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

翌日,劉徹召來新任郎中丞齊山,將隋珠現世之事告知於他,卻又特意叮囑他不必遣暗衛清查昨日爲王嫣送嫁添妝的女賓。

齊山心思通透,曉得陛下愈是故作無事,在背後搗鬼的項氏餘孽便會愈發焦慮,反倒更易露出馬腳。

“陛下,現下知曉隋珠現世之人應是不多,少府陳氏更不敢泄露此事,不妨讓暗衛到坊間查探,或許不久便又有新的謠傳出現……”

齊山微是沉吟,躬身進諫道。

劉徹最欣賞齊山腦子靈活,頜首認同道:“不錯,朕亦有此意,或許仍難抓到主謀,但項氏餘孽及其黨羽能殺一個是一個,將他們逼到窮途末路,其看其可敢拼死一搏?”

“困獸猶鬥,無疑以卵擊石,徒增笑料耳。”

齊山對項氏餘孽頗有怨念,清冷道。

自入得羽林衛,他幾乎從未嘗到失敗的苦果,偏偏受陛下重託,與秭歸項氏周旋七年,最終落得功敗垂成,泰阿劍和隋候珠皆沒能尋到。

這是他羽林生涯的污點,現今他官居郎中丞,又統領暗衛,自是時刻想着將項氏餘孽從世間盡數抹去。

“呵呵,朕近來本就閒得慌,有人玩些把戲,倒也能瞧瞧樂子,消磨消磨時光。與人鬥,着實是其樂無窮啊。”

劉徹見得齊山對項氏餘孽似乎夾帶有些許私憤,多少也能理解他的心思,倒是不擔心他這聰明人會因公廢私。

只要能尋回泰阿劍,項氏餘孽剩下的那些小魚小蝦是死是活,抑是被齊山活剮或炮烙,劉徹都不在意。

後世歷史的大漢沒亡在項氏餘孽手中,現今他治下的煌煌大漢就更不必擔心了。

隨後數日,事態的發展果是不出劉徹和齊山的預料。

朝臣們沒人曉得隋珠現世,坊間倒是偶爾冒出些傳聞,但也僅是零零碎碎的風聞,且很快便銷聲匿跡了,壓根就沒甚麼人相信。

陳氏祖孫三人外加內史王軒雖知曉此事,卻都不是蠢人,見得皇帝陛下權當並無此事,也就安下心來,就當做那日陳誠是給陛下進獻了顆尋常的南珠。

皇后阿嬌不知這隋珠從何而來,卻聽得劉徹說沒人知曉他得了此珠,更是傻乎乎的反過來央着劉徹別宣揚出去。

隋珠難得,若是教太皇太后和太后知曉,雖不至眼饞到開口索要,但阿嬌這做晚輩的也還真不好辦。

就算她捨得獻出來孝敬長輩,但外祖母和婆婆,進獻給誰都頗是爲難。

倒不如偷偷匿下,好生收藏,悶聲得奇珍纔是正理。

劉徹瞧着她那賊兮兮的模樣,心道這傻婆娘也就這種時候才捨得動用她那點少得可憐的腦細胞,去耍些無傷大雅的小心眼。

他哭笑不得的點頭應下,即便日後此事泄露,有項氏餘孽做由頭,皇祖母和母后想來也不會計較的。

於是乎,這隋珠就跟沒出現過似的,別說甚麼驚濤駭浪,便連半點漣漪都沒攪起來。

歲月緩緩流逝,大漢朝野仍是清平祥和。

劉徹也沒太將此事放在心上,若非齊山每隔數日就回報暗衛近期打探到的世家情訊,偶爾會帶到數句項氏餘孽,他或許早就忘了。

七年的磨礪,對齊山確有不小好處,愈發沉穩耐心。

他知曉陛下的心思後,便也沒太過執着於迅速肅清項氏餘孽,免得打草驚蛇,反倒真不利於尋回泰阿劍了。

何況他出任郎中丞後,除卻秘密組建和訓練暗衛,還要協理郎中令吳成。

皇帝已下旨,郎中令吳成現今統轄的千餘死士,正式歸入禁軍編制,名曰內衛。

待吳成告老致仕,或遷調到太壽宮繼續護衛太上皇劉啓後,齊山最可能接任郎中令,到時他將統轄內衛和暗衛,這兩千餘精銳侍衛將成爲數重禁軍中的最上階。

明面上,九千郎衛的兵權已由三大中郎將分去,然因着內衛和暗衛的建制,郎中令反倒更得皇帝陛下的信重了。

三大中郎將也沒甚麼不服氣的,齊山昔年在羽林衛本就比他們資格老,比他們功勞大,現今準備接任郎中令,可不是甚麼後來居上,不過是回到他原本的位置罷了。

大漢羣臣見得新任中郎丞是個生面孔,還擺明是準備接任位列九卿的郎中令,自是訝異不已。

倒是太尉李廣對齊山記憶猶新,不少早年與羽林衛打過交道的將領也認出了他,知曉他曾官居羽林左監,也就不吭氣了。

看看昔年的羽林將官,衛尉卿,三大中郎將,再加上大批禁軍將領,再多個郎中令也沒甚麼可驚訝的,畢竟羽林衛是天子親手創建,且最爲信重的親衛軍。

旁的朝臣們雖是不甘又出個弱冠之年的大卿,但也不敢出言置喙。

郎中令掌宿衛宮禁,皇帝信重誰就拔擢誰,就算選頭獒犬出任,只要能讓皇帝夜裡睡得安心踏實,旁人就管不着。

若有世家權貴非要舉薦自家侄子出任此職,皇帝反倒要猜忌他是否居心叵測了。

總之大漢朝堂官位很多,但有些位置是萬萬不可主動去爭搶的。

漢六十八年,依大漢曆法該年爲閏年,且閏月鮮見的落在九月,意即九月和十月間,還夾着個閏九月。

閏九月十六,是爲今歲立冬。

立冬乃賀謁師長耆老的日子,依照慣例,天子會賜羣臣冬衣,矜恤孤寡。

四朝元老袁盎趕在立冬前夕,告老致仕,請辭去丞相之位。

皇帝劉徹欣然準允,感念其功在社稷,封了關內候,且遷光祿大夫,可入宮行走,主要還是方便他日後時常到太壽宮,陪着太上皇劉啓追憶往昔的崢嶸歲月。

御史大夫曹欒順理成章的接任丞相,接掌相印,做了百官之首。

他自是欣喜得緊,御史府的屬官也是歡欣鼓舞,蓋因曹欒任御史大夫本就是爲接任丞相做準備,壓根就沒閒暇多管御史府的事務,鬧得御史們很是憋屈,好久都沒有彈劾王侯權貴了,嗓子癢得緊,筆桿子都快咬斷了。

羣臣們本以爲皇帝陛下會再次舉賢不避親,將丞相司直張騫轉調御史府,升任御史大夫,畢竟張騫近年在丞相府和御史府來回遷調,歷練完整,可不就是爲了今時今日麼?

皇帝劉徹的作法卻大出羣臣預料,新任的御史大夫竟是直不疑。

直不疑歷任太中大夫,光祿大夫,太子少傅……還有個可有可無的女學祭酒。

шшш¸ttkan¸co

羣臣之所以訝異,不是說他才德不彰,也不是說他資歷不夠,恰恰相反,他的品性才能皆是上佳,何況本就秩二千石,位與諸卿同。

只是他歷任的官職皆是僚屬性質,雖歷經兩朝皆爲皇帝內朝的首席幕僚,但要出任位列三公的御史大夫,居“副相”之位,未必才能適所啊。

劉徹倒是沒這擔心,經過多年觀察,直不疑向來內斂低調,不喜交際,與各世家大族皆無深交,且直言敢諫,是做御史大夫最合適的人選。

何況依史籍記載,直不疑也確實在武帝朝做了御史大夫,且頗是盡忠職守。

張騫雖有大才,但其脾性及過往經歷皆不適合做御史大夫。

家有犟子不敗家,國有諍臣不亡國。

曹欒做御史大夫的這段時日,御史府屬官沒半點活力,大漢朝廷太和諧了,宣室殿御案上的彈劾奏章少得可憐,更再沒人當殿懟劉徹這皇帝。

長此以往,不行的!

劉徹雖不是受虐狂,但若言官所言在理,還是要多聽聽不同意見的啊。

聖人都會犯錯,何況劉徹這凡夫俗子?

故而這御史大夫必不能讓張騫出任,劉徹本是最看好廷尉汲黯,蓋因他嘴最毒,脖子又硬,過往任太子洗馬時,就時常懟天懟地懟太子,還是有理有據有節的,劉徹多是懟他不過,只能低頭受教。

不過近年隨着大漢百業愈發興盛,不少律法都需儘速重新修訂,廷尉府離不開汲黯啊。

退而求次,硬脖子的汲黯沒法子出任,就選直不疑這軟刀子好了。

直不疑瞧着溫文爾雅,道骨仙風的,向來不喜與人爭吵,每每多是詼諧自嘲,但若能聽得懂的人,就曉得他言語中的反諷皆是直指要害,字字誅心的。

毒得很!

劉徹想着日後直不疑做了御史大夫,大漢朝廷應會熱鬧不少,不管是單口相聲,還是羣口相聲,好歹能樂呵樂呵,不至死氣沉沉的。

丞相和御史大夫都已更替,郎中令吳成索性也跟着告老致仕,也得封關內候。

他明明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非是央着劉徹也給他掛個太中大夫,好到太壽宮陪着老主子去。

劉徹真是哭笑不得,按說諸大夫是帝皇的幕僚,地位很超然的,怎的弄着弄着就成了養老陪聊的閒職了。

一大羣告老致仕的元老重臣都掛着大夫的名頭,拿着格外優厚的秩俸,卻鮮少來未央宮宣室殿替劉徹這皇帝出謀劃策,反是跑太壽宮陪太上皇種花養鳥去了。

這特麼還真叫鳥事啊!

劉徹真想給太上皇老爹冠個名頭,叫個政【協主】持或人【大委】員長甚麼的。

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廟及冠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壓輪機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新書徵詢,免費章節,請大家務必看看,拜託!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