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城下遇難

劉封退守綿竹,旋即被曹魏八萬大軍——是勳四萬,司馬懿也帶來四萬多荊州兵——輪番攻打,短短四日便即支撐不住,於是主動棄守,退至雒縣。

魏軍自此終於走出險狹的川北丘陵地帶,大步邁入四川盆地,是勳但覺眼前豁然開朗,心境爲之一舒。本以爲蜀地就此再也無險可守,你光城池高聳峻偉,又有何用?只要老子能夠有足夠的空間展布大軍,臨時建造礟車、衝車等各種攻城器械,就這年月的夯土牆,安可抵禦?可是想不到隨即就被雒城給攔住了。

沿路行來,東側高峰聳峙——據說名爲“分東嶺”——西側則是廣袤的平原,阡陌縱橫。雒縣即構築於平原之上,但是距離成都僅僅七十里而已,兩城之間砦櫓密佈,竟然難以逾越。是勳到得城下,即命紮營暫歇,打造各類攻城器械,他自己率領諸將、參謀,一起打馬前來探看地勢。

只見雒城北側搭建了七座堡砦,呈犄角之勢,可以相互策應,曹真說:“此布如北斗七星,構築者胸中大有丘壑也。”是勳一撇嘴,心說北斗七星又如何?時人總以爲上應天象,即有奇效,其實你還不如老老實實一層層的三角型架構來得有效呢。

正看之間,忽聽側面砦中一陣鼓響,隨即砦門打開,衝出一彪騎軍,當先一員大將,白馬錦袍,手執長槊,騎行如飛,瞬間即到面前。是勳隱約認得,此非馬孟起耶?不禁大驚,匆匆撥馬便走。

原來馬超當日爲黃權接應入雒,待得劉封到來,恨其欲奪成都而不成——你這想法是不錯。可是先跟我商量一下,方便我派兵接應啊,勝算必大。如今你兄弟二人妄自行事,必欲自取成都以要我也——便欲殺之。黃權好不容易纔給攔住了。隨即獻策,要馬超率領一支騎軍,埋伏在最外側的堡砦之內——

“聞是宏輔戰前,常親身往觀虛實,乃可突出以襲。若能殺之,魏人必退,即不能殺,亦可逐之。破其膽,奪其氣也。”

黃公衡倒是猜得沒錯,是勳雖然將軍務一以委之曹真、沮授等,但也不是絕對的大撒把,臨戰必先親觀敵陣,然後召開軍事會議。在是勳認爲,一人計短,多人計長,因爲這年月的兵將素質所限,再加上自己並非長年掌兵。還無法引入後世的參謀部制度,但軍議是一定要先開的,謀而後戰。可期萬全。然而自己也不能只管主持會議,卻一言不發啊,而且將領們若起分歧,最後也得自己這主帥一錘定音,故此必先覘看地形、敵勢,心裡才能多少有點兒數。

因此即來看城,馬超在砦中遠遠望見,不禁大喜,鼓舞兵卒道:“其大纛青蓋下。必是勳也,若能殺之。敵必亂而國可全……”其實心裡想的是,我若能立此大功。劉封就不敢再不用我啦——“卿等奮力,建功立業,便在今日!”

看看是勳一行漸行漸近,即命擂鼓開砦,他一馬當先,挺槊殺出,直奔青蓋而來。魏家衆將促起不意,盡皆大驚,撥馬待走,卻當不得馬超馬快,瞬間已至身前。馬超望青蓋下之人便是狠狠一槊捅去——他當年跟隨父親馬騰會攻長安,也是曾經見過是勳一面的,瞧着眼前之人卻不甚似……不管了,先捅了再說!

原來以是勳太尉、大都督的身份,出必儀仗,有大纛及青羅傘蓋,倘若換了一個人,必安踞傘下,以重身份也。然而是勳終究是來自於兩千年後的靈魂,對於這類炫耀身份的儀仗用品實在無感,還嫌傘蓋影響了視野——又不下雨,日頭也不烈,打傘作甚——故此往往命從人打傘,距離自己在三尺以外。

所以這時候傘下的並非是勳,而是參謀沮授——是勳敬重沮子輔,故置之傘下也。沮授在後世人印象中,不過一文吏耳,其實他在韓馥麾下時即被表爲騎都尉,後從袁紹,表爲奮威將軍,監護各部,那也是正經領過兵,上過陣的強人。這年月文武之別尚不分明,但你既能領兵打仗,總得弓馬略熟吧,似王仲宣之輩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是肯定不能帶兵的。

是勳即粗通弓馬,而他的弟子司馬懿、諸葛亮等,其實論武力也與老師在伯仲之間,終非等閒小兵可比。沮授比那仨都要強,真放在後世遊戲裡,武力值怎麼也得60往上,甚至可奔70而去。

然而終究面對的是武力值上90的馬超,尤其沮授年過花甲,身手也不再敏捷。當下見馬超殺至,知道避不過了,急忙抄起長槊來遮擋,卻被馬孟起揮槊格開,隨即分心再刺。沮授倒是見機得快,匆忙一擰腰肢,滾落馬下——肯定打不過,我拼着摔上一跤,也不能中他的槊呀!

馬超這一槊便即刺空,急忙變招,朝着滾落在地的沮授再刺。好在就這麼一會兒的功夫,部曲、護衛盡皆擁上,荊洚曉攔腰一刀,直朝馬超斫去。馬超被迫棄了沮授,反手來格,隨即狠狠一槊,就將老荊穿了個透心涼……

這時候蜀騎皆至,與魏軍戰至一處。是勳是已經逃遠了,曹真、徐晃、張郃三將各取兵刃,來戰馬超。馬孟起抖擻精神,長槊夭矯如龍,先將曹真捅下馬去,隨即又刺傷了徐晃,但終究雙拳難敵四手,看看不敵,只得勒部後撤,返回堡砦。

魏軍營中大隊殺出,搶回死傷衆人。這一次小小的衝突,魏方戰死兵將十六人,蜀軍只損了二騎而已——其中老荊胸口被穿,是直接就嚥了氣。

是勳撫屍而慟,心說你跟我多年,每戰被創,可是總能活着回來啊,沒想到眼看天下大勢將定,倒莫名其妙地喪了性命……想想老荊離開洛陽前所說過的話,你豎了那麼多flag,我當時就覺得不妥啊,沒想到真的命歸黃泉……

還有沮授。從馬上滾下摔折了腿骨,又加年歲大了,竟然就此躺倒。再也爬不起來了,軍醫稟報說非安養數月。恐不能瘳也。是勳沒有辦法,只好命人將其輿歸綿竹,好生調治。

曹真、徐晃盡皆負傷——曹子丹是肋側捱了一槍,暫時也動彈不得了;徐公明還好,只被馬超挑破肩甲,右肩上拉了個口子而已,衝鋒陷陣或者力有不逮,臨陣指揮倒並無妨礙。

不過經此一戰。魏軍說不上膽落,銳氣卻大受挫折,是勳原計劃在城下整備七日,打造攻城器械,如今只好把準備工作又多延三天,趁機巡行各營,鼓舞士氣。

到得第八天上,又一路魏軍邐迤而來,原來乃是峻自洛陽報捷歸來,帶來了大批的犒賞。以及三千新軍。即於營中宣讀聖旨,曹操大爲嘉勉從徵各將,多有封賞。是勳作爲主帥,加爵一級。

是勳在漢朝時被封爲參戶亭侯,入魏新改爵制後,封爲南鄉(縣)侯,如今則晉升爲揭陽郡公。

揭陽郡在廣州東部,是才新闢的小郡,僅轄三縣而已。大小倒是無所謂,反正只食其租,並不真正建國管理。但是勳心說你敢把我再封得遠一點兒嗎……近聞水師進佔朱崖(海南島),或將設郡。你乾脆封我做朱崖郡公算了……

即啓御酒,大宴衆將。宴中詢問是峻,陛下近日身體如何?是峻回答道:“陛下舊疾漸瘳,唯頭風難愈耳。”可是等到興盡罷宴,兄弟二人摒衆密談,他卻說了實話了:“陛下頭風三日一發,頭目昏沉,至不能理事,誠恐去日無多矣。因期兄平蜀凱旋,心甚殷切。”

哥兒倆正說着話,談論洛陽朝中局勢呢,忽聽子義在門外稟報:“巡軍適獲一人,雲廣漢秦子敕也,奉吳懿命來見主公。”

秦子敕、秦子敕……是勳沉吟了好半晌,才突然反應過來——“得非秦宓耶?”這可是蜀地著名的舌辯之士,吳懿突然間派他過來幹嘛?是勸我退兵,還是要跟我夾擊劉封?是峻說了:“吾勢大盛,蜀賊釜底游魚耳,安敢勸兄退兵?此必吳懿等知不能御,特命請降耳。”

是勳說吳懿、李嚴若肯投降,那就省了我的大事兒啦,急忙傳令:“使蜀使報門而入。”

他堂堂魏朝太尉,伐蜀大都督,對於一名自家並不承認的割據政權所遣來的使者,必須如此自重身份。但是等到秦宓入帳以後,是勳卻避席而揖:“秦先生遠來無恙?”這是以個人身份,對史上名人表示的尊重。

秦宓趕緊長揖還禮,然後與是勳分賓主落座。是勳就問啦:“先生微服來此,不知何以教吾?”秦宓是繞過了劉封所守把的雒城,秘密前來,自然不可能大張使者儀仗,他甚至連蜀漢的朝服都沒有穿,只是一身普通士人裝扮而已,是勳故有此問。秦子敕聞言,不禁淡淡一笑,沉着冷靜地回覆道:“宓聞大都督將逢大難,特來獻策攘禍耳。”

是勳暗自冷笑——又來這一套,開口就先以大言欺人,以吸引對方的注意,這花樣我早就玩兒膩啦,你竟敢跑過來班門弄斧……表面上卻假裝詫異,雙眉微皺:“吾安得有禍耶?”

秦宓答道:“今都督率大軍入我蜀地,歷經艱險,逼至雒城。吾太子勒雄兵三萬以守,成都尚有五萬卒,若與相合,不在都督下也。且雒城高峻雄偉,成都之固,是其三倍,未審都督須幾月可克?若能即陷雒城,進克成都,則宓所言妄耳,即當辭去。若不能遽克,恐都督大禍便在睫瞬之間也。”

是勳再問:“吾今已得漢中、三巴,三十萬大軍即將匯聚成都,汝等釜底游魚耳,即今日亡,或明日亡,有何異耶?何雲大禍?”

秦宓搖頭笑道:“都督固智者也,惜乎身在局中,乃不自知耳。昔樂毅急下齊城七十二,唯莒與即墨不克,尋昭王薨而惠王立,毅乃狼狽去燕——其與都督今日之事,不亦相似乎?毅去燕而可逃趙,都督若即去魏,當何處存身?豈非大禍耶?!”(未完待續。)

第36章 封侯之賞第22章 養虎貽患第1章 夾袋中人第3章 四方貴半第36章 誰人祖道第21章 慮勝慮敗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8章 陶牧拜表第23章 春心乍動第28章 面折梟臣第14章 明算之弊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章 吏之不足第8章 謀策定亂第26章 五雷辟邪第17章 強固是氏第5章 驅散病患第16章 我主不見第6章 欲言南事第9章 請救無辜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6章 舉賢任能第13章 深入虎穴第6章 嚴其考法第21章 慮勝慮敗第23章 兩重要隘第17章 子桓發礮第1章 啖肉豪客第18章 光祿新丞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1章 魔鬼之聲第3章 微末小技第5章 雛鳳引弓第6章 嫌隙已生第17章 莒縣奇案第27章 得韓徵倭第18章 陶牧拜表第10章 海隅神威第17章 大戰序幕第14章 敝帚自珍第29章 難爲田橫第30章 俊傑相對第16章 管他何人第14章 客已滿矣第6章 王異國生第11章 軍中之樂第5章 二得二失第2章 吏之不足第28章 長阪坡前第9章 先實關中第3章 岐東渭北第20章 城守秘策第18章 光祿新丞第27章 直面刺奸第9章 文和詭謀第14章 蘭臺藏書第22章 八字真言第13章 郊祀天地第26章 罵死荀彧第6章 寧我負人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8章 陶牧拜表第4章 法不可廢第21章 奉耶挾耶第26章 直取葭萌第31章 曾母投杼第5章 白波谷前第10章 天下英雄第26章 心喪三年第26章 羽扇綸巾第8章 紅臉白臉第23章 步趨周公第14章 未之聞也第5章 神鵰大俠第32章 羌胡雜虜第20章 注經化俗第18章 我能興鄭第21章 衣錦榮歸第24章 風傳虛證第18章 公臺不懌第27章 燙手山芋第1章 啖肉豪客第23章 豈可無馬第9章 積毀銷骨第6章 平春豪強第26章 甄氏佳婦第18章 蓋章生效第12章 趙達彈狀第14章 人治社會第21章 吾等何往第30章 命中魔星第27章 來何遲也第19章 祖道之金第6章 欲徵北虜第29章 駐馬浿陽第6章 寧我負人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1章 叔勉之心第10章 隆中訪賢第34章 震主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