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

“雲中城的情況,你也看到了,百事蕭條,破敗不堪,如此景象,實令人心酸。朕派人查看過,山陽道其他州縣城鎮,也就應州因早被克復,損失小些,卻也好不到哪裡去!”對着宋琪,劉承祐輕嘆道:“想要百姓安治,復農復耕,重建城垣,是個艱鉅的任務啊!”

“陛下明察秋毫,切知民生疾苦,實明君之垂範啊!”宋琪先舔了一句,然後語氣沉重地說道:“不瞞陛下,臣這一路趕來,沿途所過,確是一片凋敝,滿目瘡痍,十室九空,尤其懷安境內,更是荒無人煙,情況着實不容樂觀啊!”

“不積跬步,無以千里,這治理山陽的第一步,你打算怎麼走?”劉承祐問道。

對於此點,宋琪顯然早有思考,此時面對皇帝的考問,不假思索答來:“陛下,臣以爲,首要之事,當招來流民,安撫百姓,使其各歸田園,發放糧種耕具,殖些晚谷,復墾複耕。但是,這需要給山陽一個安定的環境......”

“有什麼話直說,不必遲疑!”事實上,劉承祐挺不喜歡這種話說一半,讓人去猜的話術,但總有人喜歡這麼做。

見狀,宋琪趕忙說道:“山陽畢竟是邊防道州,與契丹接壤,此番大戰,漢遼雙方結下深仇大恨,遼人死傷慘重,早晚謀求報復。倘若今後,長年戰火,兵燹不止,縱使有心治安,也無力爲之!”

宋琪這話,提到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那邊是與遼國的關係的處理,這也是山陽道最特殊的地方,作爲首當其衝的北部邊防要地,這是一道長官不能不考慮的事情。

微微頷首,劉承祐越發覺得,用宋琪是用對了。見他面露躊躇,劉承祐出言寬慰道:“契丹的威脅,你暫時可以放心,如今其方經內亂,無心他顧,且即便他們平定了叛亂,以其如今的實力,不休養個十年乃至更長時間,是不敢輕易南下的。

朕與柴樞密已經圍繞大同府,構建了一條新的防線,由王彥超、郭崇威二將負責,他們都是軍中宿將,能力出衆,皆負兵略,足以拒敵。

雖不敢談固若金湯,但小股敵軍襲擾,足以殲滅,大批遼軍來犯,也可拒之,以待援應!”

聽皇帝這麼說,宋琪稍微安心了些,瞧着了他一眼,試探着說道:“敢問陛下,這北戍軍隊的輜需補給,由誰供應?”

注意到宋琪小心的模樣,劉承祐不由笑了,道:“放心,在這方面,朕不爲難你,在民生未復之前,由兵部調配,直接供應,地方上,由河東協餉支援!”

頓時就鬆了口氣,宋琪心中暗道,皇帝果然還是很英明的。瞥了他兩眼,劉承祐側過身子,臉上掛着和煦的笑容:“朕在雲中等你,就是想和你談談山陽道的治理問題。有什麼困難,有什麼條件,需要什麼政策,你儘管提!”

這麼一說,宋琪兩眼頓時一亮,精神都振奮不少,連日趕路的疲憊彷彿一下子消散掉了一般,不過,還是保持着謹慎,問:“任由臣提?”

“當然,只要合理的,朕概無不許!”劉承祐說道。

皇帝雖然如此允諾,但宋琪也沒有貿然提要求,而是認真地想了想,說道:“陛下,臣以爲,如欲恢復重建,最重要的,是糧食與丁口。聽聞雲中空竭,還望能夠遷徙人口,以填補雲中!”

“衛王北上之時,曾救了一批百姓,有近一萬六千人,雖是老弱婦孺,但都是雲中當地人,朕已命人,將之召還。郭崇威、石守信出塞,也救回了地兩千多漢人青壯,再加上河東的幾千土谷渾人,朕全都交給你。

至於剩下的,如何招徠百姓,吸引人口,就要看你的手段了,朕不會設阻。朝廷方面,今後也會適當地進行移民,但不會強制。今後朝廷流徙之罪犯,首先就往你這邊送!”劉承祐說道。

“多謝陛下!”宋琪已經有些興奮了,只要有人,那就什麼都會有,對此宋琪認識很清醒。

“出塞大軍繳獲的牲畜,牛與你一千頭,羊兩千頭,各類馬匹一千,錢十萬貫。”劉承祐很大方的樣子。

事實上,真的很大方了,對於需要在廢墟中重建的雲中而言,是筆巨大的財富了。

“至於糧食,自軍糧中,分五萬石給你!”劉承祐又道。

此前,因爲難料雲中戰事會持續多久,後勤方面,是按照二十五萬大軍,三月用糧的消耗來配備的,前前後後,李處耘共向雲中轉運了近四十萬石糧面。

經過作戰的消耗,以及帶足撤軍返程軍民的口糧,還可以在雲中剩下約二十萬石,作爲供應幾支防禦邊軍的軍糧。畢竟,轉運到雲中不容易,沒有船運,其中的損耗浪費,更加嚴重。劉承祐直接劃四分之一,給宋琪做行政之用,足見支持。

“謝陛下!”宋琪是千恩萬謝。

“別忙着謝恩,你若是能將山陽治理好,恢復好,就是對朕最好的感謝。還有什麼需要,一併說了吧!”劉承祐擡手止他。

“是!”宋琪情緒平復下來,倒也不客氣,從容說來:“山陽府州縣鎮,經此凋敝,亟需休養,臣希望,朝廷能蠲免五年稅收,施惠於民。”

“準!”

宋琪眉開眼笑,他已經在暗中籌劃,接着免稅的機會,吸引一些百姓前來,加快雲中的恢復。

“一府三州之下,遼制已不足以用,似懷安縣,幾乎空城,臣以爲可以適當進行廢置整合!”

“可以!”劉承祐頷首:“此事,你可根據縣鎮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奏報東京批覆!”

“山陽之治,靠臣一人,是難以成就,還請朝廷能夠調派一些熟悉漢制的得力職吏,以充實州縣!”宋琪又道。

“這一點,朕也有所考量,已經發文東京,着吏部選派!”看着宋琪,劉承祐道:“朕可以向你透露一點消息,在山陽爲官者,今後升遷考比,皆多提一級!”

“陛下英明!”宋琪當即讚道,一副拜服的樣子。

“另外!”說着宋琪又看了劉承祐一眼,有點謹慎地說道:“臣希望,能在邊境,重開榷場,所獲之利,用作重建事宜......”

聽出了一點不尋常的意味,劉承祐眉頭輕皺:“你說得詳細點!”

注意到皇帝變得格外認真的神色,宋琪也是心中微緊,但面上沉穩,將他心中的想法吐露出來:“自去歲漢遼交惡起,邊市貿易蕭條,榷場紛紛關閉。這於我朝而言,無足輕重,但對胡人而言,卻是關乎利害。其餘貨物,暫且不提,唯鹽、茶兩物,乃是其生存之所必需。

臣以爲,如今遼國雖然交惡益深,但商賈貨殖,卻有發展的潛力。尤其對於遼國的普通的部民而言,他們久未得到來自大漢的鹽茶,一旦開了個口子,就像決堤的洪水,能獲大利。

並且,臣以爲,如欲征服遼國,僅靠軍事戰鬥,是遠遠不足的。今漢遼之間,形勢大變,強弱互相易,倘若能通過商賈貿易,互通往來,拉攏一些遼國部族,投靠大漢,將來,未必不能通過內部,瓦解契丹政權......”

宋琪的這番話,再度讓劉承祐高看了他一眼,此人當初在遼國的體制下不是白待的,見識方面,要遠超其他漢臣,對其認識,也更清楚。並且,是個實幹的人才。

然而,對其所請,劉承祐考慮幾許,卻說道:“榷場可以重開,交易可以往來,部族可以拉攏,但鹽、茶之事,自有三司鹽鐵使統籌負責。具體能否如你所言那般落實,朕還當聽取三司的意見!”

劉承祐說得平淡,但語氣很堅定。見狀,宋琪也不好固請,只是心中難免失望。

身處的位置不同,劉承祐看到東西也就不一樣,按照宋琪的想法,這是在攫取三司的權力,放大點來說,就是地方政府與中樞機構爭權爭利。

根據宋琪的意見,由山陽道主導此事,方便省事,雖然看起來,是個互惠互利的事情,但是,他也不願意輕開這個口子。

第82章 矛盾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88章 童謠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408章 蠢兒子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6章 遺奏十條第407章 麻煩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339章 那一腳第68章 婚宴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67章 遺表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141章 祭關公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240章 家宴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65章 決議南征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257章 龍舟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261章 大捷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52章 幽燕變故第37章 覆滅在即第60章 都安心了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3章 取士不公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95章 效果已顯第251章 壽國公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70章 大禮第117章 機會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98章 溫柔鄉第380章 饒樂國第27章 西京風波第157章 劉老四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34章 東路軍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268章 西縣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251章 壽國公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39章 長沙第77章 間策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96章 壽春城內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697章 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