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

經過近兩年的大興土木,仰光軍港及軍鎮已大抵竣工,暫代執掌的大行令張騫又命匠師着手規劃城垣,以便儘速讓漢軍將士押着奴隸興建城池。

依着皇帝陛下與諸位重臣議定的謀劃,仰光軍鎮負有重要職守,須嚴禁泄密,故不宜讓商賈百姓進入,意即是說,仰光軍鎮不似朝鮮半島的釜山軍鎮,可軍民兩用,便連仰光軍港亦如此,民用商港亦闔待興建。

待真正的仰光城竣工,現下的軍鎮將成爲城內的囤兵大營,連帶城外的仰光軍港皆交由漢軍掌控,朝廷會另外派遣文官在仰光城設衙治政,就如胥浦城般。

四月間,剛結束安達曼羣島巡航任務的百餘戰艦回港,靠岸下錨後,將士們將一桶桶罌粟汁用舟楫送到碼頭,交由諸多虎賁衛運往仰光軍鎮內防衛最爲森嚴的大型作坊。

作坊內的奴隸們將罌粟汁卸下車駕,忙是對其熬煮陰乾,依着那十數道被刻意拆分過的繁瑣工序,各盡其職的庖製出“福壽膏”。

從事制毐的奴隸,在庖制過程中難免吸入毐氣,進而逐漸染上毐癮,然知策劃此事的大漢君臣自不會在意奴隸的死活,蓋因從他們踏入“制毐工坊”的那一刻,就註定終生再也不能踏出此地半步,甚至不能再接觸外人。

奴隸們非但要制毐,更要分出人手以身試毒,用以判定福壽膏的品級,依分級裝箱。

漢軍將士將福壽膏送進工坊,奴隸們就得按時保質保量的往外送出庖制好的福壽膏,如此便有飯吃,有衣穿,若是消極怠工,就盡數屠戮,再換批識趣的。

太尉府軍律司也已在此地派駐了軍監,便連御史府,廷尉府乃至大農府亦派駐屬官,對仰光的制毐工坊共同監管,且郎中令齊山麾下的暗衛也在仰光軍鎮布點,絕不容有半分疏失。

巽加使臣便在此時到得仰光軍鎮,欲向大漢求和。

短短半年光景,十餘萬漢騎數度從大夏南下,侵擾巽加領土,使得強盛的巽加王朝遭到預想不到的重創。

巽加不似大漢,國境內沒有四通八達的瀝青大道,甚至平坦道路都不多,相較與陸運,聚居在恆水流域的巽加人更傾向於水運。

正因如此,巽加王朝纔有爲數不少舟兵,奈何他們自個作死,從恆水出海也就罷了,竟狂妄的行駛出巽加近海,遠赴千餘里外的莫塔馬灣捋大漢水師虎鬚,終是導致大半戰船和舟兵的覆滅。

道路不暢,大軍調動自是頗爲遲緩,數十萬巽加大軍既要留下足夠兵力守衛王都華氏城,又要出兵抵禦漢軍侵擾,兵力無疑是捉襟見肘,只得在國內大量徵兵。

過往的孔雀王朝曾意圖改革種姓制度,從第四種姓首陀羅中徵召了不少兵員,使得軍力大爲增強,然取孔雀王朝而代之的巽加王朝卻反其道行之,極力鞏固種姓制度,不再徵召首陀羅士兵,更遑論所謂的第五種姓達利特,即“不可接觸”的賤民。

偏生在巽加王朝內,首陀羅和達利特佔有極高的人口比例,總數超過兩千萬,而婆羅門和吠舍兩大貴種的人口攏共不到兩百萬,第三種姓吠舍倒是有七八百萬,然他們既要應徵入伍,又必須以佈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兩大貴種,負擔頗爲沉重,且堪稱巽加王朝真正的基石。

巽加王朝的常備兵力近六十萬,除卻將領出身剎帝利貴種,底層兵士皆爲吠舍,即便有首陀羅人,也是戰時押着去送死的,並不被視爲真正的士兵。

七八百萬吠舍,本就徵召了五十餘萬入伍,現下因漢軍犯境,又要大舉徵召,除卻老幼婦孺,真正的精壯男子還能有多少?

巽加君臣本是沒顧慮太多,只道能迅速擊敗漢軍,故硬是又徵召了四十萬吠舍男子,稍作裝備整編,便是派去“追剿”漢軍。

奈何漢軍來去如風,非但騎着精良戰馬,更是雙騎備乘,又從不戀戰,不斷在廣袤的巽加領土奔突殺戮,壓根就不是巽加軍隊能追得上。

面對此等境況,巽加君臣在焦急無奈之餘,竟是想出個昏招,傳訊給前方領軍的巽加將領,然他們分兵數處要道,以此抵禦甚至伺機圍剿漢軍。

天爺!

要曉得,若非廣川王劉越竭力勸阻,漢軍主帥劉寄早就想尋找戰機,出其不意的偷襲墜在漢軍後頭的巽加大軍。

此時巽加大軍竟敢貿然分兵,漢軍斥候遊騎探察到敵軍動向,迅速回營稟報,兩位親王不禁目目相覷,滿臉愕然之色。

據先前的細作密報,後頭的巽加大軍只是四十萬新徵入伍的烏合之衆,又被漢軍拖得人困馬乏……貌似是沒多少騎兵的,頂多三四千罷了,莫說分兵,就是集中全部兵力與漢軍決戰,也壓根抵擋不住十餘萬鐵騎的。

大漢立朝之初,正是因缺乏騎兵,着實被匈奴鐵騎折騰得夠嗆,纔是徹底醒悟,在各大邊郡廣設馬苑,繁衍馴養精良戰馬,並徵募大批良家子逐漸精銳騎軍,足足用了五十餘載,方是逐步扭轉頹勢,得以反守爲攻。

現下這四十萬吠舍兵士,豈能比得上高祖朝的漢軍,現下的大漢騎兵更非昔年冒頓單于麾下的匈奴鐵騎可比。

先前乃因擔心被拖住,且爲儘量避免將士傷亡,漢軍纔沒與之對戰,只依照原本的謀劃,憑藉騎兵強大的機動性,在巽加境內不斷奔襲。

此時聞得後頭的巽加大軍已然分兵,劉越非但沒再勸阻主帥劉寄,反是建議他召集軍中諸將前來議事,商討制定進攻巽加追兵的計劃。

接下來的戰局可想而知,大漢騎軍及烏桓騎射返身攻擊追兵,將十餘萬巽加士兵殲滅大半後,又分兵多路,反過來銜尾追擊巽加大軍早先分派出去的數支偏師。

短短數日內,四十萬巽加軍隊非但大敗虧輸,更遭到毀滅性打擊,僥倖逃脫漢軍鐵蹄的巽加士兵不足六萬,且是四處奔逃,顯然是不敢回王都華氏城的,免得又被強徵入伍。

巽加君臣接獲前線戰報,險些嚇尿了,更是不敢輕易出動聚集到華氏城附近的數十萬精銳,免得王都軍力空虛,遭到神出鬼沒的漢軍偷襲。

華氏城若破,他們可不就要家破人亡麼?

巽加王朝的軍制遠不如大漢完善,更沒有甚麼兵役制度,故各城不似大漢郡縣般有府兵,現下巽加軍隊多已徵調至王都,各地的守備力量皆是薄弱得緊,對十餘萬鐵騎而言,近乎等同毫不設防。

漢軍邊是遣大量斥候遊騎查探巽加精銳的動向,邊是更爲肆無忌憚的在巽加各地瘋狂侵擾。

巽加各城遲遲等不來援軍,只能緊閉城門,任由漢軍在城外呼嘯而來,呼嘯而去,縱火焚燒農田村落,劫掠屠戮巽加軍民。

雖說巽加王朝的貴族多居住在王都及周邊大城,然百餘萬婆羅門和吠舍還是有不少分佈在其它城鎮,王都若再不發兵救援,他們日後若得脫難,只怕免不得聯手向王都貴族乃至巽加王討要說法,給個交代的。

便在巽加君臣急得焦頭爛額之際,哀勞遣使前來,替漢廷的大行令張騫傳話,若想讓大漢撤軍,就遣使前去仰光與他和談。

巽加王雖覺得甚是屈辱,但在諸多貴族軟中帶硬的“勸說”下,也只得無奈的派遣心腹親信爲使臣,前往仰光與漢使和談。

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六百章 非友即敵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來襲第九十四章 齊聚一堂 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一百三十一章 謀劃絲路 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