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

劉承祐回朝的頭一次殿議,足足持續了近三個時辰,連午膳都是劉承祐命人準備了些菜食,與大臣們一道將就着。除了對北伐戰爭的總結以及善後事宜討論,還有劉承祐離京期間的一些軍政要務,再加上接下來大漢的國家治策以及戰略方向......

對於這些,劉承祐早有考慮,事實上也沒有太多值得爭議的地方,不過“弭兵罷戰、休養生息”八個字罷了。大漢朝經過這樣一場戰爭,是再也經不起更劇烈的折騰了。

慶幸的是,皇帝對此有個清晰的認識。劉承祐發表了一番提綱契領的看法,而後由文武們就此拓展討論,抒發意見。

等散議之後,朝臣們三三兩兩地散去,武將昂首闊步,文臣也是如釋重負,唯有範質與薛居正這兩位政事堂的實權大佬,神情稍顯抑鬱。

一干大臣中,陶谷的意態看起來最輕鬆,只是瞟着範質之時,老眼中透着種幸災樂禍。說起來,陶谷投靠劉承祐的時間也是算早的,尤其在劉承祐早期,麾下文才缺乏之時,更是作爲潛邸人員隨侍。

陶谷這個人,聰明是絕對聰明的,文采也不錯,但就是人聰明過頭,有的時候,會讓劉承祐不喜。早年的時候,因爲劉承訓被封爲魏王、開封府尹,就有少許三心二意。後來又有收受賄賂的情況,出使江南算是本色出演,立了個功,但也留下了“獨眠孤館”的典故,至今爲人所笑。平定淮南期間,爲劉承祐分擔了不少庶務,然後就開始徇私枉法......

可以說,陶谷這個人,和賢是搭不上邊的,但又確有幾分才幹,再加上劉承祐念着早年的些許情分,並且用得順手,才一直把他放在中央任高官。

而陶谷自己呢,在他權勢盛時,是一度接近拜相的,劉承祐也不是沒動過扶他的心思,但終因其作爲而放棄了他。

也就是被放在宣慰司當副使的那些年,陶谷有所收斂,也不敢再妄言。那幾年,頭頂壓着個趙上交,趙上交兒子還是十分得皇帝信任的近臣,是以陶谷頗爲壓抑。

直到趙上交因兩名學生在湖南的他貪瀆案發被牽連,貶官外放,陶谷終於熬出頭,並再度被劉承祐想起,任爲禮部尚書。

Wωω▲тt kan▲¢Ο

重新崛起的這兩年,陶谷也是自律不少,或者說小心不少,對於相位,還是存有點念想的。此番,劉承祐讓他負責公祭的事情,對他而言,又是個展現才幹的機會。

腦海中,已經在策劃祭典的具體章程。典制方面,他已是駕輕就熟,不會有什麼問題,值得他多去思考的是,天子的用意何在,目的何在,這纔是最重要的。在對皇帝的“讀心術”上,滿朝之中,還少有比陶谷更有心得的。

當然,令他欣喜的,還得屬逐漸籠罩在政事堂上空的那抹陰雲。陶谷的政治嗅覺,是異常敏銳的,皇帝對宰相範質那種若即若離的態度,他是完全感受到了。

再綜合此前的一些消息,以及範質歷來的行事作風,陶谷預感到了,越發強勢的皇帝,對範質的容忍也快到頭,這大漢的朝局,很可能再度發生一場大變。

方纔在崇政殿中,一邊參與政論,聽候聖訓,但陶谷的心思,可全然放在這方面了。於陶谷而言,他看到了機會。就像當初,趙上交的倒臺,既有趙普的警覺、調查,背後也有陶谷在發力,只是,他本想着趕跑了趙上交,宣慰使的官職就是他的,沒曾想皇帝直升他到禮部尚書。

這些年,在官職名不副實的問題上,劉承祐是花了不少精力進行重塑的,到目前爲止,除了財政大權獨立在三司之外,其他諸部的權力,都已經收攏,這是劉承祐官職改革的成果之一。

於陶谷而言,目前的形勢也一樣,要是讓範質那些人一直佔着位置,哪有他們上位的機會?陶谷已經看得很清楚了,範質此人,剛烈固執,有些認死理,經常爲了所謂的道義同別人抗爭,連皇帝也不給面子,時與皇帝的想法相左,惹其生氣。

就是這樣的情況下,也在相位上當了十年,天子能忍他這麼多年,陶谷都覺得驚奇。考慮到當初的李濤是怎麼罷相的,再聯想到前段時間的流言,加上方纔殿間皇帝的態度,陶谷認爲,也該輪到陶谷了。

當然,就算範質罷相,也未必輪得上他陶谷。但是,陶谷不這麼認爲,在他看來,如今的大漢朝堂,論資歷、能力,能比他陶谷更有資格的,怕是找不出其他人了。

首相混不上,次相皇帝總能想到他吧。事實上,一直以來,像魏仁溥、範質、薛居正這些人,陶谷都是視爲後輩的,現實卻是混得沒人家好,名望也拼不過,哪裡能沒有嫉妒心理。

而在這些年中,陶谷也受了不少範質的氣,因此察覺到範質相位不穩,他自然是幸災樂禍了。

但是,樂他人之災,終究於自己無甚益處,更值得陶谷思考的,是如何討得皇帝的歡心。對此,經過多年的觀察、總結,陶谷也是有些心得的。

那便是,相比於那些總喜歡教皇帝該怎麼做,覺得應該怎麼樣的大臣,劉承祐更喜歡的,是那些遵從他的意志、忠實高效執行他命令的人。喜歡把自己的意願與意志,體現在治國方面的人,是長久不了的。

換句話說,就是,雖然皇帝一直在提拔人才,用人唯賢,但是,他更需要一批得力的執行者,而不是一羣思考者。在這個帝制國度,或許一個大腦,就足夠了。

早年有楊邠、王章,就是把自己意志強加在皇帝與國家的典型,所以一場“謀逆案”,至今還在涇州,王章算是急流引退,但也是鬱郁病故。

後來的馮道,這是個油得不行的老狐狸,他的相位待得最穩,日子也最滋潤,若不是後來實在不堪年邁再加身體不爽,再幹幾年也不成問題。

再從李濤,到如今的範質,根本問題還是那一點,個人思想太強烈,不願意完全被皇權所壓制,在治國的表現上,時有所反彈。

宰相中不乏聰明人,比如魏仁溥,雖然皇帝常以師禮相待,但他卻從未以帝師自居,而在爲政治國方面,大言炎炎,去教劉承祐該怎麼做。只是盡力地,給其查漏補缺、釋疑解惑,同時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做到了這些,因而魏仁溥在朝中的地位是越發穩固的。

陶谷夠聰明,想得通這些,他就更覺得,自己是有資格有能力,待在相位上。快十三年了,基本可以說是最早投靠劉承祐的文臣,從龍老臣,混了這麼多年,政事堂的主室竟然沒有他一席公案,陶谷這心裡的負擔也着實嚴重,幾成心病。

在他看來,六十歲以前,能夠拜相,則此生無憾。

陶谷憑着一雙精明的眼睛以及敏銳的嗅覺,所以能察覺政情的變化,作爲當事人的範質,在這方面的感觸,同樣很深。皇帝那帶着笑意的目光,溫和的語氣,都讓他心情沉重死。

薛居正是同範質走在一塊兒的,兩個人私交上或許不錯,但更多的還是在大是大非上的親近。

此時見他滿臉的沉重,不由喚了聲:“範兄,陛下他......”

回過神,範質不由嘆息了聲,卻沒再流露出更多的情緒,平靜地說道:“還是把陛下吩咐的事情,先辦好吧!”

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179章 長教訓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196章 橐駝兒第30章 收穫第323章 鬥法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1779章 四王畢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89章 談話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417章 輕狂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84章 示警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52章 對峙第1764章 禁轎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24章 巡遊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364章 過韓府第45章 治安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41章 卷甲入城第400章 柴榮死了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395章 大商人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75章 按*不動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97章 再臨井陘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193章 楊邠案(1)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84章 示警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417章 輕狂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311章 李沆第52章 對峙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109章 在長安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481章 行宮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2052章 回京第353章 信使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1675章 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