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入其彀中

漢代法律中漏洞很多。論起熟悉和背誦法律條文,是勳確實不如趙達,但論起咬文嚼字揪漏洞來,十個趙達也比不過他。確實,趙達這種酷吏,也是很擅長玩兒文字遊戲的,但基本上爲了把無罪定成有罪,把小案做成大案,都會肆意擴大法律適用性的外延,而不會想辦法縮小其外延——這就是燈下黑,是這類酷吏的盲點。

況且關靖、是勳乃有心算無心,趙達是沒事兒要招事兒,所以撞在一起,就被是勳動用三寸不爛之舌,轉瞬間便給駁了個體無完膚。

倘若僅此也就罷了,趙達丟了臉,吳質被釋放,曹操父子也沒話說——但這樣真能徹底扭轉官場對於是勳在胡人問題上的疑忌嗎?大家夥兒只會以爲是勳純是靠咬文嚼字,鑽法律空子纔打勝仗的吧。

所以是勳還不肯完,他還有大段兒的演講要宣之於衆呢。

首先,是勳調整了一下自己的表情,故作忍辱負重狀,沉聲道——當然是面對堂下衆人,而戰敗的趙達、楊沛,已經不值得他再大段陳詞了,隨口多刺一兩句便夠——

“蔡伯喈曾雲:‘自匈奴遁逃,鮮卑強盛,據其故地,稱兵十萬,才力勁健,意智益生……兵利馬疾,過於匈奴。’實爲中國之大患也。某前戍守朔州,所至城邑殘破、田地荒蕪、兵戈不全,而須直面匈奴、鮮卑,及河西之羌胡。若彼等合兵來攻,非止朔州必失,即黃河恐不能守!於是圖謀分化之,瓦解之,收其降附,而攻其不庭。爲此而先敗拓拔,然後收其人爲假子——都內多有疑我者,然某一心爲國,何惜自身之令名?!”

說到這裡,開抄林則徐的名聯,順嘴就給改成一首五言詩了:“苟利國家者,死生何所期?豈因禍與福,而敢趨避之?”

完了又說:“朝中諸公,或不明邊塞之情,士林庸儒,或妄託春秋之義,而疑我,忌我,致我辭朔州事,若非曹去疾繼之,或將功敗垂成,思之豈不使人錐心泣血?”轉身一指趙達:“更有這般酷吏,爲謀功名而罔顧國事,竟將已臣之拓拔目之爲敵國。設今日冤處吳長,此事傳至朔州,鮮卑六部搖心而遁,甚或侵擾州郡,屠戮百姓,則爲誰之過歟?!”

趙達憋得滿面通紅,正待開口反駁,可是勳哪兒能容他再蠱惑人心——這人心麼,還得自己來蠱惑才成!這一大套早就打好腹稿了,當下也不停頓,繼續說道:“吾當上奏丞相,使治彼等害國之罪!”然後同時轉換表情和話題:“彼等以律爲說,而漢律六十篇,大抵成於高皇帝、孝武皇帝時,此後三百年,未有更定者,實不適於今日也。彼等爲國執法,當因時因事而析律,而乃膠柱鼓瑟,以孝武時與匈奴爲敵之策,用於今日——先不論鮮卑,匈奴入塞久矣,其爲漢臣亦久矣,單于金印,皆漢所授,安得將呼韓邪而與郅支並論?!”

漢初,在秦法的基礎上制定了“九章律”和“傍章十八篇”,到漢武帝時代,又增添了“越宮律”二十七篇和“朝律”六篇,大致達到六十章的規模。可是打那以後,歷代都只偶爾修補,再沒有大規模更改過律條,尤其東漢建立以後,明明實際情況已經與西漢時候大相徑庭了,偏偏朝廷只知道沿用舊律,再沒有重新更定過。到了漢末,有識之士都已經瞧出了其中的弊病,應邵制《漢官儀》,就是嘗試重新整理和刪定典章制度、法律規條。後來曹魏建立,在漢律的基礎上加以大刀闊斧地修改,刪去很多不符合實際的規條,修成了魏律。

所以是勳說了,情況不同,法律也應該有所變更,而在法律還沒有變更的現狀下,身爲執法人員,就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來釋法、用法,而不能把匈奴還是敵國時代的法律,應用到匈奴已經降漢兩百多年以後的今天——更別說鮮卑還不是匈奴呢!

“吾亦當上奏丞相,使更定法律,以應今日。”

是勳今天趁着這個機會,要開講三個題目,第一就是爲自己辯解,收胡人當養子純粹是爲了國事,即便有損自己的聲名,那也顧不得了。第二個題目是順便提一提法律問題——老曹你不修法,光靠着特務用一些陳規陋條來方便隨心所欲地入人之罪,那可不成啊,此非長久之計也。

第三個題目繞回來,他要繼續給自己身上塗抹油彩——“昔之匈奴,唯恃騎射之力,鐵兵寡也,乃因是而禁之。然今之鮮卑、烏丸等卻又不同,禁有何用?蔡伯喈即有云:‘關塞不嚴,禁網多漏,精金良鐵,皆爲賊有;漢人逋逃,爲之謀主,兵利馬疾,過於匈奴。’況袁本初據冀州時,即輸鐵兵入於烏丸,公孫升濟(公孫度)亦然,前烏丸即以此鐵兵而犯右北平。今於臣漢之拓拔,禁其鐵兵,而於犯漢之烏丸,及鮮卑別部,則無可禁之,時日既久,強者並弱,則臣漢者終滅,而犯漢者更雄,此豈中國之福祉耶?!”

袁紹、公孫度那些軍閥,爲了安撫和拉攏外族,甚至煽動外族攻擊敵對自己的勢力,不知道輸出了多少鐵兵器呢,你禁得了嗎?你禁不了他們,就光禁臣服於漢朝的外族勢力,將會產生多麼嚴重的後果?你們想過沒有?

“前檀石槐聯合各部,以犯強漢,諸大人共盟,不與漢市,何也?市與鮮卑無害,於漢亦有利也。設不市則胡弱,檀石槐安敢如此?”

是勳這是欺負在場明瞭邊塞情勢之人太少,所以撒了一個彌天大謊。檀石槐建立鮮卑族的大聯盟,要求各部都不得與漢人貿易,主要就是怕被漢人利用貿易之利分化瓦解了,而不是真的停止貿易,對鮮卑無損,只對漢人有害。所以後來軻比能重建聯盟,再申前議,曹魏的護烏桓校尉田豫就利用引誘素利等單獨與中原貿易的手段,差點兒生把聯盟給拆散了。

“某上奏請與拓拔等互市,而朝議久久不決,今當再上奏丞相,若能貿易,則附漢者強,乃可敵犯漢者也,此爲百世之利,即昔孝宣皇帝誘南匈奴內附之策也!”

是勳說到這裡,環顧衆人:“卿等可有願附議者乎?”

話音才落,當即站出一個人來:“宏輔所言是也,某願附議!”

是勳定睛一瞧,呦,我還以爲最先被我煽乎起來的會是曹洪之類沒腦子但有脾氣的,或者別的某位最近關係越來越近的譙沛人士呢,卻沒想到,竟然是他!再一琢磨,也對,就得是他——這案子,他家可也有所牽連哪。

原來此人非他,正是丞相主簿司馬朗司馬伯達。

司馬朗對吳質一案非常關心,這是因爲他兄弟司馬懿現爲河東郡守,按照是勳的建議,也插手了對鮮卑貿易之事。吳質一出事兒,司馬懿當場就急了,趕緊寫信給身在許都的長兄司馬朗,跟他說我可沒給吳質送過鐵器啊,我光給他送了點兒種糧、煤、絹帛的什麼的,請他跟鮮卑人換牛馬來着。河東缺乏耕牛,要養軍更得需要戰馬,是勳寫信來跟我一建議,可去鮮卑淘換,我覺得靠譜,就上了賊船了。大哥你可得幫我在丞相面前分說分說,這案子別把我也給扯進去——兄弟我是無辜的呀!

司馬朗接着信這個起急啊,心說案子要是落在正經監查機構,那都好辦,可現在落到了校事手中,那票傢伙沒案子還想找案子呢,倘若吳質一個熬刑不過,把你給招了出來,他們肯定跟蒼蠅見了血一般,牢牢叮住啊!兄弟你危矣!剛想去跟曹操面前解釋、求情,突然聽說是勳插手了,趕緊跑過來圍觀。

眼瞧着是勳大獲全勝,司馬朗心裡纔算是大石頭落地。如今聽是勳問:“卿等可有願附議者乎?”他生怕沒人搭腔,使事情還有反覆,所以趕緊搶先站出來表態——你說得很對,我,我附議!

司馬朗這麼一帶頭,當即又有數人站出來附議,紛紛表示也要上奏丞相,重新考慮對外族的貿易問題。曹洪自然也跳出來了,扯着嗓子喊,說我不會寫奏章啊,我那些文書也沒聽見宏輔你今天的高論哪,等你寫得了奏章,我添上個名字行不行?

是勳施施然轉回身去,不再搭理面如土色的趙達,卻問楊沛:“吳長有罪否?”

楊沛微微苦笑:“如此,是無罪也,當可開釋。”

是勳在刺奸衙署這兒高談闊論,早有小吏運筆如飛,把前後經過和雙方言語全都記錄下來,派人快跑着去稟報曹操。曹操跟曹昂父子二人聚於一處,正在等消息呢——

一般情況下,他們光知道個大致過程和結果也就夠了,然而是勳最擅舌辯,一言一語都可能有其深意,輕易還未必能聽得到,所以曹操挺感興趣,就吩咐人,你們把經過詳細報來,尤其是是宏輔所言,一句都不可遺漏。

下人報過來第一部分,說到是勳一口咬定吳質無罪,曹昂就起急啊,心說姑婿你不要瞧着有我給撐腰,就乾脆不講理啊,這叫我怎麼跟老爹面前交待?反倒是曹操安慰兒子:“稍安毋躁,且待後語。”大庭廣衆之下,是宏輔敢那麼不講理?以他慣常的行事風格來看,不致如此啊,他一定是挖了陷阱,等着埋人呢。

第二部分報過來,說到趙達背誦法律條文,曹操瞧着直皺眉頭,伸手在那幾行字上來回摩挲,也不知道心裡在想些什麼。接着送過來是勳的反駁,然後是一段段的長篇大論,曹昂高興了:“吾固知姑婿必有以說也!”曹操卻繼續緊鎖雙眉,沉吟不語。

等到最終結果報上來,曹昂徹底舒了一口氣,轉頭去瞧老爹。就見曹操突然間一挑眉毛,冷笑道:“不期竟入宏輔彀中矣!”我上了是勳的圈套啦!曹操那是多敏銳的人啊,可能一時遭到矇蔽,但等事情完了,他卻是第一個想明白的——整個兒吳質案件,就是早有謀劃的一個大陷阱!R1152

第23章 烏帽子親第25章 後世之評第17章 兔死狗烹第24章 所以餌敵第32章 促膝對談第13章 十命可受第24章 軍功酬爵第12章 乃可擄去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9章 殆天授也第5章 賣官鬻爵第34章 階級鬥爭第12章 僞書離間第2章 兄弟鬩牆第19章 白玉美人第4章 西走而王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9章 訓詁之師第10章 得無患乎第11章 須臾頃刻第28章 江南俊才第23章 荊州星佔第33章 乃可不歸第32章 使王蜀中第27章 得韓徵倭第17章 僭越王章第8章 破局關鍵第30章 用武之地第20章 是郎才盡第8章 一死人耳第15章 生而異象第28章 懸危之計第3章 姻不如族第23章 鑄戈爲犁第24章 汝爲中行第17章 吾何有私第34章 疏不間親第31章 逃出生天第23章 此新聲也第11章 作育英才第8章 囊中羞澀第15章 生而異象第29章 城下大戰第27章 思慮操勞第10章 兒女親事第16章 天下爲弈第12章 鄉野土產第7章 受人構陷第3章 自恃其智第6章 人月團圓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3章 堂上驚變第20章 城守秘策第18章 長生丹藥第7章 欲取先與第24章 河內司馬第25章 一國將相第17章 忠良被難第9章 亂軍之計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章 九江處士第9章 舜舞干鏚第25章 毀於一旦第23章 幽州諂臣第20章 通權達變第6章 竊玉老賊第14章 婚宴驚魂第24章 天險閣道第3章 鴻鵠之志第16章 我主不見第32章 出入此門第20章 大科學院第1章 東郡英豪第27章 敗絮其中第4章 人言可畏第3章 納頭便拜第11章 自由心證第25章 陸梁冀州第17章 願爲孫程第16章 陽平之戰第20章 厚固吾勢第32章 殿上失儀第1章 東郡英豪第14章 龍旗九旒第19章 訓詁之師第14章 敝帚自珍第18章 二將爭功第14章 黑心煤窯第11章 須臾頃刻第28章 陣前殺將第30章 乃見君臀第30章 大破魏賊第29章 鎮撫關中第2章 被翻紅浪第11章 軍中之樂第25章 又聞噩耗第26章 南鄭病龍第7章 謀身謀國第14章 未之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