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南口大戰8

感受到柴榮等人緊張憂心的情緒,劉承祐當然不能直說心中憂慮,而是淡淡一笑,一副豁達從容的表現:“御駕親征,將士在前方死戰,朕豈能避守堅城,以求自安?”

“你們也不用擔心,南征北戰,朕經歷過的戰陣也不少了!”劉承祐又補充了一句。

然而對此,柴榮等人顯然不能認同,以往劉承祐領軍作戰,除了開國東出太行打天下那段時間,其後的兩次親征,哪一次不是以勝勢凌人,以鎰稱銖,那種情況,他的安危自然不足過慮。

但南口此戰,顯然不一樣,是有極大風險的。柴榮看着劉承祐道:“陛下也不能率這千騎而來,倘若出了差錯,將士奮戰,亦無意義!”

再聽其言,劉承祐不由指着昌平城,道:“朕到此地,接下來,就待在城中,不出雷池一步,卿以爲如何?”

見天子這麼說,柴榮也不好再多規勸了,人都已經到了,表明態度即可。是以,趕忙引劉承祐入衙。

遼軍那邊主帥睡不着覺,漢軍這邊君臣也有通宵達旦之意。燈火通明的縣衙內,將帥齊聚,劉承祐顧不得疾行的疲憊,坐居堂案,聽取戰事情況。

而對這方面,最有發言權的,顯然是韓徽。韓徽也不怯場,微駝着背,簡潔明瞭地把他視野中的南口戰事前後講了一遍,當然,自己在城中的決策、作爲也表明了,有不妥的地方,也向劉承祐請罪了。

聞其彙報,劉承祐看着韓徽,兩眼直放光,指着他對左右說道:“北伐以前,韓通曾向朕陳言,說恨不能隨駕,殺胡立功。如今看來,他人雖在東京,對北伐的作用也一點不小啊!父不在,子替之,傳出去,也是一段佳話啊!”

劉承祐這話,當然是在誇獎韓徽了,他當即表示謙虛。一旁趙匡胤說道:“韓徽臨危不亂,冷靜應對,力保昌平,使我援兵至此,有立足依託之地。疑兵之計,更起震懾遼軍,給守軍御備與我軍到達,爭取了大量時間。其厥功甚偉啊!”

見皇帝大將,都在誇自己,韓徽有些承受不住了,趕忙道:“陛下,而今南口之圍未解,遼軍仍然勢大,危險尚未過去,實非議區區下臣薄功之時!”

聽其言,劉承祐不由笑了,看着韓徽,越發欣賞了。

略作沉吟,劉承祐形容一斂,道:“朕此番親臨前線,既爲督戰,也因軍情有重大變化!”

此言落,頓時引起了諸將的好奇,迎着他們的目光,劉承祐說道:“自幽州出發之前,朕收到了兩則消息。其一,南口之戰,遼軍自二十一日起,便調動兵馬,籌措準備,欲一口吞掉陳留王大軍,其胃口甚大。契丹主也在懷來督師,隨其南下的大部分軍隊,都出關參與作戰了,此時,居庸關以西儒、嬀新、武諸州,已然十分空虛。

這是我軍密探,歷盡辛苦,突破封鎖,翻山越嶺,方纔將消息傳遞而出。雖然有所遲誤,但也讓朕瞭解到遼軍大舉出動的底細!”

聽皇帝這麼說,柴榮精神微振,看向劉承祐:“陛下此來,有何圖謀?”

劉承祐說:“南口大戰,已成會戰之局,契丹集國中精銳於此,這是難得的機會。若能重創乃至殲滅之,則此番北伐,可謂畢其功於一役,我們也可奏凱歌!”

對此,趙匡胤提出疑慮,道:“陛下,陳留王大軍力抗契丹圍攻,雖與其殺傷,但當面之敵,實力猶在。而陳留王苦戰一日夜,將士疲敝,傷亡慘重,留有多少餘力,難以估計。以眼下南口兼昌平的實力,解圍困難不大,然如欲殲滅這股遼軍......”

趙匡胤話不說完,但意思已經點得很透了,從實力對比分析,他並不認爲現時情況下,能殲滅遼軍。他不免有些憂慮,怕劉承祐不以實際,好高騖遠。

對此,劉承祐輕擡手,以示安撫,說道:“朕還收到了一封軍報,來自密雲。今晨,慕容延釗大軍,正式發動對密雲的進攻,一舉克城,檀州四萬遼軍,全軍覆沒,僅有遼將蕭思溫率數百騎亡命!”

這則消息,可太漲士氣,增長信心了。柴榮沒能維持住他沈重的人設,面容打開,就像綻放的菊花,眼中盡顯神彩,站起身就說道:“陛下,檀州既下,慕容延釗可移師西就,合圍遼軍。我軍牽制在前,檀州兵馬邀斷其後,則可制之!”

劉承祐說道:“卿所言甚是,朕前者已經飛騎傳詔檀州,命其揮師西向,配合作戰。但是,十幾萬大軍,縱使腳程再快,連夜進軍,想要趕到,也要到明日!”

趙匡胤反應很快,喜悅之色斂去,主動說道:“陛下,檀州有敵走脫,難料消息何時傳入遼軍。如其有警,必生異動,倘若敵選擇撤離,恐難竟全功!”

“這也是朕所顧忌的!檀州殘敵,遁入燕山,走小徑逃亡,消息傳遞或有延緩,但終究會傳到遼軍耳中!”劉承祐頷首,環視一圈:“現在諸位可以議一議,如何在慕容延釗大軍趕到之前,牽制住這支遼軍!”

高懷德開口了:“陛下,遼軍以騎兵爲主,脫離戰鬥,如其一意撤退,想要阻之,怕也不易。今日,臣率領馬軍,與其糾纏,其戰力猶強,不容輕視!”

“你有什麼建議?”劉承祐看着他問。

高懷德神情鄭重,拱手道:“臣建議,主動出擊,逼其與戰,通過交戰,牽制遼軍!昌平城北,約有四萬遼軍,莫若以昌平步騎夜擊之!”

“夜戰危險太大啊!”趙匡胤不由說道。

自古以來,如非特定形勢,大兵團夜間作戰,實不可取。劉承祐是經歷過夜戰的,也瞭解其中的風險,不只是夜視症的問題,黑夜利於突襲,同樣,也極不利於軍令傳達,將校指揮。

而漢軍作戰,要發揮自身的優勢,在指揮配合上的要求,是很高的。況且,夜襲更適合於少量軍隊。

趙匡胤一提醒,劉承祐果然深思幾許,衝高懷德搖搖頭:“貿然大舉出擊,如事有不濟,而慕容延釗大軍未至,恐陷險地,不足取!”

被駁了建議,高懷德面無異色,繼續道:“如此,臣請派騎軍,各委驍將,分路襲擾遼軍以疲之!剩下將士,則枕戈待旦,養精蓄銳,拂曉出擊!”

“此議可!”柴榮當即表示贊同。

對此,劉承祐也點了點頭。柴榮想了想,又道:“我軍襲擾,需慮遼軍反應。其分師南下,本爲牽制我軍,以免直接影響其對南口的進攻。如因我軍之動,引發南口遼軍再度進攻,亦需考慮陳留王還能堅守幾時!而況,如欲取得牽制遼軍的效果,還需南口守軍用命!”

“牽一髮而動全身啊!”劉承祐不由感慨了一句,略作思吟,劉承祐看向有幸在場的党進,對他道:“朕聽聞你率千騎,徑擊遼軍,幾陷重圍,而從容突之,斬殺甚衆,擾亂上萬敵衆,全身而退。卿可願再往!”

“請陛下令!”党進昂首道。

對他這種精氣神,劉承祐十分欣賞,當即說道:“朕要你,再領軍往南口,突破封鎖,將朕親來救援的消息,通報全軍,再將此議軍情,告之陳留王,務使其因勢而動,配合大軍作戰,完成殲滅的遼軍的意圖!”

“朕知道,這是件危險的任務,九死一生,你可敢赴蹈之?”劉承祐自己心裡都清楚,這話一出,暗含激將,哪有党進反對的餘地。

倒是党進性情直爽,心裡沒那麼多彎繞,拱手應道:“陛下,末將只是一勇夫,目不識丁,不能設謀獻策,立身之資,不過一腔血勇,無畏拼殺。陛下既有令,末將願蹈死之。”

見其狀,劉承祐不由大讚:“有此壯士,何愁契丹不平,大業不成?”

“你要多少兵馬?”劉承祐問。

“兵多無用,隨末將歸昌平的兩百餘騎足矣!”党進意態昂揚。

“好!”劉承祐一拊掌,道:“你點齊人手,自南門潛出,繞過遼軍監視,直往南口。昌平這邊,你出發半個時辰之後,便對城北遼軍,發起襲擾!”

“是!”

劉承祐又看向趙匡胤與高懷德:“夜襲之事,就交由二卿安排了!”

“遵令!”

這注定是個不眠夜!

定下大議,離堂之後,趙匡胤先找到去準備的党進,畢竟是多年的並肩作戰的情誼,關係很深,但沒有多說,只是拍了拍他肩膀:“等你功成,我請你喝酒!”

“等我歸來,必與兄痛飲,不醉不休!”能夠感受得到趙匡胤的關懷,党進哈哈一笑,說着,突然好奇問道:“我若得全性命而還,能否封侯?”

深吸了一口氣,趙匡胤鄭重地說道:“異日,我必親自替你向陛下討賞!”

趙匡胤這話,份量很重,給其他將領,討要封賞,可是擔政治風險的事情。但是,趙匡胤很認真。

很快,昌平城這邊,漢軍緊鑼密鼓地進行調動,如前言,在党進出城半個時辰之後,整備好的漢軍輕騎,也出發了。

一共派出了五支騎兵,每支人數也不多,僅千騎,由郭崇威、崔翰、劉光義等幾名漢將,率領出擊。作戰目標十分明確,襲擾爲主,遊而不擊,疲敝其軍。這本該是遼軍所擅長的,卻被漢軍用在自己身上了,沒辦法,漢軍有城可依,耶律沙沒有。

因爲現實情況所限,對於能否全殲遼軍,劉承祐並沒有絕對的把握,能夠影響戰爭結果的因素太多了,檀州的消息什麼時候傳到,慕容延釗大軍什麼時候趕到,這些都是重要因素。

同時,遼軍也不是木頭,只會被動挨打。在漢軍的威脅下,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也是不受漢軍控制的。劉承祐能夠做的,只是朝着那個目標進行調動安排。

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398章 虞美人第2053章 終章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18章 查抄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4章 西南事務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372章 封王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6章 態度迥異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14章 腹黑之謀第41章 高麗國王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75章 高貴妃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2章 分食第12章 方略第108章 井陘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6章 先安排着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375章 少林寺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86章 籠絡人心第82章 殺俘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40章 濮州案(3)第37章 回鶻使者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308章 新貴第236章 母、妻、子第187章 瑣屑第20章 屯務廢改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404章 冬夜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139章 韓常案第167章彈冠相慶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98章 溫柔鄉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5章 堂議第108章 先取許軍