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

朝堂之上,太子劉徹高居御座,瞅了瞅跪伏在大殿正中的朝鮮使臣,又意味深長的瞟了大行令竇浚一眼。

竇浚本是正襟危坐在席位上,被劉徹這麼一瞧,不禁有些心虛的縮了縮脖子。

朝鮮乃大漢藩屬,每年皆有賀冬至、賀正朔、賀聖節、納歲幣的四次固定朝貢,旁的日子雖偶有使臣前來,卻多是無法上殿面君,漢廷頂多派大行令隨便應付應付。

竇浚近日卻屢屢啓奏,懇請準朝鮮使臣上殿面見監國太子,顯是背地裡收了不少好處。

今日劉徹終是如他所願,準了朝鮮使臣上殿。

劉徹待朝鮮使臣行過叩拜大禮,懶得囉嗦,徑自問道:“你爲何事來朝?”

朝鮮使臣顯是沒料到大漢太子會這般單刀直入,原先準備好的大段歌功頌德的諂媚討好頓時沒了用處,愣着不知如何應對。

竇浚見狀,忙是起身離席,行至大殿中央的朝鮮使臣身側,向御座上的劉徹躬身道:“殿下,朝鮮使臣此番……”

“孤王問的是你麼?”

劉徹毫不客氣的出言打斷他的話頭,復又道:“還是說大行令當厭煩了,想出使朝鮮,看看塞外風光?”

竇浚的老臉漲得通紅,垂首請罪道:“臣無狀,請殿下恕罪。”

近來太子的脾氣甚是暴躁,似乎有甚不順遂的煩心事,說話總是夾槍帶棒,倒非刻意針對他,否則他還真以爲太子要對竇氏外戚下狠手了。

劉徹擺擺手:“先退下吧。”

“謝殿下!”

竇浚忙是趨步而退,回席落座。

朝鮮使臣見得這般情形,驚駭之餘,背脊直冒冷汗。

臨行前,大王再三囑咐,只需重金賄賂好大行令竇浚,便會諸事順遂。如今看來,似乎並未如此啊。

“你是啞巴?還是在蠻夷之地呆久了,忘了如何說漢話?”

劉徹見朝鮮使臣久久不語,毫不掩飾滿臉的不耐之色。

此時朝鮮的王族爲衛氏,其初代君王乃是燕國人衛滿,原是造反失敗的大漢叛將。

衛滿逃亡到朝鮮後,召集同樣境遇的逃亡漢人成軍,又騙取朝鮮王箕準的信任,奪取了箕子朝鮮的首都王險城,控制了朝鮮的中北部,自立爲王,國號仍稱朝鮮,即爲史籍記載的“衛氏朝鮮”。

故而朝鮮官員大多皆爲漢人,朝鮮官話亦是漢話,劉徹的話自非詢問之意,而是真的不耐煩。

他近日遇到些棘手之事,需要細細思量,且入冬在即,非但日常的政務繁忙,更有諸多年首前後的典禮和祭祀要預做籌備,端是沒半分清閒。

偏生又趕上朝鮮王衛蒙病逝,朝鮮國太子衛右渠即位,近日蹦躂得厲害,可勁的在大漢遼東郡的邊塞外作妖。

皇帝不好當,好皇帝更不好當!

劉徹雖未曾即位,卻已深有體會。

朝鮮使臣自也感受到大漢太子言語中的濃濃不悅,不敢多說廢話,忙是頓首道:“敝臣啓稟大漢太子殿下,我朝鮮王已於兩月前崩殂,新王即位後,遣敝臣來朝,請大漢天子下旨冊封!”

惠帝朝時,漢廷與衛滿曾立下約定:衛滿向大漢稱臣,朝鮮爲大漢藩屬;朝廷則冊封衛滿爲朝鮮王,承認他統治朝鮮的正當性。

衛滿死後,漢文帝又下旨冊封了他的兒子衛蒙爲朝鮮王。如今衛蒙死了,其子衛右渠即位,偏生漢帝劉啓久久未見有下旨冊封的跡象。

劉徹微眯眼瞼,輕笑道:“新王即位,衛右渠麼?”

朝鮮使臣聞得大漢太子直呼大王名諱,不禁有些心悸,心道這口氣頗是不善啊。

他忙再度頓首道:“正是我國太子得繼先王遺澤,即位爲王。”

“衛右渠即位前,可曾得了我大漢朝廷準允麼?”

劉徹劍眉微揚,冷聲道:“身爲人臣,便得守臣子的規矩,大漢皇帝沒下旨冊封,他即甚麼位,即誰的位?”

此言一出,非但是朝鮮使臣,便是殿內的大漢朝臣們皆是滿臉愕然。

依慣例,藩屬國的君王向大漢皇帝請旨冊封無非是循禮走走形式,哪有等着收到聖旨才即位的道理。

大行令竇浚忍不住出言道:“殿下,這……”

劉徹再度打斷他的話,遠遠俯視着他,沉聲道:“衛右渠恁的不識禮數,不若勞煩大行令前往朝鮮國都王險城,當面教教他人臣之道,如何?”

“殿下說笑,此等化外蠻夷,着實難以教化,老臣有心無力。”

竇浚見得劉徹神情不似作僞,登時額角冒汗,忙是話鋒一轉,對朝鮮使臣呵斥道:“衛右渠那廝不親身前來朝拜,還妄想皇帝陛下下旨冊封?”

朝鮮君臣多是大漢流民的後代,放在後世算是難民的後裔。故這朝鮮使臣沒見過甚麼世面,更遑論大漢朝臣這等翻臉如翻書的逆天本領。尤是竇浚身爲漢廷重臣,情緒和表情切換如行雲流水般自然,生生把朝鮮使臣弄懵了,滿臉不知所措。

大漢朝臣們卻是見怪不怪,察言觀色看風向,那是位列朝堂最重要的本事,要將之練就成本能,朝鮮那些化外蠻夷自是難以領會個中奧妙。

聽太子殿下那話頭,顯是朝鮮那剛即位的新王衛右渠作了甚蠢事,惹得太子乃至皇帝甚是不喜。

“殿下,右渠太子倉促即位,實非不得已而爲之。”

朝鮮使臣見竇浚靠不住,只得硬着頭皮解釋道:“我朝鮮北方的扶餘國雖立國不久,但卻野心勃勃,時刻想要出兵進犯我國。先王猝然崩殂,右渠太子若不盡早即位,怕是會遭扶余所趁啊。”

劉徹似笑非笑道;“哦?如此說來,衛右渠近來大肆調動兵馬,皆是爲了防備扶余進犯?”

朝鮮使臣啞口無言,大漢太子顯已清楚知曉朝鮮兵馬的動向,他再狡辯也毫無意義,反會使得大漢太子更爲惱怒。

“扶余人是打到我大漢遼東郡的邊塞外,還是打倒浿水邊了?”

劉徹不怒反笑,復又問道;“五萬騎兵,十萬步卒,你朝鮮纔多少人,扶余又有多少人,你們兩國是想在我大漢邊塞之外決一死戰麼?”

朝鮮使臣渾身抖似篩糠,他真沒料到自家大王會這般莽撞。

啓程來長安前,他雖也知曉大王會調集兵馬,守在與大漢遼東郡接壤的地界,以免朝鮮屬民紛紛逃往遼東郡歸附漢人,但沒想到大王會傾全國之兵,盡數集結在大漢塞外。

劉徹復又問道:“孤王問你,昔年惠帝與衛滿那廝約定,若是我大漢承認那老賊爲朝鮮正統,你朝鮮當如何回報?”

見得朝鮮使臣不敢答話,劉徹便看向竇浚:“煩請大行令給這蠻子提個醒。”

竇浚已聽出裡頭的蹊蹺,心道那剛即位的朝鮮王真是自尋死路,自是不敢怠慢,起身避席,沉聲道:“衛滿曾許諾,爲大漢保衛塞外,不使遼東邊塞受到蠻夷部族侵擾;塞外各族首領若要朝見我大漢天子,或各族欲與大漢通商,朝鮮皆不許從中阻擾。”

“回去告訴衛右渠那廝,正朔朝貢之時,孤王要看到真番,臨屯及濊貊各部的首領來朝,還有衛右渠,也給孤王老老實實滾過來。”

劉徹毫不掩飾的直接道:“如若不然,孤王便將朝鮮國封給烏桓人。”

“殿下,不可啊,我朝鮮向來爲朝廷抵禦蠻夷,保衛邊塞……”

朝鮮使臣驚駭欲絕,烏桓人實力遠勝於朝鮮,之所以雖困居烏桓山脈,只因北有匈奴,南有大漢,東面又隔着鮮卑山脈以及扶余,沃沮等蠻族。

若大漢真將朝鮮封給他們,並讓他們借道遼東,那朝鮮豈能抵擋得住?

“有何不可?”

劉徹拂袖起身,垂眸俯視着朝鮮使臣,陰惻惻道:“數十年來,若非有我大漢支援的兵械和糧草,衛滿父子能欺凌和征服周邊的諸多部族,能逼得真番和臨屯歸順,能將屬地擴充數倍?

惠帝曾與衛滿立約,孤王身爲後輩,本當遵從,任由你朝鮮隨意折騰,權當沒看到。豈料衛右渠吃了熊心豹子膽,敢派兵渡過浿水。

昔年我大漢將士追得衛滿那老賊抱頭鼠竄,逃到朝鮮那蠻夷之地,如今他的孫子這般猖狂,孤王便教大漢鐵騎泅渡浿水,踏平他的國都!

俚語有言,龍生龍,鼠生鼠,且看他衛右渠學沒學會衛滿老鼠打洞的本事!”

朝鮮使臣還欲辯解,卻見劉徹身後的大宦官擺了擺手,早已候在御階下的數名郎衛迅速上前,用手捂着他的嘴,拖出殿去。

劉徹出言道:“孫全,宣旨吧。”

“諾!”

掌印太監孫全應諾,取出撰寫着聖旨的帛書,唸到:“大漢皇帝詔,着李廣除朔方太守,拜遼東太守,率細柳營鎮守遼東,如若朝鮮不臣,兵渡浿水,可便宜行事,揮師出塞剿滅之;着蒯通除西河太守,拜朔方太守;着閭符除遼東太守,拜西河太守……”

大漢朝臣皆是譁然,這才曉得皇帝和太子竟是要玩真的。

李廣剛率細柳鐵騎宰了匈奴右賢王,此時轉任遼東太守,那豈不是……

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二百六十五章 爲何而戰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新書徵詢,免費章節,請大家務必看看,拜託!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