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高歌猛進

得知賈復已無性命之憂,劉秀心思大定,集中精力,對付眼前的敵人。劉秀率領五萬漢軍,對兩萬起義軍駐守的中丘城發起猛攻。此戰,起義軍沒有做出太強硬的抵抗,只與漢軍交戰了不到一個時辰,城內的起義軍便由西城門逃了出去,直奔中丘西面的逢山長谷而去。逢山的長谷,是渚水的起原地,位於中丘西部。

這一帶的地勢比較複雜,山連着山,水連着水,谷挨着谷,在長谷的北面,便是窮泉谷,這裡又是泜水的起原地。

看到起義軍向逢山方向逃竄,劉秀樂了,漢軍衆將們也都樂了。見人們都是喜笑顏開,劉秀問道:“諸位將軍都在笑什麼?”

銅馬軍出身,現跟隨劉秀作戰的張淮笑道:“大王,逢山是條死路,賊軍往逢山方向跑,這可真成了自尋死路啊!”劉

秀笑道:“我等初來乍到,尚且知道逢山是死路,而流竄在常山,四處搶掠的尤來軍、大槍軍、五幡軍,他們會不知?”張

淮仔細想了想,覺得也是這個道理,敵軍沒有道理不知道逢山是死路啊!他不解地看向劉秀,問道:“大王,這……”劉

秀一笑,說道:“明知道是死路,還要往那邊跑,這隻有一種解釋,敵軍早已在逢山設伏,而駐守中丘的敵軍,只是爲了引我軍上鉤之誘餌罷了。”

張淮恍然大悟,連連點頭,說道:“大王,既然敵軍可能在逢山設伏,我軍當棄追敵軍纔是!”

劉秀擺了擺手,信心十足地說道:“區區賊軍,不足爲慮。”

他從來不怕與起義軍交手,真正怕的是,賊軍會避開己方的鋒芒,不與他交手,於河北境內四處亂竄,讓他和麾下的將士們疲於奔命。如

果賊軍採用這樣的戰術,那事情可就麻煩了。劉

秀側頭說道:“龍淵!”

“屬下在!”龍淵催馬上前,向劉秀插手施禮。“

派精銳探子,進入逢山打探,我要知道逢山內藏了多少的伏兵!”“

屬下遵命!”龍淵答應一聲,撥馬而去。

劉秀沒有卯足勁去追逃走的起義軍,而是率領着五萬兵馬,向逢山方向緩慢行進。等劉秀率軍來到逢山近前的時候,龍淵這邊也剛好打探出結果。龍

淵快馬來到劉秀近前,拱手說道:“大王,逢山的長谷內,果然藏有敵軍的伏兵,數量應該在五萬左右,與先前跑進逢山的兩萬敵軍加到一起,總共七萬人。”劉

秀點了點頭,樂呵呵地說道:“藏於長谷嗎!好,我們這次,就把賊軍困在長谷,來它個甕中捉鱉!”由

於劉秀追擊的速度太慢,做誘餌的兩萬起義軍,也沒往逢山的深處跑,進入逢山後,一直在山口處徘徊。等

到劉秀率軍進入逢山的時候,他們才急匆匆的往逢山深處逃去。

由於劉秀事先已經推測到敵軍的部署,此時起義軍在逢山的舉動,看在漢軍將士們的眼中,都顯得異常之可笑。劉

秀軍進入逢山後,根本沒去理會那兩萬起義軍,而是直奔長谷而去。

到了上谷的谷口,劉秀軍也沒有往裡面深入,而是立刻於上谷的谷口佈防,建造防禦工事,製造拒馬、壘砌土牆、挖出壕溝。

見到劉秀軍竟然在長谷的谷口佈防,起義軍方面這才知道,原來劉秀軍早已識破己方的計謀,也知道己方有兵馬藏於長谷,現在劉秀軍是想把藏於長谷的五萬將士,活活困死在谷內。這

一下,起義軍方面可坐不住了,躲在長谷設伏的五萬起義軍,開始對谷口的漢軍發起了猛攻。

就尤來軍、大槍軍、五幡軍的戰鬥力而言,在人數相當的情況下,即便做正面交鋒,他們都不是漢軍的對手,何況現在漢軍還有許多的防禦工事做輔助?漢

軍站在壘砌的土牆上,居高臨下的抵禦起義軍的進攻。這

道只有一米多高的土牆,現在簡直成了起義軍難以逾越的一座大山。人們是衝上來一撥,被打倒一撥,死於土牆前的起義軍將士,屍體疊羅,不計其數。猛

攻了一陣,見漢軍的防禦太堅固,己方的傷亡又太大,起義軍無奈退軍,撤回到長谷之內。隨

着起義軍撤離,漢軍立刻打掃戰場,清理屍體,並進一步加高加固土牆,製造更多的拒馬和壕溝。

當起義軍第二次向外突圍的時候,谷口的土牆已經高達兩米,而且拒馬、壕溝的數量更多,大軍很難一同往前衝殺,只能在衆多的壕溝間魚貫而過,但到了土牆近前,便立刻遭受到城頭漢軍的猛攻。

起義軍的第二次突圍,依舊是損兵折將,無功而返。起義軍退去之後,先前逃入逢山深處的那兩萬起義軍也殺了出來,結果依舊被漢軍打退。

以劉秀爲首的五萬漢軍,死死卡主了長谷谷口,如此一來,埋伏在長谷內的五萬起義軍衝不出來,而做誘餌的兩萬起義軍,也同樣被困於逢山之內。得

不得說,劉秀選擇的這個要點選得實在太好了,於一個地方佈防,卻封死了兩撥敵軍的退路,五萬漢軍,於逢山困住了七萬起義軍。得

知己方的計劃失敗,而且設伏的連同做誘餌的七萬弟兄,皆被漢軍困在逢山,尤來軍、大槍軍、五幡軍上下無不大感震驚。三

支起義軍急匆匆南下,打算全力解七萬弟兄的被困之危。可

是他們還沒趕到逢山,十五萬衆的漢軍主力,進入常山郡。隨

着漢軍主力的到來,尤來軍、大槍軍、五幡軍皆不敢再南下,但七萬之衆的弟兄,又不能棄之不理,他們只好於贊皇山一帶暫時駐紮下來。劉

秀率五萬漢軍,封死長谷谷口,七萬起義軍尚且難以攻破,現在十五萬漢軍又趕到,與劉秀匯合一處,被困的起義軍就更加突圍不出去了。

在劉秀的授意下,漢軍根本不主動進攻,只要起義軍不突圍,漢軍便在原地駐守。

雙方僵持,一連數日,起義軍方面的糧食,已經吃得一乾二淨,就連軍中的戰馬也被殺個精光,吃幹抹淨。又

過兩日,起義軍方面實在受不了了,對劉秀軍再次發起猛攻。這

次,起義軍的突圍是傾盡了全力,戰鬥打得慘烈,衝在前面的兵卒,成羣成排的被箭矢射殺,被滾木礌石砸死,後面的兵卒彷彿沒看到似的,拼了命的繼續往前衝殺。雙

方的兵力相差懸殊,而且漢軍在地利上的優勢太大,兩邊如此之大的差距,已經不是起義軍方面憑藉一股狠勁能彌補的了。激

戰了半日後,在起義軍傷亡過半的情況下,最終只能無功而返,又被迫撤回谷內。這

次突圍,是起義軍方面做困獸之鬥的最後一搏,此戰無果之後,起義軍方面已再無力發起突圍,全軍上下的情緒,也迅速陷入到深深的絕望中,瀕臨崩潰。接

下來,雙方沒有再發生大規模的交戰。剛開始,起義軍方面還只是零星的兵卒偷偷跑來,向漢軍投降,到後來,前來投降的起義軍,已經是成曲成部的來。

這樣的情況,早就在劉秀的預料之中,對於前來的投降的起義軍,劉秀也沒有難爲他們,只是收繳了他們的盔甲和武器。

有願意留在漢軍的,且身體素質還不錯的,漢軍將其收編,不願意留下的,或者體質較差的,漢軍發放錢糧,放其回老家。

發生在逢山境內的這場戰事,前後經歷了十天,十天之後,以起義軍的全體投降而結束。被困的七萬起義軍,其中有兩萬多人戰死,其餘的人,基本悉數投降。

四萬多投降的起義軍,被漢軍留下收編的,連五千人都不到,其餘人等,統統被漢軍發放錢糧打發走了。

結束逢山之戰,劉秀軍繼續北上,去往贊皇山,進攻尤來軍和大槍軍、五幡軍的主力。一下子折損了七萬人,對起義軍而言,既是一次重創,也大大折損了士氣。

接下來,雙方於常山境內,又發生一次列的交戰,不過無一例外,無論是大戰還是小戰,都以漢軍的勝利而告終。劉秀統帥的漢軍,一路高歌猛進,連戰連捷。反

觀起義軍方面,是真的打不過劉秀,他們不是不想用計,不想用謀略,可是每一次用計,每一次用謀略,都能被劉秀第一時間識破。 Wшw ¤тtκan ¤¢ 〇

就統兵打仗、揣摩敵人心思的本事,劉秀也着實是厲害,即便稱他爲漢軍戰神也毫不爲過。

其實主力漢軍根本沒派上太大用場,劉秀只率領五萬的前軍,便對二十多萬的起義軍形成了碾壓之勢。

尤來軍、大槍軍、五幡軍,與劉秀軍一路交戰,一路敗退,從常山郡,一路敗退到中山郡。

到了中山郡這裡,等於是回到了劉秀的老家,劉秀在河北建立的勢力,就是以中山郡爲根基。起

義軍在中山郡敗得更慘也更快,被劉秀打得抱頭鼠竄,一路繼續向北潰逃。本

來他們還打算向真定的五校軍求助,可是現在的五校軍也是自身難保。傷

愈復出的賈復,對五校軍展開了瘋狂的反擊,加上劉秀又給賈復派去五萬的援軍,賈復統帥着十萬漢軍,在與五校軍的交戰中也是連連取勝。五

校軍連續遭受重創,傷亡慘重,現在,近在咫尺的賈復已讓他們難以應付,哪裡還有餘力去增援尤來、大槍、五幡?得

不到五校軍的增援,沒過多久,三支起義軍又敗退出中山郡,並繼續向北方逃竄。這

時候,尤來、大槍、五幡三支起義軍已經跑出了冀州,跑進幽州的涿郡。

從常山郡,敗逃到中山郡,又由中山郡敗逃到涿郡,這一戰,起義軍是敗得太慘了,原本的二十多萬人,打到現在,已連五萬人都不到,整整二十萬人被打光了。由

此不難看出,起義軍的潰敗之慘,更不難看出,劉秀統兵打仗之兇狠。在

私下裡,劉秀的爲人是很隨和,但上到戰場,在劉秀的身上就找不到一絲一毫的隨和了,對敵軍之攻勢,一撥接着一撥,不給敵軍任何的喘息之機。

步步緊逼的進攻,猶如疾風驟雨一般,只要敵軍不降,就要一口氣把敵軍壓死。

對陣銅馬軍的時候,劉秀就是這種作戰風格,兜着銅馬軍的屁股打,將銅馬軍從兗州一路追殺回冀州。

現在他對陣尤來、大槍、五幡軍,劉秀依舊保持着這種作戰風格,將起義軍從冀州一路追殺到幽州,當真是壓得起義軍喘不上氣來。

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反擊受挫第四百五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三百三十二章 莽軍破綻第五百六十二章 種因得因第二十二章 明犯漢者第五百六十八章 十萬火急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五百章 被迫獻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志在人心第四十二章 危機緩解第九十六章 蓄謀已久第八百三十八章 處理結果第八百四十五章 排憂解難第四百六十三章 殷切期盼第二百八十四章 賈復參拜第二百八十七章 何人匹敵第八百五十八章 董憲覆滅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門說情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戰前兆第四百四十九章 身份轉變第八百三十九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八十章 收穫坐騎第一百零八章 救兵趕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回郡報信第八百四十二章 蘭陵之戰第三百零四章 人不要臉第六十二章 恨意種子第七十一章 龍淵暴露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見佳人第五百六十三章 種果得果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郡支持第四百七十九章 迫在眉睫第三百九十二章 兄弟迴歸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來投奔第四百六十七章 局勢逆轉第七百一十五章 馭人之道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中吃味第五百零三章 救援鉅鹿第三十九章 及時趕到第八百九十九章 變數到來第五百四十五章 內部矛盾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光武皇帝第七章 箭在弦上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漢興百年第五百章 被迫獻城第二十一章 蠻軍來襲第七百三十二章 環環相扣第八十八章 陰府赴宴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見佳人第一百三十章 識破陰謀第三百九十二章 兄弟迴歸第六百一十五章 頭號酷吏第六十三章 厚此薄彼第二百四十九章 危機來臨第四百零四章 如影隨形第四百九十一章 見面之禮第一百一十四章 陰險小人第一百零三章 孤軍營救第一百一十章 上門提親第七十六章 被擺一道第七百三十四章 緣起緣滅第八百四十三章 龐萌造反第四百零一章 通風報信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接佳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門接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陰謀算計第五百五十九章 路上巧遇第八百五十八章 董憲覆滅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接佳人第六百三十八章 當年舊識第四百五十一章 初次相見第三百零一章 夕陽之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攻敵要害第五百四十八章 姐弟不同第五百章 被迫獻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心生警惕第二百二十五章 半路伏擊第六百八十二章 弘農之戰第七百零四章 宴請鄉親第二百七十二章 突生變數第六百零八章 根除禍首第五百一十章 用人不疑第四百八十三章 差強人意第五百二十八章 暗中私通第五百六十四章 進入平原第八百零八章 封地修真第六百九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八百一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八百八十六章 隱忍不發第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五百二十二章 黴運當頭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儆效尤第三百五十二章 希望之光第五百四十二章 暗示警告第二百九十四章 驚爲天人第七百零四章 宴請鄉親第六百六十三章 黎陽之戰第十二章 李氏爲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