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二得二失

安邑城對於是勳所設計的龐大的官僚系統而言,無疑顯得過於逼仄——在原本歷史上,曹操在受封魏公的許多年以前便已經開始擴建鄴城,將其作爲控扼廣袤的河北大地的重要基地了;而在這條時間線上,都於安邑,實屬意外,規模自然不可能短期內即得到足夠的擴張——魏公府邸位於城池的正中偏北,格局與雒陽、許都皇宮是基本相同的。百官廨在公府東側,中書、尚書、御史三臺呈品字型佈列,其餘官署星羅其間。

三臺長官可比朝廷三公,品級相若,但逢朝、祭、會時自當分席次、定先後,理論上中書爲尊,尚書其次,最後纔是御史臺。但在是勳和陳羣等人的規劃中,卻特意將中央位置讓給了尚書檯,中書屈居西南——這一方面是因爲中書直承君主之旨,臨近公府行事便宜,另方面是因爲尚書的官署數量和規模都實在過於龐大,居側恐難展開。當然最重要的,是勳以示謙退,不敢右於荀公達也。

至於宰相會議之地,則自然安排在中書檯內。其實是勳本想安排在三臺正中,或者乾脆建在尚書的——終究三臺長官中以自己資格最嫩、年紀最輕,自己傲然不動,要等荀公達、毛孝先找上門來,多少有點兒過意不去。然而理由仍然同上,一則尚書檯裡實在擠不出地方來了,二則曹操也是經常要來摻和的,魏公日理萬機,誰敢讓他跑遠路?

這日又當會商之際。魏國的宰輔們陸續來至中書。包括:尚書令荀攸、尚書左僕射涼茂、御史大夫毛玠、御史中丞王朗。此外還有世子曹昂、兵部尚書程昱、度部尚書王邑、前將軍夏侯惇、後將軍曹仁、奮武將軍賈詡、中護軍曹洪、中領軍韓浩等。因爲今日可能討論出征之事,也事先得到通知,過來旁聽。中書左僕射劉曄也算宰輔之一,提前抵達,逐一迎入。

衆人陸續坐下,毛玠左右瞧瞧,不禁微皺雙眉,詢問劉曄:“是令君得無恙乎?”誰都知道是勳這傢伙懶——其實也不能算懶。但他有貪睡的毛病,即便是開重要的擴大會議,期望他前幾名到都不現實,但……你總不能最後一個吧?眼瞅着除了他跟曹操,該來的都來了——怎麼着,今天打算請假啊?

毛玠儉而是勳奢,毛玠剛而是勳柔,毛玠勤而是勳惰……這倆傢伙幾乎就是天生的對頭。毛玠曾言:“是宏輔才冠當世,惜乎德不侔也。使其能循聖人之教,則丞相、令君之亞矣!”丞相當然是指曹操。令君指荀彧,毛玠的意思。是勳要是在生活習慣上也能跟自己和曹操看齊,那他就厲害啦,不敢說壓過曹操、荀彧,也可爲當世第三人也。是勳過後聽聞此言,卻只是撇嘴,心說先不提人的喜好不易改變,哪怕我真跟你一般儉樸、剛正,那也必須得藏着掖着呀,德比至尊?那不是自己作死呢嗎?!

所以平常是勳開會晚到一會兒,毛玠都必然會冷嘲熱諷幾句,已成習慣,更何況今天這種情況呢?直接就問:那傢伙請了病假沒有?劉曄聽着挺尷尬,也不好接口,也無從解釋,只得敷衍道:“若令君不虞,必有所報。”他要真病了,肯定會請假,您還是請安坐等待吧。

正說着呢,門上又來相報,說:“吏部尚書陳羣到。”衆人聞言都是一愣,心說陳長文來幹嘛?他既非宰相,又壓根兒不通軍事,來了有啥用?看起來,今天的主要議題不僅僅是談南征問題了。果然陳羣進來後就先解釋,說魏公府纔剛遣人往吏部相喚,要他過來列席。陳羣心裡倒是有點兒數,這一定是要討論我那九品官人的建議書啊。

衆人又等了好一陣子,因爲據說曹操必到,所以不敢撇開主君,直接開會。終於,並未通報,曹操領着是勳就直接進來了——毛玠雙眉緊皺,心生不滿:好嘛讓我們跟這兒等着,原來你先跟主公開小會去啦!

衆臣起身揖畢,曹操居中坐下,是勳坐在荀攸的對面。曹操素來不喜虛文,所以也不寒暄,直接一擡手:“長文何在?”陳羣趕緊站起來:“臣在。”曹操從袖子裡掏出他的計劃書一揚:“此九品官人之法,爲長文進於宏輔耶?”陳羣趕緊解釋:“陋文未及修飾,先倩是令君斧正耳。”這玩意兒還不算定稿,所以沒有直接呈報給主公您啊。

曹操點點頭:“可當面誦來,諸卿共議。”陳羣說不用,我自己寫的,當然能夠背誦,於是長吸一口氣,隨即將整篇文章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背誦了一遍。

是勳心說這陳長文倒是好記性——陳羣之文,質樸簡明,毫無文辭修飾,說白了,這種應用文節奏不夠抑揚頓挫、佈局不夠整齊劃一,比文學作品要難背多啦。

等到陳羣背完,曹操環視衆人:“卿等以爲如何?”

是勳也同時暗暗地觀察在座各人的表情。陳羣雖然對於自己的見解頗爲自信,終究面對大羣同僚,在曹操駕前公開商議,緊張那是難免的;曹洪等武夫基本上有聽沒有懂,一臉的茫然;荀攸、涼茂等人一邊聽就一邊點頭,瞧起來基本上是贊同的;唯獨毛玠仍然緊鎖雙眉,半晌不語。

曹操也瞧出來了,直接開口問:“孝先何所思也?”

毛玠是陳留人,家世並不算高,故此起家乃從縣吏做起,曹操入兗州以後,聽說他爲人清廉公正,乃召爲治中從事,也算是從龍舊臣了。論其才能,不及荀氏叔侄、郭嘉、程昱等遠矣,但忠誠耿介,敢於犯顏直諫,卻是那幾位都比不了的。再加上毛孝先也具備一定的大局眼,“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話,其實最早就是他向曹操提出來的。只不過那時候劉協還在李、郭手中。這遠景規劃有點兒空泛。故此沒有荀彧的獻言來得有名。

等到曹操真的拿到了劉協,遷都許縣,出任司空,即命毛玠爲東曹掾,主持選舉事務——在原本歷史上,是他跟崔琰二人同心協力,爲曹操選拔人才,不過這條時間線上。崔季珪被是勳給擺了一道,未能出頭,跟毛玠搭檔的是鉅鹿人楊訓。

所以毛孝先既非世家,又多年主持選事,曹操和是勳都挺寄望於他,希望他能夠瞧明白九品官人法當中的漏洞和弊端,並且搶先給擺出來。

衆人乃將目光齊聚毛玠,毛玠擡起手來,豎起兩指:“長文之策,有二得。亦有二失。得之一:桓靈以來,察舉多因鄉邑清議。名士在野,無不相往干謁,得其一語之褒,即可爲孝廉、爲茂才,得其一語之貶,仕乃無望矣。其如少正卯之亂政,孔子無奈而誅之……”

東漢後期,靠着跟外戚和宦官的鬥爭,各地都涌現出一批名士來,他們不願仕而爲官——那就站風口浪尖上了呀,是會被外戚或者宦官給砍掉腦袋的——表面上裝出一副超然的姿態,卻在野下直接影響到士林輿論。想做官的人往往前往投刺干謁,請求評價,評語要是好了,州郡乃不敢不向朝廷薦舉,評語倘若不好,恐怕終身再無出仕的可能。

這一風氣就連曹操都未能免俗,要特意去找許邵許子將討評語——因爲橋玄跟他說了:“君未有名,可交許子將。”結果許劭一句:“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立刻使得曹操身價倍增——都被冠以“能臣”光環了呀,至於“奸雄”……誰敢妄言當世乃爲亂世?

毛玠對這票人挺反感,說他們就是少正卯之流,本身不見得有多少惡行,但搶佔了朝廷本該佔據的輿論陣地,肯定會使得人心日益離散,地方大過中央,所以當年孔子纔會不得已而誅殺少正卯。

封建時代,全國上下只允許有一個聲音,那就是朝廷的聲音,誰準你隱士們胡言亂語,妄加月旦,進而影響到朝廷取士的標準了?

所以毛玠說啦,修正這一弊端,使“察舉之權操之於上,而不下之於野”,是九品官人法的第一個所得。因爲根據陳羣的謀劃,在各郡設置中正官,以替代在野名士品評人物,而這些中正官當由本籍的實任官員來充任——本身就在體制內,不信你敢跳出體制外另搞一套。

是勳心中暗笑:身在體制內卻公然反體制,其實後世挺不老少的……

接着毛玠又說其“二得”:“自董卓造亂,民戶多徙,乃至人物播越,仕無常朝,人無定所,行狀、品德,乃詳核無所。今使本籍人爲中正,評其鄉里,可除此弊。”本鄉本土的,總比才空降過來的地方官,要更熟悉本郡士人的情況啊——即便已經流失到外郡去了。

毛玠一邊說,衆人一邊點頭。不過毛玠提出的這兩點,除了曹洪等寥寥數人外,大家夥兒在聽陳羣闡述自己計劃的時候,也早就有所認識啦——要不然豈會頷首贊同?那麼毛孝先還說有“兩失”,未知失在何處?

陳羣拱手相向,誠懇請教,毛玠頓了一頓,開口便道:“吾嘗典選舉,各郡所薦,皆親體察。然彼等知吾好儉,多布衣來見,逮其得官,內着綾羅而外罩麻葛,邸狹舍舊而別業豪奢,其僞如是!”

是勳心說你也注意到了啊,上有所好,下必諂之,大家夥兒都知道你喜歡儉樸,自然不敢穿着好衣服去見你啊。然而人皆有所欲也,不可能人人都跟你似的那麼清廉正直——想當初自己從關中招募了大票士人,回來後都推薦給曹操,就曾經預先關照:你們千萬穿破舊一點兒去見毛孝先啊!

可是那又能怎麼辦呢?你不可能逐一洞悉其奸,這事兒壓根兒無解啊。毛玠你舉這個例子,究竟想要說啥咧?(未完待續。。)

ps:??從前玩了一個小花兒,把魏延的字給改成文昇了,結果因爲橋段太小,連我自己都給忘了,於是昨日的更新中又出現了魏文長……感謝讀者朋友們的提出,已修正。此外,還要感謝林路、空空追夢、大pp的熊、李森、逐日2005、無賴繚亂、tgerhll、sf、衣加申、sk、死輝、vpe、司徒亨、曠大山人,感謝他們前10天給的月票。u

第19章 請徵句麗第26章 我天子使第27章 來何遲也第16章 混世魔王第8章 志不可奪第23章 荊州星佔第14章 龍旗九旒第2章 西進東歸第1章 兩面三刀第25章 畫蛇添足第3章 岐東渭北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6章 何必三策第30章 師恩如海第14章 將相不和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7章 白晝荒夢第34章 以兵做賊第23章 軍國重器第35章 謠言之力第18章 工人運動第30章 亂世黃昏第26章 隆中閒話第25章 五火鬼兵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8章 無心插柳第15章 知交零落第16章 管他何人第2章 雷霆手段第15章 新野之宴第10章 海隅神威第27章 狐假虎威第4章 赤面之疾第9章 先實關中第9章 明察秋毫第16章 歷史慣性第7章 雷澤詩會第5章 漢語拼音第18章 置之死地第8章 跨境追捕第29章 降漢降曹第31章 日暮途窮第6章 反攻序曲第25章 誰堪伯仲第26章 羽扇綸巾第31章 日暮途窮第23章 是兵是賊第5章 神鵰大俠第2章 九江處士第30章 凌雲雕龍第9章 文和詭謀第2章 佈防關中第17章 外禦其侮第4章 例不可開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4章 所以餌敵第17章 兔死狗烹第17章 延年按劍第15章 黃鬚封侯第25章 嘴炮無雙第18章 置之死地第26章 熹平石經第18章 扣舷獨嘯第17章 正是此賊第10章 臨陣手談第1章 河北愚忠第9章 德不可見第19章 黃巾渠帥第4章 海東來去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1章 長驅直入第17章 披髮叫天第9章 先實關中第11章 官場狡詭第36章 遣使赴倭第13章 從情從禮第18章 謀刺之謎第12章 阿承醜女第5章 雪中偶遇第9章 反逆蟊賊第10章 月黑殺人第9章 明察秋毫第23章 兩道併發第1章 河北愚忠第28章 單騎闖陣第5章 雛鳳引弓第28章 面折梟臣第29章 伏地氣絕第21章 衣錦榮歸第33章 賢良孝廉第1章 如有勳在第30章 以魏代漢第2章 據蜀自立第19章 祖道之金第23章 軍國重器第11章 不聞惡聲第12章 城外相見第26章 是郎才盡第14章 再作馮婦第18章 延之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