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

今歲三伏,皇子劉沐未再跟隨帝后前往南山河谷避暑,而是與四位伴讀留在長安,與黃埔軍學的學子一道,進行暑訓。

非但是皇子殿下,劉氏王侯子嗣近年已形成慣例,年滿八歲,又未及束髮之年的男孩皆得參加暑期軍訓。

劉徹雖不欲採取殘酷的斯巴達式教育,將男童丟到冰天雪地任其掙扎求生,得以優勝劣汰,但男孩本就該多吃苦,天家子弟既不宜窮養,那就該在其它方面更爲嚴格要求,尤是鐵血尚武的漢魂,不能丟!

劉沐的伴讀雖仍是四位,卻是換了個人,李陵已滿虛年十五,前些日子行過束髮禮,便是正式入黃埔軍學就讀,除卻休沐日入宮陪皇子殿下修習武課,旁的日子便與同窗常宿軍舍,不得外出。

新換的伴讀出身卑微,宗親長輩和羣臣得知皇帝陛下挑選此人爲皇子伴讀時,皆是大爲意外,畢竟他們不曉得,這個虛年九歲的小傢伙,在後世史籍記載中有着何等威名。

封狼居胥,破胡虜;功冠三軍,冠軍候!

霍去病!

霍去病本是河東平陽侯府的奴生子,現下卻已脫去了奴籍,成爲正經百八的世家子弟。

這自是大漢皇帝暗中的安排,朝廷頒佈京居令後,各地王侯遷居長安,河東彘縣霍氏亦舉族遷來帝都,霍氏家主霍渠雖只是區區關內候,卻在彘縣有封邑,故也在京居令的限定之列。

霍氏爲大漢沒立甚麼大功,沒得封列候,卻爲何會有封邑?

此事得從彘縣的歷史沿革說起,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其弟叔處於霍,稱爲霍國,因境內有彘水,故又名彘。春秋時期,晉獻公率軍滅霍,霍地由此歸晉,稱爲霍邑。秦統一全國,分天下爲三十六郡,霍邑屬河東郡。

換句話說,彘縣霍氏實與周天子系出同源,大漢取秦而代之,不會對秦朝宗室有甚麼優待,但出於某種考量,對大周帝裔還是挺尊重的,至少表面如此,故而高祖劉邦雖將霍邑改爲彘縣,但還是給霍氏封了個可世襲的關內候,且賜下處不大不小的食邑。

霍氏傳承千餘載,子子孫孫也算枝繁葉茂,霍去病的生父霍仲孺若將族譜往上翻個十餘代,約莫是能和現下的霍氏本家搭上關係的,就是八竿子能打着的那種遠親。

平陽縣與彘縣同屬河東郡,且是緊挨着的,約莫都在後世山西臨汾周邊,故霍仲孺跑到平陽縣做了個刀筆小吏,後不知怎的與平陽侯府的女奴衛少兒瞧對眼了,兩人便是暗中私通。

衛少兒千方百計瞞着主家,偷偷生下霍去病,便想着“母憑子貴”,非要霍仲孺爲她贖身,迎娶過門。霍仲孺雖是小小縣吏,然祖輩卻是闊過的,何況若娶了女奴,未免壞了官聲,若認下霍去病這兒子,更是會爆出私通之事,教平陽侯曉得還能饒了他?

總之此事不認,霍仲孺雖是出貲替衛少兒贖買了奴契,卻沒收她過門,便連侍妾的名分都不肯給,故而霍去病也是揹着私生子的身份活了好些年。

霍去病自幼勤奮好學,小小年紀就想盡法子,央着鄰里叔伯教他騎馬、射箭、擊刺等各種武藝。

大漢鐵血尚武,男子又都要服兩年兵役,故老百姓多是能耍幾招,閒暇時教教鄰家小屁孩自是不難。

於是乎,霍去病在暗衛的默默監控下,漸漸成長起來,到得去歲虛年八歲,又入了官辦蒙學,並迅速展現出驚人的學習能力。

皇帝劉徹本想再等些年,讓霍去病再磨練磨練,然恰好李陵年滿十五,要入黃埔軍學了,自家傻兒子少了個伴讀。

更爲重要的是,宣曲騎營奉詔返京囤駐,宣曲左監衛青因功升遷,取掉了“暫代”的帽子,正式升任宣曲校尉。

做爲精銳騎營的執掌僕射,衛青已算是高階將領了,約莫等同後世華夏的野戰軍司令,雖其功尚不足封侯,但也封了第十八級大庶長的上爵,且獲賜少許皇室實業的份子。

衛青得爲上爵,自要廕庇家人,不可能再讓父母和兄弟姊妹爲他人奴僕的,故便是爲他們贖買奴契,盡數迎入自個在北闕甲第的新府邸。

平陽侯等握有衛青家人奴契的權貴,非但沒刻意刁難,反倒是主動將人好生送來,免得得罪這位正如東昇旭日的軍中將領。

監控霍去病的暗衛得知此事,忙是向皇帝陛下奏報。

皇帝劉徹自不希望霍去病和衛青走得太近,多年來,暗衛更是想盡法子離間霍去病與衛氏的關係,使得這小屁孩對衛氏諸人壓根親近不起來。

現下得到暗衛奏報,劉徹不欲讓霍去病被接入衛府,故而吩咐郎中令齊山去尋彘縣霍氏的家主霍渠,好生處理此事。

齊山是何等身份,自不會親自登門拜訪霍渠,而是發了帖子,讓他過府相敘。

霍渠雖剛遷居長安年餘,卻也曉得郎中令齊山統轄暗衛和內衛,尤是那暗衛,王侯權貴提起來皆是頭皮發麻。

接到齊山的帖子,霍渠可沒覺着受寵若驚,而是兩股戰戰,險些嚇尿了,過往被暗衛請去“喝茶”的權貴,大多都是再也回不來了。

現下自個要被暗衛的頭頭請去喝茶,那焉能保住老命?

霍渠雖是畏懼不已,卻也不敢不去啊,去或許是九死一生,不去可就真是十死無生了。

霍渠抱着上刑場的心情進入齊府,拜見過齊山後,卻得了個讓他既驚疑更驚喜的大消息。

齊山告知霍渠,他頗是看好一個霍氏男童的心性資質,想傾力培養他,然此子出身卑微,使得他未免有些顧慮。

齊山見得霍渠目瞪口呆的神情,又是肅容道:“此子日後必成大器,若你能給他個好名分,本官或可將他收爲義子,並向陛下舉薦,讓他得爲皇子伴讀。”

霍渠聞言,仿似耳邊炸響驚雷,嗡嗡作響。

郎中令義子,皇子伴讀!

不管那娃娃是否真是才智過人,但只要得了郎中令乃至天家青睞,前途自是不可限量。

天家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齊山見他那呆愣的模樣,也不欲再廢話,讓下人送客,好不容易得了休沐日,他還與佳人有約呢。

沒錯,齊山現下正和衛府小姐打得火熱,也就是太學祭酒衛綰的嫡親孫女,先前隨祖母去椒房殿赴宮宴那對雙胞胎中的阿姊衛敷榮。

這對雙胞姊妹雖是容貌相同,然脾性卻是天差地別,阿姊衛敷榮沉穩內斂,妹妹衛敷華卻是爽朗直率。

齊山的脾性和身份,註定他是不會選擇衛敷華的,倒是衛敷榮宜爲賢妻,少和旁的世家宗婦交際,懂得謹言慎行,才能做好郎中令府上的夫人。

衛敷榮對齊山亦是心儀,齊山不但官居高位,且心思通透,喜好讀書,脾性亦不似尋常武將般莽撞粗魯,最難得的是相貌清雋,氣質儒雅,全然不似權貴們口中那個執掌暗衛的陰鶩權臣。

這條件沒得挑,雖是歲數稍大了些,但這壓根算不得甚麼,年近而立的齊山可比長安城裡四處晃盪的那些紈絝二世祖好太多了。

別說衛敷榮,就是其妹衛敷華對齊山都是仰慕不已,戰功赫赫的羽林英傑,風度翩翩的儒雅智將,懷春少女誰能不動心?

然齊山是個正派人,不想弄出甚麼雙嬌入懷之事,且着實接受不了衛敷華的跳脫性子,故對這未來的“小姨子”多是退避三舍。

前些天得知衛敷華已陪着衛綰夫婦去了南山避暑山莊,衛敷榮則暫時留在長安,齊山便是提前相約,邀她今日一道出遊。

大漢民風開放,未婚男女雖不宜私下幽會,但若多人同遊,且無肌膚之親,長輩們還是挺看得開。

齊山雖鮮少與權貴交際,但好歹出身羽林衛,在昔日袍澤中還是有不少好友的,想多邀些人,找個適宜的由頭相聚出遊有甚麼難的?

皇帝陛下聞之此事,還特意讓齊山攜美入宮,到未央滄池遊玩,甚至讓宮人今日替他“清場”,還特意調撥了艘畫舫遊船供他使用,誰還敢在背後嚼舌根?

奉旨泡妞,奉旨泡妞啊!

不得不說,皇帝劉徹着實稱得上體恤下屬的好領導。

嗯……扯遠了,言歸正傳。

霍渠魂不守舍的出得齊府,坐上車駕,待得回到自家侯府方纔醒過神來。

他忙是遣人去打聽那個叫霍去病的孩童,郎中令適才也只略微提到了此子的出身,並未多作詳談。

平陽侯府也在北闕甲第,此事要從下人處探聽不難的,霍渠不多時便得了家老的回報。

“我霍氏竟有這等不顧父子親情的不肖之人?”

霍渠聽罷回報,脊背直冒冷汗,不禁怒喝出身,罵得自是霍去病的生父霍仲孺,若這頭蠢驢在他眼前,只怕會被活活踹死。

說實話,霍仲孺的作法實屬尋常,對世家分支子弟而言更算得上明智之舉,然錯就錯在那霍去病得了郎中令看重,且似要傾力栽培,若讓此子對霍氏心懷怨忿,待他日後飛黃騰達,霍氏如何自處?

“趕緊遣人回河東,將霍仲孺給老夫綁來,讓他嚐嚐祖宗家法!”

霍渠急聲喝令着,卻又隨即叫住那家老,吩咐道:“將族老們都喚來,老夫要讓他們去河東接回那苦命的娃娃,且讓人先掃灑祠堂,召集嫡系子嗣,老夫要讓那娃娃認祖歸宗!”

家老聽愣了,心道家主莫不是魔怔,難不成是先前在郎中令府上被嚇瘋了?

“愣着作甚?快去!”

霍渠見得家老的神情,怒氣更盛三分,此事半點耽擱不得,若是教衛氏知曉,只怕要動手搶人,可不能便宜了衛青那小子!

半月後,霍去病得以風光進門,在霍氏祠堂認祖歸宗,甚至直接過繼到霍渠膝下,成爲輩分極高的嫡裔子弟。

旁的霍氏族人多是心懷不滿,覺着家主真是老糊塗了,然待得數日後,郎中令齊山將霍去病收爲義子,且將他直接舉薦爲皇子伴讀,霍氏族人這才暗贊家主英明,着實太英明瞭!

憑着霍去病現下的身份,再放眼其光明前景,霍氏嫡系子弟別說要叫他伯父叔父,就算天天叫小祖宗也行啊!

世人就是這般現實,不是麼?

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壓輪機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六百章 非友即敵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種子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