧牲可捨棄的。

他們不在意會否教人寒心,他們是內衛,是死士,是時刻準備着代君赴死之人,亦覺旁人皆要有此覺悟。

倉素或也早是預料到兩名死士會這般應對,若換做是他,怕也會是如此的,不是出於愚忠,而是出於對情形的瞬間判斷,在未知兩名賊人的真正本領及出劍目標前,壓根無法保證他們是否會是虛晃一劍,中途變招而改刺沐王殿下。

這亦是他絕對不能避讓的原因,若是將身後的沐王殿下暴露出來,遭了賊人毒手,他就真是要以死謝罪了。

倉素已來不及抽劍出鞘,唯能微微挺身,以腹部而非肋部迎接刺來的兩柄利刃,蓋因其腰間繫着寬腹玉帶,且懸着寶劍,印綬等物,或可僥倖阻卻半分劍勢。

公孫愚的兩名親衛似未預料到倉素等人會如此應對,略微訝異之餘,手下卻是不慢,劍出難回,索性真的先將倉素誅殺再說。

諸般考量雖是複雜,但皆是瞬息之事,眼見倉素便要利劍及身,血濺當場。

便在此時,衆人卻聞得軒閣穹頂傳來陣陣響動,道道寒光切開掩着寬大柱樑的重重青紗幔,數名黑衣人宛如從天而降,揮劍躍下。

劍劈,血濺,臂落,慘嚎驟起!

兩名賊人執劍之手盡皆慘遭斬斷,乃是兩名離得最近的黑衣人藉着躍下的力道,以劍爲刀,極爲精準的切向賊人的手腕,將其生生切斷。

兩隻仍是握劍的斷手去勢未衰,卻因被斬下而轉了方向,高高向上揚起,數息後方是砸落在地。

倉素雖未被利劍刺中,卻是被濺得滿身鮮血,連帶那張刀削斧鑿的冷峻面龐都未能倖免。

兩名賊人捂着斷腕處,轟然跪地,苦痛哀嚎久久不止。

倉素早知有暗衛潛伏在樑上,沐王殿下的兩名死士也是知曉的,若非如此,他們早先入得這弄月軒,不可能不先行查探掩着柱樑的重重帷幔後是否有他人潛伏,更不會讓沐王殿下如此犯險。

閣內衆人中,也就唯有沐王殿下和他們三人預先知曉有暗衛潛伏,故劉沐那小屁孩適才非但頗是鎮定,更是滿臉亢奮。

小伴讀及其親衛們卻是全然不知的,蓋因倉素及謀劃此事的郎中令齊山對任何人都心存懷疑,事實也證明他們的謹慎行事絕非杞人憂天,不是麼?

倉素揚手抹去糊了眼的鮮血,舉步近前,擡腿將兩名跪地哀嚎的賊人踹翻,雙眸中滿是濃烈殺意。

公孫愚的貼身親衛,公孫氏豢養的死士!

直至此時,張篤和劉典的親衛這才反應過來,急於返身而歸,護自家小主子周全,卻聞得倉素呵斥道:“好好把守,勿教賊子闖入,驚了沐王殿下!”

他們訝異的看見黑衣人們迅速結陣,將倉素等人皆掩在身後,卻用戒備的眼神死死盯着樓梯口附近的四名親衛乃至四名郎衛。

很顯然,八人若是敢後退,甚或抵近半步,就會落得如那兩名斷腕賊人般的下場。

不是暗衛太過冷血,確是不得不防。

若非他們早先暗中監視着衆人的神情舉止,未敢有絲毫懈怠走神,壓根就趕不及在兩名賊人出手時現身阻止的。

親衛和郎衛們亦是瞬間反應過來,倒不至於心生憤懣,尤是四名親衛亦是長公主府和樑王府豢養的死士,或許不如宮中死士強悍,但也是視主君安危高於自身性命的“愚忠”之人。

見得黑衣人護住自家主子,且又聞得倉素的喝令,他們已然曉得那些黑衣人是友非敵,故而不再諸多顧忌,全力守着樓梯口,寧死不讓賊人闖上來。

嗯……捨生取義的精神雖是可佳,然局勢倒沒這般危急的。

閣內暗衛出手後,已然吹響了尖銳的哨音。

此等銜於口中的精巧哨笛,聲調尖銳且音色穿透力極強,羽林衛多是在山林作戰時,用做遠距離的信號傳遞。

即便坊間的鞭炮聲仍不絕於耳,然出身羽林衛的暗衛若特意傾神聆聽,隔着數個樓層也能隱隱辨出,且此事也無須判讀複雜的暗語,聽到便是事成,可以全力出手了。

不多時,樓下傳來陣陣刀劍交擊聲,怒吼和慘叫接連響起,卻又迅速歸於平靜。

腳步聲再響時,唯見一人緩緩登階而上。

守着樓梯口的四名親衛正欲揮劍刺去,卻見得身中毒箭,已搖搖欲墜的四名郎衛掙扎着以劍仗地,支着身上向來人單膝跪地,低下終日高昂的頭顱。

“做得不錯,不愧爲我羽林袍澤!”

來人壓根不在意執劍以對的四名親衛,仍是舉步登階,進而行至四名郎衛近前,擡手接連拍拍他們四人寬厚的肩膀,沉聲道。

四名郎衛嘶聲道:“爲國羽翼,如林之盛!”

來人展顏而笑,打趣道:“若那毒箭上抹的真是見血封喉的劇毒,你等怕是也沒這般中氣十足了。”

他確是不憂心他們會中毒身亡的,蓋因爲保沐王殿下萬全,項氏餘孽所使用的毒箭也是被暗衛悄然換過了的。

六架最爲精良的軍用手弩……

秦立啊秦立,光是讓軍弩流入賊人之手,依着大漢軍律,就已是死罪了!

好在秦立昔年出身虎賁衛而非羽林衛,否則無異於給羽林的赫赫威名抹黑,萬死難贖其罪!

四名親衛見得這般情形,自也曉得來人身份不簡單,忙是學着郎衛們單膝跪地。

“帶他四人下去治傷,好生看顧着。”

來人向階梯下的暗衛們下令道,隨即不再拖沓,舉步走向閣內衆人。

唰唰唰~~

黑衣人們紛紛避讓在側,雖未單膝跪地,卻也橫劍在胸,垂首見禮。

倉素亦是讓到一旁,躬身侍立,雖說來人年歲比他輕,然卻乃他的直屬上官,不可失卻禮數。

守着沐王殿下的兩位死士亦已起身,雖仍護在劉沐身側,卻已收劍入鞘,垂首侍立。他們雖爲死士,卻也是內衛,來人可是內衛的執掌僕射,除卻皇帝陛下,真正能指派他們的,也就是面前這人。

說句難聽的,若無陛下旨意,便連沐王殿下乃至太上皇,亦不可能越過面前這人調動內衛和暗衛的。

“郎中令齊山自知來遲,徒令殿下受賊人驚擾,還望殿下寬恕則個。”

齊山向面色不虞的沐王殿下躬身道,倒也算不得請罪,身爲堂堂郎中令,大漢除卻皇帝陛下,沒人能治他的罪,沒人敢治他的罪。

“本王不怪你,且先讓開!”

沐王殿下滿臉慾求不滿的惱怒道,拎着他先前卸在席側的巨闕大劍,緩緩行過避讓在側的衆人,垂眸瞧着兩名倒在血泊中的公孫氏親衛。

“殿下且慢,還得留下活口!”

齊山見的兩名賊人已昏厥過去,雖是有暗衛替他們捆紮了斷腕的小臂,暫且讓他們不至因失血過多而亡,但斷腕處仍在淌血,怕是撐不了多久了,此時見得沐王殿下已揮起大劍,忙是出言阻止道。

劉沐扭臉看他,揚眉冷笑道:“本王自是醒得!”

話雖如此,他下手卻不慢,揚劍橫敲,厚重的劍脊生生敲中賊人的腳踝。

清脆的骨碎聲接連響起,本是昏厥的兩名賊人驟是疼得醒轉過來,卻不求饒,只顧慘嚎。

“你二人端是命不久矣,若想少受些罪,又不欲牽累家中親眷慘遭炮烙凌遲,不妨說出是何人指使。”

劉沐好歹是得了趙立和李鬆兩位中郎將的數年教導,雖沒真的殺過人,但卻懂得如何讓人承受到最大的痛苦,無論身心。

“小小年紀,如此惡毒,我公孫族人必傾盡全力,襄助大單于傾覆漢室!”

賊人甚是硬氣,非但不求饒,反是忍着劇痛嘶吼道。

一旁的公孫愚此時已然醒神,忙是衝上前來,滿臉驚駭道:“你休要血口噴人,我公孫氏向來忠君任事,絕無反意,更不會謀害表兄!”

天爺!

他年歲雖小,好歹是南宮公主和衛尉公孫賀的兒子,豈會不懂天家忌諱,豈會不懂此事輕重,若公孫氏真是坐實此等罪名,那特麼是要夷族的!

阿母即便能保得自身性命,卻怕是護不住他的小命,阿父的老命更別指望能留下!

“慌甚麼?”

劉沐見得自家表弟衝上來,似要如過往般抱住他耍賴辯解,不由擡腳輕輕踹去,哭笑不得的呵斥道:“你個蠢猴子,賊人愈是這般說,姑父涉事嫌疑便愈小!”

“嘎~~”

公孫愚被踹了個踉蹌,好不容易站穩後,用比適才更爲驚駭的目光望向自家表兄。

非但公孫愚如此,便連倉素等人皆是滿臉訝異的看向沐王殿下,心道殿下莫不是被嚇得魔怔了,怎的似換了個人般。

劉沐瞧着衆人的神情,就曉得他們的心思,不禁更是惱火,難不成在旁人眼中,他真是個莽撞到無可救藥的蠢貨?

“愣着作甚,快將賊人拖下去讓御醫好生救治,莫教他們真的死了。”

他衝着黑衣人們高聲怒吼,指桑罵槐道:“失血過多便會致死,你等暗衛不是出身羽林衛麼?怎的這都不懂?汝等上官是如何操練的?”

“……”

黑衣暗衛們慘遭遷怒,端是啞然無語,瞧見自家上官點了頭,忙是將哀嚎着的兩名賊人敲暈拖走。

齊山眼見沐王殿下拖着巨闕大劍往樓梯行去,似要下樓,忙是出言阻止道:“殿下,暗衛現下正在城內四處清剿賊人,還請殿下在此稍候,待諸事妥當,再行離去不遲。”

劉沐止住腳步,扭頭看他,頗是懊惱道:“也罷,待本王返京,再去刑房尋那匪首細細算賬!”

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四百三十六章 臘月返京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