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並無雅骨

曹操在鄴城休整的幾日,又再聚集謀士,商議目前最關鍵的三個問題:一是關中尚在大亂——近日有消息傳來,劉雄鳴和呂並竟然合聚一處,再次進攻長安,新任雍州刺史嚴象出城與戰,吃了個大敗仗,被迫縮回城內;曹豹救援不及,只得暫屯灞上,以觀風色。

是勳聞報,不禁起了點兒陰暗心理,盼着嚴象行錯踏歪——誰叫曹操你不用我推薦的蘇則,而非要聽荀文若之言,重用嚴象呢?況且荀彧此前進言剝奪自己的兵權,本來這事兒都快淡忘了,三不知又被許攸給揭了出來,若說是勳心中毫無芥蒂,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然而,嚴文則跟自己雖不稔熟,好歹見過幾面,是勳只是希望他栽個大跟頭,卻並不希望他如同原本的歷史上一般,身首異處。再說了,如今嚴象退守長安,長安爲雍州的州治,若然有失,恐怕關中局勢將徹底糜爛,短期內再難安定啊,則對曹家的危害甚大。故此曹操聚衆商議此事,他首先提出來:我老丈人兵馬既少,打仗又二把刀,還是另委名將率軍前往平叛吧。

如今既然已得冀州,又與袁紹言和,則派出一兩萬兵馬增援關中並不爲難。但問題是,以誰爲將才好呢?

是勳並未請纓。一則如今關中需要的是武將平亂,不是文臣鎮撫,此事與他無干;二來麼,是否調回曹豹,尚無定論,總不能把女婿和老丈人同置於一處要地啊。必須得避嫌。

但他籌思少頃。終於還是邁步出列。向曹操建議說:“長安被圍,若自鄴城發兵,路途迢遞,恐遠水難救近火。可使司馬仲達率河東兵先發,再調上黨曹子孝、樂文謙往救。”

曹仁的戰區是在上黨,夏侯惇的戰區是在太原,但自從高幹、郭援放棄幷州,東援河北以後。當面之敵寥寥,故此放緩了進擊的速度。曹仁、樂進一力鞏固上黨郡,夏侯惇則將司馬懿、王柔、郭縕等部各遣回郡,自將夏侯蘭等北上定襄。所以這時候司馬懿跟河東兵已然返回安邑了,西救長安,相對近便。

是勳強調說,司馬懿當年曾經跟隨自己鎮撫關中,對雍州人文、地理都比較瞭解,而且此前驅逐高幹之戰,也可以瞧得出來仲達非純文吏也。亦有將兵之才,理當重用。司馬懿雖然並非自己的門客起家。但也是自己從河內提溜出來,並且推薦給曹操的,若分陣營的話,勉強可算是黨,豈有不扶助、顯拔之理啊?

曹操沉吟少頃,又徵求了衆人的意見,最後決定,即遣司馬懿率河東軍先發,去救援長安,樂進率三千上黨精兵隨後。因爲曹豹的名位高過司馬懿,怕他在軍事上掣肘,遂下令曹豹退守桃林塞——你只要不放關中的叛軍侵入司隸,就算大功——前線軍事,在樂進到達前,司馬懿有專斷的全權,樂進抵達後,則司馬懿須受樂進節制。

第二個需要討論的問題,是綜合各方面情報所得,孫策渡江攻打廣陵或者廬江的跡象越來越明顯。當然啦,曹操如此快速地解決了河北問題,這是“小霸王”根本預料不到的,只等曹軍主力返回許都,則孫策再無能爲也。只是,到時候要不要增派一支兵馬向南,趁機咬上孫策一口呢?

是勳瞟了一眼郭嘉,心說你們咋還不動手呢?難道歷史會因此而改變,“小霸王”得以逃過一劫,不再年紀輕輕就被人刺死了嗎?可是誠如原本歷史上孫策臨終前對孫權說的:“舉江東之衆,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孫家兩兄弟各有所長,孫策雖然驍勇善戰,但他對江東大族壓迫得太狠,手段太過酷烈,受到了極大的抵制,他若不死,說不定內部就會先亂起來,顧雍、陸遜等世家子弟有機會做曹家的內應……

是讓孫策死好呢,還是不讓他死好呢?這還真是個兩難的問題啊……算了,且由得郭奉孝、陳元龍他們去謀劃吧,這事兒我就不摻和了。

羣臣的建議,是說鏖戰河北,雖然時間不算長,但士卒也多疲憊,不宜再大動干戈。況且魯肅水軍未成,也很難渡江進擊,南線還是以保守爲主,且待水軍成就,再伐孫策爲好。曹操首肯。

第三件事,青州已定,幷州尚未全得,尤其匈奴、烏桓、鮮卑等胡部散佈五原、朔方、西河各郡,甚至還有遷入太原北部的,若不能速定,恐怕將來袁、曹再度開戰,將很難從西線向幽州施壓。更可慮的是,若袁氏戰敗後遁入胡中,則恐後患無窮也。

西漢初年的陳豨、東漢初年的盧芳,就都有勾結匈奴,引胡入關的前例,雖說如今的南匈奴不比當年,但他們後面還有鮮卑,據說剽悍難制更在匈奴之上,勢不可等閒目之也。

是勳建議說:“臣請分州於並。”把靠近冀、幽,相對漢民繁盛的地區和瀕臨黃河,胡騎縱橫的地區分隔開來,然後即可統一指揮對各胡部的事務——或剿或撫,當視情況而定。

關於分州之事,他早就跟曹操商量好了,並且已在青、冀兩州和司隸試行,故而此議當即獲得一致通過。即將幷州西方、北方的五原、雲中、朔方、西河和上郡摘分出來,另設朔州。西部四郡(雁門、定襄、太原、上黨),暫任夏侯惇爲刺史,務期速平。

那麼,讓誰來當那個朔州刺史好呢?當即數道目光一起朝是勳射了過來。是勳心說沒辦法,在座同僚當中,真正跟南匈奴打過交道的,也就只有我一個了,那真是捨我其誰啊?反正逃不掉,乾脆自己站出來表態:“勳願爲主公收服南匈奴——然河東軍已退。今朔州所餘僅西河之卒。不過數千。恐無敷用也。欲服匈奴,當以勢迫之,再以利導之,若無強兵,徒逞口舌,事不能成也。”你總不能讓我光桿兒一個去朔州上任吧?

陳羣在旁邊笑着說:“宏輔前守河東,亦裸身赴任也,而能將呼廚泉玩弄於股掌之上。今乃可使呼廚泉部以臨美稷。尚須何兵耶?”

是勳瞟了他一眼,暗中嫉恨——咱們很熟嗎?你這開玩笑呢還是當真的?你難道是想處我於死地嗎?當即反駁道:“事不同耳,豈可一概而論?昔勳守河東,爲都中無兵,乃不得不行險計,況呼廚泉既佔漢地,根基淺薄,故乃爲吾所趁。今欲圖美稷,匈奴王庭百年處彼,根深蒂固。豈可輕動?若呼廚泉之勢能壓逼美稷,則早棄平陽而歸王庭也。何必侷促漢土?”

想了想,又加上一句:“朔方、五原,鮮卑縱橫,安知其不爲匈奴之助耶?”轉過身來面向曹操:“若得能將一員,精卒五千,臣可爲主公取美稽而服匈奴。然鮮卑絕未開化,野蠻剽悍,將何以制之,且待日後再議。”端南匈奴我還是有點兒信心的,對付鮮卑,那就另說了,可不敢一概打了保票。

於是最終曹操決定,即遣降將張郃,往上黨取曹仁麾下精銳五千,挺進西河。任命是勳爲朔州刺史,先全力解決了匈奴問題再說。

曹家如今在舊幷州各郡的部署是:前大鴻臚李牷爲上黨郡守、王柔爲太原郡守、郭縕爲雁門郡守、鄭渾爲西河郡守,此外上郡太守爲扈育、定襄太守爲王澤,其餘三郡或純爲胡人所控,並未置守,或乃袁氏所署,都已見機逃去了。

如今是勳雖然掛名守牧朔州,其實手裡就只有半個鄭渾控制下的西河郡而已,郡兵比他想象的還少,不足千五百人。他計劃着先驅逐扈育,控制住了上郡,然後再向北推,對付設置在美稷縣的南匈奴單于庭。

好在曹操撥了五千精銳給他,還有一位擅長騎馬戰的萬年二把手張郃張俊乂,再加上暫駐西河的呼廚泉部,那兵就勉強夠用啦。不過要想牢牢地把呼廚泉所部掌控在手中,自己還得花費無窮心思才成。

即在鄴城辭別曹操,是勳帶着自己的四百部曲,還有諸葛亮、郭淮、秦誼、董蒙、張郃,先經滏口陘前往上黨。他一路上想盡辦法拉近跟張郃的關係,還許諾說:“抵朔州後,民政吾自理之,軍事則仰賴張將軍,勳並不敢掣肘。”張郃頗爲高興,身爲降將,他知道自己短期內不可能獨當一面,那麼能夠遇見個不怎麼管軍事的長官,得以放開手腳,無牽無絆,那就挺滿意啦。

即在長子與曹仁相會——樂進已經領兵西救關中去了——曹子孝設宴款待,是勳舒舒服服連呆了三天。他先不急着前往西河郡去,因爲等待許都發來任命的詔書還需要時間,況且,他計劃中最關鍵的一步還沒有達成呢,正不必披星戴月。

離開上黨後,一行人又北上太原郡治晉陽。這時候朝廷的詔書也追上來了,於是是勳就命張郃攜帶詔書,先發西河,關照他就在呼廚泉所部附近屯紮下來,而且要日日練兵,以炫耀威勢——“若能使匈奴懼者,則俊乂可得首功。”

是勳本人暫且留在太原,還打發郭淮北上雁門,去跟他老爹郭縕見上一面,說等伯濟你回來,咱們再動身不遲。隨後他便帶着諸葛亮在周邊各處遊覽——只可惜這年月還沒有晉祠,沒有雙塔寺,沒有天龍山石窟,也就竇大夫祠並非後世形制,勉強可以一觀。所以玩了三天他就喪失興趣了,返回城中高臥。

當然啦,時當仲秋,晉陽城外自有奇山怪峽,草木也尚蔥蘢,頗多秋遊的好去處。只是這位堂堂是侍中雖然號稱文學名士、詩中魁首,其實根子裡……並沒有那份雅骨……(未完待續

第14章 犬父虎子第23章 涼州之戰第21章 慮勝慮敗第12章 防微杜漸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5章 鄠縣落鳳第3章 蒼天不仁第26章 我天子使第27章 白晝荒夢第15章 窈窕淑女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6章 君權相權第20章 勾心鬥角第22章 都外胡騎第18章 蓋章生效第30章 用武之地第17章 外禦其侮第4章 赤面之疾第16章 混世魔王第29章 不智不信第18章 我能興鄭第32章 天下第一第2章 據蜀自立第8章 選士之策第11章 借胡殺人第28章 零陵先賢第9章 溳水之戰第1章 先帝遺詔第21章 一字長蛇第15章 同林之鳥第1章 託孤之重第27章 來何遲也第34章 震主之威第12章 城外相見第33章 先登者誰第26章 取而代之第19章 嶺南烽煙第30章 養疾自重第20章 忙中得閒第9章 西域貢使第21章 異獸逞兇第5章 壽春城下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1章 借胡殺人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0章 平定上郡第17章 僭越王章第29章 何者爲君第14章 將相不和第37章 心大志廣第15章 酒池肉林第18章 蓋章生效第22章 太白蒼蒼第25章 名王爲質第14章 將相不和第34章 錦衣馬超第7章 受人構陷第27章 恐其有詐第15章 人生易過第11章 三道伐蜀第11章 借胡殺人第5章 白波谷前第26章 罵死荀彧第6章 紙上發明第19章 白玉美人第37章 項莊舞劍第31章 曾母投杼第32章 秦失其鹿第26章 是郎才盡第18章 延之日升第4章 赤面之疾第16章 豈忍招贅第9章 請救無辜第28章 無禮冒犯第2章 西進東歸第17章 千鈞一髮第11章 觀其決斷第10章 揮斥八極第14章 客已滿矣第27章 舊相新相第20章 前程無限第25章 毀於一旦第17章 強固是氏第6章 自編自導第6章 嫌隙已生第7章 包辦婚姻第21章 老馬戀棧第3章 軍中校事第32章 太阿倒持第19章 嶺南烽煙第6章 欲言南事第4章 人言可畏第2章 飛龜舞蛇第10章 分而制之第14章 再會梟雄第24章 偃師御胡第7章 投刺自薦第13章 河北棱堡第28章 不徵而徵第18章 捷足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