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第三軍團

除了野戰軍團,除了淘汰掉一批老弱病殘之外,徐州軍還有三四萬的人馬,被劉澤編入了各郡國的城防兵之中。每郡國都設有一旅的城防軍,人數正好是三千人,各郡國下屬的縣,依大中小縣規模,大縣置城防兵一營五百,中縣置城防兵一營三百,小縣置城防兵一營兩百。劉澤治下一共六個郡國,置六個都尉,共計城駐守城防兵一萬八千人。徐州五郡治下六十二個縣,沛國治下二十一個縣,總計八十三個縣,平均按每縣三百駐軍,共需城防兵二萬五千人。再加上一些緊要隘口的駐軍,徐州城防軍總兵力大約要五萬人,缺口部分從當地徵募,反正縣兵只是平時維護治安,剿匪緝盜,真正要打仗的話,幾百人就能守住一個縣城,那幾乎是扯淡。所以從野戰軍團到郡國城防兵再到縣兵,無論是兵員素質還是武器裝備,都是呈遞減的狀態,最大可能地保持野戰軍團的作戰能力。

劉澤雖然兼任着第一軍團的都督之位,但他身爲徐州牧,徐州軍的最高統帥,自然沒給自己授銜的道理。此次的授銜,涵蓋了徐州軍的所有軍隊,包括野戰軍團,郡國城防兵和縣兵。准將以上的將領由劉澤親自授銜。

關羽、張飛、張遼三將被授予了四星正將軍銜,趙雲、徐榮、高順、臧霸、張郃、太史慈、高覽等七將被授予了三星副將軍銜,潘鳳、陳到、管亥、周倉、曹性、徐宣、武安國、廖化、於毒、孫觀、郝萌等十一將被授予偏將軍銜,方悅、孟坦、俞涉、成廉、尹禮、吳敦、魏續、穆順、毛暉、侯成、徐翕、宋憲、許眈等十三將被授予裨將軍銜,章誑等三十九名旅都尉和王猛等六名郡國都尉及十二名校尉、錦鷹衛各分署統領被授予了准將軍銜。

校級軍官的授銜在各個軍團內部進行,由軍團都督親自授銜。第一軍團校級軍官也享受了將級軍官的待遇,由劉澤親自給授的銜。一個小小的副校營副能得到這樣的殊榮,不禁是喜極而泣。

尉級軍官的授銜由各師總兵主持。各郡國的城防兵和縣兵的校尉級軍官都由各郡國都尉來授銜。普通士兵的授銜則是在各營進行。

東點軍校的授銜也同步進行,教官按不同的職位被授予了副校至上校的軍銜。學員們則是被清一色地授予了三等准尉的軍銜。

各軍團的參軍俱是文職,不在授銜之列。四星正將享受的是二千石待遇,參軍與都督是同級的,同樣也給予了二千石的待遇。同時,簡雍和糜竺也被授予了二千石,簡雍是總攬財政大權,糜蘭是負責總後事務。

軍隊編組完成之後,新軍就正式地建了起來,但劉澤遠沒有輕鬆下來。下一步還需要建立完備的預備役和徵兵體系。戰事一開,軍隊的傷亡和減員將是必不可免的,只有建立完善的後備兵源體系,適時地補充兵源到缺員的營旅之中,才能讓在前線作戰的軍團始終保持滿員的高效運轉機能。

自西漢以來,一直採用的是徵兵制,凡十四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的青壯男子,均有義務爲朝庭服兵役。但自從黃巾亂起,民多逃亡離散,徵兵制已經是名存實亡。漸漸地被募兵制取代。現在流民遍野,飢寒交迫,手中只要有錢有糧。一呼便可百應,曹操在函谷兵敗之後,就曾跑到丹陽去募兵。不過募兵制的最大壞處就是兵源素質低下,極易發生陣前叛逃或倒戈的情況,曹操就是到丹陽拉了幾千人,結果剛回到兗州就散了大半。

隨着徐州的政局越來越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劉澤決定放棄募兵制,重開徵兵制。由於漢代推行的是極爲嚴苛的保甲制度。農民不得脫離土地,戶籍管控嚴格。三國戰亂時期,各地軍閥徵兵抽丁的比例一般都是十比一或者七八比一。劉澤可沒有竭澤而漁的打算。將徵兵比例控制在十五比一左右劉澤認爲是很合適的,丁三抽一,即每戶三個壯丁出一個兵役,既可以保證兵源不減,又可以不使田地荒蕪,無人耕種。

徵兵採用的是強制和自願相結合的原則,強制就是丁三抽一,一戶三個壯丁必須有一個服兵役,剩下的兩個壯丁則是自願入伍。由於軍隊之中的待遇優厚,軍功賞賜極高,而且現在當兵,還有出人頭地的機會,是以許多青壯男子都踊躍報名參軍,甚至出現一家四五口男丁都爭着去當兵的奇觀。後來劉澤不得不發佈法令,每家每戶,必須有一個男丁在家留守耕田,如果使田地荒蕪,則重罰之。

完成新軍的組建,下一步劉澤就令各軍團加大訓練強度,儘快地完成新軍編制的磨合,讓新軍儘快地擁有戰鬥力。遷治在即,由於劉澤大部分時間還要忙於州務,所以第一軍團的編組和訓練任務自然就落在副都督趙雲和徐榮身上。不過二人是一無怨言,兢兢業業地去完成任務。

張飛卻是老大不樂意,劉澤親自指揮的第一軍團有三個師,關羽和張遼指揮的第二、第四軍團都有四個師,人家都有三四萬的人馬,唯獨張飛的手下只有一萬五千多人,連人家的一半都不到,還沒有見到兵張飛就已經是鬱悶了。

劉澤大笑道:“三弟,爲兄可是將徐州軍中最精銳的部隊交給了你,你還不滿意?”

“不就是兩個騎兵師嗎?你的軍團裡有,二哥的軍團裡也有,有啥稀罕的?”張飛嘟囔着,還自怏怏不快。

“好,那我親自陪你到九里山軍營走一遭,只怕你樂得真還合不攏嘴。”劉澤便引了張飛和張郃前往九里山去了。

比之其他的軍團還在匆匆地完成重組和訓練之時,第三軍團的兩個騎兵師早已在劉澤的授意下成立了,其兵源主要來自於芒碭山,兼有從各部之中調過來的善騎之兵。不過讓張飛和張郃好奇的是,九里山封塞封閉,道路維艱,不與外界交通,爲何劉澤會將第三軍團的駐地放在這偏僻荒涼的地方。

剛進山谷,張飛和張郃便驚異地發現,九里山的軍營之中,竟然全是汗血寶馬,全無半匹北地馬烏桓馬。要知道汗血寶馬在各軍團之中只配發給裨將以上的將領騎乘,准將和校級軍官只能騎普通的戰馬。除了騎兵部隊之外,尉級的軍官都是沒有馬騎的,在營以下的作戰單位之中,這些尉級軍官都擔負着指揮步兵方陣的任務,所以根本就沒有給尉官配備座騎。裨將以上的將領總共也沒多少,扳着指頭也能數得過來。

可現在,在別的軍團如鳳毛麟角一般的汗血寶馬,此時在九里山的第三軍團軍營之中,悠然地列隊出操,如何不令張飛張郃大跌眼鏡。

張飛使勁地嚥了一口唾沫,帶着恍如夢中的感覺道:“大哥,你不是想把這麼多的汗血馬全部配給俺的三軍團吧?”

劉澤微微一笑道:“此間共有六千名騎兵,按一比一點五的比例,一共是九千匹汗血寶馬,全部配屬給你的三軍團,怎麼樣,這回你不再說我偏心了吧?”

張飛哈哈大笑道:“俺就知道大哥對俺最好了,那能讓俺吃虧。”

張郃注意到許多汗血寶馬馬身上覆蓋着一層厚厚的馬甲,同重甲兵身上穿的甲冑一樣,不禁大感奇異,問道:“主公緣何會想到馬身上覆甲?”

劉澤會心地一笑,打造一支重甲騎兵部隊,那可是劉澤追求了十幾年的夢想,當年萬里赴西域,尋找大宛良駒汗血寶馬,劉澤可是真沒煞費苦心,穿戈壁走雪山,踏遍千里黃沙,終於得償所願,從西域引回了五百匹汗血種馬,經過十幾年的培育,終於繁育出了上萬匹的汗血寶馬。

馬甲、馬蹬、鞍韉、馬蹄鐵,這些東西一樣也不能少,在馬鈞的主持開發下,營造司終於打造出了全套的馬具馬鎧,馬有了裝備有了,劉澤的重裝騎兵之夢已經是近在眼前。

重裝騎兵被稱之爲移動的堡壘,是古代戰場上的裝甲車,高順的重裝步兵由於擁有突防能力,可以鑿穿任何部隊的防線從而名震天下,被稱之爲陷陣營,試想一下,如果將陷陣營的進攻速度提升十倍的話,那將是何等恐怖!

重裝騎兵全身都披着厚厚的鎧甲,馬匹除了四條馬腿以外,也披了厚重的馬鎧,這種強化到極致的防禦裝備讓重裝騎兵在正面戰場上,擁有着無可匹敵的優勢,那是輾壓一切的存在。

重裝騎兵的攻擊方式不同於弓騎兵,弓騎兵採取的攻擊方式是迂迴穿插包抄,講究的是高速機動靈活,重騎兵由於全身覆鎧,機動性自然是大打折扣,不適於在山地丘陵等複雜地形作戰,但在平地上,尤其是兩軍對陣的的戰場上,重騎兵的作戰效率是高於弓騎兵的,依靠着強大的衝擊力,可以輕易地撕裂對方任何一支軍隊的防線。()

第49章 尋找通譯第362章 絕望南岸第309章 重頭再來第227章 前往青州第287章 心意已決第472章 偏殿面聖第350章 臨陣反水第161章 百死莫贖第630章 兵不血刃第340章 破釜沉舟第164章 皇甫義真第457章 窮途末路第422章 特赦之令第277章 轉道渭北第402章 呂布殞命第422章 特赦之令第95章 千金購書第321章 豫州刺史第348章 應對之策第314章 賭注寶馬第88章 加密錢票第309章 重頭再來第417章 投案自首第104章 魚與熊掌第235章 盧植遇刺第513章 劃江而治第627章 迂迴川東第105章 蔡府拜師第435章 背水一戰第279章 力舉千斤第319章 曹操退兵第227章 前往青州第543章 論功行賞第157章 江東二喬第224章 督郵駕到第87章 匯通天下第21章 收服管亥第402章 呂布殞命第208章 康橋之會第156章 千里躍進第111章 鳳尾焦琴第1章 離奇穿越第466章 還璽於都第567章 棄城而逃第368章 開科取士(四)第657章 祁山腳下第623章 蜀將張任第406章 往事如煙第530章 苦肉之計第283章 歸途渺茫第534章 據理力爭第605章 昨日如夢第621章 藤甲覆滅第441章 陰陵之戰(四)第564章 黃忠歸降第338章 米市風波第514章 周瑜決斷第641章 擒獲張任第443章 兵圍壽春第157章 江東二喬第539章 無情碾壓第525章 蔡張授首第597章 秦晉之好第469章 覲見陛下第508章 十里亭下第608章 秦淮條約第459章 傳國玉璽第75章 千里之徵第200章 廢刺置牧第30章 桃園結義第340章 破釜沉舟第359章 狼子野心第289章 喜結良緣第126章 一擲千金第147章 朝庭封賞第626章 分兵而進第521章 龐統來訪第658章 驚聞噩耗第364章 遷治之議第481章 蒙衝鬥艦第568章 韓玄之死第87章 匯通天下第344章 風尖浪口第396章 陳宮出謀第436章 降者免死第640章 山北小路第93章 轘轅舍粥第150章 弓騎顯威第238章 以騎制騎第450章 風露中宵第121章 父母之命第84章 守孝百日第304章 走爲上計第413章 臧霸歸心第697章 巧舌如簧第364章 遷治之議第537章 火燒赤壁第424章 重組新軍第101章 阮瑀元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