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

大行令親自出使外邦,此乃大漢立朝七十餘載未有之事,何況現下大漢是爲四夷來朝的盛世,外邦使臣欲求見大行令都屬不易,更遑論勞動大行令出使其國。

三公九卿皆參與了漢廷對身毒的謀劃,然各府署屬官卻鮮少知曉此事,不少大臣對夫都甘盧都的認識,僅限於寰宇四海圖中那片不足巴掌大的色塊,倒是對身毒諸國有些瞭解,蓋因近年大漢市面上愈來愈多出自身毒的特產和物件,臣民們皆覺得頗爲新奇。

執節使臣在外邦代表着皇帝和漢廷,大行令又位列九卿,地位何其高,出使外邦自不會輕車簡從,否則漢廷的威嚴何在,恁的讓外邦蠻夷小覷了大漢。

三伏休朝結束,再度臨朝的皇帝劉徹當殿爲張騫頒節,且賜了道聖旨,準他可權衡局勢,與巽加王朝商談及簽訂邦約。

朝臣們深知陛下向來信重張騫,倒也不覺訝異,更不擔心張騫會賣國求榮,況且即便他真是勾結外邦,簽下對大漢不利的邦約,皇帝和朝廷自是不會承認。

雖說大漢向來看重誠信,可漢人也不會死板到吃啞巴虧,高祖劉邦昔年剛和項羽簽了鴻溝之盟,扭臉就揮師將撤兵的楚軍打個措手不及,成者爲王敗者爲寇,又豈會在意用了甚麼不光彩的手段?

真正使得羣臣驚愕的,乃太常卿劉買當殿宣讀的那道征討檄文,將被漢軍征伐的對象,正是那巽加王朝。

朝臣們真真聽愣了,鬧不清陛下和三公九卿這是要作甚,然他們好歹是久居朝堂的老狐狸,稍作思索便是反應過來,無非是要以戰逼和。

在羣雄逐鹿的春秋戰國,各諸侯國爲開疆拓土,甚麼手段沒使過,早是見慣不怪。

至於那征討檄文所述,巽加王朝興兵尋釁,侵擾漢軍甚麼的,羣臣只覺隨便聽聽就好,也不相信遠隔萬水千山的巽加王朝真會閒得沒事出兵犯漢,怕是陛下爲了師出有名,隨便讓太常卿寫給大漢百姓看的。

不得不說,這羣老狐狸們猜準了七八分,反正撰寫檄文的劉買也不太曉得巽加人到底如何得罪了皇帝陛下,純粹是衛尉公孫賀幫着胡編濫造,加上劉買自身的文采,用無比華麗的辭藻形塑出巽加人狂妄愚蠢的形象。

樑王父子在大漢文人圈子還是頗有聲名的,此篇大賦形制的檄文又是文華彰然,且以邸報發往各郡縣官府,向大漢臣民張榜公佈,更在長安週報的頭版刊載,一時間引發文士追捧,百姓傳頌。

太常府文教司主掌全國文教,各級學府皆歸其統轄,課目所用經書亦是文教司編撰或審定的,等同後世編寫大中小學教材的政府機關。

劉買作爲太常卿,其行文遣字本就考究,且此篇檄文又等同國書,形制更是齊整,絕對堪稱最爲規範的公文,無疑是各級學府最好的範文。

文教司屬官有鑑於此,建議將此檄文列入各級學府的教授文目中,劉買作爲他們的直屬上官,又是此文的撰寫者,不禁有些遲疑,生怕旁人覺得他貪慕虛名。

皇帝劉徹聞之此事,不禁失笑,懷着滿滿的惡趣味特意頒下聖諭,準允此事。

劉徹自是看過那檄文,確是文飾斐然的上好大賦,且將巽加人罵得極爲痛快,只是大多都脫離實際了,騙騙現今的大漢臣民還行,後世史家只怕是會爲巽加人“翻案”的,想到後人要爲是否修改教材而爭論不休,劉徹就覺有趣得緊。

朝堂之上無愚人,大漢君臣皆對箇中貓膩是心知肚明,只是沒人會不識趣的出言挑破,然被矇在鼓裡的老百姓們卻真信以爲真。

直娘賊!

現今竟仍有外邦蠻夷敢犯我強漢?

滅他丫的!

民間羣情激奮,得知朝廷已揮師遠征,在翹首企盼捷報傳來之餘,亦對巽加人恨得咬牙切齒,以致日後大批身毒奴隸被押回漢境後,漢人對他們比過往的外族奴隸更爲鄙夷和殘暴。

此爲後話,暫且不提。

八月中旬,大行令張騫以出使夫甘都盧爲由,啓程離京,兩萬虎賁衛及數千諸曹輔兵隨行護衛。

虎賁衛身爲大漢最精銳的騎營,赫赫威名早已遠播四夷,絲毫不下細柳騎營,此番護衛張騫前往夫甘都盧,滇國和哀勞可都不敢借道,讓這支漢軍穿越本國腹地。

誰曉得漢軍會否學着春秋時的晉國,來個假道伐虢,在借道時順手把兩國都滅了,即便虎賁衛無法覆滅兩國,然只需肆意燒殺劫掠一番,兩國也必定元氣大傷,不得不防的。

漢廷也曉得滇國和哀勞的顧慮,皇帝劉徹也不欲過於逼迫他們,便是讓張騫和虎賁衛還是先到嶺南的胥浦,再橫穿中南半島,就如之前的胥浦邊軍般,從哀勞的南部邊陲借道,前往仰光軍鎮。

哀勞君臣接到大漢國書,也曉得漢廷此舉已是很給哀勞面子了,故也只得應下此事,然他們萬萬沒料到,這道再是有借無還。

虎賁衛通過後,囤駐胥浦城的甌騎和閩騎便押着大量奴隸在沿途開山築路,雖尚來不及鋪設瀝青大道,但砂石路若時常維護,也能滿足軍隊和商隊通行所需。道路沿線更成爲漢騎日常巡弋的範圍,明面上宣稱是防備南面的雒越人,順帶清剿山賊盜匪,實則是連哀勞人都不得靠近的。

待得哀勞君臣醒過神來,卻也只能摸摸鼻子,吃下這啞巴虧。

誠然,大漢若出兵征討哀勞,勢必付出不小代價,然相對的,哀勞更不敢主動和漢軍作戰,看看夜郎被大漢欺負得多狠,不也仍是蜷在高原地帶的深山密林中,不敢出山半步麼?

若哀勞出兵,遭了漢軍重創,指不定大漢就會趁勢反攻,到時哀勞哪裡還抵禦得住?

時間緩緩流逝,轉眼便是九九重陽。

重陽又稱爲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乃日月並應的大吉之日。

皇帝劉徹親自啓出窖藏的菊花酒,攜妻兒前往長樂宮爲太上皇老爹和太后老孃飲宴祈壽。

太后王娡曉得父子二人有話要說,便是帶着媳婦孫兒到御苑賞那秋菊,秋菊雖遲來,久蘊馨香勝夏菊,此時的菊園最宜遊玩。

待得祖孫三人離去,太上皇劉啓舉樽飲盡菊花酒,笑問道:“越兒和寄兒可是要對那巽加動兵了?”

劉徹陪着飲盡樽中酒,笑應道:“兩位皇弟已呈回奏報,早已準備妥當,萬事皆如先前謀劃,就待今日。”

“好!”

劉啓仰頭大笑,端是中氣十足,顯是蘇媛等醫官研製且不斷調整改進的平喘藥療效顯著,雖無法徹底治癒劉啓的慢性肺炎,卻也儘可能的抑制住了哮喘等急性併發症,加之劉啓近年注重鍛鍊和飲食,想來還能再活好些年。

漢七十四年,九月初九。

大漢發細柳,中壘,建章三大精銳騎營,並胡騎,羌騎及烏桓騎射,十二萬主力騎軍加三餘萬輔兵,從大夏南下身毒之地。

超過十五萬純騎兵部隊皆備雙馬換乘,大漢騎軍穿過健馱邏和印度希臘王國等中亞小國,沒有直接進入東南的巽加王朝領土,而是先到西南的旁遮普地區略作休整。

旁遮普,意即五條河川流經之地,亦是印度河流域的泛稱,是兩百多年前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時,征伐身毒諸國的踏板和橋頭堡。

孔雀王朝雖從馬其頓軍隊中奪回了旁遮普,然取孔雀王朝而代之的巽加王朝卻沒有重視這片土地。

或許是因其身毒霸主的地位,使得巽加王朝從未憂心外敵來犯,巽加人不但失去了對外擴張的慾望,亦不再懂得戒慎恐懼。

經過春秋戰國的千年戰亂,華夏君臣有種條件性反射,見到險峻山脈就想修築雄關邊牆,在漢人看來,似旁遮普地區此等戰略要地,不囤駐重兵實在是不可思議的。

明明只需在該地西北的山地丘陵地帶修築數處邊塞,就能在物產豐饒的旁遮普地區囤田了,若再在北面加築數千裡邊塞關城,與喜馬拉雅山脈東麓相連,那身毒之地不是固若金湯?

身毒的地勢如此利於防禦,土地又廣袤豐饒,怎的會經營成這般漏洞百出的模樣?

實話實說,便連身爲漢軍主帥的大將軍劉寄都沒料到會這般順利,反是有些驚疑,怕是巽加人早已察覺漢軍動向,猜出漢軍要南下奇襲,故意使出了誘敵深入之計。

副將劉越聞得胞弟的顧慮,不禁啞然失笑,巽加王朝難不成真有能掐會算的活神仙,這都能猜得出來?

兵貴神速,劉越作爲黃埔軍學歷屆學子中的佼佼者,深知此理,出於謹慎派出十餘支斥候騎營先行探路,得知前方不見巽加軍隊異動後,便讓劉寄即刻依原定謀劃進兵。

劉寄深知自個的謀略遠不及兄長,能出任大將軍無非是劉越低調內斂的脾性鎮不住麾下那羣兵油子,故對劉越真真言聽計從,當即命休整完畢的將士們盡數拔營出征,向東奇襲巽加王朝實質掌控的領土。

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變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