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

五月中旬,劉徹收到了安夷將軍公孫歂的鷂鷹傳訊,在西域的姑墨國找到專供產奶的乳牛,卻不似劉徹描述的白底黑斑,而是白底黃斑。

公孫歂搶掠到四十餘頭乳牛和六頭種牛,又擄到了十餘名養牛人,已派麾下將士押往長安。

劉徹欣喜之餘,也有些驚訝於公孫歂的彪悍。姑墨國位於後世的阿克蘇地區,接近華夏國界的最西端,離武威城足有五千裡,公孫歂領着一萬五千胡騎將士竟能侵入到那片地域。

據史籍記載,姑墨國都爲南城,屬民三千五百戶,二萬四千五百人,精兵四千五百人。

“還真是小國寡民啊!”

劉徹讓宦者令李福取來西域地形圖,看着圖上的十餘個小圓圈,分散西域各處,不由有些犯愁,低聲嘟囔道:“後勤補給太麻煩,出兵攻佔也沒甚麼用處。”

他有些拿不定主意,若出兵將西域諸國滅了,又不能派兵駐守,開闢絲綢之路後,大漢行商就缺少了沿途的補給點。

派張騫出使西域暫時不合適,匈奴近年雖元氣大傷,但在西域諸國還是有很大影響力的,史上的張騫出使西域時就曾被匈奴俘虜過,若這輩子再被抓到,天曉得還有沒有那麼好的運氣能再逃回來。

劉徹辛苦栽培張騫這麼些年,非但拔擢他做了御史中丞,還刻意撮合成他與長姊陽信公主,若真是教匈奴人宰了,於公於私皆是天大噩耗。

“還得先將匈奴徹底收拾了。”

他擡手揉了揉眉心,匈奴單于庭位於漠北,與漠南草原隔着荒涼遼闊的大漠戈壁,想徹底剿滅談何容易。

史籍記載的漢匈大戰延續了百餘年,直到漢宣帝劉詢出動十六萬漢騎遠赴漠北,又聯合五萬烏孫騎兵,兩國東西合擊,方纔取得這場百年戰爭的最後勝利。

“漢宣帝,真算起來那可是老子的曾孫啊。”

劉徹搖頭苦笑,並不打算將匈奴的問題留給子孫後代去頭疼。

自去年二月,赤勃部大人巴魯被冊封爲烏桓王,烏桓諸部便是內訌,徹底分裂成兩大陣營。一派以薄奚部爲首,一派赤勃部爲首,彼此算是勢均力敵,雖未真正爆發大戰,但也彼此互不往來,僵持至今已有年餘。

大漢朝廷除了封巴魯爲烏桓王,旁的倒是一視同仁,不偏不倚,邊市仍向所有烏桓人開放,不管是何派系。

劉徹即位後,便讓漢使宋遠向烏桓貴族們如實傳達了他的意志,當初封巴魯爲烏桓王是太上皇劉啓的旨意,如今他劉徹登基即位,雖不敢違背太上皇的旨意,但對待此事也另有原則:大漢再不干預烏桓內政!

巴魯自是心懷怨懟,卻又不敢顯露半分,還得繼續巴結討好漢使宋遠。薄奚部大人忽都卻是鬆了口氣,巴魯沒有大漢撐腰,也不敢真正掀起烏桓內戰。

匈奴未徹底剿滅前,劉徹還是要留着烏桓這條看門狗的,卻又不能任其繼續發展壯大,如今的分裂局面最是合宜。

朝鮮現下也陷入了絕境,據太尉李廣回報,今年春天仍不見有農人在朝鮮北方的大片農田耕作。

劉徹曉得朝鮮再難翻身了,農田徹底拋荒後,不是說復耕就能復耕的,若不重新整治養田,糧食產量會低得離譜。

大漢的藩屬國就只剩南越不肯徹底臣服,東甌和閩越至少表面還是遵從朝廷詔令的。

依照史籍記載,南越王趙佗還能活個五六年,劉徹可有些等不及啊。

南越國轄地頗廣,佔據南粵(廣東),西甌(廣西),交趾(越南中北部),國都番禺。秦始皇曾設置南海郡,郡治正是番禺。

桂陽郡是離番禺最近的漢郡,其郡治郴縣離番禺不足千里,只是漢軍若從郴縣出兵征討南越國,需翻越山勢險阻的九嶷山和騎田嶺。

南越國爲避免漢軍南下,在騎田嶺的陽山關屯駐重兵,不拿下陽山關,大漢的騎兵和步卒便難以進入嶺南之地。

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山高路險的南方五嶺就是南越國的天然屏障,步卒騎兵皆是難以逾越。史上漢武帝足足出動十萬大軍,分別通過四條水路才得以攻到番禺城下,滅了南越國。

“還得說服閩越國從揭陽出兵,或是先派大漢將士攻佔南越國東邊的龍川。”

劉徹翻出大漢地形圖,龍川和揭陽皆位於南越國與閩越國的接壤處。龍川爲南越屬地,離番禺五百里;揭陽爲閩越屬地,離番禺八百里。

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平南越,置龍川縣,趙佗爲令,屬南海郡。秦二世元年,趙佗自立爲南越武王,故龍川被視爲趙佗的“龍興之地”。趙佗雖將南越國都設在番禺,但在龍川縣仍屯駐有重兵。

大漢離龍川最近的城池是爲豫章郡的贛縣,兩地不過五百里,只要拿下龍川,精銳騎兵出贛縣,疾馳千里,三日內可直抵番禺城下。

打?還是不打?

這是個問題。

劉徹苦思良久,依舊難以定計,便是讓近侍宦官宣召張騫,商議此事。

不多時,張騫便入得未央宮宣室覲見,他如今身爲御史中丞,下朝後不是在中央官署的御史府,就是在殿內蘭臺,自是來得快。

劉徹未待他躬身行禮,便徑自出言詢問道:“你先前出使東甌與閩越,對南越國王族可曾瞭解?”

張騫略作思索,便是答道:“回稟陛下,那南越王趙佗已近百歲,嫡長子趙始早已故去多年,趙佗立趙始長子趙胡爲王太孫,應是有意讓其繼承王位。然趙胡生母媚珠乃是安陽王之女,故南越羣臣及趙佗的其餘子孫對趙胡頗有疑忌。”

劉徹微是揚眉,復又問道:“那安陽王莫非是外族之人?”

秦朝曾佔據整個嶺南,將之劃入大秦版圖,並在桂林、象、南海三地設郡治理,又遷五十萬中原百姓至嶺南。秦末大亂時,更是有不少中原百信翻越南方五嶺,遷往嶺南逃避戰亂,並定居下來。

故南越臣民多爲秦朝遺民,在劉徹眼中,秦人與漢人皆爲炎黃子孫,如今秦朝亡了,嶺南之地的百姓就是大漢的子民,是漢人。

至於交趾那些矮黑人,就另當別論了。

“安陽王本名蜀泮,原是古蜀的王子,乃爲鱉靈的後裔。秦國滅古蜀之後,蜀泮輾轉流亡至交趾,建立甌雒國,自稱爲安陽王,建都於古螺(越南河內)。

南越國初立時,趙佗在嶺南立足未穩,爲拉攏安陽王,便讓嫡長子趙始娶安陽王的獨女媚珠爲妻,甚至不惜讓趙始入贅安陽王族,得子趙胡。

待得南越國力愈發強盛,趙始便以省親之名帶趙胡北歸,將甌雒國的各處佈防和兵力皆告知趙佗,並隨趙佗率兵南下征討甌雒國。安陽王兵敗國滅,隨即與其女媚珠逃跑,再不知所蹤。”

張騫在出使東甌和閩越大半年中,亦打探到不少關於南越國的消息,尤是對南越王室的種種密辛最爲關注,故而向劉徹解釋得清清楚楚。

這趙始還真是個渣男啊!

劉徹不覺得陰私算計有甚麼不對,只是利用自個婆娘來謀算岳父的家業,也太渣了些,反正劉徹是打死都做不出這等齷齪之事。

男人可以無恥,但某些底限還是要守的。

劉徹沉吟片刻,意有所指道:“如此說來,趙胡身具蠻夷骨血,怪不得以胡爲名啊。”

張騫會意一笑:“趙佗對這嫡長孫倒是看重,不惜力排衆議將他立爲王太孫,只不知待趙佗故去後,趙胡能否坐穩南越的王位。”

劉徹劍眉微揚:“何必要等趙佗故去?”

張騫訝異道:“陛下是想借此事讓南越內訌?”

劉徹搖了搖頭:“以趙佗的威望,還是鎮得住南越臣民的,朕只是想試試,能否將這老賊早些氣死!”

張騫不解其意,難以接話,只得道:“恕臣愚鈍,不解陛下深意。”

劉徹擺擺手,徑自吩咐道:“擬旨,周知天下,斥責南越王趙佗,竟膽敢將身具蠻夷骨血之人立爲王太孫,待他百年後,南越的華夏子民豈非盡數落入蠻夷之手?有道是,華夏入蠻夷者則蠻夷之,今後南越百姓可不都成了化外蠻夷麼?”

張騫恍然大悟,忙是躬身應諾,心道陛下着實太損了,這聖旨頒下,若在南越國傳揚開去,即便趙佗能穩住政局,但南越百姓,尤是嶺南百姓必心生怨念。

華夏者,以炎帝黃帝爲共祖,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在周朝時,凡遵周禮、守禮義之諸侯,稱爲諸夏。

即便在春秋戰國,羣雄並起的亂世,各個諸侯國亦自居炎黃後裔,華夏之國,不同化外夷狄。尤是地處華夏邊陲的秦楚兩國,最爲痛恨中原諸侯將其稱爲西夷和南蠻。

偏生嶺南百姓大多皆爲秦楚兩地的移民,大漢立朝不過六十餘載,那些移民可還記着自個身體裡留着炎黃骨血,記着自個是華夏子民。

嶺南人向來就瞧不起夜郎人和滇人,甚至都瞧不起同爲南越國屬民的交趾人,且不說服飾禮儀,風俗飲食,光是長相就很不同好麼?

好好的炎黃子孫,誰特麼願被人當化外蠻夷鄙視?

張騫出言提醒道:“陛下,若是趙佗老賊憤而作亂,興兵進犯……”

劉徹輕蔑謔笑:“無妨!如今朝鮮再難翻身,朕會命太尉李廣領三萬細柳精騎調往豫章郡贛縣坐鎮,再命虎賁校尉馬嶼率兩萬虎賁騎兵駐守桂陽郡郴縣。趙佗老賊若是出兵來犯,倒是替我大漢將士省卻不少功夫。”

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盡除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