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捲土重來

賈復爲救劉楊,率一千奔命軍,被二十多萬的五校軍團團圍困。可

是劉楊脫困之後,根本沒管賈復的死活,帶着手下的三萬將士,落荒而逃,賈復的兩萬部下則是折返回來,全力營救賈復。

此戰打得慘烈,賈復統帥的一千奔命,戰至到最後,只剩下三百來人,賈復自己亦是身負重傷。

其中最重也最致命的一處傷口,位於小腹。

在突圍過程中,賈復的小腹被敵軍的長矛刺透,腸子都流淌出來,激戰當中,賈復將流出的腸子又硬塞了回去,扯下一塊布條,纏住小腹的傷口,繼續與敵作戰。

激戰正酣之際,賈復的另一部兵馬趕到,三萬援軍加上先前的兩萬馬兵,合計五萬的漢軍,一同猛攻五校軍。五校軍不敵,被迫撤退,這才解了賈復的被困之危。等

漢軍將士們找到賈復的時候,賈復已經不行了,渾身上下,全是傷口,被四名奔命軍擡着,人已是奄奄一息。

賈復重傷的消息,傳到劉秀這裡,讓劉秀大吃一驚,心頭悲憤交加。賈覆在劉秀心目當中的分量,完全不輸鄧禹、朱祐這些親信,是他最喜愛的部下之一。現

在賈復身負重傷,危在旦夕,劉秀又哪能不急?他急聲問前來報信的校尉道:“君然現在的傷勢如何?告訴我實情!”校

尉低垂着頭,小聲說道:“回稟大王,將軍的狀況……很不好!小人離開真定時,將軍……將軍已整整昏迷了兩日,醫官……醫官們都已束手無策!”劉

秀原本前傾的身形,好像捱了一記悶錘似的,慢慢癱坐回塌上。他目光呆滯地看着校尉,久久沒有說出話來。在場的衆將面面相覷,皆表情凝重,臉色陰沉。

過了好一會,馬武沉聲問道:“君然之武力,堪稱勇冠三軍,麾下又有上千奔命軍和五萬之衆的兵馬,又怎會被五校軍傷得如此之重?”

校尉不敢隱瞞,將賈復是如何救援劉楊的,又是如何被困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講述一遍。

馬武聽後,勃然大怒,轉身對劉秀說道:“大王,君然重傷,危在旦夕,皆因劉楊!若非劉楊貪生怕死,棄君然於不顧,君然又何至於受困於敵軍當中?”劉

秀的臉色同樣不太好看,放於桌案下的雙手,緊緊握成拳頭。這次賈復重傷,主要的責任的確在劉楊身上,可是他還真不好對劉楊做出懲治。他

能在河北建立起自己的勢力,很大程度上就是依仗着劉楊支援他的十萬真定軍。

另外,劉楊還是郭聖通的舅父,也相當於他的舅父,他若懲治劉楊,於公於私,都說不過去。

劉秀沉默許久,對報信的校尉說道:“我聽說,君然的夫人已經有喜。”校

尉急忙欠身應道:“是的,大王!”

劉秀正色說道:“你立刻趕回真定,轉告君然,倘若賈夫人生子,我女將來必嫁之,倘若賈夫人生女,我子將來必娶之!”他

此話一出,在場衆人同是心頭一震,滿臉的震驚之色。雖然劉秀一直沒有做出過明確的表態,但在衆人的心目當中,大王將來肯定是要在河北稱帝的。那

麼現在王夫人肚子裡的這個孩子,若是男孩,就是嫡長子,大王稱帝后的皇太子,若是女孩,便是嫡長女,大王稱帝后的長公主。現

在大王和賈復定下了兒女親家,這可不是件小事。劉

秀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表態,其一是爲彌補他對賈復的愧疚。

倘若馮異還在真定的話,賈復這次未必會受這麼重的傷,是他臨時把馮異抽調到河內,賈復的受傷,自己也是有責任的。其

二,他是希望能給予賈復求生的慾望,幫他平安度過這次難關,倘若實在沒能挺過去,有自己承諾的這樁婚事,賈復也能走得安心,不會在彌留之際,還在憂心他自己的家人。

報信的校尉神情激動,跪地叩首,說道:“小人一定把大王的話轉告給將軍!”“

快去吧!”劉秀向校尉揮了揮手。後者起身,轉身快步走了出去。

劉秀看了看周圍的衆人,說道:“你們也都下去吧!”

“末將告退!”衆人齊齊向劉秀施禮,而後,馬武又說道:“大王,吉人自有天相,相信,賈將軍必能逢凶化吉,順利度過難關!”劉

秀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等人們全部離開,營帳裡只剩下劉秀一個人,他眼圈溼紅,眼淚掉了下來。

賈復是最早跟隨他的兄弟之一,隨他南征北戰,當初他打宛城,被岑彭率軍所困,是賈復拼死衝殺進來,護着他殺出重圍。

打從那次之後,劉秀便視賈復爲自己的膀臂,而且他也深知賈復作戰剛猛,在賈復的作戰理念裡,就只有前進,沒有後退,也正因爲這樣,他一直把賈復留在自己的身邊,讓他待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這

次賈覆在真定重傷,讓劉秀感覺自己的心彷彿被狠狠切了一刀,整個心都在滴血、抽疼。

因爲劉楊的過錯,導致賈復重傷,命垂一線,劉秀是沒有懲治劉楊,但心底裡,他對劉楊已然生出不滿的情緒。

劉楊自己也深知賈復是劉秀的心腹愛將,這次賈復因救他而重傷,劉秀能不怨恨自己嗎?

這個時候,劉秀和劉楊之間便開始生出了裂痕,也爲將來兩人的徹底決裂,埋下隱患。

賈復重傷,對於五校軍而言,這可是個天大的好消息,五校軍上下,興奮無比,而且大肆宣揚此事。沒

過幾天,尤來軍、大槍軍、五幡軍,進入常山郡,逼近郡城元氏。很顯然,這三路起義軍是收到了五校軍重傷賈復的鼓舞,進入常山,欲在常山佔下一席之地。還

是那句話,河北的起義軍,不是隻有銅馬軍一支,而是有大大小小几十支。

劉秀雖然先平定青犢,後又收服銅馬、高湖、重連,但也只是杯水車薪而已,河北起義軍的數量依舊十分衆多。

像尤來軍、大槍軍、五幡軍,乃至五校軍,都屬於河北衆多起義軍中的一部分。當

年那麼富饒的河北,素有天下糧倉的美譽,現在卻變成十村九空,餓殍遍野,四處流民的慘狀,不是沒有原因的。

人人都去參加起義軍,起義軍的數量達到數百萬之衆,這麼多人遊手好閒,他們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又用什麼?一切都靠搶!

明明自身就是起義軍出身,而劉秀還在河北這裡,四處鎮壓起義軍,原因就在這兒。如

果不能徹底平定河北的百萬起義軍,河北這裡,將民不聊生,百業盡廢,永無寧日。其

實歷朝歷代,對於劉秀這個人的評價都極高,唯獨到本朝,劉秀甚少被提及,好像憑空消失了似的。

之所以會這樣,歸根結底,還是出自於劉秀對於農民起義軍的大肆鎮壓,這是明顯的政治不正確。至

於劉秀爲什麼這麼做,是不是出於爲民着想,那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鎮壓農民起義軍,那就是政治不正確,是要被人民所唾棄的。尤

來軍、大槍軍、五幡軍欲攻取常山郡城元氏,這是劉秀不能容忍的,加上賈復重傷,五校軍在真定鬧得更厲害,劉秀當即決定,立刻出兵北上,直取常山。

常山,這裡是趙雲的老家。趙雲對敵時,常喊一句:我乃常山趙子龍!

常山不是一座山,趙雲也不是從山上跑下來的,常山是一個郡,而且是冀州最大的一個郡,郡內有十三座縣城,包括元氏、高邑等地。

其實以前真定也屬於常山郡,只不過後來被封了郡國,由真定王世代掌控着。

這次劉秀髮兵二十萬,其中有十萬是他原有的兵馬,另外的十萬,則是從銅馬軍中挑出來的。

銅馬、高湖、重連三軍被劉秀收服,二十萬的兵馬,劉秀並沒有照單全收。

兵馬貴精不貴多。對於其中的一些老弱病殘,劉秀給他們分發錢糧,讓他們返回各自的老家種地。

對於一些不願意留在漢軍,不願意被漢軍的軍規軍紀約束的人,劉秀也沒有強留,依舊是給他們分發錢糧,讓他們離開。

去掉這些人,二十萬的起義軍,只剩下十五萬人左右,劉秀又從中挑出十萬的精銳,分派給部下的將領們,然後他率領衆將,北上常山。

尤來軍曾經打敗過謝躬軍,與大槍軍、五幡軍相比,尤來軍的兵力更多,大戰的經驗也更豐富。得

知劉秀率軍北上的消息,尤來軍和大槍軍、五幡軍,分兵兩萬,南下中丘,欲在中丘抵禦劉秀軍。

中丘縣位於常山的最南面,也是劉秀軍北上的必經之路。率先進入常山的,是劉秀親帥的前軍。

劉秀親自率領的前軍將士,共有五萬兵馬,其中有兩萬是騎兵,戰力可謂十分強勁。

進入常山的當天,劉秀便接到一個令他欣喜萬分的消息,賈復已平安度過危險期,性命保了下來。得

知此事的劉秀大喜過望,在場的衆將也都是一臉的興奮,馬武一拍巴掌,笑道:“大王,末將就說,吉人自有天相,大王洪福齊天,連上蒼都會庇佑君然!”劉

秀可不相信這一套,他問報信的軍兵道:“是何人醫治的君然?”

兵卒說道:“回稟大王,是嚴先生到了真定!小人不知嚴先生是從哪裡得來的一顆仙丹,給將軍服下後,才過一日,將軍的傷勢便有了起色!”原

來是子陵!劉秀恍然大悟。難怪君然這次能化險爲夷,原來是得到子陵相助。

嚴光本身並不太精通煉丹之術,但嚴光認識許多道家的高人,其中不乏一些煉丹大家,隨身帶有保命的丹藥,倒也在情理之中。

劉秀也好久沒有見過嚴光了,笑問道:“子陵現在可還在真定?”

兵卒說道:“嚴先生見將軍已無性命之憂,便告辭離去了,小人不知嚴先生去了哪裡。”

“哦,原來是這樣。”這倒是符合子陵的性情,施恩不求回報,做完事就走,活得灑脫隨性,自由自在。劉

秀點了點頭,而後關切地問道:“君然傷勢已然大好?”

“將軍暫時還不能起牀,但已可進食,假以時日,傷勢定可痊癒如初!”

劉秀長舒口氣,喃喃說道:“子陵這次又幫了我一個大忙啊!”

第五百九十八章 黑手之一第二十二章 明犯漢者第四百五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五百二十八章 暗中私通第五百六十三章 種果得果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賊方針第三百零五章 更始登基第五百章 被迫獻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兵者詭詐第一百一十九章 危在旦夕第一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七百三十四章 緣起緣滅第八百四十八章 馳援桃鄉第五百五十八章 餘孽肆虐第二百四十九章 危機來臨第三百六十六章 前來赴宴第七百二十一章 節外生枝第七百六十三章 雪上加霜第三百九十八章 暗中推手第五百二十九章 長安驚變第二百一十四章 出城作戰第六百二十三章 禍起南陽第二百二十章 兄弟交心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的敵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伐五校第七百零八章 分崩離析第一百二十五章 入京刺莽第五百八十章 風譎雲詭第七百零二章 回鄉祭祖第四百二十九章 上門挑釁第一百三十六章 回郡報信第六十七章 回到老家第四百九十章 主動來訪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八百三十三章 六神無主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來投奔第九十二章 爭風吃醋第五百一十五章 權勢之道第五百四十三章 後位之爭第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八百八十八章 人選難定第五百五十七章 改變立場第二百五十六章 以漢爲名第四十六章 騎兵來襲第十四章 圍而殲之第十三章 行進漢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千人必死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一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三百六十六章 前來赴宴第八百九十八章 蜀地猛將第五百一十五章 權勢之道第五百三十六章 隻身勸降第九十二章 爭風吃醋第二百章 江湖做派第三百二十六章 奇襲陽關第四百九十六章 分而擊之第六百七十六章 前來營救第六百二十九章 東西合璧第八百一十一章 治國之才第七百七十七章 心生疑惑第四百三十二章 禍亂本源第六百章 開口表白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見佳人第七百五十一章 夢寐以求第一百零二章 打探虛實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好天子第六百九十七章 轟然倒塌第八百一十七章 精簡機構第一百零九章 成功脫困第一百一十九章 危在旦夕第五百八十章 風譎雲詭第五百六十八章 十萬火急第六百零六章 生出罅隙第一百四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村民覺悟第六百四十六章 神主洛陽第五百零九章 又起波瀾第二百六十一章 爲兄報仇第一百三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二十章 解決糧草第四百二十八章 以德服人第二十六章 剛愎自用第三百四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親戚反對第六百七十六章 前來營救第一百一十五章 打消疑慮第八百六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五十一章 再次相助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五十二章 封賞親信第二百四十四章 赤霄魔劍第五百零二章 謀劃戰略第七百六十二章 親臨宜城第五百二十五章 村民覺悟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戰開始第六百二十七章 幽州戰事第三百零二章 應對之策第七百四十七章 赤眉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