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

隴西,安定和北地三大邊郡以西,直至祁連山的支脈焉支山,皆是地勢平坦遼闊的大草原,自古被稱爲雍涼之地。

先秦之時,雍涼之地爲諸羌和西戎佔據,到得秦朝建立,被隨畜移徙的月氏奪取部分地域,設爲駐牧的屬地。

秦末大亂時,匈奴勢大,冒頓單于親率鐵騎西擊月氏,將之打敗,卻並未佔據雍涼。

大漢文帝初年,冒頓單于派右賢王領兵西征,再次擊敗月氏,殺月氏王,以其頭骨製成飲器,終是迫使月氏西遷,而雍涼也成了匈奴右賢王的屬地。

後世所謂的河西走廊,就是位於焉支山之北,騰格裡沙漠以南,從雍涼之地通往西域的狹長通道。

數年前,大漢驍騎將軍秦勇在西北的長城邊塞重創匈奴右賢王所部,時任天水太守的李廣亦將偷渡關城的諸羌聯軍擊敗,迫其下馬乞降。

如今雍涼之地已盡數劃入大漢疆域,但匈奴和諸羌擅於騎射,在地勢平坦的草原上優勢太大,若大漢此時在雍涼之地實行募民屯田的戍邊之策,怕是移至雍涼的邊民會不堪蠻夷侵擾。

故大漢君臣決定在焉支山的東北方興建一座城池,以及連接焉支山和騰格里大漠的數百里長城關牆,藉此阻絕諸羌和匈奴東侵,死死扼守住被太子劉徹喚作河西走廊的狹長通道。

爲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此城便被命名爲“武威”。

武威城的選址倒是不難,從雍涼之地進入河西走廊的咽喉位置乃是兵家要衝,無論是西戎,諸羌,月氏還是匈奴,幾乎都在同一位置設立駐地。

經過數百年的經營,已有不少各族百姓混居在此,形成了規模不小的聚居地,只是遊牧民族多逐水草而居,往往不擅築城,故而只建了些低矮的土牆,隱隱有幾分城池的雛形。

安夷將軍公孫歂及其麾下的八千胡騎亦是駐紮在此,已便雖時馳援在西域四處征討諸羌的卑禾候瓦素各,端是進可攻,退可守。

到得去年的年末,大漢朝廷耗時兩年,發動關中世家豪門齊力修建的兩條西北大道終是全線竣工。

一條從長安途徑天水直通隴西,謂之京隴大道;另一條則是途徑安定直抵西北的長城邊塞,漢帝劉啓將之命名爲京武大道。

可以想見,在漢帝劉啓的心中,這條大道日後必將延伸至尚未開始興建的武威城。

兩條大道皆是由瀝青鋪就,且雍涼本就地勢平坦,從長城邊塞到武威選址地的數百里路途也不難走。

待得冰雪盡數消融殆盡,草原不再泥濘難行,朝廷便是下詔,在隴西,安定和北地三大邊郡招募百姓,前往武威服監役。

監役是朝廷近年新設的徭役種類,卻已廣爲關中百姓熟知。

監役不同其他徭役,非但不會強制百姓服役,更會嚴格篩選,大多擇取身強體壯的成年男子,最好是獵戶出身,沒有罪籍的遊俠也行,更有不少做過馬賊的。

朝廷詔令一出,三大邊郡的百姓紛紛涌到官府報名,生怕晚個半步,被人搶了先。

耽誤春耕?

那又如何!

大漢連年豐收,各郡縣又設了常平倉,粟米的市價就是穩穩的八十錢每石,而過往服監役的百姓,非但能喝酒吃肉,更多是能拿到近千錢的高額月例,這還不算差事辦好後的賞錢。

譬如興建那西北大道,不少路段的監役夫拿到的賞錢端是數以千計,最高的足有上萬錢。

此番是要出塞建城,雖說有些危險,但細算下來,一年光是月例就不下萬錢,這特麼能買百餘石粟米了,尋常百姓得埋頭種多少年地,方能掙到這麼些錢?

若能被選去服監役,還春耕作甚,把田地低價租佃出去,只要不拋荒就好。

總之有朝廷詔令在,官府也不會太過追究。

且不論三大邊郡的百姓踊躍報名服役,此時大漢權貴們更是亢奮不已。

皇室實業又要做散財童子了!

年節前夕,皇室實業已將去年的大筆紅利盡數發放,參與西北大道興建的世家大族更是依照契約,拿到大筆的築路款,端是掙得鉢滿盆滿。

萬萬沒想到,開春不久,皇室實業又宣佈要輔助朝廷興建武威城,並與之前的西北大道般,廣邀世家大族共襄盛舉,用江都王劉非的話來說,就是那甚麼工程外包!

消息傳出,非但長安權貴紅了眼,便是其它郡縣的世家大族都是蜂擁而至,甚至大有東出函谷關,蔓延到大漢全境的趨勢。

尤是當初那些沒從西北築路計劃分潤到半點好處的中原大族,此番紛紛派了能做主的族人,快馬疾馳數千裡,疾速趕往長安城,再不能讓關中世家吃獨食了!

即便中原和那武威遠距萬里又如何,反正江都王劉非發話了,此番不再似西北大道似的做那甚麼投標,而是明碼標價,向各大世家採購大筆物資,只要能按時按量送到武威城即可。

中原甚麼都缺,就是不缺商隊,車駕和夥計多的是。皇室實業要買的布匹,藥材和各式器械,他們中原比起關中更是價廉物美。

只要皇室實業肯買,他們就能賣,過往連匈奴的生意都敢接,不懼艱險送到漠北草原,如今雍涼之地已是大漢疆域,還有甚麼好遲疑的?

大漢的權貴們都不曉得,太子劉徹採用這種貨到付款的方式,實是出於無奈。

當初西北大道進行路段招標時,他承受了多方壓力,不得不妥協,進行暗箱操作,此番興建武威城,他真是不想再經歷一次那般窘境。

沒有激烈競價的招標,不但是自欺欺人,更大幅限縮了己方的議價空間。

還不如明碼標價,來個多勞多得,貨到付款,都擺在明面上,誰也拉不下臉來走後門!

“殿下,這違約金是甚麼意思?”

江都王劉非翻看過劉徹遞給他的契約範本,揣摩着問道:“莫非是他們若違反了契約,需向我們繳納罰金?”

劉徹頜首道:“不錯,譬如定下的貨物未曾按時運到武威城,抑或數量不足,以次充好,便算是違約,需視其輕重,依契約上訂立的條款支付相應的罰金!”

“貨物品項,交貨時日,貨物優劣,罰金數目……若要盡數細分精算,並寫入契約,那端是耗時頗巨,還得招募更多人手以作監管和查驗,當真不好辦啊!”

劉非不禁皺眉,端看這一份契約就寫滿了一指厚的書冊,林林總總的條款加起來竟有百餘項。

興建城池得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太子殿下將這甚麼後勤工作盡數交給皇室實業來辦,可真是讓劉非忙得昏天黑地,幾乎累得都顧不上喘氣了。

“好辦得辦,不好辦也得辦;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劉徹鮮少看到劉非面露愁容的模樣,不禁滿是惡趣味的失笑道,復又出言誘惑道:“五哥可別忘了,待得武威城落成,朝廷就要治河了。若是皇室實業連區區城池的所需物資都調集不齊,那日後治河……”

“殿下放心,爲兄定當竭盡所能,將此事辦得妥帖周全!”

劉非精神登時大振,拍着胸脯承諾道。

治河,大肥差啊!

若說興建城池的耗費是數以億計,那動輒十數年的治河工程,朝廷撥下的貲財便是數以百億計。

但凡皇室實業能在治河計劃中分一杯羹,他劉非作爲太子之下的第二大股東,可不得富可敵國麼?

“見得五哥信心滿滿,孤王便是徹底放心啦。”

劉徹曉得劉非確有難處,興建城池可是項系統工程,比之前純粹的鋪設道路要複雜得多。

雖說城池的規劃和興建自有朝廷派專人負責,皇室實業只負責物資的購買和監督運送,卻仍需要大批人手,且劉徹不想讓大農府和少府插手到皇室實業中,甚至他的太子詹事府也不便太過涉入其中。

在他的長遠規劃中,皇室實業應該是獨立經營的股份制企業,朝廷可以藉助其力量,卻不應參與到企業的管理經營中,免得公私不分,爲日後埋下隱患。

不過他作爲隱於幕後的最大股東,還是要出出主意的。

“五哥也無需太過焦慮,孤王給你出個好主意。”

劉徹親暱的拍着劉非的肩膀,建議道:“遺孤內院自建成後,便設有術數學院,常常教授我過往向你提及的會計和出納等科目,如今數年過去,不少軍中遺孤早是學有所成,對這契約的行制也是熟識的。皇兄不妨去遺孤內院招募人手,想來必能大有所獲。”

劉非眸色漸亮,撫掌道:“若真是如此,那倒真是大大的好事!”

“五哥若真招募到人手,可不能虧待了他們,畢竟是軍中遺孤,當好生善待,方能告慰爲我大漢戰死沙場的將士們。”

劉徹認真的囑咐道,他創辦遺孤院雖大抵出自私心,卻也是真心想爲那些遺孤們找到更好的出路。

進入皇家實業,算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希望那些少年們不要讓他失望啊。

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 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壓輪機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