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

“與十年前相比,東京面貌,果是煥然一新啊!”自皇城出,輕策健馬,行走在東京的街道間,見着滿目的繁華之景,趙匡贊不由感嘆道。

“大王,東京城確實龐大繁華,但自歸開封,你也不用每日都如此感概一番吧......”身邊跟着幾名衛士,領頭的名叫趙仙,是追隨其多年的家臣,此時再聞其言,不由說道。

趙匡贊並不在意其無禮,反而笑道:“當年我流轉中原、關中,也在開封待過一段時間,彼時的城池,擁塞壓抑,氣象暗沉,哪似如今,百萬士民,千帆匯聚,萬商雲集。你看到的,是其繁榮鼎盛,我見到的,卻是帝國興旺,國運永昌啊!”

在劉承祐班師還朝之際,燕王趙匡贊也動身返京,這一點,是兩者早早地便達成共識的。而趙匡贊也是舉家南下,極盡傢俬,幽燕的一些土地、產業盡數轉讓了,一副與幽燕徹底話別的意思,這就很識趣了。

“大王,這朝廷把你召回,也不說如何安排,堂堂的燕王,總不至於就這般養老了吧!再者,此番漢遼大戰,我們也立了不少功,朝廷怎麼還沒個表示!”趙仙又嘀咕道。

聽他這麼說,趙匡讚的輕笑道:“怎麼,你想着自己的功勞,要謀個官職?”

趙仙趕忙搖頭,應道:“小的跟隨大王多年,早已習慣,一輩子侍奉效忠大王,足夠了!”

這話聽得,就是舒心,不過,趙匡讚的表情嚴肅了些:“開封畢竟不是幽州,今後類似的話,不管人前人後,都不許再說了,要管好自己的嘴。”

教訓了一句,趙匡贊又露出點笑容,說:“再者,朝廷雖然還沒對我有具體安排,但容我參與朝會殿議,與那些公卿重臣共商國事,還有什麼不滿足的?至於酬功問題,天子與朝廷,何曾虧待過有功之臣?”

見趙匡贊看得開,趙仙也不好再貿貿然發表其他意見,而是請示道:“大王,我們現在是否直接回府?”

同許多在京外位高權重的人一般,趙匡贊在東京也是有別邸的,並且在當初開封擴建的過程中,劉承祐特意給其換了一座佔地極廣的新邸,可謂虛席以待良久。

“不用急着回去,陪我再到市坊間逛逛!”趙匡贊笑道;“東京百業興旺,商賈氛圍濃厚,倘若我今後真的賦閒,維持闔府開銷,也需有些進項......”

“提及此,小的倒有一事需要向大王彙報!”聽趙匡贊這麼說,趙仙突然道。

“說!”趙匡贊顯得漫不經心的。

“王府故人何福殷,想要求見大王!”趙仙稟道:“大王是否見一見?”

“何福殷!”趙匡贊眉頭一揚,說道:“聽說他可是東京城內,有名的富商了!”

趙仙應道:“正是!此人確實是個經商的能人,眼光也好,如今其產業涉及多方,天下諸道都有其商隊,與東京不少官員都保持着良好的關係。聽說此次北伐,官府有許多物資,都是從他手上購買的,獲利不菲......”

“當年我父手下一個走卒,竟然在東京佔得一席之地,也確實是個人才!”趙匡贊淡淡地道:“他投帖求見,可有言明其目的?”

趙仙說道:“若沒有燕王府的扶持,當初豈有他發跡的機會?他終究是大王的僕從出身,而今大王回京,他自當拜見,彙報所治產業的情況!小的以爲,大王如欲謀產業,可從何福殷着手,豈不方便許多!”

從趙仙的話可以看出,是準備把何福殷當肥豬宰的。然而,趙匡贊思忖幾許,卻笑了笑:“不必了,人心易變啊!”

趙仙不解:“大王莫不是怕他不肯進獻?”

此時,趙匡讚的眼神中,卻流露出一抹睿智的光芒,平靜道:“如你所言,這何福殷名聲甚大,與官府牽扯過深,商人做到這個程度,未必是好事啊!”

有些事情,不是趙仙這個層級的人所能看明白的。而趙匡贊雖然到東京不久,但對於朝廷的情況,還是有所瞭解的,如今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財力不繼,然而支出甚多。

再加上,前者皇帝還當廷討論過稅收的問題,尤其拿商稅來說事,發表的一番看法。聞絃歌而知雅意,趙匡贊是聽明白了劉承祐的意思,東京商業逐漸繁榮,朝廷此前也多以鼓勵爲主,予以寬鬆的環境,但寬鬆不代表放縱,在東京的大發展中,產生的一些不良的結果,需要解決,對商賈也需要進行約束......

話說得再漂亮,再有理有節,也遮掩不了皇帝那準備舉起的殺肥的屠刀。而趙匡贊聯想到這些,再考慮起何福殷之事,在態度上,自然偏向與保守了。

......

雖然國家行政基本方針定下了,但在從大有爲走向無爲,進入休養生息的過程中,朝廷上下,卻是忙碌一片。皇帝回京後,京城的氣氛也陡然一轉,似乎有種無形的壓力,在鞭策着上下臣工職吏。

整個五月中下旬,東京朝廷主要有兩件大事,其一乃是北伐功勞籌議,議功、策勳、封賞、撫卹,在皇帝的督促下,以極高的效率展開。到慶功宴之前,對於軍功封賞條陳已然得到了皇帝批覆通過。

其二則爲全國軍制、內外軍隊的進一步整編改革。經過這一次大整頓,大漢軍隊,正式形成以宿衛、禁軍、邊軍、都司爲主,鄉兵、蕃兵爲輔的全國軍事體系。

宿衛系統,主要守備皇城、宮城,拱衛皇權,以大內軍、控鶴軍、奉宸營爲主力,兵額五千,所有大漢軍隊都是其兵源。

禁軍仍是大漢最主要的力量,是維護中央權威、保障國家穩定最強大的暴力機器。不過,此次整編,廢除了此前一些仍顯繁雜的軍號、番號,更進一步地精簡調整。

殿前、侍衛兩司之外,新設巡檢司,合稱三衙,共同駐守兩京及近畿,以及要害之所。殿前司下轄龍棲、小底、鐵騎三軍,侍衛司下轄龍捷、護聖、奉國三軍,巡檢司則以原興捷、武節兩軍改編,從其名就可知,在維護治安方面,巡檢司的責任要更大些,但在地位上,又要遜殿前、侍衛兩司一籌。

使三衙互制的同時,也進一步加強了對將領在調兵權上的剝奪,通過樞密院制衡這三衙,並以更加詳細且嚴厲的制度,用以約束。

並且,對於三禁司的指揮機構,也進行了進一步的縮減。比如侍衛司,就把正副帥之下的馬軍、步軍都指揮使給撤了。今後的指揮體系,由侍衛統帥——侍衛副帥——侍衛都虞侯——各軍都將——廂將——尉將——營將——百將——隊長——什長,這十級構成。

殿前司那邊,也是照此設置,巡檢司那邊,因爲承擔着主要治安的責任,在設置上要稍微複雜些,營將以上,皆設副職。

經過這麼一番整改,禁軍三司也更加平衡,更具統一性,更顯秩序。

邊軍的整改,則在前面的基礎上,進行更合理的安排,主要是在輪戍制度上下功夫,形成以禁軍、邊軍、都司之間的輪換。戍卒之苦,皇帝尤其體諒,當然,他也是怕邊軍出問題。

至於鄉兵,則是大漢軍隊的後備力量,重點在於農閒時的操訓。而蕃兵,也是大漢軍事體系的一種補充,在大漢軍中,也充斥着諸多漢化極深的各族將士,參與此次北伐的關西蕃騎,有三千人哭着喊着要爲大漢效力,也在整編之中。

在君臣同策同力之下,新的軍事體系搭建出來了,而接下來要做的,只是往裡邊填充人手。對於諸多將領而言,也是一場分蛋糕的活動,望眼欲穿。

對於劉承祐而言,也是一場平衡功勞與資歷的挑戰。不過,雖則繁複,顧慮重重,但還不至於讓他犯難,這種事情,他已是駕輕就熟。

第200章 禦敵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4章 君臣同心第291章 酬功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15章 襄陽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133章 延禧驛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353章 信使第152章 失意政客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351章 南粵,危!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41章 劉信遭貶第429章 向南!第26章 潘美守城第416章 尾聲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383章 敞開談第38章 濮州案(1)第99章 北巡結束第39章 濮州案(2)第330章 小市民第14章 武夫軍閥第321章 矛盾第76章 處置決議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84章 示警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274章 厚葬之第66章 朕要親征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150章 再添兩道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64章 監國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396章 天花板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252章 面聖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108章 井陘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85章 浮雕第32章 潞州震動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779章 四王畢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11章 大典日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59章 明貶實升第404章 冬夜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207章 還京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77章 嚇人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1755章 良平島第385 禮賓館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