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

漢六十八年因有閏九月,故大雪節氣過得十餘日,方纔迎來冬月。

今歲冬月,長安城已是白雪皚皚,寒風刺骨。

農人們皆已種完冬小麥,窩在家中熬冬了,要到各處作坊務工的掌事和工匠們卻還得頂着風雪,每日早出晚歸,爲年節前必將爆發的購買潮趕製各式貨物。

他們倒也沒甚麼抱怨,在務工的百姓看來,每年歲末愈是忙碌,就能賺到愈多的貲財,近年因着四大商團的影響,其它商賈開設的作坊也逐漸跟着給工匠發放加班費和那甚麼年終獎,否則還真留不住那些技藝嫺熟的工匠。

隨着大漢百業愈發興盛,京畿各縣的用工荒尤爲嚴重,四大商團又謹遵皇帝陛下諭令,所屬作坊內的匠師乃至工匠大多隻僱用漢人,外族奴隸僅能從事較爲繁重而無涉技藝的體力勞動。

田氏商團的紡織作坊倒是有用大量外族女奴,但皆屬囚禁性質,做到死都不可踏出作坊半步,更遑論與外人接觸,泄露作坊教授給她們的各項技藝。

大漢雖沒甚麼專利保護法,但華夏百姓自古對獨門手藝或秘方本就不缺保密意識,甚麼傳兒不傳女,傳內不傳外,可不都是敝帚自珍的麼?

故而大漢臣民對四大商團的作法頗是認同,與之有生意來往的商賈更將其各式章程紛紛學了去,蓋因四大商團爲從附隨商賈獲得更多輔助,偶爾會低價出售乃至免費教導他們適當的技藝和配方,自也會要求他們不得外泄。

大漢商賈們可不蠢,若是這些技藝讓別家偷了師,那他們還如何抱緊四大商團的大粗腿發家致富?

如此一來,京畿內的漢人工匠數量愈發不足,尤是技藝精湛的匠師吃香得緊,除卻四大商團沒人挖牆角,旁的商賈皆是絞盡腦汁,在留住自家匠師的同時,又想方設法挖來別家匠師。

各處作坊的匠師如此,便連永和豆漿的庖廚亦如此,月例是漲了又漲,且都訂立了長契。

永和豆漿創立至今,已歷經十載光陰。

昔年王富貴與田氏私學的同窗們湊了數百錢,在東市租了個小鋪面,賣豆漿和煎餅果子,僅是想學以致用,稍稍印證私學先生傳授的知識。

現今能弄出如此大的產業,王富貴他們當初是壓根沒想到的。

各類吃食不斷推陳出新,獲取田氏冷飲的獨家售賣權,又通過加盟連鎖的方式大肆吸納各地商賈,現下掛着“永和豆漿”招牌的鋪面已然遍佈大漢各郡縣的坊市。

王富貴某日醉酒,曾得意洋洋的宣稱,何處有清河百貨,旁邊必定開有永和豆漿的鋪面。

這是實話,永和豆漿的東家們皆曾在田氏私學受教,懂得跟着四大商團有肉吃的道理,尤是鋪面衆多的清河百貨,其鋪面開到何處,永和豆漿就跟到何處。

清河百貨背景硬,無論在鋪面設在何處坊市,沒人敢來搗亂的,永和豆漿緊挨着設鋪面,自是安逸得緊。

清河百貨派駐各地的諸多掌事們也樂見此事,且不論同是長安鄉親,見面格外親切,至少在永和豆漿能吃到熟悉的美食,畢竟大漢疆域廣袤,各地飲食習慣相差太多,不是每個人都能迅速適應的。

何況來往商賈和趕集百姓有了永和豆漿用膳歇腳,對清河百貨也有不小好處,多少能增加些客流。

創立滿十年之際,永和豆漿再度踏上新臺階。

數月前,王富貴等東家與雍涼乳業簽了長期契約,在永和豆漿的各處鋪面出售多種牛乳製品。

雍涼乳業經過數年發展,其牛乳製品已在京畿各縣獲得了權貴和庶民的一致認可,口碑非常好。

然在其它郡縣卻尚僅能靠清河百貨代售,且銷量不好。

畢竟大漢百姓過往鮮少食用過牛乳,在京畿是經過朝廷的大力宣導,還在長安週報不斷刊登廣告,才從權貴率先食用,再緩緩推廣到民間。

這種從上而下的推廣方式,在權貴雲集的長安能做到,但輻射面也就僅限於京畿各縣了,出了京畿是難以複製的。

雍涼乳業與永和豆漿合作,是國舅田勝和竇府嗣子竇憲合力促成的,因他們都與雍涼乳業有大筆的生意往來,又頗有先見之明的往永和豆漿裡入了些許份子,能兩頭獲利。

他們倒不是想奪了永和豆漿的產業,近年少府和四大商團多有出手扶持中小商家,尤是那些具有發展潛力和快速成長的商家,都會略微入些份子,接着便大力扶持,以求日後跟着獲利。

用皇帝陛下的話來說,這就叫創業投資。

非但如此,四大商團在嚐到甜頭後,還向少府偷師,照搬照抄了各式章程,撥出大筆貲財專門打理此事,成立那甚麼創投基金。

少府自身反倒是沒有專門的創投基金,蓋因少府錢莊本就有向商賈和百姓借貸的業務,所謂的風險管理和投資保障的章程都歸屬在借貸的前期作業裡。

因而少府和四大商團對中小商家的扶持有着本質的差別,入的份子性質也不同。

少府獲取的份子乃是質押性質,日後商家有權重新贖買,四大商團那是真佔着份子,是要年年分紅利,且輕易不會再退的,只是鮮少干涉該商家的經營罷了。

皇室實業和田氏商團雖多有合作,但在諸多產業還存着競爭關係,在創投基金亦是如此。

聯合制衣是諸位親王妃主持創辦的,自然緊跟皇室實業;清河百貨的東家是外戚竇氏和陳氏,又從事百貨販售,自是跟着作坊衆多的田氏走。

皇室實業和聯合制衣,田氏商團和清河百貨,各自兩兩聯手設立創投基金。

皇帝劉徹聞得他們的打算,頗是惡趣味的給這兩家創投基金賜了名,還特意讓人做了金匾送去,分別就叫“皇親創投”和“國戚創投”。

江都王劉非和國舅田勝見得這御賜的牌匾,皆是被這惡俗的名頭弄得眼角抽搐。

然是天子御賜,這牌匾還是得掛,創投之事也得繼續做下去。

對永和豆漿近年的飛速發展和驚人獲利,四大商團的主事者皆看在眼裡,同時被兩家創投基金看好,但因永和豆漿的東家們皆曾在田氏私學受教,對田氏商團頗是感恩,也就選擇了國戚創投,勻出一成份子換取大筆貲財和強力扶持。

田勝和竇憲得了份子,自也盡心爲永和豆漿籌謀,便是大力促成了雍涼乳業與永和豆漿的合作。

要知道雍涼乳業可是掛着少府產業的名頭,極爲重視商譽口碑,畢竟涉及天家顏面,寧可少獲利甚至賠本,也不願砸了招牌。

若非田勝和竇憲作保,雍涼乳業不可能應下與永和豆漿的合作,這與利潤無關,純粹是出於謹慎,少府不可能將商譽輕易交託在民間商家的自我操守上。

現下有了田氏,竇氏乃至混紅利的陳氏作保,三大外戚聯合出面確實讓少府少了幾分顧慮,日後若出了甚麼岔子,外戚們就得向天家好好交代了。

永和豆漿的東家們也是曉得輕重的,特意召回各郡縣坊市分鋪的總掌事,再三敲打,得比過往更嚴格的管理膳食品質,敢有半分怠惰瀆職或以次充好,必是追究到底,絕不寬待。

與此同時,他們也用多年累積的貲財,實現了往日的夙願。

以近愈千金的高價,永和豆漿在長安商區購置了座大宅邸,終是設立了正式的總部,並正式更名爲“永和商團”。

望着掛上總部正門的大金匾,王富貴這羣弱冠少年皆是熱淚盈眶,十年苦心經營,歷經多少波折困苦,他們咬着牙撐到今日,終是迎來了這般榮景。

庶民子弟,經營出這偌大商團,其中艱辛不足爲外人道也。

不容易!

王老實夫婦見得兒子有大出息,自是終日樂得合不攏嘴。

尤是王嬸這身爲人母的,逢人就誇耀自家兒子,還不忘替王富貴張羅婚事,只是眼光愈發的高,不說要娶個世家貴女,好歹要尋個知書達理的,孝順懂事的大戶閨秀,出身商賈世家的也成啊。

如今老王家可不似早年般家徒四壁,端是要宅邸有宅邸,要貲財有貲財,王嬸爲了未來的孫兒孫女考量,自是不願尋個大字不識的鄉野女子……雖說她自個本就是崖於亭的小村姑。

王老實對自家婆娘這等近似忘本的想法腹誹不已,卻也沒敢多吭氣。

自打王嬸入了聯合制衣,做了某間成衣作坊的總掌事,貲財是愈掙愈多,王老實卻仍是營建工坊的小小掌事,皆因他腦子不活泛,不似王嬸般能很快便學會識文斷字。

賬簿和新的章程都看不懂,就算上頭有心拔擢他做總掌事,他也不敢接這差事。

王嬸對此也頗是無奈,卻又不免慶幸兒子的長相雖隨了自家老漢,腦子卻是隨了她,否則怕也是個憨憨傻傻的小王老實。

這年月,老實人雖能吃飽穿暖,但若想得榮華富貴,那就有些難了。

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九十四章 齊聚一堂 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