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

函谷關以東的大河下游流域,先秦多稱大河以北爲河內,大河以南、以西爲河外。戰國時河內爲魏國領地,秦末司馬卯被西楚霸王項籍封爲殷王,都城便在河內。

大漢立朝後,高祖劉邦置河內郡,位於太行山東南與大河以北,領縣十八。

河內郡的郡治雖是懷縣,但郡內最富饒之地卻爲平皋縣,或可稱之平皋國,因該縣爲平皋候的封國。

秦朝以二十等爵賞有功者,列候爲最高爵等。漢襲秦制,多封有功的異姓大臣爲列候。

列侯有封國,按封區戶數所擁有的土地數量和產量徵收地稅,供其享用。封國的大小不等,大者爲一縣,小者爲一鄉、一亭,因而以列候食邑的大小封縣侯、鄉侯、亭侯三等,並以其封地爲名號。

列候封國與諸侯王國不同,在封國內列侯雖能徵收封地租稅,但吏治行政由朝廷所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預聞。

且大漢朝廷歷來對列候管制頗嚴,列侯若不在朝堂任職或尚公主,便需去封國居住,稱爲就國。列侯居京師則主爵中尉領之,就國則由郡太守時時巡察之。

故而對列候而言,封國既是食邑,亦是牢籠,不得輕易離開。

濟水南流,經地勢平坦的平皋縣與大河交匯,故平皋縣自古河灘處處,水草豐沛,畜牧尤爲興盛。

秦末亂世,河套,雍涼,燕北皆被匈奴人佔據,河內之地便成了中原最爲重要的牧地,廣蓄戰馬和耕畜。

平皋縣水肥草美,自是牧場處處,蓄養牲畜數以十萬計,諸多豪商富賈聚居於平皋城,富饒繁華遠勝河內郡治懷縣。

平皋城佔地最廣的宅邸,自是平皋候府無疑。

劉遠承襲其父的平皋候爵位,繼承家業,坐享平皋縣的大筆租稅,積累家資巨億。

然劉遠處事低調,鮮少與外人來往,偌大的侯府門庭冷落,到得深秋時分,更顯蕭索靜寂。

正院暖閣中,內室帷幔重重,燃着數個巨大的炭盆,燒得通紅的木炭發出的噼啪輕響。

窗戶緊閉,濃重炭氣使得內室異常憋悶,令人頗是頭暈氣短。

側臥在榻上平皋候劉遠卻恍若未覺,周身裹着厚重的錦被,不時打着冷顫。他實在太老了,老到時刻都能嗅到地府的氣息,感受到九泉的陰冷。

“朝廷……未曾下旨剿滅淮水沿岸的水匪?”

劉遠顫顫巍巍擠出的四個字,聽在陳弗耳中,恍若地府無常的低吟。

“孩兒有負囑託,請阿父責罰。”

陳弗轟然拜倒在地,滿臉愧疚之色,此時的他不再是樑國的國相,睢陽陳氏的家主,而是滿心愧疚的兒子。

不錯,正是兒子,而非女婿。

除了劉遠及其嫡長子劉光,再無旁人知曉陳弗乃是劉遠親子,項家骨血。

“誒,此事怨不得你。”

劉遠費力的緊了緊裹在身上的錦被,帶着幾分遺憾道:“樑王入朝請罪後,便閒居皇親苑的樑王府,再無甚權勢,即便上奏請旨,皇帝怕是不屑理會的。”

“那淝陵水泊幾已將淮水沿岸的諸多水寨盡數拔除,如今獨霸淮水,又難以招攬,不能爲我項氏所用,爲之奈何?”

陳弗滿臉焦慮之色,祖父項佗自假意降漢後,便暗中積蓄實力,且留下諸多佈置,及至阿父劉遠承襲家主之位,更是日日苦心籌謀。

奈何天意弄人,吳王劉濞叛亂失敗,吳楚七國的諸多豪門世家被朝廷趁勢血洗,使得項氏在吳楚之地的多年經營幾乎毀於一旦。

吳楚之亂後,因他的女兒是劉武嫡長子劉買的正妻,阿父又命他攛掇樑王劉武爭奪儲君之位。

可惜樑王優柔寡斷,難成大事,非但沒能奪位,反被逼得入朝請罪。如今樑國軍政皆被朝廷派來的官吏盡數接管,陳弗這樑相再無實權。

端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聰明反被聰明誤。

劉遠爲了讓親兒子陳弗成爲陳氏家主,成爲樑國國相,成爲樑王的兒女親家,陰私算計數十載,豈料亦是功虧一簣。

半年前又突然冒出個淝陵水泊,將淮水沿岸的水匪盡數剿滅,那些水匪雖是吳太子劉駒豢養的吳楚殘兵,實則不少頭目皆已被項氏暗中招攬。

眼見淝陵水泊難以招攬,樑王又無法請得旨意讓官府出兵剿匪,陳弗豈能不急?

“劉駒既是難成氣候,便讓他明着和漢廷對上,反正我項氏的謀劃已是落空,索性坐看劉漢宗室相爭。雖難以撼動漢廷根基,但好歹讓中原亂一亂,我項氏再伺機取利。”

劉遠城府甚深,不似陳弗那般急躁,沉吟片刻,便是陰惻惻道:“你且親自去趟秭歸項氏,與項復細說利害,讓他攛掇劉駒動用豫章水師中的暗線。”

陳弗皺着眉頭猶豫道:“劉駒怕是不會聽從的。”

劉遠冷笑道:“劉駒若執意不肯,你便遣人將洪澤水匪的諸多藏匿之處盡皆告知那淝陵水泊的匪首。”

陳弗眼神一亮,問道:“莫非阿父是想讓淝陵水匪和洪澤水匪徹底對上,迫使劉駒不得不動用豫章水師中的勢力?”

劉遠緩緩頜首,復又道:“此事辦完,你便進京,常伴樑王身側。”

陳弗微是愣怔,疑惑道:“樑王劉武此時形同被軟禁,已無甚權勢,孩兒即便在他身邊也無甚作爲,怕反是會束手束腳。”

劉遠幽幽道:“讓你進京,並未是爲樑王劉武,而是太子劉徹!”

陳弗更是不解:“太子劉徹?”

劉遠擡袖掩嘴,輕咳兩聲,方纔道:“不錯,樑王入住的皇親苑中,聚居着諸多劉氏宗親,你且多多交好他們,以便打探太子劉徹的底細。”

“劉徹不過是個尚未束髮的黃口小兒,阿父爲何對其如此重視?”

陳弗愈發疑惑,阿父讓他劉氏皇室宗親倒是合理,但那太子劉徹不過是半大少年,雖身份尊貴,卻也沒甚可打探的。

“你這樑相是如何做的,竟這般耳目昏聵?”

劉遠驟然大怒,沉聲呵斥道:“漢帝劉啓頑疾難愈,太子劉徹臨朝監國已有大半年,漢廷竟絲毫未生亂象,他若沒半點手段,大漢朝臣們會如此服帖麼?”

陳弗唯恐他氣急傷身,忙是頓首道:“阿父息怒,孩兒知錯了,待入京後定仔細打探那劉徹的底細,時時遣人回報阿父。”

劉遠面色稍霽,緩緩平復氣息,復又囑咐道:“你進京後,伺機結交大行令竇浚,竇氏外戚是枚趁手的棋子。”

陳弗遲疑道:“竇浚位高權重,怕是難以結好。”

“誰人能無慾無求,但有私慾,便有弱點。”

劉遠面露輕蔑之色,謔笑道:“他貪財,你便送他珠玉珍寶;他好色,你便送他曼妙舞姬。無需在意財帛花銷,爲父會遣人給你送去大筆貲財,你只管盡力結交朝堂重臣和劉氏宗親便是。”

“孩兒明白。”

陳弗向來不敢違逆劉遠的吩咐,“阿父,若那太子劉徹確有本事,孩兒是否該派出死士,將其……”

劉遠沉吟片刻,並未立刻回覆,而是拈着鬍鬚,幽幽問道:“樑王劉武當真息了爭奪儲君之位的心思?”

陳弗趕忙點頭應是,略帶懊惱道:“孩兒與劉武多有密信往來,瞧他字裡行間的意味,顯對此時的現況頗是知足,不再多做他想。孩兒唯恐引他猜忌,又不敢多做攛掇,怕是真的無法再指望於他。”

“那就暫且不要輕舉妄動,單單誅殺個太子劉徹,漢廷不會大亂。漢帝便連嫡長子劉榮都殺了,顯是不在意甚麼父子親情。即便我等殺了劉徹,不是還有個文武雙全的江都王劉非麼?”

劉遠略作思索,沉聲道:“唯有讓劉氏皇族彼此爭鬥不休,使得漢廷大亂,我項氏纔有復起的機會。”

“諾!”

陳弗忙是出言應諾,心中頗爲酸楚。

阿父爲項氏一族付出太多,幾已竭盡心力,眼見便要油盡燈枯,卻仍要這般費心勞神,皆因他們這些後人無能,愧對祖輩父輩啊!

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門虎子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國來朝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子逛街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擴張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六百一十章 趙府貴女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