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取而代之

楊阜話纔出口,是勳就不禁暗自吃了一驚。

要說涼州這地方也挺奇怪,漢末初亂就在涼州,其勢一直向東方波延,直至中原大亂,進而三國鼎立,但涼州本身的離心傾向卻似乎並不嚴重。東漢初有竇融自命行河西五郡大將軍事,但是沒跟隈囂、公孫述似的長期割據,劉秀遣一使去,即刻歸順。東漢末雖然韓、馬領着羌胡騎兵把全州上下都蹂躪了一個遍,但實際控制區域有限,朝廷仍然能夠不間斷地往那兒派遣州刺史和各郡太守。在原本的歷史上,馬超攻陷冀城,殺死刺史韋康,實欲割據涼州,結果被楊阜、姜敘等當地豪強聯起手來,瞬間就給趕跑了,隨即彼等即迎夏候淵上隴。

由此直至西晉初年,涼州是小亂子不斷,大亂子沒有,羌胡另說,漢族士大夫就從沒有自外於中央政權的想法——跟南邊的益州迥然不同。

可是在這條時間線上,終究歷史已經被改變了,呂布牧守涼州多年,兵強馬壯,過於竇融,儼然已成割據之勢——真要是再出來個魏、漢、涼三國鼎立,那也是說不準的事兒。所以是勳有些拿不準啊,楊阜突然間問起來曹操是不是有意篡位,究竟打算聽到何種答案呢?他們是僅僅想要安保鄉梓,還是一心歸從大漢朝廷呢?若說彼等欲附魏爲從龍之臣,未免想得太過遙遠了,有些不切實際。

況且,即便在中原腹地,甚至魏治五郡,是勳也不敢明着跟人說曹操想要。或者遲早必定篡位啊——明白人自然明白,不明白的,亦絕不可落其口舌。那麼自己該怎麼回答楊阜?扯謊說曹操毫無篡位之心,大漢江山繼續千年萬載?先不說當面扯謊能不能騙得過精明的楊義山、姜伯奕,將來真等到曹操謀篡的那一天。他們會不會因爲自己的矯飾而反倒心生怨恨啊,要是因此慫恿呂布自立,豈非自己預先埋下了苦果麼?

乾脆實話實說?也不能——萬一這些傢伙還都是大漢朝的忠臣,或許當場就要暴起,然後徹底倒向陳宮的立場,諫言呂布扯起旗子來跟曹操明着幹了。

這可真是爲難啊。說是也不成,說不是也未必靠譜,真話、假話,盡皆不宜宣之於口。

然而勢又不能權衡太長時間,拖得時間越久。哪怕開口講真話,人都不帶信的了。是勳無奈之下,只得一咬牙關,表面上假裝坦然地微笑,回答楊阜:“義山其何言歟?魏公純忠之臣,安有謀篡之意?”

楊阜“哦”了一聲,身體不由自主地朝後一仰。是勳仔細打量衆人的表情,只見閻彥明脣角微露冷笑。頗有不信之意,楊阜、姜敘二人的表情卻相當複雜,似乎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又似乎有些失望、落寞。

是勳明白了,這票涼州士人心中也自忐忑,矛盾着哪。要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篡僭之心人不可見,篡僭之勢卻已成就,距離至尊之位只有一步之遙。明眼人都能瞧得出來啊,以楊阜、姜敘。也包括趙昂之智,是不可能閉目塞聽。恍如未見未聞的。倘若曹操真的某日邁上帝位,兵勢一臨、羽檄交馳,這票士人爲保涼州安康,或許當即便俯首稱臣——原本歷史上便是如此,曹丕稱帝並沒有造成北方各州郡政治形勢上的大動盪,大動盪早在曹操去世的時候就發泄完了。可是事情還沒走到那一步,卻不由得他們不瞻前顧後,手足無措了。

所以楊阜從是勳這兒得到否定的答案以後,要長長地鬆一口氣——不管信不信吧,純當掩耳盜鈴,先把目前心上的坎兒給邁過去再說。但同時又多少有些失望,因爲漢祚之不可復振,有識之士大多心裡有數啊——就連原本歷史上的諸葛亮都明白,所以他出山保劉備,而不是保漢獻帝,《隆中對》裡要把“霸業可成”放在“漢室可興”前頭——只有改朝換代,纔有天下太平的可能,繼續苟延殘喘,會不會再起亂子呢?

終究皇帝是有法理依據的存在,權臣卻沒有,曹操要是最終邁不過那一步,等他死了以後,能夠順利地把權力移交給下一代嗎?有漢以來,豈有權臣不篡而能延續多代者?霍氏、竇氏、鄧氏、梁氏莫不如此也,只有王家傳了兩代,終究還是逃不出一個“篡”字。

到那時候,權力重新洗牌,還能保四方安靖嗎?終究劉協還年輕,九成九死在曹操後面,你能寄望於一個當了一輩子傀儡的皇帝轉眼振作,從劉協變成劉備?那麼在臣子仍執國政的時代,有多大可能性再出一個曹操?還得打多少年才能成就曹操如今的局面?

自己心上的坎兒是過去了,但前途卻變得更加晦暗難明啊。

注意到他們是這種表情,是勳不禁暗笑,於是擡一擡手,表示自己還有後話:“神器受之於天,豈人所可覬覦者耶?天若不予,擅取必斃;天予不取,必受其禍!”

你管曹操有沒有篡位之心呢?要是老天爺想把帝位交給他,他哪怕再純忠,都被逼着不得不走那一步啊——“曩者始皇東遊,項籍雲:‘彼可取而代之也。’強竊神器,終於喪敗。而高皇帝雲:‘大丈夫當如是也。’人但有志,順天而行,何慮事之不成?”

項羽老早就瞧着秦始皇的車駕,放狂言說可以取而代之,說明這人不敬天命,完全依照自己的野心去強取豪奪,所以你看,他最終完蛋了吧。劉邦就沒那麼大膽兒,小小一個泗水亭長,說什麼取代天子呢?他只是立志要做番大事業,然後一步步地順應天命而行,終開大漢四百年基業。

把是勳前後兩段話連起來讀,其實意思很明確,那就是:汝等不必管魏公是否有篡位之心,只須管他是否有篡位之勢就成,而這勢嘛,不用問我,自己睜開眼睛瞧吧。將來真要是曹操篡了位,你們也不必在新朝舊朝之間徘徊,內心不必要有絲毫的矛盾,因爲這就是天命啊,天命豈可違背?順天而行,胡謂逆臣?

這意思雖然明確,在表述上卻故意繞了兩道彎兒,楊阜、姜敘二人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不禁瞪大了眼睛發愣。倒是閻行嘴角徹底咧開,瞬間從冷笑轉換爲熱情的大笑:“侍中所言是也,吾等安敢違天?”

可是是勳的話還沒有完,他還得趁着這個大好機會再販點兒私貨出來:“或殷或周,不論秦、漢,皆中國也,朝代更替,而中國永在。孟子曰:‘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斯土斯民,吾之所依,吾之所愛。爲其民安,乃固社稷;爲固社稷,從天而擇吾之君,可也。”

楊阜、姜敘這才終於明白過來了——雖然對於是勳最後那段話,他們肯定還要回去仔細咀嚼、消化,這年月的士人還未必就能深諳其中三味——當下拱手以謝:“侍中言之深也,然吾等知如何辦矣。”

解決了楊阜的問題以後,四人之間似乎顯得更親密了一些,交談之際也不用再放門面話,可以逐漸深入各個問題的核心。又聊了一陣子,是勳突然以手撫膺,笑謂楊阜:“酒意漸消,腹中乃空,奈何?”

這年月還沒有蒸餾酒,全都是釀造酒,度數很低,就跟後世喝啤酒似的,可以大口悶。俗話說“液體是不可以壓縮的”,總要佔胃部空間,酒喝多了,當然菜就不易多吃,等到酒水變成尿液輸出體外,自然就會覺得腹中空空啦。

再說這都幾點了?晚飯也該消化得差不多了吧。而且是勳還是個慣常睡前吃宵夜的主兒,剛纔聊得開心了沒感覺,等到精神略略放鬆之後,終於覺出餓來了。而既然大家夥兒談得挺入港,乾脆他就主動向主人提了出來。

主人(楊阜)還沒回答,閻行終究是武將,食量本大,聞言也急忙附和:“非止侍中,吾亦飢矣,適宴間殘羹,可熱將來食。”楊阜急忙道歉:“吾之失也。”然後說哪有讓你們吃殘羹的道理?我這就命下人去再整治一套酒席上來。

時候不大,食案端上,是勳低頭一瞧,大概因爲準備得比較倉促,所以菜色確實簡單,每人面前也就一盤兒白水煮瓠瓜、一碟肉醬,外加一張大餅而已——酒倒是管夠。

很多穿越小說裡寫到主角穿去古代,隨便吃點兒東西就直叫過癮,甚至感動得熱淚盈眶,因爲雖然少鹽少醬沒味精,烹調手法也很單一,但難得的是純天然,無污染啊,比後世的蔬菜瓜果要新鮮多了。其實呢,這都是扯淡的事兒。

你以爲蘿蔔青菜啥的天生就長那樣,幾千年來不帶變的?其實都經過了一代代的選種、培育,優勝劣汰,甚至改良、嫁接,才能成爲人們餐桌上的美味。僅以漢末而論,這年月常見的蔬果個頭都沒有後世的一半兒大,而且纖維粗、滋味發苦,除非鹽漬、酒漬,否則味道比後世真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兒啊。

尤其這種粗暴的白水煮法,實在讓人難以下嚥。

是勳暗中嘆了口氣,心說果然是偏遠地區,烹調手法更加單一併且粗劣,楊義山你究竟是儉樸呢還是鄉巴佬呢,就拿這種玩意兒來招待我?算了吧,我還是吃餅得了——雖然麪粉的質量也遠不及後世所產,終究這餅瞧着金燦燦的,香味撲鼻,竟爲烤制而成。

而且餅上這一粒粒小點兒的是啥?他拈起一枚來細瞧,啊呦,竟然是芝麻,這可不多見啊!(未完待續)

第19章 流血五步第6章 紙上發明第6章 欲言南事第30章 亂世黃昏第14章 犬父虎子第8章 頭風復發第18章 謀刺之謎第21章 奉耶挾耶第7章 請殺孔融第8章 酬功謝德第17章 火燒長安第6章 欲言南事第17章 延年按劍第30章 攻心爲上第22章 國中無將第16章 臨陣三射第20章 鞭長莫及第21章 吾等何往第4章 不利曹氏第2章 初晤諸葛第23章 元龍之謀第20章 作死節奏第32章 暗流涌動第35章 謠言之力第9章 天子所賜第8章 頭風復發第13章 初爲人父第29章 關中之戰第12章 防微杜漸第20章 郭氏假子第28章 懸危之計第7章 宛城宣詔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0章 謀劃江東第24章 三辭三留第6章 一時俱反第23章 荊州星佔第11章 借胡殺人第4章 吾當染指第20章 不可得乎第19章 朕懼是卿第23章 幼平奮威第4章 例不可開第26章 南鄭病龍第13章 殺夫獻妻第19章 婦誦夫錄第14章 帳下壯士第28章 誅心之論第15章 亂世能臣第8章 不共戴天第17章 正是此賊第19章 血戰赤阪第10章 得無患乎第8章 頭風復發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9章 魏之必敗第10章 明修棧道第3章 嫌疑之地第28章 便有如何第38章 矜功失節第22章 養虎貽患第12章 覆巢之下第1章 天無形質第27章 助守鄄城第7章 逆天出師第17章 搖脣鼓舌第10章 爲小兒欺第19章 婦誦夫錄第14章 衣帶之詔第5章 觀卿者心第22章 天下太平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0章 梟雄之死第21章 采采榮木第6章 字典價貴第30章 入其彀中第16章 矢在弦上第30章 亂世黃昏第10章 不合邏輯第15章 擾會驚吳第10章 天降單于第5章 再見梟雄第31章 大戰餘波第3章 夷寇臨城第13章 大勢已去第24章 婦人衣冠第25章 又聞噩耗第28章 面折梟臣第5章 府中密議第12章 白地將軍第34章 疏不間親第7章 置之美稷第26章 君權相權第7章 雷澤詩會第1章 分州荊襄第8章 驃姚之業第22章 天下太平第3章 假途滅虢第3章 天命天姓第5章 鮮花牛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