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

冬月的月末,入京朝貢的東甌王和閩越王陸續抵達長安。

兩大藩王皆是在十月中下旬啓程,依着去歲的經驗,約莫應在臘月中旬纔會抵京。然因中原諸多世家今年買到不少朝鮮奴隸,便與皇室實業談定大生意,將中原各郡的瀝青主幹道盡數連接貫通,故他們此番入京,比預料中快了不少。

更重要的主因是兩位藩王妃心急,一路催着自家夫君加緊趕路。

正月從長安返回時,皇后特意賜了她們數輛既華美又結實的四輪廂車,據說加了甚麼減震的玩意,在瀝青大道上跑起來又快又穩,沒甚麼顛簸,車上又有臥榻歇息,着實沒必要如過往般每日尋館驛落腳。

將時日耗在路上,倒不如早些到得長安城見兒子,還能有更多閒暇與衆位親王妃四處逛逛,購置些好物件,至少得先添置些新的冬衣纔是,否則都沒臉出門與裘袍華美的世家宗婦們交際。

兩大藩王覺着自家婆娘說的也在理,婆娘穿得太差,丟的可是他們的顏面。

人要臉,樹要皮,誰特麼願意被當成化外蠻夷瞧啊?

華夏,華夏,有禮儀之大謂之華,有服章之美謂之夏。

要叫長安權貴們瞧得起,除了要遵循禮法儀態,更不能穿得寒磣,錦繡華衣往身上披準是錯不了的。

於是乎,兩對藩王夫妻領着大隊隨從快馬加鞭,生生提前小半個月趕到長安城。

還別說,來得早確是有好處,剛在蠻夷邸安頓下來,便是聞得太后要於臘日大辦宮宴的消息。

兩大藩王妃機靈得緊,藉着向皇后進獻奉禮的由頭,明裡暗裡的向皇后提及此事。

皇后阿嬌莽雖莽,好歹自幼長在天家,還能瞧不出她們的心思,無非想見識見識大漢的宮宴氣派,更可藉機多結交些世家宗婦。

畢竟此番前來赴宴的宗婦都是大漢頂級世家的當家主母,若能於之交好,對東甌和閩越兩國是極有好處的,枕邊風的威力不可小覷,權勢再大的男人在牀榻上耳根都免不得要軟幾分。

只是這宮宴是太后辦的,阿嬌輕慢誰都不敢輕慢自家婆婆,便讓兩大藩王妃且先回去等她消息。

阿嬌是厚道人,既收了她們數斛頂好的東珠,自是要把事辦好了。

她大多的事都是糊塗得緊,偏是對長輩諂媚討好最是在行,在這點上兩位藩王妃是遠不如她的,上頭還有太皇太后和太后,光給她這皇后送禮,傳出去可不像話。

阿嬌先給長樂宮的太皇太后送去一斛東珠,又是屁顛屁顛的跑到太壽宮,給太后亦送了一斛,這才提到爲兩位藩王妃求帖子的事。

太后王娡見得兒媳婦這般懂事孝順,自是給她面子,親筆寫了兩封帖子,遣內侍給陽信公主送去,由她轉交兩位藩王妃。

陽信公主聰慧通達,收到帖子時詢問了內侍幾句,就已清楚母后的意思,親自給兩位藩王妃送去帖子,藉着閒談說笑的功夫,話裡話外又談了不少宮裡的禮數規矩,並讓兩位藩王妃臘日與她結伴入宮赴宴。

得大漢長公主相邀結伴,兩位藩王妃自是受寵若驚,道謝連連,卻直到陽信公主走後不久,方纔徹底醒悟過來,心道若要在大漢頂級宗婦圈裡混,自個道行還是太淺,禮數不夠周全,且有得學了。

到得臘日,陽信公主乘着車駕到蠻夷邸接了兩位藩王妃。

兩位藩王妃見得這駕敝以金絲華蓋的金轅輿車已是咂舌不已,入得輿內更是徹底驚到了,香玉爲榻,紫金爲爐,這長公主還真奢侈啊!

其實倒是她們誤解陽信公主了,她尋常出門鮮少乘坐這駕輿車。

昔年陽信公主出降時,太上皇劉啓尚未禪位,她還不是長公主,故不可乘坐赤罽輛車。劉啓又不願委屈了嫡長女,便不惜耗重金造成這架公主形制的油輧畫車。

唯有入宮時,她纔會乘這駕父皇所賜的油輧畫車,而不會乘長公主形制的赤罽輛車。

陽信公主瞧見兩位藩王妃的神情,就能猜出她們的心思,卻只是淡淡淺笑,保持着大漢長公主應有的做派,不必在意旁人怎麼想,更無需出言解釋甚麼。

太壽宮後苑的倚梅園大辦宴席時,大漢皇帝劉徹亦召了兩大藩王入宮,設宴爲其接風洗塵。

接風宴沒甚麼精緻菜式,每案放尊尖頂銅鍋,手邊放個溫酒用的小炭爐,宮人不必在側伺候,只需陸續送上各式食材即可。

三九寒冬,冰箜隆意,飲烈酒,食火鍋,看殿外大雪紛飛,實乃人生一大美事。

兩大藩王去歲入京時,也曾隨趙王劉彭祖吃過肥羊火鍋,端是吃得讚不絕口。

閩越之地靠海,冬季和初春皆潮溼陰冷,可隨性取食的火鍋既美味,又可驅寒祛溼,頗是對他們的胃口。

回返屬地後,他們也曾想學着製作火鍋,只是徒得其形,不得其神,火鍋的底料怎的都配不好,倒不是兩國王宮內的庖廚們太蠢,實在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即便是長安東市的海底撈火鍋都可捨得用諸多西域香料炒制底料,更遑論兩大藩王是在北闕甲第吃的肥羊火鍋。

將近三十種配料,其中不少還是西域特產,在東甌和閩越上哪弄去?

就算真能從邊市的黑心漢商手裡買來,那也無異是天價,要湊足二十餘種配料,那吃頓火鍋還不得耗費數萬錢?

兩大藩王不是劉氏王侯,更比不得大漢皇帝,還沒壕到這等地步。

酒過三巡,劉徹舉樽遙敬了兩位藩王,笑問道:“你二人可知自家的祖地何處?”

兩人聞言皆是愣怔,不知皇帝陛下爲何會這般問,他們的先輩分別在甌水和閩水流域立國,祖地自然也就在那兒。

劉徹見得他倆神情,搖頭輕笑道:“看來你等非但忘了祖地,便連先祖都是忘了。”

兩位藩王聞言,心下頗是不悅,大漢皇帝這話分明是說他們數典忘祖,未免有些太過。

劉徹看着敢怒不敢言的兩人,復又道:“莫以爲朕是出言譏諷你等,實是朕替你們越國的先人不值啊。”

“越國?”

閩越王鄒餘善的腦子比東甌王歐貞鳴好使得多,忙是出言問道:“陛下莫不是指先秦時居於會稽之地的于越?”

劉徹頜首道:“不錯,于越乃是你們越人的自稱,中原諸國皆稱其爲越國。”

鄒餘善訝異道:“陛下是說,現今的諸越皆是越國的後裔?”

劉徹意味深長的出言解釋道:“非也,僅有東甌和閩越是爲越國後裔,南越子民多爲先秦遷居的關中及中原百姓,西甌和雒越的諸多部落則爲真正的化外蠻夷,與越國沒甚麼關係。”

歐貞鳴沒甚麼反應,鄒餘善卻是聽出了大漢皇帝的言外之意。

他眼神大亮,頗是急切道:“依陛下之意,我等先人亦是華夏子民?”

“于越的始祖爲夏代少康庶子無餘,越侯傳國三十餘葉,歷殷至周敬王時,有越侯夫譚,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稱王,春秋貶爲子,自號爲于越,中原諸國則稱其越國。

春秋末年,越國傳至勾踐,後敗於吳王夫差,被逼臣服,然經二十年的韜光養晦,終於東山再起,滅掉吳國;勾踐滅吳後北上爭雄,橫行江淮,號稱霸王。

待到戰國時,越國勢力日漸衰弱,至百餘年前,終爲楚國所滅。”

劉徹刻意停頓片刻,方是再度緩聲道:“不願向楚國臣服的越國貴族和平民便是離鄉背井,南下甌水和閩水,因越國已亡,越人又向來習慣自稱于越,久而久之,越國之名也就再無人提起。”

劉徹說得這般詳細明瞭,便連歐貞鳴這莽夫都已徹底醒悟過來。

創立閩越國的無諸正是于越部族的首領,只因於閩地立國,故才以閩越爲國名,以鄒爲國姓。

東甌國的開國君王則爲另一支于越首領無疆的次子蹄,因歐餘山之南立國,故以甌越爲國名,以歐陽爲國姓。大漢立朝後,甌越國歸附漢廷爲藩屬,方纔改國名爲東甌,國姓簡化爲歐。

若真如皇帝陛下所言,閩越和甌越皆爲于越後裔,就是越國遺民,不是甚麼化外蠻夷,而是堂堂正正的華夏子民,他們兩國就是華夏之國啊。

兩人不約而同的顫聲問道:“陛下,真是如此麼?”

劉徹反是笑問:“你二人可曾聽聞歐冶子之名?”

兩位藩王皆是點頭,戰國初年的鑄劍大師歐冶子及其弟子干將莫邪夫婦,天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據傳秦宮三大至寶之一的泰阿劍正是他與干將聯手鑄造的。

劉徹緩聲道:“歐冶子便是越國人,出身於烏程甌餘山,在如今東甌的屬地。”

“謝陛下出言提點,否則我等仍是數典忘祖卻不自知!”

鄒餘善面色潮紅的起身避席,向劉徹行拜伏大禮,由衷道。

“謝陛下!”

歐貞鳴亦是有樣學樣,行禮道謝。

劉徹擺手讓他們免禮,起身歸席落座,復又道:“古語有云,夷狄入華夏者,則華夏之;華夏入夷狄者,則夷狄之。你等入夷狄已久,若想重入華夏,需得認祖歸宗,讓天下萬民皆知你等爲越國後裔,朕方可爲你等正名。”

鄒餘善聞言大喜:“陛下若真願替我等正名,我閩越必爲陛下效死盡忠!”

歐貞鳴仍是跟着學:“我東甌亦是如此,亦是如此!”

現如今的大漢皇帝就是華夏共主,若他肯承認閩越和東甌兩國百姓是爲越國遺民,並下詔爲兩國正名,那就再無人敢將他們視爲化外蠻夷了。

漢人是斷斷無法體會到被稱作蠻夷的屈辱感,兩大藩王入京亦被安置在蠻夷邸,這種感覺實在不太好。

“大善!”

劉徹撫掌大笑,輿論宣傳,引導民意,不難的。

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六章 未央風起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九十四章 齊聚一堂 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六百章 非友即敵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