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禪何禮也

對於建安時期的文學成就,後世有一個專門的詞彙,叫做“建安風骨”,以“風骨”而名一時文風,可以說獨此一家——唐代詩人陳子昂曾雲“漢魏風骨”,其實是說漢魏相代之際,而不是說整個漢朝和整個魏朝,所以涵蓋面還是基本相同的。

那麼何謂“風骨”呢?以之指人,是指剛正、頑強的風度和氣質,以之指文,初見於劉勰的《文心雕龍》“風骨”一篇。正好是勳還記得一個大概,於是乾脆背書——

“《詩》總六義,而風冠其首,斯乃感化之本源,志氣之符契也。是以惆悵述情,乃始乎風;吟詠鋪陳,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樹骸也;情之含風,猶形包氣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爽駿,則文風清焉……故練於骨者,析辭必精;深乎風者,述情必顯……若瘠義肥辭,繁雜失統,則無骨之徵也;思不環周,牽課乏氣,則無風之驗也……”

說白了,詩文的結構、言辭,那就是“骨”,要務求細膩而沉穩;詩文的內涵、意象,那就是“風”,要務求情感充沛、意境深遠。兩者若相契合,即爲“風骨”,可稱上乘之作,兩者若不契合,那就完蛋去了,扔廢紙簍的貨嘛。

其實真正的建安風骨,指的是漢魏相代之際的文人經歷了動亂離喪之苦,文辭逐漸從靡麗轉向剛健質樸,內容逐漸從空虛轉向真情摯感,並且能夠反映一個時代的風貌,這是由大環境所造成的文風的變化。只可惜這方面內容。是勳心中並無成句。所以只好純從藝術角度上來背誦劉勰的論啦。

再說了。今天只不過是普通文會,命題作文,所吟詠的也是飲宴、歌舞這種腐朽貴族生活,你再要求他們在作品中反應離亂現實,抒發個人的真情實感,那也不現實啊。

背完劉勰之言,是勳當然還得加上幾句自己的話啦:“是以風出於情,骨在筆端。諸君筆力自健,而情發乎衷——若唱酬應答,則難貴乎真矣。”這些應酬之作,都說不上什麼有真情實感,所以我也就沒必要一一加以點評啦。

衆人咀嚼是勳所言,連連點頭,曹丕首先鼓掌:“風骨之論,令吾等茅塞頓開矣!酬唱應答,本習練耳,其情非至。乃不入姑婿法眼,亦不足爲怪也。”我們所以開詩會。命題作文,那就跟做練習題一樣,是日常練手長經驗啊,要求當然不可能太高。隨即笑吟吟望向是勳,那意思:我明白你爲啥不喜歡飲宴賦詩了。

各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就“風骨”之意又有了不少的闡發,同時傳看詩篇,亦各有所點評——不過基本而言,對於是勳上、中兩類評價,大家夥兒還是認同的。

又喝了幾輪酒,話題開始有點兒跑偏——就算文會,也不可能從頭寫詩作文一直搞到宴會結束啊,那跟考試還有啥區別?聚的人多了,三句話必跑題,自然也是人之常情。座中半數都有官身,高的如是勳位列九卿,低的象阮瑀、應瑒等爲曹操書記,即便文會之上,既然主人家並無禁令,難免都要談談國事啦。首先是丁儀站起身來,向曹氏兄弟敬酒,祝賀乃父獲賜九錫——他沒資格當面向老曹去祝賀,只好退而求其次,借這個機會拍拍小曹的馬屁。接着王粲問起是勳對劉備的認識,以及對曹操此番遠征結果的預測,是勳隨口敷衍了幾句。

說着說着,曹丕突然轉向是勳:“姑婿爲康成先生弟子、古文大家,博覽羣書,熟讀典籍,丕有一禮不明,正好求問姑婿。”是勳說你問吧,但凡有典籍傳留下來,我看到過的,對於何種禮儀制度有所疑問,我都可以嘗試着背背書,給你解答一二。

對於書讀得多這件事兒,是勳還真對自己挺有信心。他兩世爲人,光漢代之前的典籍,讀書時間就相當於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啊,而這年月普通士人年過五十,也就離死不遠了。雖說今日典籍,並未全都流傳後世,散佚的很多,但一般士人也不可能全都接觸得到——尤其並非經學世家出身,並且在是勳普及了造紙術、“發明”了印刷書之前——是勳因爲自家的喜好,仗着自己的地位,這些年倒是各處蒐集典籍、文章,再加上鄭門的藏書、曹操的藏書,他也是想借就能借的,所以閱讀量相當之大。但凡發現未傳世的著作,是勳必要付諸自家的印坊,起碼給印出一千本來,一則以藏,一則散發——印本多了,這失傳的可能性也能夠降低吧,也算是爲保存傳統文化做出自己的貢獻了。

尤其他出身鄭門,以經學立身,對於儒家禮儀,信不信的、是否照章辦理且另說,但肯定是要博採衆家、深入研究的呀——若不深研,遑論篡改呢?所以曹丕問起他有關禮儀方面的問題,是勳一點兒都不擔心,儒家之禮要是連他都答不上來,那估計只有起康成先生於地下了……要麼起趙邠卿於地下,起應仲瑗於地下。仨老貨全都掛了,那他還怕誰啊?宋仲子?綦毋廣明?此皆手下敗將也,何足道哉?

於是注目曹丕,就聽曹子桓一字一頓地問道:“請教,禪何禮也?”

此言一出,就好似班主任突然出現在自習課上似的,嘈雜話語全息,整個場上瞬間就安靜了下來,並且人人引頸側目,無數雙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是勳的嘴巴,貌似既期待又害怕他能夠說出點兒什麼來。

是勳也難免愣了一下。曹植這孩子年歲雖小,倒挺懂事,趕緊擺擺手,讓舞樂乃至婢僕全都退下,然後也轉過頭來望向是勳。

是勳心說原來如此,你們是藉着這個機會來探我的口風來啦。在座這就是一個特殊的擁曹的文化人小集團,以曹丕、曹植兄弟爲首,跟董昭一樣,都想把曹操往那個至尊之位拱將上去,問題董公仁有能量,他們沒有能量,所以只能跟旁邊兒敲邊鼓,並且亟欲找個足夠能量的來當主力和靠山。

那麼怎麼就找上自己了呢?因爲這事兒就表面上看起來,曹操本人並不着急——哪怕着急,他也絕對不可能形色於外啊——就連曹德和世子曹昂也渾如無事,所以這小哥兒倆不可能去直接找叔父和大哥做靠山。而且以曹德、曹昂一貫端明方正的性子,估計直接把侄子給晾一邊兒,或者把兄弟們給罵出來。文人們想幫董昭的忙,董公仁還怕他們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呢,未必肯與接納,想去拉攏諸曹夏侯吧,文人、武夫,素來又搭不上話。琢磨來去,肯定跟曹操一條心,很可能有推舉曹操的意願,手握實權,又天然跟文士們親密無間的,恐怕也就只有他是勳是宏輔了吧。

是勳不禁有些頭大。對於擁曹的統一戰線來說,當然成員多多益善,然而這些文人並無能量——若要找搖旗吶喊的小弟,還不如多在鄭門上花心思呢——多他們不多,少他們不少。而且文人多好大言,眼高手低,真要鼓動起來了,說不定反而會幫倒忙。是勳真想直接跟他們說:汝等的心思我已然明白了,然而……你們什麼都不做,就是對曹公最大的幫助。

當然只是想想而已,不好就此“冷了弟兄們的心”,也不好把自己的政治傾向表現得太過明顯,以免落人口實。所以是勳眉頭一皺,最終拿定了主意,開口回答曹丕的問題:“禪無禮也。”

曹丕挑挑眉毛,眨眨眼睛,擔心自己聽錯了,趕緊追問:“何謂也?”您什麼意思?您究竟說的是禪讓並無相關禮儀傳世,還是說禪讓這事兒行之於今,太過無理了?禮、理二字,後世發音相同,而在這時代是有所區別的,一個前元音,一個央元音,一般情況下不易聽岔。可是曹丕問話的時候,心情格外緊張,就怕姑婿跟自家不是一條心,有怕遭到姑婿當面訓斥,所以對於是勳的回答,腦袋一暈,就有點兒保不大準。他不好開言確認,故此只得反問原由——

你把原因一說出來,究竟是無禮啊,還是無理啊,我不就明白了嗎?

誰知道是勳一開口就雲山霧罩,首先給大家夥兒背論語:“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亦曰:‘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在座衆人大眼瞪小眼,心說這繞的是什麼圈子啊?有人聽說過前日荀氏叔侄設宴之事,琢磨着是宏輔已然明瞭了我等的意圖,所以又跟那回端出五等爵的無意義說法出來似的,想要矇混過關吧?這回他又打算復什麼古?盯上哪一條周禮了?

好在是勳的圈子繞得並不算很大,接下去便終於切入正題:“以是觀之,禮之完備,夏不如殷,殷不如周,唯周鬱郁乎文哉、勃勃乎大哉。昔堯禪舜、舜禪禹,夏、殷、週三代則無,既無,安得有禮?而夏之前也,即有其禮,必也不傳,傳亦無可用矣!”(未完待續。。)

ps:老丈人住院了,最近幾天晚上一直在陪牀,實在精力不濟,不知道還能不能保證每日一更……倘若哪天斷了……我先在這裡向讀者朋友們致歉吧。而且話說,怎麼這兩天貌似月票沒有了呢?

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6章 爲人難哉第25章 鄠縣落鳳第14章 明算之弊第7章 投刺自薦第13章 堅壁清野第16章 歷史慣性第15章 君不宜擇第4章 五經注我第11章 螻蟻草芥第14章 再作馮婦第22章 心痛之由第16章 後史先見第16章 廢立之思第30章 凌雲雕龍第24章 壯士斷腕第11章 成都驚變第22章 革命宣言第31章 大戰餘波第21章 一字長蛇第18章 工人運動第4章 漁陽豪強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2章 八字真言第30章 不可迷失第22章 國中無將第11章 暗度陳倉第28章 真書僞書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9章 前倨後恭第9章 反逆蟊賊第16章 爲人難哉第5章 渭水鯉膾第24章 英雄少年第30章 命中魔星第30章 以魏代漢第8章 佛國之願第7章 婦人之言第25章 異度所遣第5章 天賦上限第21章 安排香餌第29章 堂堂正正第3章 軍中校事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8章 巨型火炬第14章 無奈竊國第20章 秦因何亡第34章 階級鬥爭第8章 政治革命第7章 比干直諫第29章 屯田小吏第10章 梟雄之死第11章 借胡殺人第16章 故主歸來第7章 卿何人也第30章 以魏代漢第30章 乃見君臀第19章 魏之必敗第27章 燙手山芋第13章 殺夫獻妻第14章 帳下壯士第18章 公臺不懌第21章 采采榮木第29章 難爲田橫第7章 欲取先與第2章 水力磨坊第2章 夏侯仲父第19章 覆蓋攻擊第2章 沛國曹氏第21章 吾等何往第7章 比干直諫第17章 亡羊補牢第10章 海隅神威第15章 解衣衣之第27章 賢卻未賢第32章 出入此門第27章 敗絮其中第11章 觀其決斷第24章 取質三韓第35章 世豪之富第29章 鎮撫關中第27章 遂鄉認親第10章 不合邏輯第17章 外禦其侮第9章 爲國殺賊第20章 是郎才盡第32章 使王蜀中第2章 或爲智囊第15章 英雄時勢第18章 姻戚之重第2章 載舟覆舟第16章 城下轒轀第6章 奢而不侈第17章 千鈞一髮第10章 隆中訪賢第10章 新式算法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2章 觀其決斷第30章 釜底抽薪第20章 忙中得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