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

二月間,虛年十五的泰安公主及笄,於長樂宮內的長信正殿行了及笄禮。

太后王娡親手爲她加笄,笄、簪、冠皆爲太皇太后昔年臨去前,特意爲她的小孫女提早備好的,九鳳垂翎的鳳冠雖有些逾制,卻也無人會蠢到出言置喙。

泰安公主的生辰在秋季,故若依着後世的週歲算,她還真是未滿十四的小女孩,然依着天家的規矩,她行過及笄禮,便要出宮開府,學會“獨立”生活,好在現今的劉氏王侯多已入住皇親苑,親王公主們的府邸更皆在“天家內苑”,故倒是便於照應這個自幼得蒙萬千寵愛的幺妹。

泰安公主打小居住在深宮內苑,對宮外雖有些畏怯,卻又頗是嚮往,心情既是忐忑又滿懷期待。

母女連心,太后王娡豈會瞧不出小女兒的心思,想想自個竟爲這小沒良心的傷懷,不免無奈的搖頭喟嘆一句,女大不中留。

兩年前,王娡曾囑咐皇帝劉徹,讓他留意可否有合宜的少年俊才,也好早做打算,將來爲怯懦溫順的小泰安尋個好駙馬,免得她出降後受委屈。

劉徹覺着桑弘羊不錯,便是讓桑弘羊兼了個長信詹事丞的差事,負責協助長信詹事魯瑞打理整個長樂宮,使他能和小泰安多碰碰面。

太后王娡和魯瑞經過兩年的暗中觀察,皆覺得此子合宜,謙恭守禮卻不迂腐,處事穩妥周全,雖出身商賈世家,然談吐舉止皆顯教養,洛陽桑氏着實不愧傳承千年的大周帝裔,破船也有三根釘的。

最難得的是桑弘羊相貌清雋,身材欣長,且六藝皆精,俊美不失英武,頗是符合懷春少女憧憬中的良人形象。

不得不說,世家的底蘊家風,長輩的言傳身教,對族中子嗣的人格養成是有極大影響的,俚語有言,甚麼藤結甚麼瓜,不止是針對先天遺傳,也是針對後天教養而言的。

小泰安倒還真是瞧上了桑弘羊,桑弘羊對公主的心意也有所察覺,然他壓根不曉得皇帝劉徹的盤算,自是不敢有半分妄念,更不敢有絲毫逾距。

劉徹聞得眼線稟報,倒也不着急,泰安年歲尚幼,放在後世不過是個初中小女生,且自幼居於深宮,沒見過甚麼外男,對桑弘羊的喜歡未必是真正的愛意,再等些年也不遲的。

兩年過去,小泰安已然及笄,桑弘羊更是虛年二十三。

華夏自古皆有先成家後立業的說法,漢廷又鼓勵臣民生育,故漢人多是成婚早,男子似桑弘羊這般年歲,多早已成婚生子。

莫說二十三歲,館陶公主的兒子陳蟜比泰安公主小了月餘,數日後也要行束髮禮,且明歲便會迎娶順候竇嬰的嫡長孫女爲妻,婚期早已選定,就在陽春三月。

這門婚事是多年前由太皇太后指下的,本就是板上釘釘,加上館陶公主的嫡長子陳午已“不知所蹤”,陳蟜已成爲堂邑候陳午的嗣子,將來無疑會承襲列候爵位和繼承大長公主和堂邑候積攢的龐大家業,館陶公主可是分到了太皇太后留下的無數珍寶啊!

陳蟜出生時雖封了個隆慮候,然此乃關內候,與其父陳午繼承自祖輩,開國功臣陳嬰的列候爵位是不能比的。

因其兄長陳午之事,陳蟜自幼被太皇太后遣來親信嚴加管教,硬是教出個孝順懂事的老實孩子,便連劉徹見得現今的陳蟜都是咂舌不已,心道難不成真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真是史上那個嬌縱跋扈,有悖人倫的隆慮候麼?

家貲無數的列候嗣子,且是皇帝的表弟,皇后的胞弟,又不是胡作非爲的紈絝,此等上佳孫女婿,順候竇浚可沒老糊塗,趕緊把孫女嫁過去,早些誕下嗣子纔是正理。

何況自家孫女可比陳蟜大了兩歲有餘,即將年滿十八,也不宜再拖下去。

館陶公主也是樂意至極,女兒阿嬌誕下龍嗣,皇后寶座坐得穩穩當當,她現下只需爲陳蟜操心費神。

清河百貨說是竇氏和陳氏共有,實是竇氏獨力經營,陳氏僅是拿着份子坐享分紅,若陳蟜娶了竇氏女,兩家親上加親,也就無需擔心將來竇氏將陳氏甩開單幹了。

兩家一拍即合,也就不願再拖,待陳蟜行過束髮禮,就可走各項婚儀,待明歲三月便即正婚。

桑弘羊比陳蟜足足大了八歲,桑氏長輩見得他的官位愈做愈高,偏生對婚姻大事不甚在意,不免急着要爲他張羅婚事。

恰逢大農府改制,大農丞卓王孫升任工部少卿,不宜再兼任中央錢莊的錢監,大農令東郭咸陽在皇帝陛下的暗中授意下,當殿舉薦了桑弘羊出任錢監。

桑弘羊雖年歲尚淺,然歷任少府長史和長信詹事丞,出任府司的執掌僕射倒也不算破格拔擢,況且朝臣們也曉得中央錢莊太過重要,皇帝是不容他人涉足的,故也就沒出言反對。

中央錢莊的錢監是爲外朝官,桑弘羊自不宜再兼着少府和長信詹事府的差事,更不宜再出入宮闈。

泰安公主再見不着他,還真有些悶悶不樂,這也是她爲何期待出宮開府的重要原因……之一。

別看這小公主脾性怯懦,但骨子裡還是有股犟勁,想來也是自幼深受寵溺的緣故,但凡她認準的事,就不會輕易改主意,就執拗倔強的程度而言,她倒和侄兒劉沐有些像。

太后王娡膝下的三個女兒,若非要類比的話,陽信公主似雍容富貴的牡丹,南宮公主似妖冶帶刺的玫瑰,泰安公主就似嬌柔卻堅貞的茉莉。

正因如此,王娡可沒少爲小女兒操心,這就是頭甚麼心思都藏在肚裡,只會強忍委屈,打落牙齒和血吞的小悶驢。

劉徹雖也曉得幺妹的脾性,卻也不想過多幹涉她,更不擔憂她會被人欺負,他劉徹但凡活着,總能護她周全。

桑弘羊確是到了該婚配的年歲,劉徹索性讓太常卿劉買給桑家長輩透了口風,說是有宗室女瞧上了他,然尚需等些時日,若桑家有意,就不要急着爲他張羅婚事,否則就只能作罷。

隨着桑弘羊的官位愈做愈大,公府爲他安排在北闕甲第的府邸也愈來愈大。

洛陽桑氏底蘊深厚,雖爲維持生計不得不營商,然骨子裡還是盼着重振家風的,故其行事比昔年的齊地東郭氏,南陽孔氏和蜀中卓氏更爲果決,見得桑弘羊在朝中站穩腳跟,本家迅速遷入長安,嫡系族人皆以“官眷”身份得脫商籍。

現下聞得有劉氏王侯看上了桑弘羊,且能請動太常卿透出意欲招婿的口風,桑氏長輩不禁大喜過望,再也不提要爲桑弘羊張羅婚事。

在漢代,世家間聯姻是很尋常的,莫要以後世人的角度去看待此事,也別扯甚麼太過功利,不是真正的愛情,後世華夏沒車沒房的男人要找媳婦可也不容易!

桑弘羊聞知此事,隱隱有所揣測,暗自欣喜之餘卻又覺是自身妄念,那貴女年歲比他小不少,更是身份尊貴至極,豈會真的傾心於他,更遑論要屈尊下嫁了。

桑弘羊雖自知位卑,卻不會自怨自艾,他少年得志,又蒙皇帝陛下看重,正是一展長才之時,可沒甚麼閒暇爲男女之事徒作怨嘆。

或許真是物以類聚,人以羣分,說難聽的就是臭味相投,總之劉徹看重的文臣武將,多是和他般分外理智之人,不太會被男女私情羈絆住前進的腳步。

嗯……放在後世,估摸算是一大羣爲了事業不顧婆娘的“渣男”,且是最極品的“超級大渣男”。

譬如拋下妻兒,出使外邦的大行令張騫,離京已有大半年,除卻每次遣快馬向陛下呈回奏報時,會順帶給自家婆娘陽信公主捎回家書,旁的時候就與妻兒沒甚麼聯絡了。

陽信公主雖是賢良淑德,能體恤夫君難處,卻也不禁有些埋怨,倒不是怕張騫在外頭被狐狸精迷了眼,只是兩人成婚多年,幾乎從未久別,且夫妻感情甚篤,相思之苦最是難捱。

張騫每每收到自家婆娘的回函,讀着那字裡行間蘊着的濃濃哀怨,也只能無奈嘆息。

他去歲八月中旬離京,出關中,越中原,因出行陣仗頗大,故月餘光景方是抵達嶺南郡的胥浦城,稍事休整數日,便又從哀勞國的南部邊陲借道,跋山涉水兩千裡到得仰光軍鎮時,已近臘月。

短短兩千裡,竟比從長安到胥浦耗費更多的時日,確是該修築道路,否則日後着實不便於大批商隊通行。

此番出使,皇帝劉徹特意賜了道手諭,讓張騫順帶巡視胥浦和仰光,若見得有甚麼不利通商之事,可便宜行事,若有必要,調派兩地軍民也是可以的。

劉徹也是沒辦法,胥浦天高皇帝遠,仰光更是如此,遣快馬向朝廷呈送奏報都得花大半個月,想掌握實際情況太難,張騫在嶺南治政多年,實務經驗頗爲豐富,索性讓他順手打理下胥浦和仰光。

正因如此,張騫抵達仰光後,雖尚未等來巽加使臣,卻邊是與哀勞使臣和夫甘都盧君臣商議各類邦交事宜,邊是規劃整治仰光和胥浦,忙得是昏天黑地,日月倒懸,難免會忽略遠在長安的妻兒。

大丈夫,當如是!

大丈夫,實難爲!

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當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壓輪機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壓輪機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