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

(預先聲明:漢匈大戰寫得太累太血腥,需寫些和緩溫馨的章節,不喜可跳過。)

女人是種很奇妙的生物,她們在逆境時往往會出奇的堅韌獨立,然而待得有了倚靠,她們又多會任性得緊,玩命的作。

阿嬌見得劉徹歸來,用早膳時便是撅着小嘴挑食,豆漿太甜,牛乳太羶,雞蛋太齁,糕點太膩,非但要劉徹好生哄着,還得給她送到嘴邊,才笑眯眯的吃下。

同席用膳的南宮公主被強灌狗糧,胃裡直泛酸水,非但食不下咽,更是噁心到想狂嘔三升。

“陛下,我要出宮!”

南宮公主放下象牙箸,眼角抽搐道。

阿嬌也不待劉徹發話,便是衝她擺擺手,撇嘴道:“去吧,去吧,你當本宮願留你?每日一斗南珠,宮裡可養不起!”

“……”

南宮公主瞪着這過河拆橋的好閨蜜,也顧不得禮數,擡手就指着阿嬌,氣得渾身直哆嗦,硬是說不出話來。

劉徹也覺着自家婆娘有些不厚道,雖說是被訛了七斛南珠,也不能這般找補,還需尋其他更好的法子。

爲免二姊被氣得厥過去,他忙是出言緩頰道:“二姊急着出宮作甚?朕此番出巡帶回不少珍寶,本想着公孫賀這些日子有功,要賞賜他些,恰好二姊在,不妨先去過過眼。”

“當真?”

南宮公主眼神大亮,能讓大漢皇帝都稱之爲珍寶,自然差不到哪去。

劉徹都懶得答她,便是喚宦者令李福入殿,讓他領着南宮公主去側殿,看看那批由郎衛攜帶而回,尚未入庫造冊的珍寶。

匈奴縱橫塞北近百年,國力最爲強盛時,從東面的大鮮卑山到西面的白山山脈南北,皆爲其勢力範圍,瘋狂擄掠壓榨各族,大漢都得用不少財貨換取邊陲的安寧。

漢軍此番大勝,幾乎等同端掉了匈奴老巢,匈奴全族近百年的積累大半皆被漢軍繳獲。

獲勝後,劉徹之所以尚在塞北停駐兩日有餘,除卻是讓漢軍將士們休整,也是要“坐地分贓”。

半數繳獲需造冊封存,留待上繳國庫,以便日後撫卹傷亡將士,其餘半數皆是照着老規矩,依軍功分給將士們。

最珍貴的那些物件自也早早挑揀出來,進獻給劉徹這大漢皇帝,尤是軍臣單于的不少珍藏是君主形制的,犯着天家忌諱,誰敢用,誰敢拿到市面發賣,嫌命長麼?

即便皇帝陛下賞賜,得賞者也是將之供奉,或珍藏着做傳家寶。

劉徹返京時,數千郎衛加上備騎換乘的戰馬,足足近萬馬匹,全都滿載而歸。昨夜入宮後就往偏殿搬,尚要重新清點造冊,才能分類存放到少府內庫或長秋府的私庫。

劉徹謔笑道:“二姊看看便好,在造冊前可不許拿。”

南宮公主忙不迭的應下,早膳也沒心思再用,催着李福帶路,火急火燎的去了側殿。

阿嬌杏目圓瞪,頗是訝異道:“咦,陛下今日怎的這般大方?”

劉徹摸着她的小腦袋,笑道:“哈哈,先讓買家看看貨,算甚麼大方?”

漢人雖對外族蠻夷頗是鄙夷,但又喜歡收藏和把玩那些外族特色的奇珍異寶,就如同後世之人對少數民族物件的那種喜好。

這批匈奴珍藏出自諸多不同部族和國度,不同尋常珍寶,又是物以稀爲貴,頗有收藏價值。

阿嬌滿頭霧水,不解其意的歪了歪腦袋。

劉徹出言解釋道:“到時挑出批珍寶,你讓卓文君以長秋基金的名義,請那寰宇拍賣行辦個慈善拍賣,邀各家宗婦前去。二姊今日若有看中的寶貝,又是不甘被人比下的脾性,自會在那拍賣時揮金如土,到時莫說七斛南珠,十斛都能掙回來啊。”

阿嬌恍然,嘎嘎壞笑道:“那得讓李福將南宮瞧上的寶貝都收好,偏是不賞給她,卻要拿去拍賣才行。”

劉徹見得自家婆娘滿臉得色,顯是對坑閨蜜的作法興致高漲,半分沒有對二姊陪伴多日的感恩之心,還真沒心沒肺啊。

南宮公主也坑了阿嬌七斛南珠,這不是大漢版塑料姊妹情麼?

兩人如此互坑近愈二十載,自幼更在諸多長輩前爭寵,還能成爲無話不談的好閨蜜,不得不讓劉徹感嘆她們異常清奇的腦回路。

側殿的珍寶數量太大,劉徹估摸着二姊沒數個時辰是看不完,與阿嬌用過早膳,便是陪她到後苑透透氣。

瞧着阿嬌帶上着特製的棉帽,又用厚厚的棉襖將自個裹成圓球,劉徹不禁失笑道:“你這是作甚,披件狐裘不是更保暖麼?”

阿嬌翻了翻白眼,撇嘴道:“老夫人說了,孕婦不宜穿着毛裘,免得毛絮入了口鼻。”

劉徹倒是沒聽聞過這事,疑惑道:“那你裡頭怎的穿着羊毛衣褲?”

阿嬌歪着腦袋想了又想,也沒能想清楚,便是道:“總之老夫人只說不能穿毛裘。”

劉徹聳了聳肩,忙也脫下身上的毛襟大氅,讓宮婢尋來件錦緞披風,披在身上,又將自家婆娘摟在身前,用披風將身形嬌小她裹得嚴嚴實實的,只露出個小腦袋。

劉徹用下巴頂了頂她的髮髻,笑道:“如何?”

阿嬌紅着小臉,臻首輕點。

“那便走吧。”

劉徹說完便摟着她往殿門挪着,跨門檻時攬着她的胸腋,直接半抱離地,穩穩的往前走。

隨行的內侍和宮婢們皆是嘴角抽搐,阿嬌則是樂得眉開眼笑,雙手護着小腹,咯咯傻笑不已。

天寒地凍,又是路滑,夫婦倆倒是沒真去逛後苑,只是從廊道去了梅園的暖閣,隔着大大的落地窗賞景。

小雪時節剛過不久,長安不似塞北酷寒,雖也已下過初雪,但也是夜凍晝化,要再過些時日纔會降下大雪。

沒有白皚皚的積雪映襯,梅花也就欠缺幾分韻味。

臘梅,臘梅,必得在隆冬臘月,賞那傲然雪上的點點紅梅,才最是合宜。

景緻雖不算好,但有阿嬌在身側唧唧咋咋的歡聲笑語,劉徹倒也不覺無聊,笑着聽她說着近來的境況。

劉徹實是冷酷理智的脾性,登基後在臣民前愈發不苟言笑,事事皆需深思熟慮,謹言慎行,唯有在憨直的阿嬌面前能放下幾分帝皇的架勢,活得自在些。

後世那些老牛吃嫩草的怪大叔,或許也多因常年戴着面具做人,想找個不懂事甚至時時闖禍的傻丫頭,讓他們自個也偶爾能活得真實些,倒非皆是出於貪慕女孩的年輕貌美。

在努力奔前程的小年輕看來,阿嬌這類女子確是有些吵鬧煩人,但對事業已小有所成的怪大叔而言,反倒是更喜歡懵懂無知的小丫頭,而非穩重成熟的女強人。

劉徹兩世爲人,心理年齡都快五十歲了,穿越後又苦心謀算十餘載,自然更懂得阿嬌的好,也就更願意寵着哄着她。

(PS:有些跑題,然有讀者說阿嬌的脾性不討喜,劉徹喜歡她不合理,作者還是決定解釋下,本書的人物皆是作者依過往所見所聞的投射和放大,有原型的。)

孕婦瞌睡多,暖閣的地龍又燒得熱乎,阿嬌說着說着便來了睏意,倚在劉徹的懷裡睡了過去。

劉徹瞧着天色,估摸着離用午膳尚有些時辰,將阿嬌抱到臥榻上,替她掖好被褥,吩咐內宰們好生看顧,便是走到外間。

待得束髮掛冠,換過袞袍,他便領着侍衛前往太壽宮。

太上皇劉啓早已知曉劉徹返京,今日也沒上朝,正等着他來拜見。

父子相見,劉啓重重拍着劉徹的肩膀,毫不吝嗇的讚賞連連,又頗是慶幸自個選了這個兒子繼承漢室社稷。

劉啓對戰事詳情皆已經由戰報清楚知悉,也無需劉徹多做講解,反是向他講述近來朝臣們的諸般議論,也好讓他早做準備,想法子應對。

“你明日便上朝吧,返京之事瞞不住的,不少重臣現下應已知曉了。”

劉啓捋着長鬚,緩聲道:“還得先去趟長樂宮,太皇太后那頭可得好生安撫。”

劉徹滿臉苦笑,皇祖母氣得臥牀不起,不管是真病還是裝病,都是麻煩事。

他沉吟片刻,便是道:“午後還請父皇和母后也移駕長樂宮,兒臣和阿嬌尚有要事向皇祖母和雙親稟報。”

劉啓微是揚眉,見劉徹不欲多言,便也沒再多問,頜首應下。

劉徹躬身告退,也沒去長樂宮,而是徑自回了未央宮後苑的梅園暖閣。

剛入得暖閣,便見得阿嬌嘟着嘴,氣鼓鼓的模樣。

劉徹笑問:“怎的了?”

阿嬌惱道:“臣妾才小憩片刻,怎的又不見陛下的蹤影了?”

劉徹故作無奈道:“朕這也是沒法子,待會還需前往長樂宮給皇祖母問安,且得靠你替朕多說些好話,免得遭了皇祖母責罰。”

阿嬌尚不曉得劉徹是御駕親征而非尋常出巡,只道劉徹是憂心將她有孕之事瞞下而惹怒太皇太后,便是大包大攬的拍着胸脯,應下此事。

劉徹心下暗喜,皇祖母就算不給他面子,還能爲難阿嬌和她腹中胎兒不成?

雖是難免擺臭臉,但總不至讓人將他攔在殿外,不願見他。

老太太記仇得緊,她近來入不得椒房殿,自然也做得出不讓劉徹入長信殿的事。

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三百九十章 大戰終結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四百三十六章 臘月返京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國來朝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軍學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