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江上肅清

曹家最初的文吏系統,那就是一個原始的草臺班子,即便奉天子都許之後,曹操出任司空,進而爲丞相,開府設官,甚而分曹視事,那部門規劃、等級制度,仍然相當粗疏。簡而言之,司空府、丞相府諸僚全都是曹操一個人的參謀,辦公依靠臨時“差遣”,而非依其具體官位、職司。

但當建號立國以後,是勳爲之設計了完整的國家制度、官僚體系,結構便要先進和謹嚴得多啦,甚至邁越了還在許都的大漢朝廷。在這種背景下,是勳、荀攸等人各司其職,任宰相之重,便不可能再輕易離京,跟隨曹操去南征北戰了。所以這回曹操討伐江東,三臺長官、次官,便一個都沒有帶,三監之任,也僅僅帶在身邊一個楊修。

即便如此,曹操身邊的智謀之士仍有賈詡、程昱、諸葛亮等等,是勳對此還是比較放心的,完全不必要自己再親自上陣。並不是說,只要有賈文和他們跟着,曹操就必然能夠打勝仗,只是倘無此輩,或許他是宏輔還敢濫竽充數一把,既有此輩,該贏的仗也多他不多,該輸的仗他照樣幫不上忙,去也白去啊。

身爲中書令,是勳雖然慣常大撒把,庶務皆委佐官處置,但曹操還在安邑的時候,常有大事會商,他也未必得閒。如今曹操南征,相當一部分事務的處理中心移至營中,都內諸事簡省,在忙過科舉考試以後,是勳瞬間便閒了下來。生活變得好生的無聊……

所以他乾脆把精力轉移到家務事上來。先向選部尚書任嘏索要中式的考卷。倩人謄清、編列後,即刻印結集出版——確實也無規章制度,說這部分文章歸檔後別衙便不可調用,再加上是勳跟任嘏的關係,自然一借便可得手。此外是勳還花費幾天時間,爲自己比較欣賞的幾篇卷子添加了按語——這也是把卷集鏤刻上深深的他是宏輔的個人烙印,有助於提升在儒林中的聲望。

在此期間,各方消息——尤其是前線的消息——也通過關靖掌總的情報網。陸陸續續傳遞到了是勳的案前,雖然消息仍然滯後,在這年月卻已算難能可貴啦。

且說曹操此番南征,從中原調用的兵數遠不如昔日徵劉表之時。一是因爲當初還必須防着江東和益州對劉表的增援,淮上兵馬用來防備孫權,亦不可輕動——即便如此,最終還是被迫陸續增兵,直至二十萬衆,纔算勉強得一平局——此番乃無此憂也。二便是因爲淮上太史慈、魯肅、陳矯手握五、六萬水陸兵馬,江夏黃祖還有近三萬之衆。可以作爲南征的主力,因而曹操的本部乃可儘量裁省也。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江東的兵卒總量比之荊州,亦相差遠矣。過去的荊、揚二州雖然同樣地方廣袤卻戶口稀少,南方存在大片的未開發地,但還是有一定區別的。荊州包括了帝鄉南陽,按照順帝朝的統計,有戶五十二萬,而揚州即便戶口數最爲繁盛的豫章,也不過才四十萬而已。自黃巾紛起、董卓亂政以後,中原士人紛紛外徙,關中、河南所受兵燹最爲酷烈,人多遁往南陽、南郡,受劉表之鎮撫,很快便安定了下來;關東受災相對較少,人多遁往吳郡、會稽,然而吳、會之地亦長時間屢遭兵燹,直到孫權上臺,殺戮才逐漸減輕。因而相比之下,如果僅僅論戶口數、安定度,或者僅論兵數而不及兵質,昔日的劉表是要絕對凌駕於孫權之上的。

在原本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前,劉備率殘部逃往江夏,麾下亦有二萬之衆,而周瑜向孫權要五萬兵御曹,孫權一時不敷調用,只能先給了他三萬——由此即可見其一斑也。

所以曹操需要二十萬大軍去打劉表,卻並不需要同樣數量的兵員去打孫權——雖說“獅子搏兔,當用全力”,但兵發多了,糧秣消耗也大,裡外裡一算肯定得不償失啊。況且歷史上發兵甚巨的,譬如說前秦苻堅之侵東晉、隋帝楊廣之伐高句麗,結果淝水、遼水之上橫屍斷流……不是說兵多就一定能夠打贏仗的。尤其在通訊極不發達的這個時代,兵數越多,指揮起來便越是繁難,甚至不必與敵交鋒,自家便容易亂了陣腳……

所以曹操有了淮南、江夏近十萬之衆,又調幽州海軍近萬南下,他自己則只從中原率領虎豹騎等三萬精銳,便浩浩蕩蕩向江東地區開拔了。然後曹操還沒走到淮南,魯肅就先動起了手。

九月中下旬,魯子敬先齎曹操之詔以召江夏黃祖,使其率舟師順水而下,深入彭蠡。自周瑜遇害後,孫權即以宿將程普爲西部大督,統領彭蠡的水軍,聞報即嚴陣以待。江夏軍二百餘船、孫吳軍三百餘船,自辰時接戰,直至午後申時,攻方大敗,半數舟船傾覆,前部督張碩爲江東驍將呂蒙躍入所乘樓船,一刀便梟下了首級。

就連黃祖本人亦身被數創,被迫狼狽而逃。程普下令全師猛追,黃蓋勸諫道:“黃祖雖走,魯肅不出,必伺之於後也,我若往追,恐爲所襲,奈何?”程普搖頭苦笑:“我豈不知耶?然即此收束,江夏兵不能盡破,廬江衆又將襲來,如何當之?爲今之計,唯趁勝而前,諸卿奮力,或可小挫敵鋒也。”

程普、黃蓋猜得一點兒都沒有錯,魯子敬統率廬江水師躲在後面,卻把江夏兵推到第一線去當炮灰,本想等雙方殺得難解難分之際,作爲生力軍突然殺出,必可底定勝局。不過黃祖敗得這麼慘,就連魯肅也未能事先料到,匆忙就樓船上揮舞旗幟,要江夏敗兵左右而分,儘快退出戰場,同時驅動坐艦,擂鼓向前。

按照程普的想法,是挾得勝之勢,一舉擊垮江夏軍,進而猛攻魯肅的廬江衆,則我軍氣盛,敵方氣沮,或可以少而勝多也。前一層算計基本上達成了,孫氏戰船疾駛而前,江東兵士氣如虹,人人奮勇,瞬間便衝入了廬江水師陣中,將江北的船隊陸續分割開來。

只可惜後一層算計卻落了空。倘爲一軍之兩陣,那麼前陣敗了,後陣自然沮喪,說不定不必南船衝擊,自己便將四散潰敗。問題前面敗的是江夏軍啊,關後面的廬江衆啥事兒?魯肅又遣人分傳各舟,說:“荊人柔弱,不及我揚人多矣,而揚州以廬江、九江爲最善鬥,南人豈可當耶?諸君奮戰,務使荊人知我之勇也!”

雖說朝廷已經分州多年,但普通百姓、士卒受傳統的慣性影響,還是習慣稱呼荊、沅、湘三州皆爲荊州,稱廬、洪、揚、泉四州皆爲揚州的,魯肅乃有此語。話說魯自子敬初在江北創建水師的時候,黃祖尚未歸降曹操,相互間也是見過幾仗的,所以江夏兵吃癟,反倒是廬江兵喜聞樂見的事情。

於是士氣不降而反升,再加上魯肅調度得法,很快便穩住了陣腳;相比之下,南軍鏖戰半日,早已疲憊,此前僅憑着胸中一股血氣支撐,而一旦短時間內未能催破當面敵軍,血勇消散,戰力便難免瞬間跌落。

魯肅使艨艟、鬥艦在前,與敵白刃纏鬥,自將數艘大樓船在後,舟上各立小礟,以火藥球遠程攻敵大船。其實若論火器,孫吳軍倒是也有,問題偷來的技術總比不上原版,再加上東吳也沒有足夠的環境和人才來改良技術,所以火藥的質量要大打折扣。江上空氣本便溼潤,老式黑火藥配製和貯藏若不得法,極易受潮,所以北軍以火藥球、火箭、焙烙攻敵,能夠引燃的只有七成,南軍同樣以火藥球、火箭、焙烙相還,有效的卻還不足五成……

戰至夜幕降臨,各自收兵歸去,雖然就表面上來看是個平局,但孫吳戰將如凌操等,亦戰死十數名,士卒傷損和船隻沉覆將近三成,受創甚衆。魯肅知其已不爲禍,乃分三分之一廬江水軍,並江夏殘兵,以屬吏蔣濟督黃祖部將陳就、蘇飛等指揮——黃祖傷重,已被輿回西陵去了——監視和封堵東吳的彭蠡水師。他自己則順江而下,邀戰丹陽水師。

孫權繼承乃兄孫策的基業以後,最初的進攻目標是沿江而上,攻打黃祖,一方面爲父報仇,一方面也想侵奪荊州土地,擴充自己在江南的勢力,因此周瑜即立營柴桑,在彭蠡南部訓練水師。其後魯肅鎮守廬江,在彭蠡北部也開始造船、練兵,兩軍時有衝突。所以江東的水師主力即爲彭蠡水師,另有丹陽水師,巡弋於長江下游,只爲防止北軍渡江,實力尚不足彭蠡水師的一半。

因而魯子敬三戰三捷,大破丹陽水師,東吳東部大督朱治幾乎不免。隨即魯子敬即傳書與曹操,說:“江上肅清,候魏公來,即可渡也。”

曹操得信大喜,甚至還忍不住跟衆謀士開玩笑說:“孤既使肅清江,安有不肅清之理?”乃命太史慈自牛渚、陳矯自江乘,兩路渡江。他自將大軍屯駐在歷陽——我先不着急過江呢,如今身份貴重,雖已勝機在握,更當謹慎從事。(未完待續。。)

第2章 夏侯仲父第22章 故人重逢第3章 吳中之禍第23章 天雷殛我第1章 如有勳在第11章 放下屠刀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0章 忙中得閒第29章 律有明文第20章 忙中得閒第12章 江上肅清第32章 促膝對談第11章 財政危機第7章 卿何人也第8章 願爲雲敞第27章 盡屠公孫第31章 玩弄人心第9章 隔壁老王第20章 入漢摘桃第24章 孱陵驚魂第9章 請救無辜第32章 曳尾泥塗第11章 成都驚變第20章 秦因何亡第2章 夏侯仲父第19章 流血五步第8章 願爲雲敞第9章 文和詭謀第3章 九品官人第5章 渭水鯉膾第27章 敗絮其中第11章 幽州水師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9章 殆天授也第8章 謀爭爲上第6章 尊者一諾第10章 臨陣手談第22章 都外胡騎第21章 一字長蛇第13章 郊祀天地第23章 春心乍動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8章 懸危之計第22章 爪牙股肱第9章 請救無辜第21章 儒者之心第11章 須臾頃刻第4章 赤面之疾第10章 新式算法第9章 溳水之戰第7章 名士該殺第20章 是郎才盡第16章 故主歸來第3章 九品官人第5章 漢語拼音第17章 正是此賊第10章 新式算法第6章 欲言南事第36章 誰人祖道第28章 長阪坡前第30章 繫鈴解鈴第13章 人之大欲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1章 不聞惡聲第33章 而魏其死第20章 厚固吾勢第17章 忠良被難第2章 夏侯仲父第26章 酒泉烈女第31章 兵權誰屬第18章 扣舷獨嘯第31章 兵權誰屬第9章 積毀銷骨第18章 巨型火炬第14章 敝帚自珍第8章 紅臉白臉第4章 不肖之子第34章 震主之威第11章 放下屠刀第16章 **好淫第1章 帝后對泣第17章 亡羊補牢第4章 人言可畏第21章 衣錦榮歸第24章 壯士斷腕第2章 吏之不足第1章 帝后對泣第10章 梟雄之死第6章 一時俱反第24章 首山之戰第9章 反逆蟊賊第11章 天生猛將第27章 得韓徵倭第16章 管他何人第25章 鄠縣落鳳第23章 吾舅同然第16章 誰是蕭何第16章 故主歸來第35章 咄咄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