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

新一年的到來,使得長期處在戰爭陰雲下的幽燕百姓,也增添了幾分生活的希望,漢遼雙方雖然仍在鏖戰,但至少嚴酷的冬季是熬過去了。並且,隨着南方大批物資的北援,因爲去歲秋季作戰,而遭到重大創傷的幽燕士民,得到了很好的援護。

事實上,大漢朝廷需要供養的,又何止北伐大軍,還有諸州的百姓。劉承祐北來的這幾個月,除了的督看軍事之外,幾乎所有的心思與精力,都放在安撫燕地軍民上了,包括新復州縣的百姓,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在遼國的統治之下,達二十年的,想要收攬其心,不費些心思,也是不可能的。

而最主要的手段,就是以利邀之,用好處收買,對於這些新附之民,劉承祐表現出了優待。比如分地、蠲免賦稅、廢除遼政。而在高防、宋琪、宋雄等原幽州幹吏的配合努力下,幽燕諸州,已經成功接入大漢的統治體系。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以及對這些幽燕舊吏的考察,劉承祐發現,燕王趙匡贊手下,還真有不少人才。其中最受到劉承祐欣賞的,就是原來燕王府長史宋琪了,此人直接被點爲權知幽州府,負責整個幽燕地區的民政事務。

從燕王心腹到天子倖臣,宋琪的仕途看起來是越走越順了,對皇帝的看重,宋琪也表現出了十足的熱情,思想身份轉變得很快,根據天子收治幽州的政略,積極配合。

而除宋琪等燕王臣屬之外,其餘諸州官吏,包括遼國任命的漢族官員,劉承祐基本都選擇的留用,只是這些人身上打着一個“標記”,將來考覈都會被特殊看待。

不過,像此前在石城縣臨陣反正的土豪王璘,因爲他的投名狀納得份量十足,則是直接被接納。後來在遵化被馬全義收復後,劉承祐親自點王璘爲薊州知州,並讓他駐守遵化城,也是特殊對待。

而漢天子對自己這麼個小人物,如此厚待,王璘是既滿意又感激,忠誠度直線上升。事實上,王璘也是恰逢其事,因緣際會,機會來了,抓住了,權力、地位、財富接踵而來,擋也擋不住。

有留用的,當然也少不了被清算的,有一說一,在契丹統治的這二十來年中,還真培養出了不少死忠漢臣,而對於這些人,自然不會手軟,清查問罪,推鞫判刑,根本不怕找不出毛病。

劉承祐從來不會一味地寬忍,剛柔並濟,恩威兼施,纔是他的手段作風。到乾祐十二年開春,已復諸州士民人心雖然還遠遠談不上依附,但是總歸是承認了大漢的統治。

相較於民政事務上投入的精力,花費的心思,原本最爲劉承祐所忌憚的燕軍,反而出奇地順利解決了。在冬季休兵整頓的過程中,原本從屬於燕王的幾萬燕軍,徹底被消化乾淨了,其精銳被充入禁軍之後,剩下的老弱,都暫時被編爲輔卒,繼續爲漢遼戰爭效力。

這是很直接的收編消化了,原本燕軍的體系,被切割得支離破碎,然後被朝廷侵吞乾淨。前後,沒有引起什麼動盪。

之所以能夠順利地解決燕軍的問題,也是由諸多因素共同促成的。

其一,作爲原燕軍的領袖,燕王趙匡贊很配合,在收編的過程中,甚至主動去做工作,幫助安撫軍心,消解怨氣。趙匡讚的作爲,完全展示了他的政治眼光與決斷,既然選擇了歸服朝廷,就沒有做更多的保留,妄圖繼續掌控軍隊這種犯忌的事,更不像他所能做出來的。

而由於趙匡贊如此乖巧懂事,劉承祐對他的戒心也降到歷史最低,甚至生出了一種愧疚感。對趙匡贊再度說了一次,卿不負我,我不負卿,這一回是推心置腹,不帶一點虛僞。

其二,則是形勢與勢力使然。開戰以來,燕軍進行了一波大擴軍,兵力增至四萬,但在與遼軍的作戰中,傷亡過半。且在之後,隨着戰事的發展以及兵力的配置,使得燕軍被分爲數支,分散諸軍各地。

朝廷想要吞併,他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再加上,與漢軍配合作戰的過程中,總歸產生了一定的情誼,而臣服於朝廷也是大勢所趨。

其三,隨着趙思綰及其黨羽被清除,燕軍內部肅清了許多,剩下的將領,基本都是傾向於臣服朝廷。同時,對於各級將領,在編入禁軍之後,都有妥善的安排,對於底下的官兵,一切待遇都隨禁軍。

關於燕軍問題的處理,實則還是那一套,恩威並濟,而經過這一波消化,劉承祐的心病又去一塊。

幽州,已正式被提升爲幽州府,自從去歲冬遼軍自懷來西撤後,安排好山右的軍事駐防後,劉承祐便起駕返回,爾後便一直坐鎮城中。

而隨着開春,天氣回暖,冰雪消融,休整了一個冬季的漢軍,也即將再興武功,對遼軍發起新一輪的攻勢,連名字的取好了,就叫着“春季攻勢”。

然而這個時候,來自東京的消息,卻讓他忍不住發怒。

“無知腐儒,短視匹夫,焉知國家遠略,竟欲阻我大計!”行在內,當着將帥們的面,劉承祐難得地失態了,斥罵一通。

原因嘛,自然是範質等臣聯名上書,希望他能夠顧念邦本,不誤農時,儘快撤軍,並且說東京人心浮動,希望他能回朝坐鎮,以孚官民之望。

事實上,哪怕遠在幽州,對於朝中的情況,劉承祐也是很瞭解的。早在去歲冬,就已經有人提出撤軍之議了,內外臣僚,上下職吏,人那麼多,嘴那麼多,有些雜聲,也是可以理解的。

是以,對於那些人,你心裡有想法可以,他可以當做沒聽見。但範質不一樣,他是當朝首相,一舉一動,都影響着朝政的運轉,人心之所向。

在大軍北伐,戰略進展到關鍵的時刻,不管有什麼意見,都該戮力同心,共襄此事。範質該做的,是安撫人心,統一思想,全力支持前線作戰。

然而,他此番,竟然帶頭,聯合了一批官員,向劉承祐上書,這在劉承祐看來,已然觸犯了他的底線。

對於範質的性格,劉承祐也算了解了,他也相信,此公進言,是發乎公心,非爲一己之私。但是,他能夠容忍範質的剛直犯上,但對於他每每在關鍵時候,所表現出的“不識大體、不顧全局”,是十分惱怒了。

因此,這是多年以來,劉承祐頭一次如此不留口德,直罵範質。而此言一出,可以想見,必將引起一股政蕩。總得來說,就皇帝近來對範質的態度來看,其人,已經跟不上皇帝的腳步,不適合再做大漢的宰相了。

“既然知道,北伐已經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不趁此時機,全復舊土,把遼軍趕到長城以北,他日復來,又當付出多大的損失?這點賬,都算不清嗎!”劉承祐還是怒意盎然,其意難平。

見皇帝如此氣憤,在座的將臣們一時都不敢作話,一個個都眼觀鼻、鼻觀心的。直到劉承祐情緒平息下來,柴榮方纔主動勸道:“請陛下息怒!範公等,也是爲國家考慮,耿直諫言,他們遠在東京,不知前方戰況,陛下久在朝外,引起他們的擔憂,也是可以理解的。還請陛下,稍息雷霆之怒......”

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48章 教誨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29章 勸諫第412章 二王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93章 升遷第236章 母、妻、子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338章 爭執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247章 視察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198章 秋獵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74章 萬歲呼聲第36章 虒亭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章 乾祐滅佛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26章 名將第47章 陶谷自薦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674章 爆發第364章 沉默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106章 誘惑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33章 東京城內第95章 玩陰謀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328章 默認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121章 大朝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24章 人事調整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1768章 崩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295章 難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5章 襄陽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21章 登乾元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297章 新山陽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433章 韜光養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