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

待到八月末,項王藏寶才盡數挖掘和轉運完畢,所耗的時日遠比預計要長不少。

這些珍寶不但數量龐大,更有不少是昔年項羽率部從秦皇的驪山大墓盜掘的,乃殉葬品,且多爲帝皇形制的器物。

少府內庫早是擺滿,只得在未央宮裡大興土木,增建更多的庫房。

劉徹頗是孝順,給皇祖母和父皇母后都孝敬了大批珍寶,漢人向來不忌諱在生前爲自個操辦身後事,三位長輩的陵墓更是早已完工,想提前往裡頭運陪葬品也是可以的。

作爲穿越衆,劉徹自身對陪葬品是不太在意的,反正若干年後總會被不肖子孫挖出來展覽,多埋些能千年不腐的珍寶也好,免得如後世般許多珍寶都在亂世被毀掉了。

到得二十一世紀,華夏政府還沒挖掘秦始皇陵,劉徹認爲是極爲正確的,那是老祖宗留下的最後一點好東西,若再輕易糟踐,會被後人戳着脊樑骨吐唾沫的。

這般大的動靜,壓根瞞不住大漢臣民,劉徹本也沒打算隱瞞。

大漢權貴們雖是眼饞不已,卻也是識趣得緊,沒人跳出來鬧騰,楚項歷來是大漢天家的忌諱,項王藏寶如何處置也由不得他們出言置喙。

妄圖分一杯羹?

不要命麼?

甚麼泰阿劍和隋候珠現世,要江山易主之說,在大漢羣臣聽來更是無稽之談,朗朗乾坤下,一柄劍一顆珠子就想倒懸日月,晃動乾坤,那真是白日見鬼了。

若真有這等神威,暴秦當初就不會二世而亡。

大漢百姓也不傻,沒有跟着散播這等大逆不道,又好不可信的謠言,更有不少百姓還主動協助各郡縣府卒,舉報和擒拿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傳謠者。

短短月餘光景,那些坊間傳言便徹底銷聲匿跡了。

然各地官府抓到的不是地痞無賴,就是愚鈍的長舌婦,難以追溯到真正的造謠主謀。

劉徹倒是早有預料,反是覺得愈發有趣,就想看看已然窮途末路的項氏餘孽還有甚麼後手。

豈料等到秋分,仍是朝野清平,甚麼動靜都沒有,難免顯得虎頭蛇尾,讓劉徹分外覺着無趣。

八月三十,劉徹率羣臣西郊迎秋,行了秋祭大典。

少府丞陳誠和內史王軒的嫡女王嫣的正婚禮,特意選在九九重陽之日,倒是鮮見得緊。

然也是沒辦法,兩人的婚事拖了又拖,既要選在秋祭後,又要趕在少府每歲向百姓收取山海地澤的稅賦前,陳誠這近年愈發忙碌的少府丞才能稍有閒暇。

少府陳氏繼承人與內史嫡女的正婚,場面自是極爲盛大,宮裡幾大巨頭感念陳氏數代忠心事君,賞賜皆是大手筆,直教旁人豔羨不已。

各世家也紛紛登門道賀,送上厚厚的賀禮,藉機好生巴結少府陳氏。

少府非但爲天家掌山海地澤租賦,其管轄的產業更遍佈大漢各郡縣,雖說是不與民爭利,但近年如石油工坊和冶煉工坊等諸多大產業,少府可都是拿着大頭的。

四大商團都免不得和少府打交道,且是多有所求,更遑論各世家大族,他們的族業要興盛牟利,還得抱緊少府的大粗腿。

陳誠前程似錦,又得償夙願,迎娶了青梅竹馬的美人兒,自是樂得合不攏嘴。

行過各項婚儀,同牢合巹後,又入室替王嫣脫纓結髮,便出得廳堂應酬諸多賓客。

待得喜宴結束,賓客散去,他已是微醺。

陳誠正待回室洞房,行那苦短春宵,卻是被侍奉祖父陳俞多年的家老攙住,硬是架着他前往後院的書房。

шωш ★ttκá n ★c○

陳誠只道祖父又要囉嗦,叮囑他好生善待王嫣,不禁撇着嘴,頗是不以爲然。

依着王嫣那脾性,豈是會輕易吃虧的,他可不得當小姑奶奶伺候着,祖父真真多餘操心,有那閒功夫還不如擔心自家孫子夫綱不振的好。

他憑白被自家祖父耽誤好事,心下腹誹不已,然而入得書房,見得裡頭長身而立的三位長輩,他的酒意立馬散去大半。

祖父陳俞,叔父少府卿陳煌,岳父內史王軒,三人皆是面色凝重,更蘊着些許惶惑之色。

陳誠雖不知發生何事,但見得岳父大人也來了,就曉得只怕是真有要事,否則依照習俗,兒女正婚之日,女方長輩可不會前來登門。

陳誠正欲見禮,陳俞卻是出言摒退家老,讓他掩上房門。

“你可識得此物?”

陳俞不待陳誠發問,將桌案上的那方紫檀木匣緩緩掀開蓋子。

“這……”

陳誠放眼看去,只見那木匣內有顆拳頭大的圓潤寶珠,在燈火映照和玄色絲絨的襯托下,耀着皎潔的銀白色光暈,如晶瑩之燭,又如海上明月。

陳誠作爲少府陳氏繼承人,自幼見識過不少奇珍異寶,做了少府丞後更是時常出入皇帝私庫,便連傳國玉璽他都見皇帝用過多次。

這寶珠他只需掃一眼,便認定非是雕琢研磨而成,乃渾然天成,且質地非是帶有紋理的寶石,而是通體純白無暇,比最頂級的南珠品相更勝數籌,最難得的是竟有拳頭大小。

他這輩子就沒見過此等寶珠,少府內庫裡最珍貴的寶珠與之放在一處,也無疑是難與皓月爭輝的螢火之光。

陳誠出身少府陳氏,對許多事情遠比尋常世家子弟要敏銳得多,此時見得這寶珠,他非但沒生出半分貪念,反是驚慌道:“祖父從何得來此等稀世奇珍,此物還是早早進獻給陛下爲好。”

他雖不曉得這寶珠的來歷,但深知這等奇珍着實太燙手,倒不是說皇帝真會貪婪到硬搶,大漢天家的顏面還不至這般廉價,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皇帝不眼饞不代表旁的王侯權貴沒念想。

“誒,若真能這般輕易就好了。”

陳俞重重嘆息,面色悽惶道:“這正是秦宮三寶中,與傳國玉璽和泰阿之劍齊名的——隋候之珠!”

噗通!

陳誠酒後本就站得不太穩,聽聞“隋侯之珠”四個字,他只覺兩腿發軟,一屁股跌坐在地。

前些日子的謠言浮現腦海,隋珠現,光耀九州……

隋侯之珠確是現世了,但出現在自個家中,這無異是要命的!

陳誠顧不得爬起來,舌頭打結道:“祖父,這隋……隋珠,從……從何而來?”

陳俞搖頭嘆氣,沒出言答他。

陳誠又望向叔父陳煌,卻也只見得一張默然沉凝的臉。

“誒,這隋珠乃是陳府家老將嫣兒的添妝清點入冊時發現的,故少府公纔將吾急召而來,商議對策。”

王軒面色哀慼的出言道,所謂的少府公乃是對陳俞的尊稱,而非指現任的少府卿陳煌。

依風俗,女子出嫁之日,女性長輩或其手帕交會爲其添妝送嫁。

王嫣的父族和母族皆是豪門顯貴,今日送嫁的宗婦貴女着實太多,長安城裡有頭有臉的世家女眷幾乎來齊了,除卻少數長輩贈予或尤爲貴重禮物,旁的添妝無暇點算,也不宜當衆清點。

直到送入陳府後,才逐一清點造冊,再和早已送來的嫁妝一併歸入王嫣的私庫,是和陳府中饋的公庫分開的,世家大族若是動了媳婦的嫁妝,傳出去是要遭人恥笑的。

宗婦貴女送添妝時多是會附上份禮單,好歹讓人知曉自個送了甚麼。

偏生這隋珠沒禮單,壓根不曉得是誰送的。

“添妝?是誰如此惡毒,這分明就是蓄意構陷,欲將王氏和陳氏置於死地!”

陳誠緩緩起身,邁步行至桌案前,垂眸看着那隋珠,眯着眼瞼陰惻惻道:“若此番僥倖脫難,我陳誠上窮碧落下黃泉,也要找出此人,將其全族屠個雞犬不留!”

向來隨和爽朗的他鮮少露出這般兇狠的神情,雙眸泛着凜冽的殺意,便似之慾擇人而噬的暴怒兇獸。

陳煌緩聲道:“現下無暇說這些,還是想想如何應對纔好。”

“還能如何應對,此隋珠既是吾妻的添妝,便與兩家長輩皆扯不上甚麼關係,我陳誠自當即攜此珠入宮,連夜求見陛下。”

陳誠平日雖稍顯憊懶無賴,但在關鍵之時卻徹底展現出世家大族繼承人應有的魄力和膽識。

他得儘可能扛下此事,讓陳氏和王氏儘量少受些波及,只要兩家不倒,日後再贏回天家信重,依舊能東山再起。

“此事出自我王軒府上,豈能拖累陳氏?本官只會去向陛下請罪,頂多是惹得陛下猜忌,貶謫偏遠他鄉罷了。你日後照顧好嫣兒便是,務必要好生善待她。”

王軒出言勸阻道,他堂堂七尺男兒,官居內史,位列諸卿,若要讓女婿去將罪責攬下,日後有何顏面再見妻女?

“賢侄不必勸他,我陳氏不是甚麼文臣世家,也非軍武起家,卻世代忝居高位,蓋因向來忠心事君,又蒙歷代天子信重,方得累世榮華。天家對我陳氏如此信重,我陳氏亦當深信天家會明察此事,還我陳氏清白。

此隋珠雖是孫媳婦的添妝,但擺明是想構陷我少府陳氏,你王氏和孫媳婦反是受了牽累,若我陳氏不擔下罪責,日後誰還願將府中貴女嫁於陳氏子弟?”

陳俞看着眼前的嫡長孫,渾濁的老眼中滿是讚許之色,復又道:“你稍事梳洗,換上朝服便攜隋珠入宮求見陛下,我等在此待你回府。”

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連連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