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

經過近兩年的大興土木,仰光軍港及軍鎮已大抵竣工,暫代執掌的大行令張騫又命匠師着手規劃城垣,以便儘速讓漢軍將士押着奴隸興建城池。

依着皇帝陛下與諸位重臣議定的謀劃,仰光軍鎮負有重要職守,須嚴禁泄密,故不宜讓商賈百姓進入,意即是說,仰光軍鎮不似朝鮮半島的釜山軍鎮,可軍民兩用,便連仰光軍港亦如此,民用商港亦闔待興建。

待真正的仰光城竣工,現下的軍鎮將成爲城內的囤兵大營,連帶城外的仰光軍港皆交由漢軍掌控,朝廷會另外派遣文官在仰光城設衙治政,就如胥浦城般。

四月間,剛結束安達曼羣島巡航任務的百餘戰艦回港,靠岸下錨後,將士們將一桶桶罌粟汁用舟楫送到碼頭,交由諸多虎賁衛運往仰光軍鎮內防衛最爲森嚴的大型作坊。

作坊內的奴隸們將罌粟汁卸下車駕,忙是對其熬煮陰乾,依着那十數道被刻意拆分過的繁瑣工序,各盡其職的庖製出“福壽膏”。

從事制毐的奴隸,在庖制過程中難免吸入毐氣,進而逐漸染上毐癮,然知策劃此事的大漢君臣自不會在意奴隸的死活,蓋因從他們踏入“制毐工坊”的那一刻,就註定終生再也不能踏出此地半步,甚至不能再接觸外人。

奴隸們非但要制毐,更要分出人手以身試毒,用以判定福壽膏的品級,依分級裝箱。

漢軍將士將福壽膏送進工坊,奴隸們就得按時保質保量的往外送出庖制好的福壽膏,如此便有飯吃,有衣穿,若是消極怠工,就盡數屠戮,再換批識趣的。

太尉府軍律司也已在此地派駐了軍監,便連御史府,廷尉府乃至大農府亦派駐屬官,對仰光的制毐工坊共同監管,且郎中令齊山麾下的暗衛也在仰光軍鎮布點,絕不容有半分疏失。

巽加使臣便在此時到得仰光軍鎮,欲向大漢求和。

短短半年光景,十餘萬漢騎數度從大夏南下,侵擾巽加領土,使得強盛的巽加王朝遭到預想不到的重創。

巽加不似大漢,國境內沒有四通八達的瀝青大道,甚至平坦道路都不多,相較與陸運,聚居在恆水流域的巽加人更傾向於水運。

正因如此,巽加王朝纔有爲數不少舟兵,奈何他們自個作死,從恆水出海也就罷了,竟狂妄的行駛出巽加近海,遠赴千餘里外的莫塔馬灣捋大漢水師虎鬚,終是導致大半戰船和舟兵的覆滅。

道路不暢,大軍調動自是頗爲遲緩,數十萬巽加大軍既要留下足夠兵力守衛王都華氏城,又要出兵抵禦漢軍侵擾,兵力無疑是捉襟見肘,只得在國內大量徵兵。

過往的孔雀王朝曾意圖改革種姓制度,從第四種姓首陀羅中徵召了不少兵員,使得軍力大爲增強,然取孔雀王朝而代之的巽加王朝卻反其道行之,極力鞏固種姓制度,不再徵召首陀羅士兵,更遑論所謂的第五種姓達利特,即“不可接觸”的賤民。

偏生在巽加王朝內,首陀羅和達利特佔有極高的人口比例,總數超過兩千萬,而婆羅門和吠舍兩大貴種的人口攏共不到兩百萬,第三種姓吠舍倒是有七八百萬,然他們既要應徵入伍,又必須以佈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兩大貴種,負擔頗爲沉重,且堪稱巽加王朝真正的基石。

巽加王朝的常備兵力近六十萬,除卻將領出身剎帝利貴種,底層兵士皆爲吠舍,即便有首陀羅人,也是戰時押着去送死的,並不被視爲真正的士兵。

七八百萬吠舍,本就徵召了五十餘萬入伍,現下因漢軍犯境,又要大舉徵召,除卻老幼婦孺,真正的精壯男子還能有多少?

巽加君臣本是沒顧慮太多,只道能迅速擊敗漢軍,故硬是又徵召了四十萬吠舍男子,稍作裝備整編,便是派去“追剿”漢軍。

奈何漢軍來去如風,非但騎着精良戰馬,更是雙騎備乘,又從不戀戰,不斷在廣袤的巽加領土奔突殺戮,壓根就不是巽加軍隊能追得上。

面對此等境況,巽加君臣在焦急無奈之餘,竟是想出個昏招,傳訊給前方領軍的巽加將領,然他們分兵數處要道,以此抵禦甚至伺機圍剿漢軍。

天爺!

要曉得,若非廣川王劉越竭力勸阻,漢軍主帥劉寄早就想尋找戰機,出其不意的偷襲墜在漢軍後頭的巽加大軍。

此時巽加大軍竟敢貿然分兵,漢軍斥候遊騎探察到敵軍動向,迅速回營稟報,兩位親王不禁目目相覷,滿臉愕然之色。

據先前的細作密報,後頭的巽加大軍只是四十萬新徵入伍的烏合之衆,又被漢軍拖得人困馬乏……貌似是沒多少騎兵的,頂多三四千罷了,莫說分兵,就是集中全部兵力與漢軍決戰,也壓根抵擋不住十餘萬鐵騎的。

大漢立朝之初,正是因缺乏騎兵,着實被匈奴鐵騎折騰得夠嗆,纔是徹底醒悟,在各大邊郡廣設馬苑,繁衍馴養精良戰馬,並徵募大批良家子逐漸精銳騎軍,足足用了五十餘載,方是逐步扭轉頹勢,得以反守爲攻。

現下這四十萬吠舍兵士,豈能比得上高祖朝的漢軍,現下的大漢騎兵更非昔年冒頓單于麾下的匈奴鐵騎可比。

先前乃因擔心被拖住,且爲儘量避免將士傷亡,漢軍纔沒與之對戰,只依照原本的謀劃,憑藉騎兵強大的機動性,在巽加境內不斷奔襲。

此時聞得後頭的巽加大軍已然分兵,劉越非但沒再勸阻主帥劉寄,反是建議他召集軍中諸將前來議事,商討制定進攻巽加追兵的計劃。

接下來的戰局可想而知,大漢騎軍及烏桓騎射返身攻擊追兵,將十餘萬巽加士兵殲滅大半後,又分兵多路,反過來銜尾追擊巽加大軍早先分派出去的數支偏師。

短短數日內,四十萬巽加軍隊非但大敗虧輸,更遭到毀滅性打擊,僥倖逃脫漢軍鐵蹄的巽加士兵不足六萬,且是四處奔逃,顯然是不敢回王都華氏城的,免得又被強徵入伍。

巽加君臣接獲前線戰報,險些嚇尿了,更是不敢輕易出動聚集到華氏城附近的數十萬精銳,免得王都軍力空虛,遭到神出鬼沒的漢軍偷襲。

華氏城若破,他們可不就要家破人亡麼?

巽加王朝的軍制遠不如大漢完善,更沒有甚麼兵役制度,故各城不似大漢郡縣般有府兵,現下巽加軍隊多已徵調至王都,各地的守備力量皆是薄弱得緊,對十餘萬鐵騎而言,近乎等同毫不設防。

漢軍邊是遣大量斥候遊騎查探巽加精銳的動向,邊是更爲肆無忌憚的在巽加各地瘋狂侵擾。

巽加各城遲遲等不來援軍,只能緊閉城門,任由漢軍在城外呼嘯而來,呼嘯而去,縱火焚燒農田村落,劫掠屠戮巽加軍民。

雖說巽加王朝的貴族多居住在王都及周邊大城,然百餘萬婆羅門和吠舍還是有不少分佈在其它城鎮,王都若再不發兵救援,他們日後若得脫難,只怕免不得聯手向王都貴族乃至巽加王討要說法,給個交代的。

便在巽加君臣急得焦頭爛額之際,哀勞遣使前來,替漢廷的大行令張騫傳話,若想讓大漢撤軍,就遣使前去仰光與他和談。

巽加王雖覺得甚是屈辱,但在諸多貴族軟中帶硬的“勸說”下,也只得無奈的派遣心腹親信爲使臣,前往仰光與漢使和談。

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來襲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