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聯合對抗

含嘉倉內,王世充的一顆心逐漸放下,王雨蘿雖然被殺死,水稻一事也被馬周暗算,但不管怎樣,含嘉倉內,尚有十幾萬石的糧食,足夠大軍食用一兩個月。這中算不幸中的萬幸,想到此,王世充鬆了一口氣,雨蘿的犧牲,是值得的。這個仇,王世充一定會選報,他要抓住馬周,施千刀萬剮之刑。

含嘉倉是洛陽的重要糧倉,佔地極廣,有上百個糧窖,每個糧窖都囤積了大量的糧食。此時,數十個糧窖裡,都在上演着相似的一幕,他們紛紛‘抽’出橫刀,查看米袋是否有假。在含嘉倉的東面,一個士兵打開了米袋,頓時,一股惡臭撲面而來,他不由捂住了鼻子,米袋也掉落在地上,頓時,一團團臭乎乎的東西滾落在地,很快,屋子裡就充斥着這股惡臭,幾‘欲’讓人嘔吐。

一名士兵強忍着惡臭,定睛一看,只見地上的東西已經腐爛,看不出原本的面目是什麼。一名伍長看見這一幕,狠狠地砍爛了一個米袋,同樣是充滿惡臭的東西落了出來,掉在地上,白‘色’的小蟲子在裡面蠕動着。

“直娘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伍長大怒,手起刀落,一連砍爛了幾個米袋,均是如此。伍長一張臉頓時黑了下來,匆匆朝着‘門’外走去,與此同時,不少糧窖也同樣奔出一連驚慌的士兵,他們同樣朝着王世充的所在狂奔而去。

那名伍長趕到王世充身邊的時候,發現王世充已經‘陰’沉着一張臉,蹲在米袋旁,看着裡面裝着的東西。王世充觀察了半響,這才發現米袋裡,裝着一種軟綿綿的東西,在外面,纔有少量的米粒。那一團團臭乎乎的東西,似乎是米粒腐敗了,不過王世充也不太確定。

此時王世充確定的只有一點,那就是這些糧食,都有問題。而十幾萬石的糧食,他根本不知道那些有問題,那些沒有問題。這要統計的話,是一個大工程。王世充‘陰’沉着的臉幾乎要滴出水來,他有些‘弄’不明白,太子王玄應明顯進行了檢查,爲什麼還會出現這種問題?

“統統檢查,究竟有多少可以食用的糧食!”王世充大聲喝道,聲音微微顫抖。

“喏!”鄭兵回答。

王世充又吩咐陳王段達,召集更多的士兵,儘快查清楚含嘉倉的糧食,有多少是有問題的。太子王玄應手掌微微顫抖,事實上,前兩次他做出了檢查,米袋裡的確是米,而隨後這些糧食大部分都用來以工代賑,也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所以,當馬周第三次、第四層將糧食運來,王玄應就放鬆了警惕,只是略略檢查,便就放過了,任由馬周帶人將糧食運回了含嘉倉,在他看來,馬周已經是一家人,不需要如此提防了。

可是,王玄應沒有想到,偏偏是這兩次,就出了事!看着這一幕,王玄應心中無比緊張,他忽然上前一步,跪在了王世充的面前,道:“父皇,兒臣知錯!”

王世充眯起了眼睛,看着太子,心中有一種恨鐵不成鋼之感,他將此事大事‘交’給太子,自然是希望他能擔當起重任,可是,如此大的事情,他竟然敢馬虎行事,這就讓王世充陷入了被動之中。糧食,是國家的根本。沒有糧食,誰會留在洛陽,留在大鄭效力?

王世充的一張臉紅了起來,他走上前去,狠狠地一巴掌打在王玄應的臉上。王玄應措不及防,跌倒在地,嘴角鮮血直流。王世充積威甚重,王玄應不敢多言,只得伏在地上,連連磕頭。

段達急忙走了過來,道:“陛下,馬周無比狡猾,太子也是大意上當。如今的當務之急,是要想辦法解決糧食的問題。”

“嗯!”王世充頷首,段達說道了點子上,糧食纔是當務之急。想到此,王世充狠狠地瞪了太子王玄應一眼,道:“這筆賬,朕回去再和你算。”說着,王世充匆匆走出了含嘉倉。

皇宮內,王世充十分焦急地等待着清查的消息,段達眯着眼睛,凝目沉思了半響,道:“陛下,微臣有一個主意。”

“什麼主意?”王世充就像落水之人,抓住了稻草一般,亟不可待地問道。

“陛下,請恕微臣之言,不管清查的結果是如何,糧食必定短缺。如今,唯有儘快收穫田間的糧食。微臣以爲,可以提高賦稅,增加官府收入。”段達說道。

王世充沉‘吟’了半響,這也是無奈的辦法,多一點糧食,就多一份希望。想到此,他默默點頭,道:“賦稅提高兩成!”

段達咳嗽一聲,又道:“此外,還需要儘快派人聯絡李淵,商議共抗逆隋之事!”

王世充長長出了一口氣,道:“不錯。李淵雖然是老狐狸,但如今與他只能同進退,朕想,他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微臣保薦楊慶出使大唐,商議共同對敵之事。”段達想了想,說道。

王世充想了想,道:“楊慶能言善辯,的確是出使的最好人選。朕這就下令,讓他速速趕往長安。”說着,王世充立刻寫了一封書信,讓人帶給河內太守楊慶。

段達離去之後,王世充像被‘抽’幹了力氣,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原本還信心滿滿的他,幾乎就要絕望了。大鄭的糧食嚴重不足,而原本以爲是水稻的卻是稗子,就算大鄭以稗子爲食,恐怕收穫也不過十餘萬石,要想與逆隋對抗,任重而道遠啊。

是日一陣忙碌,直到深夜,王世充纔得到了消息,含嘉倉內,能食用的糧食不足一萬石,這就意味着,一旦戰爭爆發,大鄭的士兵很快就沒有糧食可以食用。

數日後,楊慶趕到了長安城,他立刻求見了大唐皇帝李淵。

李淵得到消息,立刻召見了楊慶,得知了大鄭朝廷面臨的危機,他先是好言安慰了楊慶一番,然後安排他在鴻臚寺居住,自己則召集了羣臣,商議是否援助王世充事宜。

羣臣各自發表着意見,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等人都認爲,如今天下分爲三國,逆隋勢力最強,而且與大唐、大鄭是死敵。如今逆隋全力攻擊大鄭,‘脣’亡齒寒,大唐也獨木難支。所以,答案呼之‘欲’出,那就是要援助大鄭,共同對付逆隋。

選擇出兵的羣臣裡,太子李建成是有着極爲敏感的戰略視角,認爲大唐和大鄭聯合起來,纔是最好的。當然,這個選擇,李建成是採納了魏徵的建議。而李世民則是有另一個心思,他數次敗在逆隋的手上,隨着屈突通被擊退,李世民的自信心大漲,隋軍也不過如此嘛,他渴望着再度擊敗隋軍,尤其是擊敗楊侑,方纔解他心頭之恨。至於李元吉,上一次敗在楊侑的詭計之下,一直想要復仇。

因此,以李唐皇室的幾位秦王爲代表,紛紛上言請戰。

有人請戰,自然有人反對,而這,在李淵的意料之中。以獨孤懷恩爲首的關攏貴族,強烈表示,如今不是與逆隋開戰的最佳時機。如果說,獨孤懷恩的反對在李淵的意料之中,那麼唐儉與裴寂的沉默,則讓李淵微微詫異。

這些年來,大唐實際上依賴於關攏貴族的支持,河東的一些貴族,也功不可沒,例如裴寂,幾乎犧牲了聞喜裴家的大部分利益,在巨大的壓力面前,裴寂也有些頂不住了。所以他進言,如今的大唐缺乏糧食,而一旦與逆隋開戰,恐怕沒有一年半載,戰事不會結束,長期的戰爭對糧食需求很大,大唐能經受住這個考驗嗎?

至於唐儉,他認爲大唐建國之後,幾乎是年年征戰,尤其是隴西軍屈突通這一次圍攻涼州,使得大唐的經濟受到極大影響,既然逆隋與大鄭就要開戰,不如趁着這段時間,儘快恢復國力。唐儉的意見準確來說,與其說是反對參戰,不如說是如今的大唐,不適合參戰。

儘管裴寂說的非常委婉,但李淵還是有些不滿,畢竟他對裴寂的感情不同。不過,裴寂說的有道理,老狐狸李淵並沒有表現出來,至於唐儉,李淵則認爲他說的非常有道理,逆隋與大鄭開戰,必然暫時無暇顧及大唐,大唐需要趁此機會,積極恢復國力。

大廳裡,羣臣議論紛紛,各自表達着意見。李淵聽了半響,已經對羣臣的態度有了清楚的瞭解,李淵掃視了衆人一眼,目光看向了太子李建成。這個時候,需要太子說話了。

李建成咳嗽了一聲,目光中帶着笑意,朝廷上的這番議論,他已經有了主意。李建成拱拱手,表達的他的意見,那就是,大唐與大鄭‘脣’齒相依,更是聯姻之國,如今逆隋進攻大鄭,大唐決不能袖手旁觀。不過,洛陽是堅城,王世充一定能支撐很久。大唐需要做的,是等待良機。

這個良機指的是逆隋即將攻破洛陽,但又沒有破城之際,大唐出兵援助洛陽,想必這個時候,無論是逆隋還是大鄭,都已經疲憊不堪,若是得法,大唐說不定可以一戰平定天下。李建成的意見得到了李淵的讚許,提前介入逆隋與大鄭的戰鬥,只會消耗大唐的國力,而太子的這個建議,則會讓大唐的國力得到恢復。而最後的那句一戰平定天下,更讓裴寂、唐儉等人砰然心動。

這是一個折中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戰和雙方的利益,因此,這個辦法得到了羣臣的擁護。策略定了下來,李建成親自趕赴鴻臚寺,與楊慶進行了一番‘交’流,表示大唐與大鄭是友好之邦,如今大鄭遇難,大唐必然不會袖手旁觀,必然會出兵幫助大鄭。

楊慶滿意而歸。

第1001章 幷州的消息第345章 搏殺(上)第31章 毒計,夢一場第186章 吃了你第606章 悲喜兩重天第626章 取何地爲先?第67章 意外相遇(下)第956章 仇恨的目光第95章 換,還是不換?第105章 奪關第390章 進程改變者第674章 談判第208章 攻略(六)第37章 勢如破竹第359章 大戰前夕第116章 不安定因素第185章 春宵第527章 糾結的情緒第787章 一場伏擊第221章 結盟第73章 仇人相見(下)第725章 這只是一個坑第200章 穩定天水第234章 及時救援第72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1012章 李淵之死第32章 死戰藍田(一)第626章 取何地爲先?第14章 夜訪衛玄第737章 勾心鬥角第549章 後果第203章 攻略(一)第823章 疑兵之計第730章 樂壽之戰(下)第1009章 試探第1001章 幷州的消息第172章 暗涌來襲(下)第424章 試探第36章 營前罵陣(上)第100章 大戰前夕第498章 深夜第209章 攻略(七)第595章 再度出擊第508章 楊侑的報復第64章 勸降第806章 瓦崗的未來第630章 意外的發現第676章 回家!第527章 糾結的情緒第71章 仇人相見(上)第546章 計將安出?第193章 登基稱帝(上)第967章 算計第797章 計劃進行時第205章 攻略(三)第458章 兵臨營外第488章 利益第1003章 各懷鬼胎第100章 大戰前夕第1034章 勸降第476章 幷州戰事(下)第680章 新的疑惑第1021章 鏖戰霸上(上)第46章 最後的希望第835章 突厥人,來了!第401章 水淹均陽(下)第373章 是戰是和第282章 黃雀在後第13章 楊侑的對策第84章 南下第85章 武安郡第83章 攻城(上)第351章 誰勝誰敗第39章 大捷(下)第338章 封賞第259章 不利的消息第108章 李靖的詭計第616章 驚人的消息第1000章 降不降?第308章 東都兵變(下)第285章 不費功夫第316章 深夜用計第877章 南北幾件事第69章 劫糧第478章 班師回朝第814章 大戰將至第899章 團聚第421章 西進的顧慮第648章 又見面了啊!第548章 洛陽驚變第547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151章 他方來客(下)第81章 停頓不前的原因第47章 佈局(下)第820章 進退兩難第641章 收集 情報第297章 叛變與表白第1034章 勸降第673章 隋軍隱患第333章 定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