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

今歲末伏爲七月初二,比往歲算是來得早的,儼然在七夕之前。

七夕之日,月逢七,日逢七,乃是天人想通的重日,亦爲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婺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的節日。

然數年前長安週報在士版接連刊載了十餘首新體詩詞,以“鵲橋仙”爲所謂的詞牌名,唱詠七夕,賦予了隔銀河遙遙相望的兩顆星宿以人格化意涵。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牽牛星和婺女星,背後引申出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神話故事,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

一時間,多少風流才子與懷春少女因此追讀長安週報,以“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爲橋”爲題的詩詞歌賦更是層出不窮,甚至動搖了偏好靡華大賦的主流文風。

謳歌質樸而純粹的愛情,華麗辭藻堆砌愈多,詞句便愈顯庸俗,非是大俗即大雅,而是真正能直指本質,撼動人心的,往往是最簡單最樸實。

尋常百姓或許多是不通文采,但卻不妨礙他們對愛情的追求和崇尚,故而近年來,七夕在大漢民間漸漸被賦予了遠比乞巧更多的特殊意涵。

大漢在歷朝歷代中算得上民風較爲開放的,儼然不下後世的大唐,或許是漢唐的強盛和自信,方是真正造就了華夏史上這兩大盛世。

漢廷依着“約定俗成”的理念,準允臣民在該日徹夜歡慶。

提及至此,諸位或許覺着朝廷的認可沒甚麼太大意義,畢竟不會似後世般在節日搞甚麼黃金週。

大錯特錯!

在漢代,所有設有府衙的城池皆是以晨鐘暮鼓管制城內居民的早晚出行,以維持夜間治安。

暮鼓響起,臣民歸家,坊集閉市,城門閉合,街道需在夜幕降臨前徹底淨空,除巡視的兵士和更夫,百姓無故不得通行,需待翌日晨鐘響起方會開禁通行。

唯是得朝廷認可的重要節慶,可暫除宵禁,讓百姓徹夜歡慶,坊集通宵開市,直至翌日五鼓,天色破曉之時。

過往七夕,女子外出訪友乞巧時,也會在入夜前歸家或是直接留宿,不可能在實施宵禁後在外頭亂跑,“犯夜”是要處以鞭笞之刑的,可沒多少女子能受得住。

不得不說,大漢軍律雖是嚴苛,民律卻尚算寬鬆,在某些方面還是挺人性化的,要受鞭笞之刑的女子,可用貲財贖刑,或可由其父兄代爲受刑。

饒是如此,尋常女子也不會無聊到以身試法,除非真真是徹底魔怔了。

乞巧節本就是漢人頗爲重視的節慶,每歲到得七月初一,各地坊市便是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坊集內多是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

到得暫除宵禁的七夕之夜,場面將更爲熱鬧盛大。

尋常百姓大多高燃紅燭,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豪門富戶或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

坊市內更是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少女們不但拜訪閨中密友,更多有相聚同遊者,大漢民風開放,門當戶對的少男少女聚衆遊玩時,只要沒甚麼肌膚之親,不私相授受,不偷偷拐到暗黑巷弄去……長輩們倒不會管束得太過嚴苛。

這也與漢人早婚有關,男女虛年十五多已着手婚嫁之事了,世家子女定立婚約則更早,換後世的說法,那羣聚衆遊玩的小屁孩裡,只怕十有八九都是未婚夫妻,沒太多要避嫌的事。

庶民百姓就更沒太多講究,適婚男女瞧對眼了,七夕相約出去逛逛坊市,瞧瞧熱鬧,沒甚麼大不了的。

這等情形,在上郡的數座大城就更爲明顯,蓋因上郡的民風比京畿郡縣還要開放數分。

近二十年前,大漢尚未從匈奴手中奪回河朔及雍涼,上郡是緊挨着京畿的邊郡,不少歸化大漢的胡人,是遷徙入上郡塞內定居的,就如出身匈奴的公孫氏遷居在北地郡義渠般。

隴西,安定,北地,上郡,這四個西北大郡,因着特殊的歷史背景,都擁有獨特的風土民情,甚至是獨特的飲食偏好和頗具地域特色的手工藝品。

膚施城作爲上郡的郡治,自是集該郡風情之大成,坊市內售賣的各類貨物在京畿之人看來有不少着實是有趣新奇的。

沐王殿下更是如此,常年居於深宮內苑,本就鮮少有機會出宮遊玩,此時見得膚施城內的坊市有這般玩頭,還真有些後悔昔日一時興起,竟過膚施而不入,直接繞道去了沐邑。

倒非沐邑不熱鬧,然畢竟是販夫走卒和船匠親眷的聚居地,不可能如高爵雲集的郡治般商貿興盛的,坊市內的店鋪更不會擺着甚麼上好物件。

沐王殿下實是個大孝子,別看他表面上不待見自家那不靠譜的母后,然離京數月,心中還是日夜惦念着的。

他曉得母后既好吃又好玩,若在坊市遇着些好玩意,總得置辦些,帶回去孝敬母后纔是。

恰逢七夕將至,膚施城的坊市熱鬧得緊,沐王殿下便是“獨斷專行”,非要在膚施城多待數日,過得七夕佳節再啓程返京。

殿內中郎將倉素“苦勸無果”,只得無奈應下,且須得每日喬裝改扮,領着內衛,護着沐王殿下及他的小伴讀們四處遊玩。

嗯……還得算上終日屁顛屁顛跟着沐王殿下的小表弟,南宮公主的兒子公孫愚。

公孫愚方是虛年七歲,按說此番是不應隨沐王表兄出巡的,奈何這小屁孩自小被南宮公主寵溺得厲害,其父公孫賀又是憊懶無賴的脾性,不適合做甚麼嚴父,故公孫愚年歲雖小,但着實是蔫壞蔫壞的,若是不准他跟來,便要徹夜撒潑耍賴,嚎得慘絕人寰。

不止在公主府嚎,在皇親苑嚎,更是涕淚橫流的悍然闖宮,跑到長樂宮裡嚎。

太上皇劉啓見得小外孫快嚎得背過氣,自是大爲不捨,只得下道口諭,遂了他的意思,讓他也跟着出巡了。

公孫愚也是入了宮邸學舍的蒙學館,曉得要抱大腿的道理,時時刻刻都要巴着在蒙學館一手遮天的沐王表兄。

沐王殿下雖是脾性暴躁,但實則遺傳了皇后阿嬌的重情重義,雖也覺得這表弟既無賴又煩人,但還是對他看顧有加。

奈何公孫愚人不同名,非但半分不愚,更是比猴子還精,最懂得順杆爬,終日就跟在沐王表兄後頭,端是趾高氣昂,說狗仗人勢有些難聽,但狐假虎威是絕不爲過的。

說實話,若非沐王殿下罩着他,就憑他那副氣人模樣,旁的王侯子嗣早就揍……切磋切磋,反正天家長輩是鮮少過問的。

沐王殿下今日的威風,也是靠拳拳到肉打出來的,便連寡言鮮語的乘氏侯嗣子劉典,看着清秀文弱,真動起手來也是個狠人,畢竟乘氏侯夫人楋跋子也不是善茬,沒少教自家兒子些陰損卻實用的招式。

於是乎,沐王殿下,張篤,劉典,公孫愚,四大天家貴胄,外帶出身世家大族的蘇武和霍去病,在諸多禁衛的暗中護衛下,在膚施城四處遊玩。

每次外出遊玩,衆人皆是經過喬裝改扮偷偷出行,若不如此,只怕沐王殿下剛露面,四下的老百姓就要盡皆拜迎,這還怎的放肆遊玩?

皇帝陛下對此也是特意準允了的,故自昔日離京出巡,倉素皆扮做雲遊到此的豪商巨賈,領着小屁孩們出遊,小屁孩們各帶着兩名親衛,暗中隨行的禁衛則遠遠墜在後頭。

雖說除卻倉素外,能貼身保護六個屁孩的唯有十二名親衛,然他們所到之處早已有禁衛提早前來佈防,絕不可能出現大批手持兵械之人。

值得一提的,那十二名親衛並非全然是倉素麾下的郎衛。

沐王殿下的親衛是宮內最精銳的內衛,或可稱之爲死士,倉素雖出身羽林衛,但面對自幼就苦練搏殺手法,被灌輸以死護君觀念的死士,他怕是沒有半點勝算的。

軍人與保鏢,乃至殺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張篤,劉典,公孫愚,三位天家貴胄的親衛,名爲兩大公主府和樑王府的“門客”,實則也跟死士差不多,每個世家大族都有此類自幼培養的貼身侍衛,否則豈能保得重要子嗣周全。

此番諸多王侯子嗣隨沐王殿下出巡,也都是帶着各自親衛的,倒不是擔心隨行郎衛護衛不周,實是自家侍衛用得順手,畢竟不可能事事都使喚郎衛去做,也未必使喚得動。

難不成教堂堂天子禁衛伺候你?

懂得天高地厚麼?

不能帶婢女,索性帶兩個侍衛將就着隨行照應吧。

倒是蘇武和霍去病帶着郎衛,蘇武是因其父蘇建出征在外,叔伯們也不好越俎代庖的幫他安排侍衛,霍去病出身的霍氏倒是底蘊頗厚,無奈他已認了郎中令齊山爲義父,齊山沒發話,霍氏長輩可不敢隨意爲他安排甚麼,否則不是落了郎中令的顏面?

總而言之,有倉素和這十二名強悍親衛在,只要不遇着大批持械歹徒,應能確保六個小屁孩安全無虞,順帶揮刀屠戮百餘人都非難事。

正是出於此等自信,倉素沒阻止沐王殿下外出遊玩,甚至“勉爲其難”的應允,讓小屁孩們在七夕之夜去坊市內與民同樂。

沐王殿下喜不自勝,直道要前往膚施城中最奢華的酒肆,登危樓,臨軒弄月。

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子逛街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 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