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乃可不歸

就在許都因爲是勳的小圈套,掀起了一股驚濤駭浪一般的請廢校事的風潮之際,千里之外,劉備率荊州軍已然攻克了犍爲郡治武陽。

當日南安城下對嚴顏一戰,因爲甘寧的襲城,荊州軍獲得大勝,但因爲要策應甘寧,劉備派張飛猛攻南城,損失也頗爲慘重。然而這回攻打城池更高,守備更嚴的武陽城,卻幾乎是兵不血刃,倏忽而下。

原因是郡內書佐費觀、王甫等,都是法正的至交好友,荊州軍纔到城下,他們便悍然發動兵變,把郡守何宗給圍了起來。王甫字國山,廣漢郡郪縣人,也屬於不得志的益州土著。費觀字賓伯,是江夏郡鄳縣人,其姑母又是劉璋的的生母,照道理是不該胳膊肘朝外拐的。問題當年費觀跟隨長兄伯仁入蜀,還沒能成年得仕呢,伯仁就掛了,劉璋爲東州士上層所挾持,竟然不敢重用自家這個小表弟。因而費觀惱恨之下,就被張鬆、法正他們給扯上了賊船。

犍爲郡守何宗自彥英,蜀郡郫縣人,也是益州土著,所以雖然累功做到二千石高官,卻被排斥在益州政權中樞之外,心中亦早有不滿。費觀、王甫他們把郡守衙署一圍,何彥英不禁慨嘆道:“費賓伯亦心從沅州(指沅州刺史劉備)乎?則吾尚何所拒耶?”派人去跟那倆小年輕打招呼,說我也有降心,你們趕緊把兵撤了,我這就大開城門,迎接劉沅州入城。

就這樣,劉備在武陽城下紮營還沒穩當呢,就得到稟報,城門大開,郡守何宗手捧印信前來歸降。

劉備大喜,趕緊親自出迎,好言撫慰何宗,仍命其擔任犍爲郡守,至於費觀、王甫,全都招至軍中,任爲參謀。

消息傳到成都,劉璋嚇得差點兒沒一個跟頭從坐榻上翻下去。

原本的歷史上,劉備是從北線殺來,然後頓兵堅城雒縣之下,將近一整年都無法寸進。原因很簡單,雒縣原本不但是廣漢郡治,亦是益州治所,是劉焉苦心經營的大本營,城高堞密,守備森嚴。劉焉晚年,突然遭了一場大火,把雒城內的州牧治所給焚爲廢墟,無奈之下,才被迫南遷到蜀郡的郡治成都——可是州衙燒了,城可沒被燒,仍然牢固着呢。

只是這條時間線上,劉備自南線而來,在兵不血刃拿下武陽以後,沿江北指,距離成都僅僅一百多裡地,並且中間只隔了一個小小的廣都縣。劉璋原本的計劃,是陸續抽調前線與趙韙對戰的主力兵馬,馳援武陽,先硬生生把劉備釘死,再尋找反擊的良機。然而如今武陽已失,想靠着廣都小城來憑堅而守,那實在太不現實了呀。

趕緊的,大家夥兒都回來守成都吧!

大將龐羲先回來了,拍着胸脯說劉備何所懼也?他手下撐死了三萬人,還大多是纔剛招募的我益州之兵,我率三萬精銳前往抵禦,必將其殲滅於武陽和廣都之間。張鬆及時跳出來扯後腿,說萬一劉備止步武陽,不繼續北上了呢?你倉促之間,可很難攻破武陽堅城啊,等劉備厚植了勢力,再使將東聯趙韙,西取蜀郡屬國,“喀嚓”一刀,把南半個益州全都割了去,到時候勢力此消彼長之下,那就更難對付啦。

其實益州的精華都在成都平原上,其次是北半部,而南方叢林密佈,蠻夷縱橫,論起經濟實力來,還不到整個益州的五分之一。問題現在益州北部也並非全都掌握在劉璋手裡啊,漢中張魯、巴郡趙韙,各自割據一方,要再丟了犍爲以南,全州三分之二的稅收全都要泡湯。

劉璋是個沒主意的,當下龐羲說要打,張鬆說打不得,還是以撫安爲上,劉璋聽得是頭昏腦漲,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當然啦,掌權的是東州士上層,張鬆的意見僅止參考而已,估計最終還得按龐羲所言,發兵去討伐劉備。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長史、扶風人射堅射文固突然站了出來,說正欲稟報我主,有天使自許都來爲我家與趙韙解鬥,何妨一見,讓他去勸說劉備退兵呢?

且說此前劉備入蜀的消息傳至許都,曹操召聚羣臣商議,得出的結論是——鞭長莫及,根本無法可想,只好嘗試着以朝廷的名義,派使臣前去解鬥。基本而言,無論劉璋還是趙韙,都不可能那麼聽話,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能夠把他們暫時穩住,那朝廷的威勢、曹家的威勢,都會大漲啊。反正不會有什麼損失,何妨一試?

於是第二天,尚書令荀彧便委派議郎士孫萌持節前赴蜀中。

士孫萌字文始,乃前尚書令士孫瑞之子。李、郭大交兵的時候,士孫瑞爲亂兵所害,士孫萌跟隨劉協來到許都,追錄其先人之功,封爲詹津亭侯。此人無他能也,就是嘴皮子比較利索,有是宏輔一半兒的功力。

士孫萌受詔之後,立刻快馬加鞭西進,他好不容易逮着這麼個立功的機會,就怕自己慢了一步,劉、趙兩家要是先分出了勝負,或者提前罷兵言和,那不就白跑一趟了嗎?經過反覆籌謀,士孫萌並沒有自梁州經漢中入蜀——萬一被“米賊”張魯攔住,不放南下,可就抓瞎了呀——而是先奔荊州,去拜望劉表,勸劉表趕緊把劉備軍給撤回來。

然後士孫萌便溯江而上,進入巴郡,等到了地方一瞧,真是欲哭無淚啊,緊趕慢趕的,趙韙扛不住龐羲大軍,還是認慫了,而劉璋因爲有劉備在南線勢如破竹,亦不敢逼之過甚,直接跟趙韙握手言和。不過士孫萌心說我既然都跑來這裡了,成都不可不去一趟——

他是扶風人士,與射堅爲同鄉,所以到了成都,就先去拜會射堅。射堅本姓謝,其祖謝服曾拜將出師,天子認爲“謝”字不祥(本意爲‘辭’),所以去掉“言”字邊兒,讓他改姓爲射。射堅曾任黃門侍郎,約在獻帝初避亂辭官,與其弟射援一起入蜀投奔了劉璋,被劉璋任命爲長史之職。

於是射堅向劉璋引見士孫萌,士孫萌遞交了朝廷的詔書,然後說既然劉、趙兩家能得罷鬥,此國家之福也,希望劉牧你可以寫封謝恩的表章,讓我帶回許都去。劉璋苦着臉道:“趙韙雖退,而劉備仍竊據我土……”士孫萌聞言就是一愣啊,說我是從荊州入蜀的,劉景升已然答應召回侵入益州的兵馬了,怎麼劉備還沒退兵嗎?

他言辭若有憾焉,其實心裡挺高興,心說我若動此三寸不爛之舌,能夠說服荊州兵退去,則還朝必受重用啊——想那是宏輔,不也是縱橫諸侯之間,以舌辯起家的嗎?於是主動請求劉璋派人護送他前往武陽,去遊說劉備。

劉璋大喜,便遣部將泠苞率千騎護衛天使,急往武陽城中而來。

劉備幾乎是同一天而接雙使,一撥就是士孫瑞,持節而來,另一撥是劉表遣從事伊籍伊機伯入蜀,要劉備、劉虎即刻退兵——這回輪到劉玄德頭大了。

天使好打發,士孫萌自以爲牙口甚利,結果跟龐統才交鋒數個回合,便被迫鎩羽而歸——龐統說了,朝廷要是真能照管到西方之事,那成,此前不是封了我主爲沅州刺史嗎?趕緊讓劉表把沅州讓出來啊。劉景升不久前平定張懌,即自說自話地表別駕劉先爲沅州刺史,朝廷爲啥連個屁都不放啊?我主退而不得沅州,那便只好呆在益州,以待朝廷秉公而斷啦。

可是荊州來使便不好打發了,伊籍才遞上劉表的公文,劉虎就嚷嚷着,既然伯父讓咱退兵,那咱趕緊收拾行李回家吧。好在伊機伯在荊襄時即與劉備過從甚密,雖然身爲劉表的部屬,又是同鄉,其實內心深處還是偏向劉備更多一點兒,當即擺手道:“吾來前,襄陽但聞我軍已入犍爲耳,未聞得武陽也,今得城而棄,豈不可惜?”

劉備說對呀對呀,咱們千辛萬苦殺到了這兒,要是就此一走,所得領土全都得退還給劉璋,那多不划算啊。劉虎說要不這麼着,咱們把犍爲的百姓全都裝上船往荊州運,則雖失地,而乃得人也,那就不虧啦。

那時候迭經戰亂,各地戶口數都不滿額,即便中原士人大量前往荊州,也很難填補空缺,所以諸侯相爭之際,擄人也是一大要務——田地多所荒蕪,只要有人就有耕種產出,而且戶口多了,也更方便徵兵啊。

可是劉虎這主意多少有點兒無厘頭:從武陽到荊州,千里迢迢,你怎麼運送人口?得準備多少口糧?這路上就得死掉一大半兒吧?估計等回到荊州,剩下的人口再怎麼賣力耕種,沒有三五年都抵消不了路上消耗掉的糧食!

最終徐庶站起來出主意,說不如便請天使返回成都,跟劉璋商議,使以金帛、糧秣來交換失地——那麼他也就佔不着太大便宜了,而咱們也不算白白辛苦,最終空手而歸。劉備說好,當即派遣簡雍跟士孫萌返回成都,去跟劉璋談判。

當天晚上,伊籍秘密來找劉備,問他說玄德你好不容易打下一郡之地,難道真的得點兒糧食、財物,就打算放棄嗎?你可想好了,即便得到再多的物資、兵馬,等回到荊州,在劉表的地頭,他必然分去一大半兒。劉備搖頭說:“此乃緩兵之計也。然而所部精銳,多爲荊州兵,豈肯久留異鄉?”劉虎他們肯定想早早回家,我未必就能攔得住啊。

正在此時,突然趙雲在堂外報道:“甘寧求見主公。”劉備說我這正在待客呢,若無要事,請興霸明日再來吧。卻聽趙雲稟道:“興霸乃雲,劉虎、賴恭欲發兵挾持主公,使返荊州也!”

劉備聞言吃了一驚,伊籍卻微微而笑:“玄德乃可不歸也。”r1152

第16章 屯敵必取第2章 兄弟鬩牆第26章 釣橋無益第23章 刺客奇才第28章 後世來者第27章 都督軍事第3章 遼東來書第5章 遠之則怨第18章 姻戚之重第26章 是郎才盡第23章 烏帽子親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9章 擅出奇兵第15章 名醫神針第25章 陸梁冀州第8章 頭風復發第18章 光祿新丞第35章 定遠之功第7章 比干直諫第27章 孟堅識淺第7章 置之美稷第25章 大地爲球第7章 吾無此癖第9章 隔壁老王第19章 婦誦夫錄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2章 天命在魏第10章 揮斥八極第7章 名士該殺第5章 雛鳳引弓第3章 蒼天不仁第16章 奮死報國第13章 會溫氏園第33章 孝即是忠第16章 數算之道第6章 建安石經第8章 徐方名士第14章 敗得甚好第12章 人心不足第9章 西域貢使第22章 收服荊南第13章 堅壁清野第7章 爲曹造勢第25章 大地爲球第7章 欲取先與第7章 受人構陷第9章 溳水之戰第3章 嫌疑之地第30章 繫鈴解鈴第19章 編定魏律第27章 敗絮其中第28章 毋失我望第10章 新式算法第3章 破此五賊第34章 踏破鐵靴第18章 行獵遇賊第7章 投刺自薦第17章 僭越王章第2章 隆中之對第15章 人生易過第15章 黃鬚封侯第34章 疏不間親第19章 成陽糧運第4章 法不可廢第29章 關中之戰第18章 先發制人第8章 曹氏之強第11章 官場狡詭第18章 投鼠忌器第1章 分州荊襄第17章 以身爲餌第13章 河北棱堡第21章 神龜永壽第9章 溳水之戰第30章 標名青史第8章 囊中羞澀第18章 無心插柳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4章 再會梟雄第25章 所忠者天第33章 長矛如林第9章 亂軍之計第3章 岐東渭北第19章 卿之無學第25章 毀於一旦第27章 盡屠公孫第27章 燙手山芋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0章 忙中得閒第28章 面折梟臣第11章 熟悉劇情第7章 置之美稷第2章 安貧守賤第16章 舉賢任能第1章 遼東軼聞第20章 入漢摘桃第34章 錦衣馬超第2章 工商興利第30章 奉駕幸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