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

大婚前夕,太后王娡遣了數名女御,要教導劉徹男女牀幃之事。

女御亦爲諸內宰之一,掌御敘帝皇燕寢,雖未被太上皇劉啓臨幸過,但還是有不少觀戰經驗的。若是劉徹有心,她們倒是樂意以身相授,讓劉徹真槍實彈的學習那些事兒。

過往因劉徹年歲尚幼,王娡雖給他安排了數位貼身宮婢,但倒是沒特意讓她們教導劉徹臨幸技巧。在皇子乃至太子的性啓蒙上,大漢與後世皇朝還是有較大差別的。

或許是因漢人極爲重視嫡庶之分,在迎娶正妻前便讓侍婢誕下長子,就得先給侍婢名分,那對未過門的正妻不免失禮,且若長子非嫡子,日後繼承家業時總是免不得麻煩。

譬如劉徹身爲皇十子,爲了讓他能安穩的登上帝位,劉啓非但廢了皇長子劉榮的太子之位,更是逼得劉榮投繯自盡。

因此在世家大族尤其是劉氏皇族中,男子在迎娶正妻前,是極少會讓侍婢懷孕的,李當戶那未婚生子的莽夫是特例,李廣想來也不太在乎這些。

若權貴子弟既管不住下身,又不想讓侍婢懷上身孕,就會讓其大量服用避子湯。

漢朝的醫學遠不如後世皇朝發達,中醫體系剛渡過啓蒙階段,方興未艾。此時的避子湯乃是指些性味寒涼的湯藥,用後世醫學來看,無非是讓子宮的血脈保持寒冷的狀態,受精卵就相對不容易着牀。

漢代醫官開的避子湯中,大多含有水銀、麝香、藏紅花等原料,服用後對女性身體會有巨大傷害,尤其是體寒的女性,長久服用避子湯,有可能終生不孕,甚至會導致死亡。

劉徹覺得這樣着實太過殘忍,即便侍婢身份卑微,但也不應受到這般糟蹋,徹底毀了人生。

他雖無法干涉旁的權貴子弟如何做,但至少能管住自己,不去做這等缺德帶冒煙的破事。

對敵人施展閻羅手段,對百姓心存慈悲善念,這是劉徹的處事原則。

尤是想到眼前的女御們慣看自個爹孃翻雨覆雨,劉徹不由覺得有些膈應,自然不會在她們身上破了童子身。

劉徹擺手讓她們退下:“你等都退下,且回太壽宮替朕謝過母后,朕甚麼都明瞭,無需旁人教導,就不勞母后費心了。”

女御們稍作遲疑,卻也只得躬身應諾,趨步而退。

依禮制,大婚的三日前,即五月初二要行納徵禮。

所謂納徵者,納聘財也。徵,成也,先納聘財而後婚成。

簡而言之,就是男方給女方送聘禮。劉徹身爲皇帝,只不能親自登門,而是由丞相袁盎和御史大夫劉舍代勞,將聘財送至皇親苑的大長公主府。

天子納徵,以七寸穀圭和大璋爲聘,祭雁,乘馬,束帛亦不可缺,珠玉珍寶更是不可計數。

只因堂邑翁主前些日子上奏請旨,要將聘禮中的珠玉珍寶換做現錢,以便投入到長秋基金用作善款,故而少府卿陳煌從府庫提出黃金六萬斤,替代珠玉珍寶運往大長公主府。

六萬斤黃金!

大漢立朝以來,天子登基後方才大婚的先例唯有漢惠帝,其納徵時的聘金不過黃金二萬斤,今上大婚卻足足拿出六萬斤,對堂邑翁主還真是寵得沒邊了。

劉徹倒非故意擺闊,只是等於變相捐贈給長秋基金罷了,終歸是用來替朝廷輔助弱勢百姓的,對他這大漢皇帝而言,只是左手出,右手進的事。

還能用來給阿嬌做面子,哄小蘿莉開心,一舉兩得的好事,何樂不爲?

至於聘禮的價值穩穩壓過漢惠帝,略有不敬之嫌,也沒甚麼人會在意。

畢竟漢惠帝和漢文帝乃是兄弟,而非父子,漢惠帝只是劉徹的伯祖父,御史們再不長眼,也不敢觸這等眉頭,皇室的忌諱還是少沾爲妙。

五月初五,端陽,帝后大婚之日。

天子大婚,亦稱爲大昏,專指在黃昏時刻迎娶皇后的典禮。

昏時行禮,故謂之婚也;婦人因夫而成,故曰姻。之所以選在昏時行禮,蓋因黃昏爲示陽下陰之際,陰陽相交之時。

當然,整個大婚典禮的流程極爲繁複,實際從凌晨就開始了,只是帝后的同牢合巹結髮的正婚三禮在黃昏時刻舉行。

凌晨時分,劉徹需先往宮內祖祠告廟,祭拜劉氏先祖,告知子孫劉徹要娶婆娘了,日後要生娃娃,替咱老劉家傳宗接代,延續香火,請列祖列宗保佑等等。

走完這項流程,天色已是破曉,劉徹就要趕往未央宮正殿,召羣臣上殿,頒佈立後詔書,並着丞相袁盎和御史大夫劉舍前往皇親苑的大長公主奉迎。

袁盎和劉舍躬身接下詔書,帶着浩浩蕩蕩的奉迎儀仗出未央前殿,經宮北中門出得宮城,前往皇親苑的大長公主府。

因劉徹身爲天子,不宜屈尊登門行親迎禮,故由丞相和御史大夫代行,奉迎皇后入宮,謂之奉迎禮。

凌晨時分,堂邑候陳午已領着阿嬌在陳氏宗祠祭告過老陳家的列祖列宗,早早穿好朝服,領着陳氏男丁候在門外,等着袁盎等人的到來。

陳氏女眷則是站在中庭迎候,便連館陶公主劉嫖和阿嬌本人亦不例外。

阿嬌身着三翟禮服,褘衣,揄翟,闕翟都繡有翟鳥紋,整套冠服包括鳳冠、翟衣、中單、蔽膝、玉穀圭、玉革帶、大帶、大綬、玉佩、小綬、襪、舄等,袍服加各類配飾足有近二十斤。

饒是她自幼喜好騎馬射獵,不是孱弱的嬌姐兒,但小半個時辰站下來,依舊是脖子犯僵,小腿打顫,忙是喚了兩名太皇太后遣來服侍她的內宰女官,左右扶持着她,這才輕鬆了些。

昔日陽信公主和楋跋子出嫁,也沒見這般折騰人啊!

阿嬌心中哀嘆,萬是沒料到過往無比期待的大婚會是這般情形,着實累人得緊。

天未破曉就要祭拜祖宗,又是沐浴梳洗,又是盛裝打扮,捯飭完又得到院裡站着迎候聖旨,她現下是又累又困,忍不住連連打着呵欠。

館陶公主見得她這沒正行的憊懶模樣,真是哭笑不得,大喜的日子又不好出言呵斥,只是狠狠剜了她兩眼,讓她警醒點。

阿嬌無奈的撇撇嘴,明明前來奉迎的袁盎等人是算着時辰登門的,何必早早出來迎候,憑白傻站了許久?

袁盎等人確是按着太史諸官算好的良辰吉時,在正午時分登門,進入大長公主府向陳氏諸人宣讀了聖旨,待得阿嬌接了聖旨,他們便是趨步而退,躬身候在府邸正門外,準備奉迎皇后入宮。

皇后的儀仗已是備好,卻非袁盎等人帶來的,而是早早等候在大長公主府的後院,卻也不是說走就走。

一衆出身尊貴的宗婦貴女還候在內宅,等着給阿嬌添妝送嫁,自也少不了陽信公主,南宮公主和楋跋子。

她們可不管甚麼長秋基金,該捐贈的善款她們都捐過了,此番給阿嬌添妝依舊送上不少珍奇的首飾,件件皆是價值不菲。

尤是樑王妃感念她撮合劉買和楋跋子這門好親事,着實大方得緊,全套的墨玉首飾端出來,閃瞎了宗婦們的眼,便連館陶公主都直流哈喇子。

自家這弟妹還真是身家豐厚,此等價值巨億的珍寶都捨得拿出來送人。

阿嬌是個直性子,向來不知客氣爲何物,躬身謝過後,便喜笑顏開的接過那裝着玉飾的大錦盒,抱在懷裡一陣傻樂。

便在這時,前頭傳來宦官尖細敞亮的宣唱聲,太皇太后駕臨,着衆人接駕。

宗婦們忙是跟着阿嬌和館陶公主前去中庭接駕,陳氏的諸多男眷乃至袁盎等人已是循禮避讓,不經宣召,不得見太皇太后天顏。

“妾身見過太皇太后!”

阿嬌已接了聖旨,改口以妾身自稱,給太皇太后見了禮。

太皇太后扶她起身,摸了摸她的後腦勺,笑道:“傻丫頭,此時沒甚麼太皇太后,哀家這外祖母是來給外孫女送嫁的。”

旁的貴女出嫁時多是哭哭啼啼,即便心下高興,仍是要做做樣子,偏生阿嬌不同,小臉滿是笑意和自得,攬着太皇太后的胳膊,咯咯的笑:“謝外祖母。”

“誒,你這沒心沒肺的丫頭啊!”

太皇太后無奈的搖搖頭,言語中盡是寵溺:“哀家那長信宮的好物件皆被你和南宮搜刮得差不多了,再沒甚麼寶貝給你添妝的。哀家已吩咐了長信詹事,待你入主長秋宮,有甚麼短缺的,就從長信私庫裡隨意取用吧。”

“……”

館陶公主和宗婦貴女們皆是啞然,那可是太皇太后的私庫啊,旁人連進去看兩眼的資格都沒有,就讓阿嬌隨意從裡頭拿寶貝麼?

諸位公主和親王妃皆是在場,當着一衆孫女孫媳婦的面,您老這般偏心,不好吧?

阿嬌見得南宮公主的眼珠子都快瞪掉了,反是衝她示威般的擠了擠眉眼,復又搖着太皇太后的胳膊一通諂媚討好,直把老太太哄得暈頭轉向,老臉笑出花來。

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六百一十章 趙府貴女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六章 未央風起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