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置之美稷

ps:去醫院探望病人,回來晚了,抱歉。

十一月中,是勳終於離開了太原,抵達西河郡治離石,郡守鄭渾出城相迎。

鄭渾字文公,河南人,乃經學大家鄭衆的曾孫。鄭衆在漢章帝時代官至大司農,爲與宦官鄭衆相區分,乃通稱“鄭司農”——是勳心說在原本的歷史上,鄭玄晚年並未出仕朝廷,而在這條時間線上,卻入朝也做了大司農,這日後一提起“鄭司農”來,可就不好區分啦,究竟說的是“先鄭”呢,還是“後鄭”呢?

眼前這位鄭渾,也是曹魏名守,在原本的歷史上做過很多任地方官,不過曾經任職幷州,卻是做的上黨太守,沒跑這麼北邊兒來。如今歷史改變了,鄭文公就難免要往這鳥不拉屎的西河郡來轉上一圈啦。

西河郡幅員遼闊,黃河由南向北,中分一郡,但是耕地不多,戶口稀少。全郡十三縣,不僅僅美稷被封爲南匈奴單于庭而已,附近的廣衍、平定二縣,乃至於上郡楨林縣,全都在匈奴人控制之下——所以點算戶口,從來是算不到這幾個縣的。漢民大多聚居在南部各縣城附近,根據鄭渾稟報,統共不過四千餘戶,不到兩萬人而已,還不如潁川、陳留等地一個普通的縣。

是勳入衙點查戶籍,忍不住就問:“可有隱戶?”鄭渾回答說隱戶自然是有的,但數量也不會多,因爲郡內過於貧窮,所以也沒什麼世家大族。最大的地主頂多擁有數頃瘠田。豢養十幾二十戶佃農而已——他稟報的時候。滿臉都是苦笑。正所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看起來,這位歷史上的名太守,拿這塊窮地方也沒啥辦法,全靠着東方的太原郡和南方的河東郡資供糧秣。

是勳再詢問郡內各勢力情況。鄭渾稟報說,南匈奴單于庭大概有勝兵二到三萬,倒還算老實,並未南下侵擾漢地。但有時候朔方的鮮卑人會衝進上郡和西河來打打草谷。呼廚泉所部,此前被安排在圜陰、圜陽二縣內,因爲舊在河東平陽的基地被連根拔起,已成無本之木,人心散亂,據說見天兒便會有三五騎北投單于庭去,其勢日蹙。不久前張郃率五千漢軍到來,就在呼廚泉營地附近屯紮,每日操練,搞得沸反盈天。更使那些胡騎人心惶惶。

而且,此前朝廷派遣天使到來。召呼廚泉、去卑等前往許都朝覲,彼等內憂外患之下,不敢不從,只好結隊去了。說到這兒,他擡起頭來問是勳:“朝廷之意,或要併吞彼等所部?”

其實召喚呼廚泉等人遠赴許都,就是是勳給曹操出的主意,只是並非出於他自身的智慧。因爲原本歷史上,曹操在徹底穩固了幷州,剿滅高幹叛亂以後,就是這麼幹的,把呼廚泉等大小名王全都給叫走了,然後便長留許都,不放歸還,趁機把其部分而爲五,散開居住,並且編戶齊民,一同漢人。要不是西晉初年的“八王之亂”,把胡騎又引入了中原,曹操的政策多延續這麼兩三代人,估計匈奴族就能被徹底消化掉。

因此是勳抄了原本歷史上曹操的智慧,再反賣給曹操,提前把呼廚泉他們弄走了——“天降單于璽”他擄到手以後,便即上繳朝廷,有這法寶誘惑着,再有張郃領兵威懾着,有在河東的護匈奴校尉賈衢捏着胡人家眷,還怕他們不上鉤嗎?

然而,是勳還沒有立刻動手把呼廚泉所部一萬多兵全都吃下的打算。終究單于庭就在不遠處,逼得急了,胡人全都北投單于庭而去,那不反倒是爲淵驅魚,爲他人做嫁衣裳嗎?

所以他想了一想,詢問鄭渾:“呼廚泉等既去,今其部中以誰爲主?”那幾位當然不可能毫無安排,拋下兵馬就直奔許都而去,他們究竟是怎麼佈置的?派誰來暫時管理自己的屬下?

鄭渾確實有兩把刷子,雖說上任不過半年,因爲硬件的制約,幾乎沒能做出任何成績來,但對於郡內和周邊地區的情況,可是摸了個一清二楚,是勳有問,他就有答,而且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根據鄭渾的稟報,是勳很快就搞清楚了,去卑有個兄弟,因爲母親地位卑下,所以一直沒有封王,只封了個當戶,呼廚泉就命其暫攝部衆。有趣的是,這人跟着老哥去卑,也起了個漢名,叫做劉靖。

鄭渾說這位劉靖挺恭順,先後拜訪過張郃跟自己,一方面說糧草不足,請求朝廷賑濟,一方面大表忠心,還試探着,能不能把被賈衢扣押在平陽的自己家眷給送到西河來?

是勳跟鄭渾聊了整整一個下午,直到天黑,終於把自己希望瞭解的情況全都摸清楚了。鄭渾跟是勳致歉,說聽聞朝廷分拆幷州,設置朔州,估計州官會將治所定在離石——目前朝廷所能夠控制的,也就西河半郡而已,不設在郡治離石,還能設到哪兒去?於是鄭渾便調集物資、人手,開始建蓋州署,只可惜——“使君來甚促也,未及竣工。”

是勳心說你還嫌我來得倉促啊,我爲了等呼廚泉他們先走,已經到處遊山玩水、赴宴吃請,走得夠慢啦。不過以西河目前的財政狀況和役夫數量來算,要是真在短短几個月內蓋起座宏偉、簇新的州署來,他反倒會懷疑鄭渾這傢伙的操守。因此略略搖頭:“無妨,暫有片瓦棲身可也。”說到這兒,突然莫測高深地淡淡一笑:“朔州之治,吾意置於美稷最佳。”

鄭渾聞言,不禁一愣,隨即大喜——曹操打算怎麼解決朔州境內諸胡的問題,當然不會事先通報給他這小小的郡守知道,他光估摸着張郃率軍入郡,是爲了解決呼廚泉所部,此前沒想到是刺史野心勃勃。竟然想把南匈奴單于庭也給端了——美稽是單于庭所在。這竟然說要把州治設在美稷。當然得先給搶過來啦。一方面若能消滅郡內的胡人勢力,鄭渾所轄領土可以擴上一倍,戶口數量也起碼有五成的增長,地多、人多,就好辦事兒,不會再象如今這般捉襟見肘;另方面,上下級機關全都設於一城,上官辦事兒是方便了。下官卻難免處處掣肘,要是州治搬去別處,他這個郡守的日子就要舒服多啦。

就好比後來清朝有句民謠,說:“前生不善,今生知縣;前生作惡,知縣附郭;惡貫滿盈,附郭省城。”

所以鄭渾聽到是勳透露出一點點消息,當即拱手錶決心:“渾請附使君驥尾,驅逐胡騎,底定西河。但有驅策,必不敢辭也!”

鄭渾說州署還沒竣工。事實上也就圈了處空場,剛平整過土地而已,連地基還沒來得及打呢。是勳隨口說“暫有片瓦棲身可也”,問題是偏偏一片瓦都還沒有……鄭渾無奈之下,只好央告城中唯一的商家讓出幾間屋子來,給刺史及其屬吏暫居。

是勳被他領到地方一瞧,只見幾間房子全都灰撲撲的,牆上滿是水漬,柱上多有蛀斑——不過比起剛纔跟鄭渾議事的郡署來,也基本上沒啥差別。是勳心說估計這離石城裡就找不出什麼象樣房子來啦,罷了罷了——“吾有部曲四百,如何安置?”

鄭渾說要麼暫駐城外,要麼先在剛圈出來打算做州署的空場上搭帳篷吧。是勳連連搖頭:“離石破敗,城堞不完,郡兵羸弱,甲兵不齊,胡人又覬覦於側,吾怎可別部而居?”把我跟我的部曲們分開,那不是太危險了嗎?乾脆,我也去跟他們一起搭帳篷住吧。

於是就在那片空場上點起篝火,紮起帳篷來。是勳叫人搬了個小馬紮(胡椅)過來,坐在篝火旁邊,一指荊洚曉:“且命胡騎都來。”

當初是勳出鎮河東,跑平陽去跟呼廚泉談判的時候,得呼廚泉贈了他五十名匈奴兵當部曲,其後有戰死的,有病死的,還剩下三十七名。時候不大,荊洚曉就把這三十七人全都領了過來,在是勳面前單膝跪倒,一起問道:“主人召我等前來,不知有何吩咐?”

當初呼廚泉送給是勳的部曲,基本上就都是會說幾句漢話的,又跟了他這麼長時間,不但語言功力大見長進,甚至還有七八個開始識字了,因此是勳跟他們交流,不會有任何的不便。當下一捋頷下鬍鬚,開口問道:“汝等自從吾以來,吾待汝等如何?”

是勳在自家部曲身上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不但好兵甲、高糧餉地養着,還十天半月便跟他們同吃同住,探問起居,以拉近感情。尤其這些匈奴兵的出身都不高,雖有勇力,在等級制度非常森嚴而又原始的部族中也並不受重用,而當跟從是勳以後,護匈奴校尉賈衢本是是勳的門客,自然會對他們的家人另眼看待。賈衢在平陽等四縣將匈奴老弱都編戶齊民,使其墾荒,其中分給是勳部曲家眷的都是好地,有富裕的農具由得他們先挑,還特意指定幾戶漢民教其耕稼。加上這些匈奴兵從是勳處領得不少賞賜,送回家中,眼瞧着那幾十戶人家就要變成平陽等地新的小地主了。

故此絕大多數匈奴部曲,都對是勳是死心塌地啊。匈奴人原本沒有什麼深刻的民族、國家概念(其實這時候就連漢民也好不到哪兒去),即便如今是勳要他們向自己的族人揮舞刀槍,甚而讓他們去襲殺單于,他們也是毫無二話的。

故而此刻是勳問起來,我待你們如何啊?匈奴部曲便皆亂紛紛地答道——“主人待我等甚好。”“小人願爲主人賣命,以報厚恩!”就中獨有一個聲音最爲響亮,漢話的腔調也正,揚聲道:“主公天高地厚之德,吾等難報萬一,若有差遣,豈敢不從?昔田橫有三千死士,今小人願爲主公之死士也!”

是勳聽了這話就不禁嘴角略略一抽——竟然拿田橫來比我?你丫是在詛咒我吧……未完待續。。

第11章 天生猛將第23章 堂上驚變第16章 誰是蕭何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7章 誰執棋先第30章 乃見君臀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4章 婦人衣冠第3章 出泥不染第12章 鄉野土產第36章 封侯之賞第4章 低調才傑第34章 猛虎出柙第8章 願爲雲敞第2章 或爲智囊第26章 熹平石經第8章 曹氏之強第12章 城外相見第5章 霹靂高車第2章 吏之不足第21章 火中取栗第10章 天降單于第34章 踏破鐵靴第11章 幽州水師第12章 懸危之勢第25章 修仁之戰第23章 擒賊擒王第9章 請救無辜第13章 大勢已去第26章 城頭箭書第2章 是儀北上第6章 人月團圓第28章 便有如何第2章 被翻紅浪第22章 國中無將第21章 儒者之心第10章 離間江陵第24章 安所求赦第25章 萬人敵也第26章 南鄭病龍第26章 直取葭萌第30章 乃見君臀第28章 陣前殺將第26章 我天子使第15章 春秋斷獄第20章 注經化俗第30章 攻心爲上第36章 鐵券丹書第23章 兩道併發第4章 彼采葛兮第21章 暗夜驚魂第9章 先實關中第10章 窮途之謀第22章 都外胡騎第16章 城下轒轀第21章 異獸逞兇第10章 爲彼等耳第30章 以魏代漢第14章 文人落魄第26章 何必三策第4章 豆中有膏第31章 曹氏麟兒第12章 安漢之志第16章 歷史慣性第3章 深入西域第35章 世豪之富第16章 **好淫第17章 搖脣鼓舌第29章 白兔遇犬第26章 罵死荀彧第15章 難兄難弟第26章 同滅吳寇第10章 月黑殺人第28章 毋失我望第8章 選士之策第31章 大戰餘波第9章 德不可見第20章 天象示警第7章 爲曹造勢第8章 願爲雲敞第6章 皆不可用第9章 涼州用間第7章 請殺孔融第10章 不忠不義第3章 蒼天不仁第35章 命盡園桑第2章 據蜀自立第4章 例不可開第21章 安排香餌第31章 曹氏麟兒第25章 毀於一旦第6章 寧我負人第24章 城上易幟第34章 疏不間親第12章 懸危之勢第25章 名王爲質第7章 謀身謀國第12章 天命在魏第25章 天地之力第14章 未之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