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清河與襄陽

蘇定方是在給崔民壽一個選擇的機會,他慢慢地將情況說了出來,等待着崔民壽的答案。

但催民壽沒有急着回答,而是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慢慢地品着,彷彿茶水能給他答案。

沉吟片刻,崔民壽笑道:“你的意思我已經明白,可是在一切未定之前,投靠李唐和楊隋,似乎沒有什麼分別。”

蘇定方笑了,他一字一頓地問道:“真的沒有分別嗎?”

崔民壽苦笑一聲,道:“我清河崔家雖然是大族,可是經歷了數年的戰亂後,家世已經不如往昔,投靠誰那裡有什麼分別?”

蘇定方搖搖頭,直接問道:“叔父的意思是不願投靠大隋,依舊願意選擇爲李唐效力嘍?如果是這樣,我想沒有再談下去的必要了。”

蘇定方的強勢讓崔民壽心中一驚,他忙道:“賢侄何出此言?我這不是在思考嘛。”

“叔父,恕我直言,我臨行前,陛下已經給我指示,要叔父給個結果。如果叔父能棄暗投明那是最好,如果不願意,皆是大隋軍隊殺到清河郡,恐怕叔父的處境會很艱難。”蘇定方道。

崔民壽眯起了眼睛,他忽然死死地看着蘇定方,道:“他這是在威脅我。”

“叔父可以認爲是在威脅,但我想叔父一定非常清楚陛下是怎樣的人。”蘇定方提醒。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崔民壽吐出了這八個字。

“不錯,只要叔父願意爲陛下效力,我想你一定會得到不少好處。叔父,我想提醒你的是,崔毗迦可是在成都呢。”蘇定方輕輕釦打着案几。

崔毗迦?崔民壽想了半天這纔想起來他是博陵崔家的人。在河北大族中,范陽盧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都是數一數二的名望,博陵崔和清河崔雖然是一脈相承,可是在暗地裡,依舊是對手,在暗中較量。這些年來,清河遭受的兵災更大,損失更爲嚴重,和博陵崔家比起來,就差了不少。

蘇定方的用意非常簡單,博陵崔家有崔毗迦爲大隋效力,而博陵郡目前處於李唐的治下,博陵崔只要處理好了其中的關係,就能左右逢源,不管日後是誰統一天下,博陵崔都能屹立不倒。

崔民壽不是笨蛋,自然聽出了蘇定方的言下之意。這讓崔民壽有些躊躇起來。

崔家是從南北朝時期分裂的,大隋統一後,曾經有人提出了合併。畢竟三百年前是一家嘛!合併有好處,也有壞處。如果清河崔真的毫無建樹,那麼還真有被合併的可能,如果是那樣,崔民壽的家主之位很可能不保。

崔民壽顯得猶豫了,一方面天下未定,李世民雖然大敗,但尚有數萬兵馬,河北將近一半的郡治也在他的手上,若是拼死一搏,鹿死誰手猶未可知。如果他棄李唐投靠楊隋,若是楊隋統一天下還好,清河崔家就會再度崛起。

可是若是李唐統一天下,清河崔家面臨的便只有血光之災,至少百年之內無法擡頭。

崔民壽沉默不語,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在有着極好風險的同時,也有着極高的收穫,就看他如何選擇了。

蘇定方不緊不慢,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又道:“我主已經統一長江以南,北方也有隴西、河北一部分,而且高句麗已經束手,李靖、屈突通都是一代名將,僞唐連續敗退,已經證明他不是對手。如果叔父不願投靠大隋,看來我只能前往博陵郡,取的他們的支持了。”

蘇定方說着,站起身來,裝着一副要走的樣子。

崔民壽急忙一把拉住蘇定方:“賢侄,有事好商量,今夜你就在這裡休息吧。”說着,崔民壽吩咐下人前去準備酒食,他要好好招待蘇定方。

蘇定方得意地笑了,當夜蘇定方在崔府用餐,崔民壽旁敲側擊,蘇定方故作酒醉,泄露了一點“天機”之後,崔民壽決定投靠大隋。

兩日後,楊侑得到消息,立刻率兵南下,大軍經過信都郡,信都郡太守本是牆頭草,立刻選擇了投降。楊侑令蘇定方留守信都,繼續南下。

大軍抵達清河,程名振得到消息,立刻將城門關閉,令士兵嚴加防範。作爲反骨仔的程名振,他十分清楚城陷的後果,他急忙修書一封,讓人傳到博陵郡,請求李世民支援。

求援的快馬剛剛出去不久,楊侑率領大軍圍住了清河,程名振還沒有做出部署,以崔家爲首的世家造反,捉住了程名振,

將他押到了楊侑的跟前,楊侑大手一揮:“斬!”

片刻之後,親兵奉上程名振的首級。

楊侑率兵入城,對百姓大加安撫,又見城中百姓生活困苦,遂打開府庫,發放糧食、布匹,旋即任命清河縣的世家子弟張文礶爲清河縣令。

張文礶年僅二十二歲,飽讀詩書,有宰相之才,楊侑破格提拔他爲縣令,也有鍛鍊的意思在裡面。

楊侑在清河休息了一日,次日一早,帶着親兵出了城。

五里外,是原來清河郡通守楊善會的墳墓,楊侑讓人殺了牛羊,祭奠楊善會。

楊善會的墳修建的想當簡單,雖然他被竇建德殺死的時候,清河郡的父老都嘆息流淚,但如今多年過去,縱然再是英雄,也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忘卻。

墳頭上的雪已經化了,只有幾根枯草頑強地紮根在墳頭,隨着西風擺動。墓碑上,那幾個字依舊清晰,先帝曾經冊封追思,但在楊侑看來,卻遠遠不夠。

“崔民壽,楊善會是清河通守,曾經爲清河百姓立下大功,保證了一方百姓的安危。只是可惜,他英年早逝,卻沒有留下後人。而他的仇人,朕卻不能殺他。”

“朕決定追封楊善會爲清河郡公,建廟以供奉,讓他享受後世的尊崇。同時,朕決定修葺他的墳墓,按照郡公的規格墓葬。”

“此事,就由你負責,開支可以從清河郡府庫中提取,務必要辦的風風光光。凡是爲大隋而死的臣民,無論他的地位高低,朕都不會虧待他。”

楊侑說着的時候,目光看向了崔民壽。崔民壽人老成精,他知道,這是在皇帝面前表現的機會,他忙拱拱手,道:“陛下,楊通守是清河的驕傲,小老兒願意出錢出力,爲楊通守修建墳墓,算是清河百姓的一點心意。”

楊侑看着他,道:“既然是這樣,就有勞崔卿家了,不過,人工的費用就由朕來出錢吧,不然崔卿家會說朕小氣呢。”

崔民壽看着楊侑微笑的模樣,不由也笑了,道:“多謝陛下,微臣一定辦的妥妥當當。”

王世充踩着大雪,帶兵迅速前進,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這才抵達了襄陽郡。

襄陽城的兵馬雖然不多,但城牆高大,護城河有數丈,非常難攻。所以,王世充沒有急着攻打襄陽城,而是在離襄陽城有百里的地方停下,每日派出騎兵四處騷擾,弄得人心惶惶,百姓紛紛涌進了襄陽城。

襄陽守將張鎮周急忙派人趕往晰陽郡,向韓世愕尋求救援,但數日後後,張鎮周看着韓世愕的回信,不由目瞪口呆。

韓世愕表示,他在晰陽郡將近兩個月,與李大亮依舊處於不戰不和的局面。李大亮屯兵在丹水縣,使得韓世愕無法分兵支援襄陽,對此,韓世愕表示無能爲力。雖然無法支援,但韓世愕卻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讓他向南郡求援。

張鎮周想了半響,立刻寫了一封書信,讓人快馬送往江陵。五日後,楊侗接到張鎮周的求援信,他迅速寫了一封書信,告訴張鎮週一定要撐住,兩日後他就率兵北上,解襄陽之危。

張鎮周接到楊侗的信,心中稍安,他帶着士兵每日巡視城頭,但讓他奇怪的是,王世充到了襄陽,並沒有急着發動進攻,似乎在等待着什麼。

王世充大營,士兵們一片忙碌,正在加緊操練,王世充、段達、楊公卿等人正在大營裡商量着事情。

王世充臉上帶着微笑,他舉起了手中的密信,道:“諸位,我已經得到消息,楊侗已經率兵北上,兵力足有兩萬。”

楊公卿道:“恭喜陛下又能獲得兩萬精兵。”

段達眯起了眼睛,道:“陛下,楊侗雖然已經上當,但他若是奪下了襄陽城,還有一個對陛下不利的地方。”

單雄信一愣,道:“陳王,你這是何意?”

段達擺擺手,道:“陛下這一次起兵,畢竟在表面上奉楊侗爲帝,若是他佔據了襄陽,召見陛下,陛下是去還是不去?”

王世充一愣,旋即明白了段達的意思,如果到了那個時候,他只能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去覲見楊侗。因爲今日的楊侗不同往日,他有兵權,佔據着優勢。王世充如果不答應,不僅陰謀暴露,他所做的種種努力都會付之流水,得不償失。對於王世充來說,前方就算是刀山火海,他也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去襄陽城覲見楊侗。王世充眯着眼睛,微微帶着藍色的眼珠閃動着光芒。負手踱步思考了半響後,王世充忽然笑了,他輕輕敲打着案几,道:“我是迎奉陛下而來,怎會不接受陛下的召見呢?我一定會去見陛下,我也正想看看,如今的陛下成了什麼模樣!”--54384+d4z5w+15142307--

第187章 上兵伐謀第41章 民心第886章 鄆城縣第734章 從哪裡來?第466章 自取滅亡第1037章 補完計劃第184章 設計第786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414章 衝突(下)第130章 正統之名(上)第98章 倒黴的突厥人第69章 劫糧第888章 合圍之勢第828章 李世民的詭計第77章 蒲津渡失陷第48章 秦叔寶與羅成第60章 陽謀第722章 驚天的陰謀第1033章 捕獲第665章 殺戮第77章 蒲津渡失陷第408章 大雨傾盆第893章 被迫進兵第999章 最後的信念第89章 石破天驚的陰謀第173章 淺水原之戰第626章 取何地爲先?第104章 截殺第80章 爾虞我詐第84章 南下第32章 兵進虎牢第182章 轉折點第539章 大局已定第683章 回馬槍第363章 兵敗如山(上)第960章 兵進河內第520章 擴大戰爭?第480章 紅風營第585章 李唐的使者第76章 收編俘虜第1014章 流言的力量第990章 攻下潼關第276章 陰謀第120章 李靖獻計第90章 兵進潼關,收復大興!第628章 南下采石磯第512章 杜如晦的迷茫第140章 虎視眈眈第256章 裂痕第239章 死意第521章 角力第231章 關攏之論第93章 深夜雜事第240章 爲國捐軀,死得其所第87章 定都洛陽第342章 風起長安(中)第204章 攻略(二)第627章 兩方面的威脅第434章 我先一步第303章 快刀斬亂麻第977章 內應第223章 謀定而後動(上)第125章 誰纔是忠臣第232章 休夫第429章 詭計多端第80章 說客劉文靜第55章 王世充南下第121章 艱難的決定第745章 決不受辱第376章 激戰姑射山(中)第119章 薛仁果之怒第85章 武安郡第102章 那一箭的風情第267章 災星第810章 李靖的計劃第797章 計劃進行時第223章 謀定而後動(上)第80章 說客劉文靜第76章 借汝人頭一用第960章 兵進河內第292章 狼來了(上)第939章 火燒金墉城第800章 一場屠殺第71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585章 李唐的使者第648章 又見面了啊!第576章 初步構思第579章 好消息 壞消息第680章 新的疑惑第102章 那一箭的風情第48章 鴻門宴上現殺機第477章 猜疑第727章 可惡的突厥人第886章 鄆城縣第140章 虎視眈眈第468章 拳拳之心第54章 驚人的利器第372章 驚人的消息第942章 兄弟之誼第647章 大舅子,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