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

剛入五月,劉徹便收到安西將軍秦立的鷂鷹傳訊,漢軍在征討西域東北部時攻勢受阻,蓋因烏孫昆莫親率五萬騎兵南下,在車師國與漢軍對峙。

翌日早朝,劉徹讓掌印太監孫全向羣臣宣讀了秦立傳回的密函,讓他們朝議此事。

老宗正劉通剛聽完就炸了毛,怒髮衝冠道:“烏孫那甚麼昆莫莫不是瘋了?昔年我大漢國力尚未如此強盛時,太上皇尚不願再與匈奴和親。如今我漢軍所向披靡,他竟妄想迎娶我大漢宗室女?”

大行令竇浚更是氣瘋了,自漢軍兵發西域,不斷扶持傀儡爲藩王后,皇室實業旗下的帝國物流便從西域源源不斷運回各類稀有特產,交由清河百貨代售。

漢軍在西域打下的疆域愈大,則竇氏因清河百貨獲取的收益愈大,烏孫國提出要漢軍退兵,這是要阻竇氏的財路啊。

斷人財路者,猶殺人父母!

竇浚義正辭嚴道:“陛下,我大漢豈能受這般羞辱,臣請朝廷出兵征討烏孫!”

劉徹未曾應下,緩聲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大行府諸官可有知悉烏孫底細的?”

大行丞周既忙是起身避席,躬身道:“回陛下,微臣分掌西域外邦事,故對烏孫過往情勢略有知悉。”

劉徹微是頜首:“你且出列,向衆卿細細道來。”

周既應諾出列,趨步行至大殿中央,出言道:“所謂昆莫者,是爲烏孫人對其國君的稱呼,這烏孫昆莫即爲烏孫王。

先秦之時,烏孫部族在居延海及弱水沿岸逐水草遊牧,其後就地築城立國,北鄰匈奴。待得大漢立朝,烏孫昆莫難兜靡被月氏人攻殺,其子獵驕靡剛剛誕生,由匈奴冒頓單于收養。

冒頓單于西擊月氏後,扶持獵驕靡在其故土復國,重爲烏孫昆莫。待冒頓單于故去,老上單于即位,又與烏孫昆莫獵驕靡合力出兵偷襲月氏,南北夾擊之。

月氏不敵,分作兩支。

一支西擊大夏,佔領嬀水,進而立國,名大月氏;另一支則執意復仇,反是南下進攻烏孫國,將烏孫人打得大敗虧輸後,便盤踞於祁連山脈的東南端。

獵驕靡偷雞不成蝕把米,又不堪月氏屢屢出兵侵擾,只得率烏孫族人捨棄故土,遠赴西域之北,與匈奴屬國呼揭爲鄰。”

“如此說來,獵驕靡這狗屁昆莫現下已年愈花甲了?”

老宗正劉通聽罷,肺都快要氣炸了,就這老東西竟想迎娶大漢宗室女,真當劉家女兒可以任人隨意糟踐麼?

劉徹看着老宗正氣急敗壞的模樣,心中頗是感嘆。

好在史上的劉通沒活到元封年間,否則他將會看到漢武帝將江都王劉非剛及笄的孫女劉細君封爲公主,嫁給七老八十的獵驕靡,以爲和親。

豈料獵驕靡是個牆頭草,剛娶了大漢公主,又迎娶匈奴單于之女,並以劉細君爲右夫人,以匈奴王女爲左夫人。匈奴尚左,右夫人就相當於妾室,昆莫左胡婦而右細君,顯是更想討好匈奴些。

漢武帝真是賠了公主又丟臉,最可憐的還是劉細君,獵驕靡因自身年老,又想依照烏孫習俗,將她改嫁給孫子軍須靡。

劉細君身爲大漢天家之女,自是不願行這等違背倫常之事,漢武帝卻又下旨,逼迫她遵照獵驕靡的意願,改嫁軍須靡。

劉細君愁苦不已,卻又不敢抗旨,只得改嫁,婚後誕下一女,不久便鬱鬱而終。

本是花樣年華的少女,只在烏孫生活了五年,任由蠻王祖孫輪番糟踐,未滿二十便是香消玉殞,只留下一曲哀怨的歌謠: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王延;

穹廬爲室兮旃爲牆,以肉爲食兮酪爲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爲黃鵠兮歸故鄉。

劉細君羞憤交加,憂思成疾,終是身化黃鵠,魂歸故土。

漢武帝卻仍未罷手,再將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封爲公主,嫁給軍須靡爲王,以此繼續拉攏烏孫國。豈料軍須靡仍是學着祖父獵驕靡般,亦迎娶匈奴王女爲左夫人,解憂公主又是相當於妾室的右夫人。

軍須靡死後,解憂公主二嫁其弟翁歸靡,生有五個子女;三嫁給匈奴公主之子泥靡,生了一個兒子。

若非解憂公主志向堅定,懂得忍辱負重,早特麼被折騰死了!

這特麼叫甚麼事?

狗屁的千古一帝!

劉徹不是史上的漢武帝,做不來這等下作事,別提甚麼爲國犧牲的民族大義,讓女人用身體換來的社稷昌盛,想想都噁心!

劉徹不知後世華夏的磚家叫獸們爲何要稱頌這種和親政策,敢情送去讓蠻夷糟踐的不是他們的女兒,甚或他們中的大多數就是願意賣女求榮的下作之人。

即便打不過遊牧民族,無非戰死沙場,大漢男兒還能徹底死絕麼?

談甚麼爲國爲民,無非就是上位者的藉口,只是想保住自身的權勢罷了。

秦雖二世而亡,但因其不與蠻夷和親,倒是撐起華夏血性的脊樑。

後世的李唐皇族本就有蠻夷骨血,和親倒還有話說,煌煌大漢和個毛的親啊!

何況烏孫不是彪悍驍勇的匈奴,連分裂後的月氏人都打不過,與他們和親作甚?

總之在劉徹看來,史上的漢武帝腦袋裡就是有屎,好大喜功,死要面子,也無怪他死前要下詔罪己。

劉徹緩緩起身,行至御案之前,俯視殿內羣臣,冷聲道:“詔令太尉李廣和虎賁校尉馬嶼,着其領三萬細柳並兩萬虎賁,前往西域與安西將軍秦立及卑禾候瓦素各會師,北上征討烏孫國。

詔令安夷將軍公孫歂,率胡騎沿途護送帝國物流車馬,西出河西走廊,向徵西諸軍輸送糧草軍械。

朕倒要看看,我大漢十三萬精銳鐵騎,能否踏平烏孫國!

通令徵西諸軍,攻入烏孫國後,獻城者,全城百姓押爲戰奴,驅趕至下座城池,逼其攻城!

不出城投降者,城破後,屠絕!”

羣臣聞言,皆是脊背冒汗,曉得自家皇帝此番是動了真怒,否則也不會堂而皇之的下達這等有悖仁君之道的旨意。

即便是暴虐的秦皇,也不會將屠城宣之於口,頂多私下暗示領軍將帥罷了。昔年白起於長平坑殺四十餘萬趙國降卒,不也是替秦昭襄王背了黑鍋,捱了訓斥處罰麼?

御史中丞張騫遲疑片刻,硬着頭皮出列,躬身道:“陛下,若細柳和虎賁調往西域,那南越……”

劉徹擡手打斷他,冷聲道:“詔令零陵,豫章及桂陽三郡太守,日夜操練邊軍及府兵,防備南越侵擾;再下旨東甌及閩越,命兩國在閩越揭陽集結重兵,進而出兵南越龍川城,圍而不攻,只需殲滅南越援軍即可。”

“諾!”

張騫忙是出言應諾,趨步退回席位。

朝臣們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先前陛下詔令東甌及閩越的兩大藩王入京,原來是爲與之商議出兵南越之事,若非事先商議妥當,陛下豈能這般成竹在胸,確信兩國定會奉旨出兵。

“陛下,南越國力不弱,只怕東甌及閩越難與之匹敵,不若再遣南軍……城衛軍揮師征討。”

“不錯,趙佗老賊向來對我大漢陽奉陰違,還敢妄自稱帝,朝廷該派兵進剿!”

“正是如此,趙佗竟想將王位傳於胡女之子,將南越的華夏百姓交由蠻夷統御,此等數典忘祖之輩,朝廷該發王師誅滅,以儆效尤,彰顯天威!”

羣臣紛紛出言,端是羣情激奮。

劉徹豈會瞧不出他們的心思,無非就是怕他這皇帝又如西域般,在南越吃了獨食。

如今十萬城衛軍分爲五營,獨立掌軍的五營都尉分別出自不同的派系,若是兵發南越,除了中營都尉李當戶外,東西南北四營都尉都能爲其所屬派系謀取到極大的利益。

“長安距南越國都番禺將近四千裡,城衛軍又多有步卒,即便晝夜行軍,也需數月才能抵達,還要翻越險峻的南方五嶺,緩不濟急!”

劉徹擺擺手,不容置疑的敲碎了羣臣的美夢,卻又意味難明道:“衆卿無需着急,漢境之外的蠻夷多得是,想建功立業的大漢兒郎有的是機會!”

朝臣們雖不解其意,但也曉得聖意已決,若再鬧騰,怕是要惹陛下不悅,畢竟先前陛下才剛對烏孫國下了屠絕令,此刻還餘怒未消,招惹不起的。

豫章和桂陽在漢疆的最南端,距西域東北的車師國近萬里之遙,遠隔萬水千山。細柳營及虎賁衛雖是大漢最精銳的兩支騎軍,但即便晝夜兼程,怎的也得花去兩月光景才能抵達。

何況途中還要保持馬力,不可能全力疾馳,耗時自然更久。

劉徹的詔令倒是寬鬆,給了三個月的時間,估摸着日行百里,將士們偶爾來個急行軍,中途就能空出些時日稍作休整,免得到了西域人困馬乏,難以作戰。

因而劉徹用鷂鷹給安西將軍秦立傳去密信,讓他遣人先與烏孫昆莫獵驕靡言語周旋,甚至可讓烏孫遣使來長安,商討和親及撤兵之事。

待得拖滿三個月,就教烏孫人曉得花兒爲甚麼這般的紅!

獵驕靡這廝也是記吃不記打,昔年聯合老上單于夾擊月氏,反倒被月氏反殺,連故土都丟了。如今又甘爲軍臣單于的走狗,出兵增援車師國,與漢軍對峙。

既有月氏的成功經驗作爲借鑑,此番漢軍十三萬鐵騎自然亦要趁烏孫精銳盡出,繞過車師國直搗其老巢,斷其後路,且看這回烏孫人再往哪裡逃?

史上漢武帝在烏孫身上丟的漢室顏面,這輩子就要讓烏孫全族用命來償!

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五百零二章 增設預學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門虎子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